1.哪个城市的帅哥最多?
2.杭州被誉为是长三角的深圳,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3.北京人和上海人生活方式背后有哪些历史文化原因
哪个城市的帅哥最多?
!!1.大连东北人杰地灵,帅哥一分为二,要么就是肥胖憨厚型,要么就是结实健壮型,前者大多都是结婚后走型的,而后者多数是年轻人。而东北盛产帅哥的真正原因就是先天性的遗传基因和后天性的水土环境造成的。早先自然灾害时,大多数山东人逃荒去了东北,后经地方的天气和气候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帅哥出生此地。东北帅哥多,而大连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不仅外型魁梧刚毅,而且气质迷人,来趟大连,不仅城市吸引人,帅哥更是不可多得的大餐。2.重庆巴山蜀水是中国最有灵气的地方,辣妹子红遍大江南北,其实帅哥也是随处可见,重庆依山伴水,是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这里的男人大多都非常的有气质,忧郁的外表下深藏着让人无法拒绝的男人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大多数帅哥都是五官端正,皮肤好的让人想咬上一口,因为帅气成了重庆帅哥一个不可多得的致命弱点,会常常因此被人误以为只能成为装饰的花瓶,而不能成为有用人才。3.北京北京其实本地人帅哥并不多,之所以将北京位列第三甲,是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而国家最著名的学府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当然还有一些部队精英,这里的帅哥们当然是最具文化气息的男生。他们在酷酷外型的映衬下个性十足,最能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具潜质。另外,北京无疑也是很具有包容性的一座城市,它古老文明和历史的积淀,也是它吸引各路英杰的魅力所在.4.上海生长在中国改革前沿的上海帅哥们,继承了传统的外刚内柔,而又张扬着自己的现代气息的个性,把传统演绎成了时尚,就连洪晃阿姨都戏称“凹造型”,其实所谓“凹造型”的前身无非就是摆POSE,“COOL”,爱玩的上海男人用这种方式来打造自己新一代的帅哥们。不愧是延缓了我们的历史文化,而又加入了欧美之风,琳琅满目的“凹造型”上海帅哥越来越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这里有浩瀚的大漠戈壁,也有神奇的丝路古道,更有多彩的民俗风情,来这里,就能看到新特的风景。听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会发现,其实是因为乌鲁木齐帅哥们的映衬,所以才会如此的红。这里的帅哥们既有东方男人的气质,又有西方男人的外型,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气质。这里的帅哥们热情奔放,自信爽朗,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但又不肆张扬个性。来到这里,你会发现找了已久的真男人就在此地。6.徐州有句古话叫:“扬州的女子徐州的汉。”这里提到的就是江苏北部地区的徐州了,徐州位居中原,这里靠近山东,不仅有山东人的豪爽,而且又有古代男子的韵味,虽然外表不是特别出众,但是却值得细细品味,而现在想找到这些非常有韵味而又长的不错的帅哥也只能到徐州来了。7.深圳中国的改革窗口深圳,其实就是一座移民城市,这里的帅哥们来自四面八方,虽然身处华南顶端,但全国精英尽入彀中。年轻朝气活力,是深圳帅哥的普遍写照。尤其是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帅哥们,来中国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想踏入的城市。这里的精英们不仅外表出群,而且大部分都是有钱的主。8.青岛青岛的家长一般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到外地发展,而是无论在哪儿上了大学都想方设法让回青岛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的独特地理位置非常适合人的居住和发展,因为这里时尚但不乱,这里的帅哥大多是非常有型的山东男生,而且都是非常勤劳朴实又孝顺的那种类型。这里的帅哥大多都内外兼备,不可多得的真汉子.9.西安西安是有名的古都,这里的帅哥们大部分都有帝王之风,世代生活在天子脚下,造就了他们非常高贵的气质,这里的帅哥大多都是本地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大多身上都散发着浑厚的气质,看到他们,你就会读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所深藏的精髓,靓丽外型下阳刚帅气的男人最迷人。10.南京南京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帅哥简直就是占具了天时,地利,人和,全具备的条件,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既有北方男子的豪迈,但不粗鲁,又有南方男子的细腻,但不罗嗦。
杭州被誉为是长三角的深圳,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很多人说杭州是一个没有的“华东深圳”。但实话实话大国资也好,大外资也好,全部在上海扎堆了。
总的来看,广州是大国企、大外资、散民资。上海和深圳都有证券,这是全国性的配置场所。
杭州的外资和国资,和上海广州绝不在一个量级上,然而杭州经济的活力,上海和广州也很难望其项背。
杭州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几乎是广州的两倍。在上海、深圳、香港和纽约四个主要的中国企业上市地中,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是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康威视 (其实这家企业还是家国企) 是深交所市值最大的企业。
深交所现在市值最大的企业都是一家杭州公司,就算这个现象是偶然,也足以说明杭州经济的实力。
而以前杭州在华东地区并不起眼,只是作为上海的附庸存在。直至1990年,杭州城区人口还不到100万,甚至于在1993年院取消各省会单列设置副省级省会城市之时,杭州和济南是仅有的两个从非“单列市”升格为副省级省会的。换句话说,当时武汉、成都、西安和东三省省会都已经“单列”,杭州还没“单列”。 在当时,杭州不过是和济南一个档次的城市罢了 。
那个时代的杭州,比起上海、广州和深圳,除了艳冠天下的西湖,几乎一无所有。不是直辖市,没有多少央企。不是经济特区,没有什么政策。不是区域中心,华东地区的所有网络都是围绕上海,而不是围绕杭州的。
杭州有什么?杭州的身后,是全中国最富有商业头脑的浙江人。
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浙商”天下第一商帮的地位 。相较于国资和外资林立环伺的上海,杭州无疑是一个更适合浙商开展本地创业的地方。周围的大金主太多,新创的企业就难免遇到人才的瓶颈,反而是没什么大央企伟大外企的地方,大家一起创业的气氛更好。马云从未回避过,阿里巴巴最初创业时都是一帮没有光鲜学历也没法跳槽到大外企的人。
在阿里的杭州总部,有许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和上海人,这就是杭州或者深圳与广州最大的不同。我们可能看到相当的北京籍和上海籍居民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杭州或深圳,就像他们选择香港或硅谷一样,但很少听说他们去广州。
作为上海和广州的差异化竞争者,在杭州的浙商以筚路蓝缕的精神开辟出道路,给出了不同于“上海模式”的全新选择。
北京人和上海人生活方式背后有哪些历史文化原因
为了避免两个城市的矛盾,没有将两个城市放在一个问题里比较,请谈喜爱北京的地方,不要攻击上海,谢谢!
喜欢上海胜过北京的人,请移步: 喜欢上海胜过北京的人,你的理由和感受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希望回答者是这样的:
在两个城市都生活过,或者常来往于两地,有真实感受。一手感受,听说的和看其他资料的不算。
请说明自己的身份,如学生,白领,旅行者,务工人员等。
没有很明显的喜欢其中一个,但是对两个城市的生活特点都有体会的也欢迎。
131213添加:以家乡为理由作答者请远虑。
24 条评论
分享
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189 个回答
578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一檐停风聚天下闲士 半阁藏卷窃古今名家
578 人赞同
北京和上海大约是我呆过的时间最长的两个城市了,北京呆的时间约12年,上海呆的时间加起来约9年。至今为止,我依然一年中约有一半的时间在上海,约1/3弱的时间在北京。
我喜欢北京的原因,在于 人和文。人是北京人,文是文化。
诚然,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北京有许多缺点,在另外一个“为什么喜欢上海超过北京”的问题中被多次提及,例如交通问题(论堵车国内大约也只有杭州可以相比了),例如生活便利问题,空气质量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现实。
但是有一个被多次提及的缺点,我却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所谓的北京(北方人)动不动称兄道弟的裹挟。事实上,这是我第一个想提的优点。
很多人厌恶在这样裹挟下,和周围的人进入一种虚伪的熟络中,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你是有拒绝这种裹挟的权力的。以北京人的傲气,不会二皮脸到非要裹挟你的地步,在恰当得,坚决得表示了距离感以后,你应该就可以轻松得从这种裹挟中脱身出来,如果一直陷入这种裹挟,厌恶而无法摆脱,那么我觉得可能和自身的反应也是有很大干系的。事实上,我一直努力维持比较小的社交圈,排斥过类似的“裹挟”很多很多次了,一直都很顺利,一则没有人非得拉着我怎么怎么着,二则也未见有人对我记恨在心。相反,正是这种“自来熟”,有助于迅速拉近相对陌生的人们之间的距离,如果你真正想到找气味相投,交心的朋友,在北京要比在上海容易得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北京的这种人文特点,而不喜欢上海的这种永远保持距离感的人文特点。在上海,要交一个铁哥们太难了!
虽然我并不喜欢有太多朋友,但是我希望这些朋友都是真的都是意气相投,相互敞开内心的朋友,这一点,在北京做到要比上海做到容易得多。
进一步说,在北京,真正能找到不少没有完全距离感的朋友,这不是说要天天两人混在一起,腻在一起,而是说,真正两个的内心是可以理解包容,不存芥蒂的,可以毫无顾忌,话说当面的,而不需要拐弯抹角,我觉得这样的朋友相处,要轻松很多。
在北京,会有哥们离婚了直接打个电话通知我,说上三两句就直接搬我家来住的
在北京,去哥们家聊晚了,会有人家媳妇直接来一句:你走不走啊,不走你们俩直接滚厅里睡去,毯子已经给你们扔沙发上了!
在上海,类似的事情,一般都能先铺垫,客气,抱歉N多个小时,累。。。
北京人的自来熟裹挟似乎让很多人不适应不喜欢,但是你是有权拒人千里的。但是一旦真的相处深了,让人自在,舒服,省心。
这是我喜欢北京的第一点
第二点,也是有关于人的。个人好酒,虽然现在由于年纪和身体原因已经尽量少喝了,但是回忆起来,北京真能找到很多好酒友,在回忆中留下了很多关于喝酒的或有趣,或温馨的记忆。在上海,难。。。唯一找到过一个敞开无忌一起喝酒的上海人,是一个在日本长大的上海人。对于一个曾经的酒徒来说,这个优点不得不提
第三点:北京的包容能力要比上海强很多,特立独行的人和事,看似怪异的文化与习惯,尤其是对待形形的梦想,五花八门的价值观,北京的包容性心要强很多,在全国来看北京在这方面也是最出色的。
第四点:北京有丰富的文化多元和多样性,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都不乏其人。上海则一切向“商”,生活则趋向于统一的“品味”和“情调”。北京有万圣书园,别的城市可诞生不了这样的书店。
对我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我拥有过很多难忘和美好的记忆,例如当年午后在白颐路晃荡的日子,又例如拉着地铁里卖唱的小伙去小饭馆里喝酒聊天到天明的日子,又例如北大东门雕刻时光的午后阳光,又例如当年西直门外小酒吧通宵吼唱罗大佑的歌声。。。好多好多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在上海是不可想象,不可遇求的。上海留给我的记忆,触动到精神,灵魂以及情感深处的片段太少。
最最重要的是,北京记载了我的爱情,我的婚姻,我儿子的诞生,还有不少让我念及就倍感亲切和温馨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最喜欢北京。
哦对,要表明一下身份,我是一个半退休的IT人。
编辑于 2012-07-24 6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33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吴博石 找工作中
332 人赞同
谢邀!
学生,北京人,在上海上大学。所以两个城市都生活过,一年往返6、7趟。嗯,前提陈述完毕,大概算是有资格回答这题了吧?
其实我反而觉得自己不太有资格回答这道题。因为要是避免地域歧视、地域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客观。但是我又怎么可能客观呢?我可以欣赏出彼此的优点,指出彼此的不足。但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关系,实在是不忍过细观察。这种双城记般的构造,越剖析,家就越远。
-------------------客观说一说-----------------
2013年一年内跑遍了北上广深,的确乍看起来没什么区别。楼、车、人、地铁。
更追求什么,你便更喜欢什么。有人喜欢北京,有人喜欢上海,这叫各取所需。
对我来说,北京不过是因为”呆惯了“,所以我选择更喜欢北京而已。
北京有7-11,上海有全家,没区别;北京有味多美,上海有85°C,都一样;北京有万事达中心,上海有梅赛德斯中心,演出也都差不多……基本需求都能被满足,没什么不一样。
房价、堵车、现在还有雾霾……连仇恨都拉得这么一致。好吧,就算不一致,基本上也能找出个对应来,北京有沙尘暴,上海还有梅雨呢。
北京有小肠陈,上海有小杨生煎。北京有南锣鼓巷,上海有田子坊。有人爱工体北,有人爱新天地,这萝卜青菜的事儿,各有所爱,就没必要深究了。
要是北京拿香山和上海的佘山比高度,上海就可以拿出环球金融中心碾压北京国贸三期。不服?再拿在建的上海中心的高度碾压北京在建的中国尊。上海乐了,北京怒了,然后北京掏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说咱比比历史古迹吧?咱们不比经济,说政治吧?……我说停,啪,各打五十大板。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比较,这叫耍流氓。然而在涉及北京和上海比较的讨论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耍流氓。
所以与其简单陈述感受,我倒更愿意说更多的感悟。我以地铁为例,讲讲所谓的看不惯与看得惯吧。
为什么要以地铁为例?因为北京上海的地铁建设咬得很紧,按地铁总里程来说基本上是把广州深圳甩在很后面。总得来说,就是四通八达、全国领先,又旗鼓相当,还深入人民生活,好比较啊。
我搜地铁总里程的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个评论:”还没有建的就不要吹了,以建好为准!说不定明年北京大地震,人都死绝了!不用建地铁了!”这绝对不是个例,也绝对不限于上海,我相信北京也有素质渣的人说这种话。这叫低层次的看不惯。
去年刚到上海的时候,我跟我新同学吐槽说上海换乘站怎么那么长啊,我拖着箱子走很远很远,累死我了。他一听不高兴了,说他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北京地铁又旧又脏,还很挤,换乘最不科学了,要走很远很远,哪像上海地铁,换乘几步路就到了。我惊呆了,想着他说的是我刚坐的那个上海地铁和我原来天天坐的北京地铁吗?!后来我才知道,我刚刚体验的是宜山路、虹桥路、徐家汇那种最可怕的换乘站,但他经常去的站点都可以实现同台换乘或者上下层换乘的换乘站,自然会想得不一样。他去北京的时候,北京只有1号线、2号线,八通线和13号线,而我来上海之前天天坐的是还挺新的京港地铁运营的4号线。而且我还猜他是人品差到极点,体验了一把早高峰的西二旗,又从西直门换了2号线。这样的路线,别说挤流产了,挤怀孕不是没可能。这样说来,谁说的似乎就都是对的了。没深入了解,却有个大概印象,这叫盲目的看不惯。
还有一种叫做骨子里的看不惯。换个说法就叫眼中带刺儿,骨头里都能挑出鸡蛋来。这样的例子更多,而且往往我们都是出于礼貌将这种看不惯掩饰了起来不说而已,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最怕的在于这是很自然而然产生的,下意识的。它是一种成见,一种先入为主,甚至是动物维护自己群体的本能。在这种本能的控制下,看不惯简直成了最理所应当的事儿。谁让人生如此艰难,而只有吐槽两字最轻而易举,槽点又唾手可得呢?
能对付看不惯的,唯有了解与包容。呆的久了,我发现真的没有那么遭。刚来时并不喜欢上海,想家时满心想着北京是最好的,可是回去了,有了对比,却突然看到了北京的不少负面,顿时有些不能接受。北京的十号线乱不乱?小广告满地扔。原来我也不觉得有什么,无动于衷,可现在再遇到带红袖章的老头老太太来捡,我会走上去帮忙了。不为别的,这是我家。原来我都习以为常了,可我现在明白了这帮发小广告的会让我深爱的城市被外人如何评价,我怎么可能不在乎。同样的,我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上海地铁中发生的那么多,掌掴乘客、撒尿幼童让上海人如此愤慨。总有些东西,走到哪里都一样,比如公德。地铁就是这样一个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海淀黄庄下车时人手一台iPhone,西客站上的时候两个人拿五个蛇皮袋……你不能说前者代表了北京,也不能说后者代表了北京。放到上海,徐家汇和上海火车站不也是一个道理吗?要是说两地的文化,那真是深了去了。不作比较,也不过是因为他们各有各的渊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一直觉得这是讨论地域问题和风土人情时的至高真理,在这真理面前,多说无益,只需要闭嘴。
一线城市之所以叫做一线城市,绝非它的高楼万丈,而是因为它的包罗万象。大都市的本质不是纸醉金迷,而是形形。看遍了这形形,再来谈偏好。唯有这时候,才能谈所谓的看得惯与看不惯。
--------------主观说一说----------------
北京坑爹的高考志愿就不说了,总之落榜到上海的确出乎我意料。虽然不是我选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再说细一点儿,家里也不算老北京。爸爸就出生在上海,奶奶是离开上海下乡的知青。所以我也算基本听得懂上海话,基本吃得惯上海菜,多少能够理解一些海派文化。
烤麸、生煎,现在竟也成了我的至爱。
但抛开美食之外,爱终究只能给一座城。不过对于另一座,我们毕竟还可以选择发自内心地去欣赏。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全身全心、从头到脚、从舌到胃爱上了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亲有友的北京。但我也在争取学会欣赏洋气的、现代的、精明的、国际化的大上海。
我相信会欣赏的人,总是快乐的。
编辑于 2013-12-13 4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4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俄语翻译,医生
40 人赞同
毕业后我先去了上海工作和生活,城市挺好的,繁华干净,上海菜也挺好吃,可是总觉得心安定不下来,休息的时候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外滩很浪漫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状态持续了1年左右,我选择了来北京。
现在在北京已经工作了2年多,喜欢北京。虽然都在说着关于北漂的种种,可我却在北京找到了自由和安定的美妙结合。休息的时候,我喜欢沿着护城河骑车,独自逛逛北京的胡同,天坛,北海,孔庙,国子监。。。都是我百去不厌的地方。累了,随便找个北京小吃店或者路边的咖啡馆,写会儿日记,读会儿文字。
房价很高,压力很大,交通拥堵,可是如果一个城市能带给你不骄不躁的心态,思考的空间,历史沉淀后的宽容,都是一个值得驻足和喜欢的城市。
发布于 2013-04-15 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 上海长大,武汉上学,北京工作,人在台湾
26 人赞同
我是长在上海的北方人,更深一步定性,就是拿着上海户口本并且从小受上海文化熏陶但可惜不是310开头的人。
大三下学期,在受郭德纲和国安的吸引下,义无反顾的放弃了上海的实习机会,来到好久不见的北京。
我以为北京都处都是国贸,但我错了。
我刚到798的时候都被震惊了,北京整个基础建设城市水平像上海的10年前。
但慢慢的,我喜欢和北京人聊天,因为我们有相同的腔调,有相同的幽默感,有相同的文化北京。
我喜欢这种直爽,喜欢北京女生,喜欢这城市的人文。
上海10年都没给我的归属感。
北京只花了3个月。
人文的归属感,我觉得这就是我喜欢北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