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是哪个足球队的别称-兵工厂vs圣菲联合

tamoadmin

1.马岛战争

2.详解 阿根廷

3.阿甲有哪些球队

4.谁能详细介绍一下英阿马岛战争及双方损失?

5.英国与阿根廷有几次战争?战争过程是什么?

马岛战争

兵工厂是哪个足球队的别称-兵工厂vs圣菲联合

马岛战争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 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 5 9 2 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 5 2 0 年发现的。

1 6 9 0 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1 7 6 4 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 7 6 5 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

1 7 6 6 年,西班牙以2 5 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 7 7 0 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

1 8 1 6 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 8 3 2 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

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 9 8 2 年2 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 月2 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 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 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贸易,实行对阿的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 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 5 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 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 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 8 人。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但是,在福克兰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的机场,雷达站构成严重威胁,为扫清障碍又不暴露登陆企图。英军决定派突击队消灭佩布尔岛的目标,但不作占领。

5 月1 1 日夜间,八名“S A S ”,“S B S ”队员摸上佩布尔岛进行侦察。

5 月1 4 日夜间,五十名突击队员乘三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 架“普卡拉”攻击机,4 架“T - 3 4 ”教练攻击机,1 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 1 5 m m 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1 座库,6 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 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 4 0 0 0 人,而英军首批登陆部队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阵。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击分队很早便潜伏上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5 月1 9 日,英军四支侦察小分队登陆。

5 月2 0 日,英军舰队在马岛西南海域游弋,并派出驱逐舰炮击岸上目标。还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将阿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军的突击编队两天前由南岛进到马岛东北约2 0 0 海里海域集结,于登陆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气和夜幕掩护向登陆地区机动,在范宁角附近展开。

5 月2 1 日凌晨三时,S A S 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 0 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 艘两栖攻击舰,4 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吨物资。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果然,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 6 架“普卡拉”攻击机,1 4 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 艘,护卫舰2 艘,辅助舰1 艘。阿军也付出被击落1 4 架飞机的代价。英军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可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 月2 2 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展开了一个“吹管”防空导弹连,组织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5 月2 3 日,阿军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国庆,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 0 0 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 6 架“鹞”式战斗机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而自身损失也高达31架飞机。三天里,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 0 0 0 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 伞兵营为先导,第4 5 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 0 名S A S 队员为先导,第3 伞兵营,第4 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

5 月3 0 日,阿军出动1 架“超级军旗”和4 架“天鹰”攻击英军的旗舰“无敌”号航母,阿军以2 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 0 0 0 英军上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

6 月1 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 A S 和S B A 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敌情后,决定投入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该旅辖三个营,A 营是威尔士禁卫军,B 营是苏格兰禁卫军,该营曾参加二次大战,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而名扬天下,C 营是赫赫有名的廓尔喀营,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尔廓尔喀人而得名,廓尔喀人以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人身佩廓尔喀弯刀,二战中他们曾以这种锋利的弯刀和凶悍的刀法将横行东南亚的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陆舰,悄然启程准备在立夫来岛登陆。途经天鹅湾时,旅长威尔逊·摩尔准将发现弗兹罗的阿军正在撤离,摩尔凭借一名职业军人的出色直觉,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便未经指挥部批准,当机立断命令在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这一举动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极富主动精神的,由于阿军的撤离,英军第五旅3 5 0 0 人顺利在希拉夫湾登陆成功。

6 月8 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 艘,击伤护卫舰1 艘,登陆舰1 艘。阿军损失飞机1 1 架。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 0 0 0 人,重炮3 0 门,坦克2 0 辆。

6 月1 1 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 5 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 月1 2 日,英军按计划休整一天。当晚设在肯特山上的无线电监听小组截获并破译马岛阿军发给总统的密电,获悉阿军已无力再战。摩尔准将决定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最后一击。半夜,英军第五旅B 营、C 营和第二伞兵营,沿S B S 标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五小时,于6 月1 3 日凌晨五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

6 月1 4 日,英军继续攻击,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七时三十分起,英军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轰击,阿军的大炮刚一还击,便被英军用炮瞄雷达和计算机火控系统指引的精确火力所消灭,随后英军便全力轰击斯坦利港内的目标,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英军共发射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几乎用完英军所有的。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

6 月1 4 日二十一时,斯坦利港内残余的九千多阿军投降。至此,战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 4 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7 月中旬,双方遣返了战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区,恢复正常航行。至此两国间的敌对行动完全结束。

马岛的失败还导致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中,英军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

英军获胜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战略决策上,阿方在初期掌握了主动权,但错误判断英国不会劳师远征,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民族感情和军事实力。其决策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英国虽在初期仓促应战,但是反应快,决策准,客观清醒估计了形势,采取果断积极的战略方针,以军事斗争为主,兼以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国际、国内一切有利条件,发挥总体优势,最终走向胜利。

其二,在兵力部署上,阿军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在英国出兵后,认为英国会进攻阿根廷本土,将大批部队用于防御大陆;对存在领土争议的邻国智利深怀戒心,在边境部署大量精锐装甲部队;在马岛战区,对靠近本土的西岛没有充分利用,仅部署占参战兵力3 % 的部队;在东岛将主力集中于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区分散把守,没有掌握足够的机动兵力,给英军可乘之机。

其三,在战术指导上,阿军思想消极,战术呆板,而且没有用最具战斗力的航空兵攻击英军防卫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后勤船只,这是最大失误。战争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击进攻方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是极为少见的。英军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战术灵活多样,善于抓住关键环节,争取主动。如首先夺取南岛,既振奋士气,又取得了立足点和前进基地,一举两得。又如一举击沉阿军巡洋舰,极大震撼阿军,迫使其海军怯战不出。

其四,在指挥体制上,阿根廷的联合司令部有名无实,无法担负战略指挥和协调作用,上层领导集团包括总统加尔铁里在内的高级将领没有实战经验,缺乏指挥素养。战区指挥官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梅嫩德斯准将等平庸无为,既未认真组织抗登陆的准备,作战指挥也不顽强,很多地方未经战斗就轻易放弃。英国成立战时内阁作为最高统帅机构,集中指挥调度军队各军种和政府各部门,使之协调一致。并采取委托式指挥法,即将战区指挥重任全权授予前线指挥官,有关战区以外及事关战争进程的重要行动由战时内阁决定。这种既高度集中又极其灵活的指挥体制,使英军充分发挥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而英军的指挥官伍德沃德少将和摩尔准将都是具有相当高军事素质和丰富经验的佼佼者。

其五,在战争准备上,阿方虽有夺占马岛的决心却无长期坚守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在马岛投入兵力不足,形不成优势,加上阿根廷没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平时对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没必要储备,当美国和欧共体实行武器禁运后就使得飞机、导弹的消耗无法补充,陷入弹尽援绝的困境,直接导致阿空军在后期攻击力明显减弱。此外阿军平时战备较差,影响了己方战斗力的发挥,特别是阿军由于炸弹引信失灵或过期,使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英军认为如果阿军投下的炸弹都爆炸的话,英军的损失将达到无法坚持的程度。而英军平时战备程度高,有6 0 % 的军舰能随时投入作战,并拥有充足的物资储备。而其军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经常进行在各种气候、地形下的演练,能很快投入战争。特别是英军的后勤船只有8 0 % 从民船中征用,所以对民用船只有专门的征用计划和改装方案,在两三天里就完成了征用改装,表现出的高效令人惊叹。

其六,在后勤保障上,阿方在占领马岛后没有认真组织后勤,首先没在马岛修建必要规模的机场,使得阿军的飞机只能从远离战区的本土起飞,因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大大影响作战效果。其次在马岛没有储备足够的物资,加上开战后的消耗和英军的封锁,使阿军的补给成为致命问题。部队缺衣少食,匮乏,根本无力作战。相反远离本土的英军后勤保障十分出色,先后在阿森松岛建立中途补给基地,在南乔治亚岛建立前进补给基地,在圣卡洛斯建立滩头补给基地,运用现代化的海空运输工具,通过周密科学的计划组织,对部队进行源源不断的补给,保证了英军每个士兵每天能有两餐热食,有新发的御寒衣物,充足,还有4 艘医疗船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在通信保障上,除利用了美国的通信卫星外,还在直布罗陀、阿森松岛、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开设2 6 个无线电发射台。加上特混舰队本身电子设备齐全,干扰和抗干扰能力强。使舰队与本土通讯顺畅。

这些情况表明,阿根廷在严重不足的准备下,轻率发动了战争,岂有不败之理。

详解 阿根廷

非常详细:

阿根廷百科内容来自于:

阿根廷国旗

阿根廷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为南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

基本概况

阿根廷国鸟棕灶鸟

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阿根廷

人口:3780多万。主要民族是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是南美洲各国白种人比率最高的国家。城市人口占五分之四。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及其他人种占3%。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87%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新教及其他宗教。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是拉美最繁华的都市之一,西班牙语意为“好空气”。该市位于拉普拉塔河西岸,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有“南美巴黎”之称。市内以街心公园、广场和纪念碑众多而著名。城市建筑多受欧洲文化影响,至今还保留有几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和意大利风格的古代建筑。有人口278万(2001年),包括近郊19个区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共1383万人(2001年)。

阿根廷国树刺桐

国旗:阿根廷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著名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阿根廷国徽

货币:比索

国徽:阿根廷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树:赛波树

阿根廷国花—赛波花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棕灶鸟

阿根廷货币--比索

独立日:7月9日(1816年)

国庆日:5月25日(1910年)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国家政要: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CristinaFernándezdeKirchner)。2007年12月10日就职,任期4年。

阿根廷

国歌介绍阿根廷的《祖国进行曲》,是拉丁美洲的第一首国歌。1813年5月11日,阿根廷国会通过决议确定由比森特·洛佩斯·伊普兰内斯(VicenteLópezyPlanes,1785-1856)作词、布拉斯·帕雷拉普(BlasParera,1777-1820)谱曲的《祖国进行曲》(MarchaPatriótica)为阿根廷国歌。1900年,胡里奥·罗卡(JulioArgentinoRoca1843-1914。1880-1886和1898-1904年为阿根廷总统)总统颁布法令规定每逢在法定节日,学校举行的仪式上需合唱国歌的第一和最后一小节。

阿根廷

歌词大意: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新生的英雄们精神抖擞,好象武神一样雄赳赳。他们胸怀里充满豪情,阔步前进使大地发抖。印加人正从坟墓里苏醒,重新燃烧起满腔热情,鼓励他们的儿女去重建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往昔祖国的赫赫令名!

山崖崩裂,城墙倒坍,轰隆隆地响声震天;复仇和战争的呼声四起,到处一片狂澜。凶恶的暴君包藏着妒忌心,吐出毒液来恶臭难闻,手昊挥舞着染血的军旗,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挑起战争,残酷无人性!

阿根廷

阿根廷人,侵略者向你们挑战,他们卑鄙而又傲慢,狂歌狞笑,践踏我们的土地,终将失败,注定无疑。一同慷慨地宣誓的勇士,为了自由而奔赴战场痛打这一群嗜血的虎狼,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意志坚强如铁壁铜墙!

勇敢的阿根廷人奔赴缰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战斗的号角随着炮声隆隆,响彻南方的战场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抗战的先锋,带领著名的联盟城市,他们将挥起强壮的手臂,绞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绞傲慢的伊伯利亚之狮!

胜利之神展开光辉的双翅,庇护阿根廷勇士。暴君看见了屁滚尿流,连忙夹着尾巴逃走。他交出军旗和武器来投降,赢得战利品,归功自由。人民鼓舞着光荣的彩翼,气概豪迈,扬眉昂首,气概豪迈,扬眉昂首!

从南极到期北极响彻号声,传送赫赫声名,它用美洲的名义向人们反复呼唤,生民,请听: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记住桂冠怎样得来,让它永远存在!我们生得有光彩,也要得有光彩。

历史简介

阿根廷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第一任总统。1862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担任总统,结束了独立后长期的分裂和。自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人与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1983年,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恢复宪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了马岛战争,同年6月14日,英军击败了阿军,继续占领马岛。

地理气候

阿空加瓜山

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自然物产阿根廷似乎特别受造物主的青睐,拥有令人羡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物产丰富,除了盛产粮食、牛肉、水果、蔬菜等各种农牧产品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栲胶。

景观壮丽的伊瓜苏大瀑布

栲胶,学名丹宁,它是制皮革的重要原料,阿根廷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栲胶树(中国叫它竖木)资源,它生产的栲胶80%以上出口到美、欧、亚各洲,中国每年也从阿根廷进口栲胶。

栲胶树生长极为缓慢,硬度大,在印第安语中称它为“破斧树”,据说70年树龄的栲胶树,直径也只有30厘米。其树杆年轮紧密,呈浅棕色,放到水中立刻下沉。

阿根廷早期的第一个栲胶厂建于1894年,之后栲胶业迅速发展,1926年产量曾达45万吨,在三四十年代出口20多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3。但80年代以来,由于非洲及巴西等地黑荆树(也可提炼栲胶)的开发以及世界栲胶消费的减少,阿根廷的栲胶生产大幅度下降,目前只剩下5家工厂。

同时阿根廷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大国,牛、羊数量却居世界前列,是世界重要的皮革出口国,阿根廷的皮制品,质地柔软细腻,而且价格也比欧美低得多,是旅游者喜爱的特产之一。

阿根廷牛肉也与别处不同,它采取露天围栏放牧,这种自然方式产生的牛肉,肉制鲜嫩,与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牛棚育肥的牛不可同日出语。象巴西式烤肉,在巴西也只有用阿根廷牛肉才算上品。

阿根廷是水果大国,年产葡萄204万吨,柠檬80万吨,橘子27万吨,柑子59万吨,柚子16万吨,苹果108.6万吨,梨52万吨。

行政区划阿根廷共有23个省和一个自治市(标*):

阿根廷省份。阿根廷声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和南极洲的一部分拥有主权,并划入火地岛省。

1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首都)*(BuenosAires,CiudadAutónomadeBuenosAires(autonomouscity))

2布宜诺斯艾利斯省(BuenosAires(province))

3卡塔马卡省(Catamarca)

4查科省(Chaco)

5丘布特省(Chubut)

6科尔多瓦省(Córdoba)

7科连特斯省(Corrientes)

8恩特雷里奥斯省(EntreRios)

9福尔摩沙省(Formosa)

10胡胡伊省(Jujuy)

11拉潘帕省(LaPampa)

12拉里奥哈省(LaRioja)

13门多萨省(Mendoza)

14米西奥斯内斯省(Misiones)

15内乌肯省(Neuquén)

16里奥内格罗省(RíoNegro)

17萨尔塔省(Salta)

18圣胡安省(SanJuan)

19圣路易斯省(SanLuis)

20圣克鲁斯省(SantaCruz)

21圣菲省(SantaFe)

22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SantiagodelEstero)

23火地岛省(TierradelFuego,AntártidaeIslasdelAtlánticoSur)

24图库曼省(Tucumán)

政治情况1853年制定第一部全国统一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国会分参、众两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

阿根廷政治运动的狂潮

经济发展

冰川国家公园

基本情况:阿根廷是拉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本世纪初,阿从单一畜牧业国家发展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围家,现代化工业也同时开始发展。第二次大战后,美国资本大量涌入,造成阿经济严重依赖美国。60车代阿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约5%的速度发展,7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经济停滞不前。进入80年代后,由于债务危机的加剧,阿始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1989年梅内姆上台执政后,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精减政府机构、减少国家干预;全面实行私有化;大力吸引外资;开放对外贸易、大幅降低关税;1991年实施《兑换法》,即实行1比索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从1991年的1343%降至1997年的0.3%),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出现明显好转。1991年1994年,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1995年,受墨西哥全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4.4%),从96午三季度起,阿经济开始摆脱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4.4%。1997年、1998年阿经济持续增长,增长最快部门依次为:农药、汽车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部门等。但消费市场低靡,全国销售降低了10%.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受俄罗斯和巴西财政金融危机的冲击,阿经济从1998年第三季度起陷入停顿。之后阿连续三年经济衰退。。国内市场疲软,消费下降,生产开工不足,外资大幅减少,国家财政连年赤字·债务负担日益严重。2001年底阿全面爆发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2002年元旦新政府上台后,宣布一系列新的经济措施。其中最重娶的一条是废除了1比索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以官方和市场双重汇率为过渡,最终实行浮动汇率制。此次阿危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预计近期内阿经济难以走出困境。

工业:阿工业基础较好,主要有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纺织、皮草和食品加工等。原子能发电、轧钢、屠宰和食品部门技术比较先进。阿是拉美最早发展核技术的国家,1974年第一座核电站投产,第二座于1982年建成,1983车开始生产浓缩铀。

农业:阿是世界上农牧业较发达的囝家之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素有“粮仓肉库”之称,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拥有农业耕地2100余万公顷。农牧业产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可大量出口,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副产品有:大豆、玉米、小麦、豆粕、葵花粕等。

畜牧业:阿畜牧业所占面积占全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5%,达Ⅲ300万公顷。阿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60%的畜牧业集中在雨量充沛、牧草茂盛的潘帕斯草原上。牛羊存栏数分别约为5100万头和1430.8万头。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牛肉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年产牛肉230万吨,其中大约10%用于出口。

渔业:阿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926公里,大陆架(20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自北至南长度约20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陆架之一。海洋渔业资源相当丰富。据估计,其午捕量可维持在100万吨左右.1991-1995年,阿渔业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车捕鱼量达到120万吨左右,其中捕量最乡的是鳕鱼和鱿鱼。进入90年代以来,阿对亚太地区渔产品的出口增长很快,主要出口产品为鱿鱼。

袜业: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有原始森林3500万公顷,种植林7.8万公顷,主要是松柏、桉树和杨柳。此外,尚有近3300万公顷适宜种植林木的土地。阿树木生长周期在10-20年之间,林木产品的平均年产量在940万立方米左右。

阿根廷乌斯怀亚市的火地岛国家公园。阿根廷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被称为“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在印第安语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之意。

矿业: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3.5亿立方米,占南美储量的2.9%,天然气2040亿立方米,煤约5亿吨,铀2.4万吨,铁11亿吨。此外还有金、铜、银、铅、锡、锌、镉、铀等矿产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外贸:农牧渔业产品在阿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长期以来,阿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王业,努力改变出口结构,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且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竽因素的影响,农牧渔产品在阿对外贸易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阿农牧业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其中豆油、豆粕、玉米、小麦、蜂蜜、柠檬等产品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1989年阿根廷政府开放对外贸易,取消了进口许可,并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目前平均关税为12%;原料及资本货l0%、半成品15%、制成品20%),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0年一1996年间,阿进口额由41亿增长到238亿美圆,累计年增长牵为34%,进口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而出口仅翻了一倍,由123亿,曾长到238亿美圆。与此同时,阿继续采取配额、特殊税、最低限价、反倾销等保护措施,限制和阻止与本国产品有激烈竞争的外国产品的进口。到目前为止,就反倾销案件数量来说;阿已排名世界第三位(前二位分别是南非和美国)。2000年阿进出口总额为513亿美元,其中出口262亿美元,进口251亿美元。外贸形势出现了一些较好的迹象,一是继三车连续大幅逆差以来(97年逆差40亿美元,98年49亿,99年22亿),首次出现了11亿美元的顺差。二是出口比1999年增长了13%。由于阿市场持续低迷,2001年阿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去年阿外贸总额为469。67亿美元,顺差额达63.43亿美元

商品结构:阿主要出口商品有:谷物、牛肉、油料、油脂、皮革、羊毛、栲胶、钢材、机械等。主要进口商品有:石油和石化产品、化工产品、铁矿砂、煤炭、各种机电产品和精密仪器等。

国别构成:阿主要进口国别为:美国、巴西、荷兰、意大利、伊朗、德国、智利、日本等。主要出口国别为:巴西、美国、智利、荷兰、西班牙、意大利、乌拉圭、伊朗、中国、巴拉圭等。

外资:阿根廷是外国资本较为集中的拉美国家。梅内姆执政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国投资,取消了对外资经营范围、出资率和投资数额的限制,准许其全部利润自由汇出,享受国民待遇等。按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阿吸收外资巳居世界首位。外资对推动阿工业发展,特别是“替代进口”起过重要作用,至今在阿许多经济部门外资占据重要地位。阿外资最初主要来自英国,目前在阿的主要投资国有:美图、法目、英国、智利、意大利、韩国和日本。近年来,由于阿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外资大幅减少,2000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11.52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3%。去年阿爆发金融危机,外资流入进一步减少,据拉美经济委员会统计,2001年阿吸引外资仅35亿美元。阿根廷与不少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中阿投资保护协定已于1992年11月在北京正式签署。

外债:阿外债大部分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所贷。由于历史原因,阿根廷债务负担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92年阿方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于当年12月同其债权银行正式签署加入布雷迪计划的协议,通过减本和降息的办法重新安排了阿欠外国商业银行的部分公共外债及利息。1993年政府通过私有化、还本付息及外债资本化等方式减少外债104亿美元。1995年,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阿全融系统面临困境,为渡过危机阿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了新的贷款协定,根据该协定阿将得到28亿美元贷款。外困贷款增加有利于阿渡过难关、恢复经济活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外债负担。截至2001年底,阿外债总额1465亿美元。

军事情况总统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下设国防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由副总统、内政部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经济部长组成。军事委员会由国防部长、三军联合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种参谋长组成。三军联合参谋长胡安·卡洛斯·穆尼奥洛(JuanCarlosMugnolo)。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为一年。现总兵力为7.3万人。

阿甲有哪些球队

萨斯菲尔德 拉鲁斯 戈多伊克鲁斯 奥林波 阿根廷青年人 独立队 博卡青年 班菲尔德 河床 沙兰迪兵工厂 堤格雷 全男孩 拉普拉塔大学生 圣洛伦索 阿维拉内达竞技 圣菲科隆 基尔梅斯 吉姆纳西亚 纽维尔老男孩 TA飓风队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英阿马岛战争及双方损失?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 5 0 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 7 6 海里,距英国本土7 0 0 0 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资源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历史上英阿对马岛的主权曾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1 9 8 2 年3 月1 9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 9 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 月2 4 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 4 0 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 月2 6 日,阿根廷总统阿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1 艘坦克登陆舰,1 艘潜艇,1 艘破冰船,1 艘补给船搭载2 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 0 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 艘护卫舰,1 艘供应舰搭载2 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 0 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 艘航母,4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1 艘油船组成第2 0 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 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 0 0 0 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 月3 日,阿军第6 0 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 3 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 人,损失2 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

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 月5 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 7 艘战舰,2 0 架“鹞”式战斗机,5 8 架各型直升机,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 月4 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 月2 6 日,由2 3 艘军舰、2 0 架飞机、2 0 0 0 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 月1 2 日,由1 8 艘军舰和3 0 0 0 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战争进程;

4 月7 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 0 0 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 月1 2 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 月1 5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 月1 7 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贸易,实行对阿的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 月1 9 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 转自铁血社区 ]

4 月2 0 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 A S )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 B S )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 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 月2 2 日,十四名S B S 队员先从C —1 3 0 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 月2 4 日,由2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 月2 5 日,南岛上的S B S 队员引导第4 2 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 S —1 2 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炸弹,“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 5 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 月2 6 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 5 6 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 月2 8 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 月3 0 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 0 0 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 转自铁血社区 ]

4 月3 0 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 月1 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 月2 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 0 0 海里禁区外3 6 海里处,在1 4 0 0 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 K —8 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 2 1 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5 月3 日,英军的“山猫”直升机在马岛以北海区,用A S —1 2 “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击伤阿军巡逻艇各1 艘。

5 月4 日,阿军“海王星”侦察机发现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便召唤2 架“超级军旗”攻击机前去攻击,“超级军旗”采取距海面5 0 米高度超低空飞行以躲避英军的雷达,在距英舰4 6 公里处突然升到1 5 0 米仅用3 0 秒打开雷达锁定英舰发射2 枚A M —3 9 “飞鱼”导弹,然后急转弯同时下降到3 0 米返航。英军发现导弹来袭,舰长只来得及大叫一声:“隐蔽!”就被一枚导弹击中,随即燃起大火,尽管舰上的损管人员竭力扑救达五小时,仍无法控制火势,舰长只得下令弃舰,英军伤亡失踪7 8 人。六天后,“谢菲尔德”号在拖回英国途中沉没。这艘排水量3 2 0 0 吨,造价达2 亿美元的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

5月6 日,英军十六名S A S 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8 架“超级军旗”,而阿军总共才不过1 4 架。

5 月7 日,英国又宣布将禁区扩大到距阿根廷海岸十二海里。

5 月9 日,英军“鹞”式战斗机击沉阿军的“一角鲸”号补给舰。

5 月1 0 日,英军“活泼”护卫舰击沉阿根廷“洛斯埃斯塔多斯”号补给舰。

英军在此期间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并综合“S A S ”、“S B S ”的战场侦察确定马岛的东岛北侧圣卡洛斯湾为登陆地点。但是,在福克兰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的机场,雷达站构成严重威胁,为扫清障碍又不暴露登陆企图。英军决定派突击队消灭佩布尔岛的目标,但不作占领。

5 月1 1 日夜间,八名“S A S ”,“S B S ”队员摸上佩布尔岛进行侦察。

5 月1 4 日夜间,五十名突击队员乘三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 架“普卡拉”攻击机,4 架“T - 3 4 ”教练攻击机,1 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 1 5 m m 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1 座库,6 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 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 4 0 0 0 人,而英军首批登陆部队至多才1 0 0 0 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阵。

由“S A S ” “S B S ”派遣的突击分队很早便潜伏上岛,在岛上英籍居民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5 月1 9 日,英军四支侦察小分队登陆。

5 月2 0 日,英军舰队在马岛西南海域游弋,并派出驱逐舰炮击岸上目标。还在达尔文港和福克斯湾实施了佯动登陆。将阿军的注意力全吸引到斯坦利港方向。英军的突击编队两天前由南岛进到马岛东北约2 0 0 海里海域集结,于登陆前一天的下午,利用不良天气和夜幕掩护向登陆地区机动,在范宁角附近展开。

5 月2 1 日凌晨三时,S A S 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 0 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 艘两栖攻击舰,4 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 5 0 0 人,3 2 0 0 0 吨物资。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果然,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 6 架“普卡拉”攻击机,1 4 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 艘,护卫舰2 艘,辅助舰1 艘。阿军也付出被击落1 4 架飞机的代价。英军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 0 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可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 月2 2 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展开了一个“吹管”防空导弹连,组织了完善的防空火力配系。

[ 转自铁血社区 ]

5 月2 3 日,阿军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羚羊”号护卫舰。

5 月2 5 日,正是阿根廷国庆,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 0 0 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 6 架“鹞”式战斗机和1 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投下的炸弹有4 0 % 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而自身损失也高达31架飞机。三天里,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 0 0 0 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 5 0 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5 月2 7 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 伞兵营为先导,第4 5 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 0 名S A S 队员为先导,第3 伞兵营,第4 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

5 月2 8 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

5 月2 9 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

5 月3 0 日,阿军出动1 架“超级军旗”和4 架“天鹰”攻击英军的旗舰“无敌”号航母,阿军以2 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 0 0 0 英军上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力量。

5 月3 1 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

6 月1 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 A S 和S B A 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伍德沃德了解敌情后,决定投入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该旅辖三个营,A 营是威尔士禁卫军,B 营是苏格兰禁卫军,该营曾参加二次大战,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德军而名扬天下,C 营是赫赫有名的廓尔喀营,因士兵都是招募的尼泊尔廓尔喀人而得名,廓尔喀人以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而闻名,人人身佩廓尔喀弯刀,二战中他们曾以这种锋利的弯刀和凶悍的刀法将横行东南亚的日军杀得溃不成军。

6 月7 日,第五旅乘上登陆舰,悄然启程准备在立夫来岛登陆。途经天鹅湾时,旅长威尔逊·摩尔准将发现弗兹罗的阿军正在撤离,摩尔凭借一名职业军人的出色直觉,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便未经指挥部批准,当机立断命令在仅距斯坦利港1 6 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这一举动在战后被普遍认为是极富主动精神的,由于阿军的撤离,英军第五旅3 5 0 0 人顺利在希拉夫湾登陆成功。

6 月8 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 艘,击伤护卫舰1 艘,登陆舰1 艘。阿军损失飞机1 1 架。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 0 0 0 人,重炮3 0 门,坦克2 0 辆。

6 月1 1 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 5 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 M —3 9 “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6 月1 2 日,英军按计划休整一天。当晚设在肯特山上的无线电监听小组截获并破译马岛阿军发给总统的密电,获悉阿军已无力再战。摩尔准将决定立即投入预备队,实施最后一击。半夜,英军第五旅B 营、C 营和第二伞兵营,沿S B S 标示出的秘密通道,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五小时,于6 月1 3 日凌晨五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

6 月1 4 日,英军继续攻击,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从早晨七时三十分起,英军集中所有大炮猛烈轰击,阿军的大炮刚一还击,便被英军用炮瞄雷达和计算机火控系统指引的精确火力所消灭,随后英军便全力轰击斯坦利港内的目标,猛烈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十个小时,英军共发射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几乎用完英军所有的。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

6 月1 4 日二十一时,斯坦利港内残余的九千多阿军投降。至此,战斗基本平息。

6 月1 5 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 4 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

7 月中旬,双方遣返了战俘。8 月宣布取消海空禁区,恢复正常航行。至此两国间的敌对行动完全结束,大英帝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此战后,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被称为“铁娘子”,政治威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马岛的失败还导致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中,英军亡2 5 5 人,伤7 7 7 人,被俘2 1 0 人。损失飞机3 7 架,其中“鹞”式8 架。被击沉驱逐舰2 艘,护卫舰2 艘,登陆舰1 艘,滚装货船1 艘,被击伤驱逐舰4 艘,护卫舰1 1 艘,登陆舰2 艘,扫雷舰1 艘。耗资1 7 亿美元。阿根廷亡1 0 0 0 人,伤1 3 0 0 人,被俘1 1 8 0 0 人。损失飞机1 1 7 架。被击沉巡洋舰1 艘,潜艇1 艘,侦察舰1 艘,补给船2 艘,巡逻艇1 艘。被击伤军舰6 艘。耗资3 2 亿美元。加上美国和欧共体经济制裁所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共达数十亿美元。

英国与阿根廷有几次战争?战争过程是什么?

1次,英阿马岛海战!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虽然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1.4倍(英国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国是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阿根廷在16世纪中叶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独立,但其经济一直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控制,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英国都是强国,而阿根廷是个弱国。当阿根廷派兵攻占马岛时,英国上下十分震惊,但震惊之余,英国政府于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舰队以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定,英国海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争。

对于技术密集的海军舰艇部队,特别是像航空母舰这样集舰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兵力,没有10天左右的备战备航时间,通常是难以从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的,而4月5日,“无敌”号航母编队和“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匆忙完成必须的准备工作后,便分别于10时和11时从朴茨茅斯港启航了。当这两个航母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直升机还不断的向舰上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和补给品。当驶入大西洋后,航母编队便开始了不间断的演练,以加强战斗准备。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进行休整和补给,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圣菲”号潜艇。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英国人早在组建特混舰队之初,已意识到仅靠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的舰载机是无法满足马岛作战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征用了“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向特混舰队运送“海鹞”战斗机及其配件。之后,英国又征用了“大西洋堤道”号集装箱船,以运送新组建的“海王”直升机中队。5月7日英军将14架空军“鹞”战斗机和6架“海鹞”战斗机经多次空中加油,从英国本土飞行了9个小时,抵达阿森松岛,然后被运到特混舰队,因而英军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23日,英海军的“羚羊”号护卫舰在阿空军的攻击下沉没。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降。

马岛战争从4月2日至6月14日持续了74天,英国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阿根廷损失10艘舰艇,90架飞机,伤亡1000余人。最终以阿军被迫投降和英军重新夺回马岛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