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比的含义是什么
2.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3.二战的著名战争概况
4.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德比的含义是什么
德比的含义
Derby的音译。
1.“德比”一词出现在1870年。当时英格兰一个叫德比十二世的伯爵首次把“德比”一词用于比赛,指同为3岁、体重也相同的两匹之间的比赛,赛程为1.5英里。随后,德比被用在了英格兰足球联赛中,指那些同城球队的对抗,继而德比传到了整个欧洲大陆。
2.二百多年前一位叫爱德华的英格兰伯爵发明了“德比”一词,这个源自的词汇便与对抗、、速度和竞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当它被引用到绿茵场上时,就成为了“同城大战”的代名词。
如果仅当成普通单词,Derby是大赛之意。但作为专有名词,Derby则指英国的大会。大会于1780年由德贝伯爵创立,每年6月的首个星期三在伦敦附近的爱普森举行。大会这天称为Derby Day。后来,人们由此引申开去,将同城大战称为德比大战
从德比一词的意思上可能看不出为什么一个城市的两支球队举行的比赛叫做德比之战。这种说法尽管每天都出现在英国报纸上,但对于它的起源,大多数英国人也不知道,记者曾询问过很多足球记者,都说不上来。最后英国资格最老的足球记者、《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布莱恩·格兰威尔解开了这个典故。他说,德比大战其实与德比郡有关系,19世纪初,足球尽管还没有发展为有组织的比赛,但在英格兰已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尤以德比郡为最(在足球发展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开了很多先河的诺丁汉森林俱乐部就在德比郡,包括护腿板以及球网等都是从这里开始第一次使用的),尽管规则并不完善,但德比郡中心城市德比市比赛已经很多,球迷数量也很大。1846年,德比市两支球队相约,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一场比赛,这场比赛一开始只是地方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整个英格兰传播开来。德比大战的叫法于是传开了。而德比大战,对于推动足球规则的统一和1863年英格兰足总的成立,甚至1888年英格兰足球联盟和各级联赛的创立,都有着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
“德比”(DERBY)一词来源于英语,原指英国德比郡。德比是举办的地方,因为那里盛产名马,后来英国很多都是出自德比,因而在英国中往往是德比马在对抗。德比后被引申到职业化的足球、橄榄球、篮球和冰球等俱乐部赛事中,演绎成“同城之战”。德比双方出于争夺球迷、拉拢赞助商的需要往往对比赛倾尽全力,媒体也尽力渲染。
历史上的德比大战,经常伴随着金戈铁马的火并,曾涌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喜剧”。久负盛名的“同城双雄”包括意大利米兰城的国际米兰和AC米兰以及罗马城的罗马队和拉齐奥队等。
德比一开始用在场上,是指英国小城德比郡(英国举办比赛的地方,那里.出产的更是闻名英国界).“德比大战”被用来形容“来自德比郡的马之间的比赛”,现在是指同城两个球队之间的比赛。
德比在足坛首次被运用,是19世纪的英格兰德比市举行的“民间忏悔足球赛”。参赛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基督教教民组织,一个是“全圣徒”,一个是“胜彼得”。但由于英格兰皇室将比赛视为“危害公共秩序”,于是骑兵队在1846年禁止了比赛。
事实上,关于德比的出处有很多版本,但不管原义如何,德比更多是指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两支誓不两立的球队进行的比赛。但是如今,随着商业化入侵,球员归属感逐渐消失,德比也开始变味。
编辑本段国家德比
一般是最有实力的两队间的比赛,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两队必须是传统强队,必须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真正的国家德比并不多,现在媒体上说的国家德比大多只是炒作,以下是几个真正的国家德比:
西班牙国家德比:马德里VS巴塞罗那
意大利国家德比:尤文图斯VS国际米兰
德国国家德比:拜仁慕尼黑VS多特蒙德
英格兰国家德比:曼联VS利物浦
法国国家德比:里昂VS马赛
阿根廷国家德比:博卡青年VS河床
苏格兰国家德比:凯尔特人VS流浪者
欧洲德比:马德里VSAC米兰
德国VS英格兰(国家队)
中国国家德比:广州恒大VS北京国安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30万大军成功逃离纳粹德国虎口
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可能对诺曼底登陆战、太平洋战役等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吗?这是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撤退方是英、法联军,在纳粹德国控制的法国小城敦刻尔克撤而出,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员与部队,故而称之为史上最大的最成功的撤退行动之一。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时间: 1940.5.26日 - 1940.6.4日
撤退地点: 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
参战双发: 同盟军:英国、法国、比利时(打酱油的)vs纳粹德国
双方兵力: 同盟军40万人vs纳粹德国80万人
伤亡情况: 盟军 2.8万余人阵亡,4万人被俘,纳粹德军1万余人阵亡。
结果: 英法联军40万大军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
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介绍: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国家,当时的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参战,拥有300多万兵力,和德国相差不大,但是由于法国的战略过于保守,只是取防守政策,纳粹德国军队于是绕过法国,瞬间攻占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绕过法国防线进入法国境内,将英法的40万大军逼退到了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小城中,于是就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行动。
英法位了保存军事实力,确定撤退,但是40万大军要从这个仅只有数万居民的小港口敦刻尔克撤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德国发动空袭和炮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40大军将会全部葬身于此,于是英法两国发动了大批的船员已经任命,参与到这次撤退行动中,就这样一只由3万多人组成的杂牌船队组成,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这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堪称历史奇迹。我们在来看看具体的行动以及过程。
下的最愚蠢命令
1940年5月24号,当时的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如果开炮完全是可以轰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大本营,但没想到的是,1940年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也是导致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呢?我们点击下一页,在来继续了解。
上一页 0 /3 下一页二战的著名战争概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
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
林格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
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都投身到反击
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投向这
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
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手执武器在废墟
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
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
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
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
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
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
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
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
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
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
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
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
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
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
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
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
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
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
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
行军床上,向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
一级。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
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
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
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
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中途岛海战
--------------------------------------------------------------------------------
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获得了重大胜利,但美国的航空母舰当时不在港内,所以一艘也没
有受到损失。日本决定再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歼灭美国航空母舰。
要实现这一,首先就要拿下位于夏威夷群岛东北方的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
把它作为日军的作战基地。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仍由策划指挥偷袭珍珠港的
海军大将率领。舰队分为八支特遣队:第一支由南云中将指挥,从西北方向主攻中途岛;第
二支至第七支分别担任掩护、侦察、警戒等任务,并协同进攻作战。自己率领第
八特遣队,守候在中途岛西北海面上,指挥整个作战。
日本海军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这次偷袭行动不会成功了!美国情报机关不仅破译出了
日军的密码电报,而且设计弄清了密码电报中“A?E”这个目标就是指中途岛。美国决定
将计就计,设下埋伏,让日本海军自投罗网。
6月4日,在黎明的晨曦中,隐蔽在预定海域的日本舰队,开始进攻了。
“战斗机起飞!”南云中将的命令从扩音器的喇叭中传出。“赤诚”、“加贺”、“飞
龙”和“苍龙”四艘巨型航空母舰上灯火通明,15分钟内,108架飞机飞离了甲板,轰
鸣着向东南方向的中途岛飞去。
不一会,扩音器又发出了命令:“第二次攻击准备!”升降机立刻又把一架飞机提到了
甲板上。南云站在指挥舱窗前,急切地等待着第一批飞机攻击胜利的消息。
与此同时,中途岛的美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当日机距离中途岛还有30英里时,25
架“野猫式”战斗机组成的拦截队出现在日本机群前。日本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随即上前
缠住“野猫式”,双方展开了激战,日本轰炸机则继续飞赴中途岛。穿过美军高的猛烈
火网,一颗颗250公斤重的从日机上投下。12架水平轰炸机开始用800公斤重的
,轰炸机场和跑道。然而,机场和跑道上空空如也,美军飞机早已作好准备,有的飞到
空中,有的进行拦截和攻击,其他的则隐藏了起来。
负责指挥轰炸的指挥官返航时,向南云报告了轰炸的情况,并请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
轰炸。此时,升到甲板上的第二批飞机,已装好鱼雷,准备前去轰炸美军军舰,南云命令士
兵卸下鱼雷,换上。甲板上顿时一片忙乱。
就在此刻,日本侦察机报告:东北200英里处发现10艘美国军舰。南云大吃一惊,
他知道,这么大的舰队,至少拥有一艘航空母舰。他赶忙又下令,战斗机重又卸下,装
上鱼雷,改去袭击美军舰队。
恰巧这时,第一批轰炸中途岛的飞机归来。南云只得又命令把飞行甲板腾出,让返航飞
机降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装好鱼雷的飞机很快整装待发,信号兵发出了起飞命令的信号。
然而,正是这很短的一段时间的耽搁,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美国轰炸机!”
随着了望兵的喊声,3架美国“无畏式”轰炸机朝南云所在的旗舰“赤城”号垂直俯冲
下来。日舰上的机关炮向轰炸机猛烈射击,但是已经晚了。只见,一颗颗黑色的从美机
机翼下落下。一阵尖厉的啸声后,“赤城”号闪起夺目的闪光,随即便是巨大的爆炸声。机
关炮哑了。弹片到处飞舞,大火在甲板上蔓延,又引起飞机上刚刚装上的鱼雷爆炸。整个机
库成为一片火海。
南云惊呆了。在万般无奈下,他不得不离开火焰冲天的“赤城号”。
此时的正威风凛凛地端坐在“大和”号战舰上,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
舰。南云惨败的消息使山本目瞪口呆。看着烈火蔓延的“赤城”号,山本忍痛发出炸沉它的
命令。“野分”号驱逐舰射出强大的新型鱼雷,“赤城”号在猛烈的爆炸声中,葬身海底。
这竟是“野分”号在这次海战中的第一个射击目标。
山本终于急红了眼,他知道日本舰队惨败的命运不可避免了,但他还要做垂死的挣扎。
他命令所有的舰队向他集中,阴谋诱使美国舰队西移到他的舰队猛烈的炮火射程内。但美国
人识破了山本的诡计。
6月4日中午,日本只幸存下“飞龙”号航空母舰。在6架零式战斗机掩护下,“飞
龙”号上18架轰炸机重创美国航空母舰“约克顿”号,“约克顿”号慢慢沉没海底。
“飞龙”号成为美国舰队猛烈攻击的目标。虽然它成功地躲过26条鱼雷和大约70颗
,但最后还是被击沉,在一条大火中被日本舰队自己的鱼雷击沉。
5日凌晨,日本舰队听到山本的命令:“取消中途岛行动。”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而日本却损失了4
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几千名舰员。
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护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
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
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
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
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
阿拉曼战役——将盟军带入反攻的坦克大战
性质:扭转北非战场的关键性战役,盟军从此开始反攻
时间:1942年10月23日—1942年11月4日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英国军队
武器对决:“谢尔曼”坦克
战果:歼敌5.5万人,击毁坦克装甲车350辆。
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的同时, 北非战场上同样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拼杀。1942年10月23日,由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率领的盟军向德国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了进攻。经过12天的激烈厮杀,盟军终于在11月4日胜利地结束了整个战役
战役的胜利保证了盟军从中东通往苏伊士运河这条供应线的畅通,在士气上对盟军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评价说:“在阿拉曼战役前,我们从未打赢过一仗;但在阿拉曼战役后,我们所向无敌。”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一代军事帅才蒙哥马利同样是绞尽脑汁,最终将计就计,为自己的老对手隆美尔精心设计了连环套,为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2年8月份,请伦敦监督处中东特派组的指挥官克拉克上校以隆美尔间谍“康多尔小组”的名义给隆美尔发了一封电报,称英军准备在阿拉曼防线南端的阿拉姆?哈勒法山岭组织抵抗,但防御力量很薄弱,如发起进攻,很容易突破英军阵地。
几天后,克拉克又发出第二封电报,报告了英军的防御命令。隆美尔对电报内容深信不疑。为进一步引诱隆美尔,蒙哥马利还命令绘图员绘制了一张地图,上面标明拉吉尔地区是一片“硬地”,便于装甲部队行动,并让德甘冈设法送到德国人手里。
1942年8月30日夜,隆美尔根下达了进攻命令,想用突然袭击,一举突破英军防线。出发不久,就遇到了英军的一个新雷区。隆美尔立即命令工兵排雷,但此时空中突然出现了英军飞机,投下的照明弹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就是猛烈的轰炸。德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挣扎着过了雷区。
31日凌晨,德军与英国装甲部队展开激烈的交火。战斗中,隆美尔吃惊地发现,原来设定的英军一个装甲师竟然变成了3个。隆美尔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前进。此时,地图上的“硬地”,逐渐变成了沙漠。几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卡车在“硬地”上东倒西歪地挣扎着前进。英国空军的飞机从早到晚不停地轰炸,伤亡报告不停地送到隆美尔手上。
这时,他接到报告,说燃油即将耗尽,3艘油料供应船在离开意大利横渡地中海时,被英军击沉。9月4日凌晨,隆美尔终于下达了总撤退的命令,结束了这场恐怖的阿拉姆?哈勒法战役。
1942年10月23日夜,随着蒙哥马利的一声令下,英军手中的数千门美制“谢尔曼”坦克炮弹齐发,共歼灭敌军5.5万人,击毁坦克装甲车350辆。但因英军冲击不果敢,行动迟缓,未能全歼德意联军。尽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从此,战争主动权落入英军手中。
评论:正与邪的较量——蒙哥马利与隆美尔
如战争的性质可以忽略不计的话,蒙哥马利与隆美尔都可以作为罕见的军界帅才名垂青史。一个被成为“沙漠之鼠,一个被成为“沙漠之狐”,都为各自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而两人在战场上的斗智斗勇,更是为后人的研习留下了无数的经典案例。
但是历史毕竟没有如,蒙哥马利成为了历史上的大英雄,而隆美尔却成为了遭受唾弃的乱世枭雄,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他选择了一条走向黑暗的历史之路。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他最终的服毒自杀。历史的正与邪,也便在此得到了展现。
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从人类对战争最古老的记载中,战船和海战便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海战是陆战的延伸,但又不仅仅是陆战的延伸。
对一些海权国家而言,从最早的雅典到后来的英国,反而可以说陆权不过是海权的延伸。谁能控制大海,谁就能控制陆地,过去两千年来的史实都反复证明着这一点。以下就是精选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场海战
第10位: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海战(第一是莱特湾),也是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决战。英国人出动了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德国人也出动了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不过,之所以让日德兰海战成为历史最重要海战之一的,并不是规模。
在这一战中,英国人虽然损失了三艘战列巡洋舰,但事实上却是成功“吊打”了德国大洋舰队,在前卫部队的战列巡洋舰侦察支援下,主力战列舰两次吓得德国人180度掉头逃跑,甚至不得不逼得德国人用战列巡洋舰发动自杀冲锋,才算逃出生天。
大伙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场消耗战,位于欧陆上的德国事实上根本不能自给自足。在速决战于1914年失败之后,德国人就从海上被封锁了。日德兰海战是德国人唯一一次下决心动员整个海军,尝试突破封锁的行动。
然后却被英国强大的舰队彻底打败,自此之后,直到1918年投降,全军都被押送到英国羁押为止,德国海军再也没敢走出海港一部(除了潜艇)。可以说,正是日德兰海战,打破了德国人赢得一战的最后一丝希望。
第9位: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公元前31年,罗马共和国正处在从共和制转向君主制的门槛上。凯撒、庞培、小加图、西庇阿等一批巨头都已死于非命。争夺罗马王位的,是小一辈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双方各自集结了300艘战舰,最终屋大维击败了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联军,赢得了罗马统治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场内战。但对世界历史却有着更大的影响。屋大维的首都在罗马,安东尼的却在埃及。如果吴大维取胜,那么罗马就将成为一个以罗马人的民族性为核心的封闭帝国。
如果安东尼取胜,罗马则会成为一个继承亚历山大的开放思想,继续向东方扩张、追求民族融合的开放帝国。事实证明,在屋大维的领导之下,罗马虽然赢得了长期和平,但却逐渐失去活力和奋斗精神,最终为野蛮人所逐渐入侵、消灭了。
第8位:中途岛海战(1942年)
1942年6月,日本帝国正处在自己的巅峰时期。但在中途岛海战中,不可一世的南云机动部队却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伏击,损失了四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而美国人却只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驱逐舰。自19世纪末日本海军组建以来,这也是他们所遭受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这场海战的意义远不止如此。都知道,在二战中决定日本命运的,是太平洋方面的战事。在这里,日本海军原本制订了一套“要塞+机动预备队”的防御战略。在太平洋诸岛上建造机场,设立防御阵地,把大航程的作战飞机布置在各岛上作为航空防线。
如果美国人对某个岛发动进攻,就把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预备队派到该岛附近,夹击美国舰队。中途岛一战,四艘航空母舰的损失摧毁了日本人的机动预备队,使他们在后来三年的岛屿争夺战中始终无法集中足以抵御美国进攻的力量,节节失利,从未能在任何一次争夺战中获胜。
可以说,虽然日本人面对着强大无比的美国,虽然从来都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正是中途岛海战,摧毁了他能够与美国战平或者至少拖延战争进程的机会。东亚人民的迅速解放,也同样是中途岛海战的间接后果之一。
第7位:对马海战(1905年)
如果要评选世界历史上最一边倒的大海战,对马海战绝对要名列前茅。从1904年开始,日本和俄国便为了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日俄战争。此时的日本正乘着10年前战胜清帝国的威风蒸蒸日上,而腐朽破败的沙俄虽然仍然拥有巨大的实力,却已经变成了一架运转不良的机器。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为支援自开战伊始即被日本人封锁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沙俄海军从波罗的海调集了最先进、最新锐、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后来又增派了老实战列舰组成的第三太平洋舰队。整支舰队总计拥有多达8艘战列舰。
而相比之下,因触雷而损失了两艘战列舰的日本人却只有4艘战列舰。可即使如此,当俄国人远渡重洋,航行了18000海里来到日本海时。被养精蓄锐数月之久的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截住,以精准的火力和高超、大胆的战术机动彻底摧毁,成为了一场教科书式的以弱击强的经典海战。
对马海战的意义在于。当时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已经陷入僵持。俄国虽然初期失利,但却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发动反攻。日本作为小国,国力事实上已经筋疲力竭。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但对马海战失利的消息却使俄国上下挨了当头喝棒,顿时士气全失,国内起义的势头开始浮出水面,军队也无心作战,导致沙皇不得不与被他看不起的日本猴子媾和。
对马海战之后,日本人凭借击败白人强国的威望,成为了东亚霸主。沙俄却陷入了动荡不安和国内矛盾的漩涡。并最终使日本成为了二战前世界巨强之一,沙俄却被彻底推翻了
第6位:露梁海战(1598年)
1598年,入侵朝鲜的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仅能守住南海岸的几个港口要塞。而此时,统治着日本的丰臣秀吉刚刚病死,日本全军上下无一人想在朝鲜多留一日。
日本第一军小西行长被明军包围,动弹不得。岛津义弘不得不率领舰队前去救援。但二者却在露梁海战中遭到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的联合舰队攻击,几乎全军覆没。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万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这一战之后,日本人直到19世纪末,都不敢再对亚洲大陆进行入侵。再加上明朝始终拒绝与日本建交,再加上后来日本的封闭政策。导致日本在此后将近三个世纪中,都不敢踏上亚洲大陆一步,乖乖地自己锁国大吉了。
第5位: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
真以为拿破仑真是输在了莫斯科、莱比锡和滑铁卢?错!大错特错!这位大皇帝的命运,早在他最辉煌的1805年就已经奠定了!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精明的军事家,早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英国。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而击败英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登陆英伦三岛。可为什么没登陆呢?两点,一是英国人买通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从陆上威胁法国本土。二就是从海上击败法国舰队。
1805年10月21日,双方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决战不可避免,战斗持续5小时,由于英军指挥、战术及训练皆胜一筹,法兰西联合舰队遭受决定性打击,主帅维尔纳夫被俘,21艘战舰被俘。
英军主帅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之后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装备实心炮弹的木质帆船之间最大的一次海战。此战把英国从拿破仑登陆入侵的威胁中解脱了出来。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第4位:白江口海战(663年)
公元663年,倭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战船120艘)在朝鲜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后一千年日本都未敢向朝鲜用兵。而且乖乖地派遣唐使学了将近1000年。然后想当大爷,梁露海战又被抽了一顿,回去继续当了300年孙子!
第3位: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1588年)
16世纪,欧洲的中世纪刚刚结束。西班牙将阿拉伯人从伊比利亚半岛驱逐了出去,在欧洲建立了强权。当时的英国却仍是一个并不太强大的岛国。不过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英国海军却利用奇袭战术,彻底击败了统治着大海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使其全军覆没。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英国如何成为了通知世界大洋300年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帝国?就是凭借这场格拉沃利讷海战!从此时起,已经殖民到了美洲的西班牙帝国走向了下坡。英国夺得了大西洋,终于将国家推上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2位:勒班托海战(1571年)
现代西方都是基督教国家,可是基督教却不止一次处在岌岌可危的地位上。在地面上,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和法兰克人的国王铁锤查理,在东西两端守住了基督教世界的疆界。但在海上,直到16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都还在不断扩张着地中海制海权。
改变世界史的十场著名海战
直到1571年,以西班牙为主导,几乎整个基督教世界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联合舰队,与土耳其人在勒班托海战中一决雌雄,最终击败了后者。勒班托海战不仅是划桨时代的最后一场大海战。也为直到今天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划定了疆界。
第1位: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
公元前480年,占有世界4/5领土(除中国以外)的波斯大王薛西斯,率领数十万大军入侵希腊。整个西方世界岌岌可危,即将拜倒在亚洲铁蹄之下。温泉关会战之后,薛西斯一路直抵雅典,将这座希腊文明中心城市化为废墟。
雅典公民全部转移到了萨拉米斯岛上。并在这里,联合所有抗击波斯入侵的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人决一死战,利用海峡的狭窄地形,仅凭300余艘战舰便击败了波斯人的600艘战舰。在这一战之后,薛西斯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动摇,因为担心后方新近征服的民族发生叛乱,撤离了希腊。
第二年,希腊陆军击败波斯陆军,光复雅典。虽然这场海战从军事上讲并不能算是大胜。但诚如历史学家所共识的。萨拉米斯海战无疑是西方文明的支柱。
如果没有这场海战,希腊人绝对无法抵挡住波斯人海陆并进的进攻。如果希腊遭到毁灭,希腊文化便会遭到毁灭。而正是希腊文化的果实和影响力,缔造了今天的整个西方世界。因此,萨拉米斯海战作为单次海战对世界的影响,足以排名世界第一。
参考中国军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