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人vs巴西国际-巴斯勒 足球

tamoadmin

1.犹太人是什么人种?

2.国庆节的资料

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地图具体哪里?它们有什么渊源?是不是阿拉伯国家名字一定有什么斯坦的说法?

犹太人是什么人种?

巴勒斯人vs巴西国际-巴斯勒 足球

东亚人、阿拉伯裔

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得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种族来源

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

他有两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亚伯拉罕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缘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欣)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者”,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国庆节的资料

国庆节资料: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本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总部命令》,命令中国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各国国庆节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历史由来 :

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建议,由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地图具体哪里?它们有什么渊源?是不是阿拉伯国家名字一定有什么斯坦的说法?

地图?被我涂橘红的是就在中东埃及上边点

渊源就是?(个人归纳)这地方本来是犹太人的?后来被罗马人赶走了?再后来阿拉伯人?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又回来了?建立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因为在这待太久了?舍不得走?犹太人越来越多?因为土地原因就打起来了!?

(具体)犹太人是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举族被掳往巴比伦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公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

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同犹太人结婚。?

犹太人遍布全世界,美国有580万,以色列442万,法国60万,俄罗斯60万,乌克兰44.6万,加拿大36万,英国30万,阿根廷25万,南非11.4万,澳大利亚10万,巴西10万。?

圣经时代?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接下来是?斯坦?

STINE和STAN是人的意思,斯坦是音译。?

有人说“斯坦”是伊斯兰国家的意思,事实上,是先有波斯语中的-stan,然后才是中亚地区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虽然绝大多数叫“斯坦”的地方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并非全都如此,比如“吐火罗斯坦”(那时候还没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印度斯坦”(Hindustan,波斯语的写法是Hindostan)。而“斯坦”也绝非政治上的“国家”,它很多情况下指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地理区域。比如“印度斯坦”,有时指的是印度北部说印地语的地方,有时又指整个印度次大陆,或者指印度这个国家(印度有个报就叫《印度斯坦时报》)。?

巴勒斯坦的“斯坦”来自古闪语。它的原名为PALESTINE,但是这个地名的最后音节TINE,本来不是一个后缀,其种的字母T为词干的一部分,更无地区,国家的含义。这个地名历史渊源甚为古老,演变成今天的模样,曾几经沧桑,并牵涉到古今好多种语言。一般认为,它最初出于希伯来语。今天的巴勒斯坦,公元前3000年前为伽南人的住地。公元前12。13世纪,从地中海方面和埃及方面,各来了一批外来人,他们都不是本地人。但从埃及方面入境的,使用希伯来语的外来者,却把从海上入境的外来者称为FILISHTIM,FALASHTIM或PALASTIM,实际就是外来者的意思。由此可见,它原系指\"人\",而非指地。这个地名后来经过希腊人引用,有两种转写形式,之后古罗马人又根据拉丁语转写为PHILISTIN和PALESTINE,英语为PHILISTINE,?PALESTINE,汉语分别译为腓力斯丁和巴勒斯坦。上述两种转写形式,原以第一种比较通用,公元2世纪初,罗马人占领地中海东岸后,根据希腊人对这个地区的专门称呼:PHILISTIA腓力斯齐亚。?

腓力斯丁人是一个非闪族的民族,因与周围闪族民族的混合而日渐消亡。随着民族的消亡,?PHILISTIA这个真正的地名也不大通用了,但是腓力斯丁人的名称的另一个希腊拉丁语转写形式PALESTINE却逐渐得势,而且转而一变,成为地名,代替PHILISTIA沿用下来,直到今天。?

在西南亚、南亚和中亚,有不少带“斯坦”字样的地名,其中有的是国名,如巴基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加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有的是地区名,如兴都斯坦(又可径译为印度斯坦)、雷吉斯坦、洛雷斯坦、锡斯坦、胡齐斯坦、库尔德斯坦等。“斯坦”型地其至“渗入”欧洲,比如里海西岸,北高加索东部,有达格斯坦。甚至近期还有这一类型的地名在产生,如俄罗斯联邦内的鞑靼斯坦和巴什?

科尔托斯坦等,少数地名汉译不带“斯坦”,原名却有这个构词成分,如阿富汗俾路支都属此类。?

“斯坦”原词出自波斯语,“-stan”是它的罗马字母转写形式。本义原很简单,即“地方”、“地区”,一般指面积比较大的地区而言。后随古波斯政治影响的扩展,波斯文化的传播、伊朗语各族的繁衍和与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这个词又进入其他语言如印地语、乌尔都语以及突厥语族诸语言中,词义有所扩大,内容逐渐丰富,衍生出多个彼此相类又有所区别的引申义,比如近代,有些国家的省区,建置在以“……斯坦”为名的地方,因势乘借用其为省区名,这就有“省(区)”的含义了。从而出现传统地名、历史地名和政区名词形完全相同而指称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如俾路支(斯坦)原为地区名,但政治上分属巴基斯坦和伊朗,两国均建有以此为名或包含此名的省份。再如库尔德斯坦,作为传统地名,指称范围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亚美尼亚等5国的部分领土在内,但伊朗在本国一侧建有库尔德斯坦省。此种情况发生在一国之内问题不大,出现在两三个国家间,就需注意区别(包括其拼写形式),切忌混为一谈。既然有的国名中含有“斯坦”一词,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于是它又获得“国家”这个引申义。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亚5个全部以“……斯坦”作为国名构词成分的国家的出现,这个引申义更为突出,也更为引人注意。有人甚至以为所谓“斯坦”就是“国家”一个意思了。?

总而言之,“斯坦”的含义,大抵不外“地区”、“省(区)”、“国家”几种,过去通常一概都是指大的地理实体说的,很少他用。但情况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久而久之,城市名中也有含这个成分的了,如萨哈克斯坦中南部有个城市叫突厥斯坦(在南哈萨克斯坦州);此外,伊朗、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各有一个叫古利斯坦的城镇,但这样的实例甚少。?

含“斯坦”构词成分的地名,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古波斯典籍曾频频出现这类地名,甚至在我国史册中也迭有反映。不过,个别是新近产生的,如“巴基斯坦”一名,1947年方随着新国家的诞生而诞生,迄今不过半个世纪,其余的也不能一概说是古老地名,如里海西岸。俄罗斯联邦欧洲部分的达格斯坦,17世纪才有这个名字,在这之前,它却从不见轻传。?

“斯坦”作为地名通名,多半与民族名称相结合,这样构成的地名,含义非常明显,俾路支(斯坦)意为“博路支人地区”,库尔德斯坦意为“库尔德人地区”,其他类推。但不能绝对化,不能把这种情况变成公式往所有含“斯坦”的地名上套,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比如巴基斯坦一名与民族名便毫无关系,它是根据伊斯兰教义,取“巴克”一词(意为“清净无染”、“至清至真”,原来是伊斯兰教对真主安拉的尊崇、赞颂语)附加“斯坦”构成国名,意为“清真洁净之国”,也就是“真主之国”的意思。又如达格斯坦,是突厥语词“达格”(意“山岳”)与波斯语词“斯坦”的结合,全名的含义是“山岳之国”、“山岳地区”,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与居民的民族名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