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三星杯决赛-第24届三星杯决赛

tamoadmin

1.韩国女棋手把顶级男棋手直接下崩溃,双方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2.关于围棋的历史

3.曾不顾聂卫平反对,常昊执意娶大8岁师姑为妻,现在两人过得怎样

4.常昊张璇最新消息

5.中国历代围棋大师是谁?

韩国女棋手把顶级男棋手直接下崩溃,双方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第十四届三星杯决赛-第24届三星杯决赛

韩国女棋手崔大壮在三星杯半决赛中,下哭了男对手!韩国这位女棋手,十四岁就被笍乃伟高度看好,果然如今搅得韩国棋坛天翻地覆。

崔精,韩国棋手,1996年生,网上绰号:大壮/Big Strong,2021年获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冠军。 卞相壹,韩国棋手,1997年生,2013年获新人王战的冠军2022年获国手山脉(天王山?)杯赛的亚军。 在2022年11月4日 第27届围棋三星杯半决赛中,男棋手卞相壹九段的一手无理切断,被女棋手崔精九段抓住。崔精获胜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挺进世界围棋决赛的女棋手,超越芮乃伟的四强纪录,成为围棋女子第一人,不得不提的是卞相壹局面大坏之下,情绪失控,当场痛哭,并自抽耳光,但因终中腹大龙被屠落败。崔精此胜,创造了女棋手在世界围棋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外,自杨鼎新没顶住崔精,中国棋手全部出局后,三星杯最大的悬念和亮点变成了韩国女棋手崔精能不能继续创造历史

果然没让棋迷失望。如今的四强战,崔精继续执黑越战越勇,把卞相壹打懵了。黑第99手小飞封罩,图穷匕见,势要杀白中腹大龙,至黑127手,卡子哥大龙岌岌可危,胜率降到冰点。以往两者对局,卡子哥还从未败过。

总结:只能说,恭喜大壮崔精,将晋级三星杯决赛,恭喜崔精,从韩国一流女棋手正式迈进一流棋手境界,卡子哥要想翻盘,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崔精,日本辽神败了,中国鼎爷也没顶住,这次,浓眉大眼的韩国卡子哥也丢盔卸甲了。加油!

关于围棋的历史

中日韩围棋简史

欣闻古力七段在LG杯半决赛枪挑"李元霸"-李世石,为中国队提前包揽冠亚军,心中舒畅无比,这可能是近日为数不多令我真正高兴的事.兴奋之余,我也冒冒然将前几日写给一亲密友人的文章发表于此,希望能加深大家对围棋发展的了解.

围棋在我眼里是棋中之王,是阳春白雪,任何其他棋类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别的棋都是从有到无,而围棋却是从无到有,需要人的创造性思维。围棋博大精深的底蕴更是深深吸引着我,它包含数学,逻辑,心理,军事,礼仪等多门学科的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影响和感染。接触过我的人大多都觉得我比同龄人要显得更为成熟和稳重些,我想这完全是因为受了围棋的影响。对我而言,围棋犹如浩瀚汪洋,只需一瓢水就能受益匪浅。

围棋起源中国,发展在日本,现在实力最强的却是韩国。当今世界的围棋也是这三强鼎立的局面。

韩国的围棋其实起步很晚,基本是九十年代初才在世界棋坛上看到韩国人的身影。但是韩国人的棋风就如他们的足球一样凶狠,力量大,有“韩国流”美誉,前几年其国内更有令人敬畏的围棋四大天王,分别是“石佛”李昌镐,“燕子”曹熏铉,“野草”徐奉洙和“煞星”刘昌赫。

李昌镐乃公认的当今棋坛第一人,他的棋看似平淡无奇,却总能把子力运用到最合适的位置,棋风很稳,下棋之用功非普通棋手所能及之一二,据说他每天用在围棋上的时间至少八小时。正因为如此,他的成绩惊人,年仅十六岁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目前他拿的世界冠军数量也是地球上最多的,而且估计该记录也很难被后人打破,所以他也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棋坛第一人,有五十年一遇棋才之美名。下棋之外的他,人很内向,见了女孩子会脸红,一直没谈过女朋友,加之他下棋时认真严肃,一动也不动,始终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故有“石佛”的外号。(挺可爱的一个人,也是我喜欢的棋手之一)

曹熏铉对韩国围棋的贡献可以称得上”丰功伟绩”这四个字,其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出了李昌镐这个得意门生。当然他本身也是“三十年难遇”的人才,棋风轻灵,如燕子般舞动,人称“曹燕子”。1989年正是一鸣惊人的他,挫败了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聂卫平而勇夺由台湾人应昌期出巨资筹办的首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桂冠,从而被韩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结果极大推动了围棋在韩国的发展。在如今区区几千万人口的韩国,居然 每四人里就有一个会下围棋的,普及率之高,几乎全民皆棋,由此可见曹熏铉是多么的了不起。曹熏铉在发现了李昌镐这个棋才后,安排他住在自己家里亲自授之以道。李昌镐在 棋坛上暂露头角后,开始在众多国内的比赛里和师父频频上演“师徒对决”精彩好戏,且经常将师父斩于马下。以至于曹熏铉的夫人,即李昌镐师母后来有趣地回忆道,那时候两人回来只要看看李昌镐的表情就知道是谁赢了,如果李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和大家吃饭,那百分百是李赢了,反之如果李回来后很高兴的样子,那绝对是他输给了师父。

“野草”徐奉洙的棋路很野,几乎每盘棋都摆出和对手决一生的姿态,也拿过几次世界冠军,但最惊人的成绩是在某一届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上疾风劲草般连赢九盘,这一成绩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日韩三国擂台赛规则是每方出五人,抽签决定出第一盘由哪两国先下,然后赢者继续摆擂接受挑战,输者淘汰,徐能连赢九盘简直是奇迹)。

刘昌赫是不能不说的传奇人物,他原先是业余棋手,因成绩出色,经韩国棋院破格批准转为专业棋手。他可以说是凶狠无理的“韩国流”的典型代表。有“天下第一攻击手”称号的他,令每个对手都对他敬畏三分。正处围棋事业辉煌期的刘昌赫遇到了她的美丽妻子,韩国电视台的漂亮女主持,两人共坠爱河,喜结连理,绝对是众人眼里金童玉女般的幸福一对。然而,老天有的时候真是残酷,在两人度过了短短几年的幸福生活后,刘的妻子突然身患重病辞世,令人唏嘘不已,刘更是痛不欲生,整个人垮了,成绩一落千丈,渐渐没有了消息。前段时间听说他复出了棋坛,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消廋的脸上犹见泪痕湿,唉,昔日英豪如今竟成悲情人物,世事难预料。(所以说三十年太久,只争朝夕)

韩国再这四人后又出了新“四小天王”,“李昌镐第二”等等,其中就有目前如日中天的李世石。我虽然不是什么哈韩族,但是向来对韩国围棋人的坚韧精神甚为敬佩,其实喜欢韩国**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也有相同的感受.

出于强烈的民族感情,我很不喜欢日本,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深刻地反省那段历史,一个不敢面对历史的民族,是不会受人尊敬的,更不要说喜欢了。不过就围棋而言,我也不能抹杀它所作的贡献。毕竟围棋在日本发展了多年,对世界围棋来说日本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时的日本围 棋届有如武侠小说里江湖,分帮立派,门户众多。一旦有新的棋型和定式,都会被该门派的掌门人如密笈般小心谨慎地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最终形成一本厚厚的“葵花宝典”,非本门弟子决不外传。各个围棋道场还经常组织相互间的比赛,以此来证明自家的实力。古时下棋的时限很长,一盘棋短的一两天,长的可以两三个月,每步棋都可称得上 是呕心沥血之作。所以那个时期的日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局佳作。其中尤以保彻吐血之局最为著名.据说当棋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秀策棋圣(秀策是日本历史上公认的第一高手)下出了一步绝世妙手,引得保彻当场气急攻心,脸红耳赤,当日封盘回去后在家中吐血身亡。你看了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输赢已不仅仅是个人成绩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门派的荣辱存亡。经过岁月的洗礼,日本的棋风渐渐形成了学院派的风格,大多中规中矩,基本功扎实,但欠缺创新精神,固守陈规。虽然在80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在世界舞台上还是最强者,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围棋的地位日落西山,日本棋手在国际大赛上鲜有佳绩。

最后来说说我们中国的围棋,中国的围棋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也和它的国家一样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古时中国的围棋也留下了许多旷世奇作,如《官子谱》,《当湖十局》等等,其中象黄龙士,范西屏等人的棋就是拿到现在来看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不过最令国人骄傲自豪的,就是被世人誉为百年难遇之才---吴清源大师。(听说田壮壮导演已开拍**<<吴清源>>,甚是期待)都说乱世出奇才,这句话用在吴大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吴清源出生于动荡的军阀战乱年间。他年幼时仅看街坊下了几盘棋,就学会了围棋.因天赋极高,被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看中,招入府内下棋。后来更是在段的资助下(这也是段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东渡扶桑学棋。要知道那个年月,一个中国人想在日本立足是多么的困难,能活下去就很不错了,下围棋简直是奢望。可是吴大师做到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围棋上的天赋,创立了全新围棋布局理念,在日本围棋届创立了自己的新天地。吴大师的出名引发了日本当局的不满,他们觉得必须要将吴大师的发展势头打压下去。于是处心积虑得找来了当时日本围棋届水平最高的几名棋手,安排他们每人和吴大师下十盘棋,试图用车轮战方式打垮吴大师。谁知吴大师在对这几人的十盘升降级比赛中全部获胜,为当时受日本侵略的中国出了口恶气。然而日本人终究是阴险无比,技不如人就使用盘外招。一场“意外”的车祸将如日中天吴大师撞离了颠峰……

解放后,百废待兴,围棋也正开始慢慢恢复。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围棋作为“四旧”之一也被彻底打入了冷宫。然而我们的民族英雄聂卫平却正是利用这十年的知青岁月,如饥似渴地在围棋天地中独自修炼。结束了,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围棋和乒乓外交一样,成为中日邦交的一个重要活动。但是那时中国围棋的总体水平还是非常落后,一个普普通通的日本女棋手到中国都能将中国男爷们杀得片甲不留。这简直是和平年代的莫大耻辱。年轻的陈祖德(前中国棋院院长)和聂卫平发誓要振兴中国围棋事业。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只有不想做的事,而没有做不到的事。他们终于创造出了新的布局---中国流,作为秘密武器亮相于某届中日邦交比赛上,最终使中国第一次在总获胜盘数上超越日本。进入80年代,日本NEC想到了以擂台赛的形式搞一个中日比赛。客观的说,那时中国的围棋水平离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NEC初步设想是只搞一两届,一是做广告,二是趁机羞辱一下中国。首届比赛是中日每队出八人, 结果没想到中国队第二个出场的江铸久上来就是一个五连胜,给了日本人当头一记闷棍。不过日本当时的实力毕竟是强,小林光一登场后马上还以六连胜,一下把中国队主将聂卫平请了出来。在小林光一身后还有当时日本棋坛的巨匠加藤正夫和藤泽秀行,两人都是一顶一的高手,可以说形式非常不乐观。然而重压之下方显男儿本色,聂卫平硬是勇闯三关,为祖国赢下了首届擂台赛。之后聂卫平更是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刮起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聂旋风”,在出场的四届比赛里创下了十一连胜的记录,被中国棋院授于”棋圣”称号,更是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全民学棋的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只想搞一两届擂台赛的日本NEC看到日本的溃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搞下去,这一搞就是十几届,这是后话了。

[应氏杯]

1、简介:

应氏杯由应昌期先生创意并由应氏集团赞助举办。1988年举行首届比赛,每四年举行一届。恰好与奥运同步,因此被成为围棋界的奥林匹克赛。应氏杯的冠军奖金40万美元,亚军奖金10万美元,是目前为止奖金额最高的围棋赛事。比赛采用黑贴8点的应氏规则,赛制首先为单败淘汰,至半决赛为三番棋,决赛则为五番棋。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曹薰铉(王铭琬、小林光一、林海峰、聂卫平)

第二届:徐奉洙(郑明煌、藤泽秀行、武宫正树、赵治勋、大竹英雄)

第三届:刘昌赫(王立诚、大竹英雄、李昌镐、林海峰、依田纪基)

第四届:李昌镐(王立诚、依田纪基、俞斌、常昊)

第五届:常 昊**(刘昌赫、孔杰、宋泰坤、崔哲瀚)

★[富士通杯]

1、简介:

富士通杯由日本《读卖新闻》、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共同主办,日本富士通公司赞助。是首个世界围棋大赛,于1988年诞生,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19届。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直至决出最后的冠军。富士通杯的冠军奖金原为2000万日元,从2003年起,减为1500万日元。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武宫正树(曹大元、马晓春、小林光一、林海峰)

第二届:武宫正树(钱宇平、刘小光、曹薰铉、林海峰)

第三届:林海峰(梁宰豪、王立诚、小林光一、聂卫平)

第四届:赵治勋(刘昌赫、马晓春、王立诚、钱宇平)

第五届:大竹英雄(阿基鲁尔、迈克雷蒙、聂卫平、马晓春、王立诚)

第六届:刘昌赫(石田芳夫、王立诚、大竹英雄、淡路修三、曹薰铉)

第七届:曹薰铉(石田芳夫、加藤正夫、林海峰、刘昌赫)

第八届:马晓春**(石井邦生、加藤正夫、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

第九届:李昌镐(陈永安、聂卫平、王铭琬、小林光一、马晓春)

第十届:小林光一(徐奉洙、常昊、周鹤洋、王立诚)

第十一届:李昌镐(卡塔琳、石田芳夫、俞斌、彦坂直人、常昊)

第十二届:刘昌赫(后藤俊午、石田芳夫、赵治勋、马晓春)

第十三届:曹薰铉(周俊勋、赵治勋、周鹤洋、睦镇硕、常昊)

第十四届:曹薰铉(孔杰、小林光一、林海峰、崔明勋)

第十五届:李世石(王森峰、林海峰、周俊勋、李昌镐、刘昌赫)

第十六届:李世石(羽根直树、小林觉、依田纪基、宋泰坤)

第十七届:朴永训(结诚聪、山下敬吾、张栩、刘昌赫、依田纪基)

第十八届:李世石(中小野田智己、依田纪基、俞斌、刘昌赫、崔哲瀚)

第十九届:朴正祥(江鸣久、羽根直树、常昊、崔哲瀚、周鹤洋)

★[东洋证券杯](已停办)

1、简介:

东洋证券杯由韩国棋院主办、东洋证券公司赞助。它原本是韩国的一项国内棋战,从第三届开始,改为国际棋战,从而成为继富士通杯、应氏杯后的第三个世界慢棋个人围棋大赛。诞生于1990年(国际棋战,即第三届),而终止于1998年5月13日。东洋证券杯比赛采用韩国围棋规则,黑方出5目半,每方用时3小时5分钟读秒延时制。赛制是24人单败淘汰制,决赛为五局三胜制。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三届:李昌镐(尹奇铉、钱宇平、曹薰铉、林海峰)

第四届:李昌镐(金哲中、刘昌赫、曹薰铉、赵治勋)

第五届:曹薰铉(山城宏、迈克雷蒙、聂卫平、依田纪基)

第六届:马晓春**(尹炫晳、王立诚、曹薰铉、聂卫平)

第七届:李昌镐(郭娟、山城宏、刘小光、赵治勋、马晓春)

第八届:曹薰铉(王立诚、王磊、金荣桓、小林觉)

第九届:李昌镐(片冈聪、林海峰、俞斌、刘昌赫)

★[LG杯]

1、简介:

LG杯世界棋王战创立于1996年,由韩国《朝鲜日报》社主办,韩国LG公司赞助。LG杯冠军奖金为2亿5千万韩元,赛制为单败淘汰赛,直至产生最后的决赛棋手,决赛采用5番棋。从第10届比赛开始,仿三星杯改为公开赛,32名棋手参加,其中16名是种子棋手,直接进入本赛,另外16名棋手,则要经过预选赛才能进入本赛。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李昌镐(周俊勋、聂卫平、小林觉、马晓春、刘昌赫)

第二届:王立诚(李贤旭、芮乃伟、曹薰铉、崔明勋、刘昌赫)

第三届:李昌镐(常昊、周俊勋、邵炜刚、马晓春)

第四届:俞斌**(白大铉、王立诚、曹薰铉、刘昌赫)

第五届:李昌镐(彦坂直人、马晓春、王立诚、李世石)

第六届:刘昌赫(柳时熏、王立诚、周鹤洋、李世石、曹薰铉)

第七届:李世石(李相勋、朴永训、赵汉乘、李昌镐)

第八届:李昌镐(赵治勋、金主镐、元晟溱、睦镇硕)

第九届:张栩(崔原踊、睦镇硕、刘昌赫、赵汉乘、俞斌)

第十届:古力**(尹炫皙、小林光一、周鹤洋,李世石、陈耀烨)

★[三星杯]

1、简介:

三星杯创办于1996年,由韩国中央日报社和KBS社共同主办,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提供赞助。冠军奖金为2亿韩元,亚军奖金为5000万韩元。世界各地选手通过预选赛获得16名的本赛权,另外16名则是免选的种子棋手,直接进入本赛。现在,决赛为三番棋。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依田纪基(金秀壮、曹薰铉、金成龙、梁宰豪、刘昌赫)

第二届:李昌镐(林海峰、俞斌、彦坂直人、马晓春、小林觉)

第三届:李昌镐(赵善津、工藤纪夫、小林觉、赵治勋、马晓春)

第四届:李昌镐(俞斌、王立诚、常昊、山田规三生、赵善津)

第五届:刘昌赫(柳时熏、金主镐、姜至省、梁宰豪、山田规三生)

第六届:曹薰铉(柳时薰、潘善琪、安达勋、马晓春、常昊)

第七届:曹薰铉(王檄、彭荃、罗洗河、王煜辉、王磊)

第八届:赵治勋(金主镐、元晟溱、曹薰铉、胡耀宇、朴永训)

第九届:李世石(曹大元、胡耀宇、王磊、古力、王檄)

第十届:罗洗河**(赵汉乘、宋泰坤、李世石、崔哲瀚、李昌镐)

★[春兰杯]

1、简介:

春兰杯诞生于1999年,是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办,中国春兰公司赞助的一项世界大赛。总奖金40万美元,其中冠军奖金15万美元。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决赛是三番棋。开始时定位每年一届,但从第4届起,改为两年一届。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曹薰铉(邵炜刚、周鹤洋、常昊、李昌镐)

第二届:王立诚(周俊勋、常昊、孔杰、马晓春)

第三届:刘昌赫(刘小光、常昊、孔杰、王磊、王立诚)

第四届:李昌镐(林海峰、王立诚、周鹤洋、常昊、羽根直树)

第五届:李昌镐(俞斌、常昊、胡耀宇、周鹤洋)

★[丰田杯]

1、简介:

始于2002年的丰田杯是继富士通杯、应氏杯、三星杯、LG杯、春兰杯之后,国际棋坛的又一超级赛事。该赛事由日本丰田公司赞助,由日本棋院、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冠军奖金3000万日元,同时奖励一辆价值1000万日元的新款丰田轿车。比赛采用日本规则,黑贴6目半,比赛时间为每方保留时间3小时,保留10分钟读秒。比赛共有32个参赛名额,比赛采用单淘汰赛制,决赛从第二届起改为三番棋。每两年进行一次,上届前四名直接参加下届本赛。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李昌镐(柳时熏、山下敬吾、阿基鲁尔、俞斌、常昊)

第二届:李世石(周俊勋、俞斌、周鹤洋、孔杰、常昊)

★[亚洲杯]

1、简介:

亚洲杯电视快棋赛的前身是中日电视快棋赛,1989年创办,每年举办一届。冠军奖金250万日元,参赛棋手是中国CCTV杯(后冠名招商银行杯)、日本NHK杯、韩国KBS杯冠、亚军和上届冠军共7人,比赛轮流在中日韩三国举行。比赛规程:每方30秒一步棋。全局共有10次可超过30秒的机会,但不能超过1分钟。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武宫正树(金熙中、小林觉)

第二届:武宫正树(金秀壮、李昌镐)

第三届:武宫正树(依田纪基、曹大元)

第四届:武宫正树(马晓春、曹薰铉)

第五届:依田纪基(李昌镐、聂卫平、徐奉洙)

第六届:大竹英雄(马晓春、加藤正夫、钱宇平)

第七届:李昌镐(小林觉、马晓春、曹薰铉)

第八届:李昌镐(小林觉、刘昌赫)

第九届:俞斌**(小林光一、李昌镐、王立诚)

第十届:依田纪基(李昌镐、俞斌、马晓春)

第十一届:依田纪基(常昊、李昌镐)

第十二届:曹薰铉(柳时薰、丁伟、李昌镐)

第十三届:曹薰铉(马晓春、睦镇硕)

第十四届:李昌镐(羽根直树、李世石、曹薰铉)

第十五届:周鹤洋**(江铸久、王立诚、三村智保)

第十六届:俞斌**(朴炳奎、赵治勋、宋泰坤)

第十七届:张栩(李昌镐、俞斌、赵汉乘)

第十八届:王檄**

★[中环杯]

1、简介:

创办于2004年,由台湾棋院和奥林匹亚体育文教基金会主办。前两届中国大陆未派棋手参加。

2、历届冠军及夺冠历程:

第一届:朴永训(周俊勋、王铭琬、山下敬吾、王立诚)

第二届:崔哲瀚(赵治勋、山下敬吾、依田纪基、李世石)

曾不顾聂卫平反对,常昊执意娶大8岁师姑为妻,现在两人过得怎样

说起中国围棋界最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常昊张璇这对夫妇必然榜上有名。

常昊、张璇都是当今中国围棋界国手级别的围棋手,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资历上,都是中国,乃至是世界围棋界最顶尖的存在。

先说常昊,他可是中国围棋界最为知名的围棋天才之一,中国围棋九段棋手,韩国名将崔哲瀚、李昌镐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他6岁学棋,8岁进上海市队,9岁入职业初段,10岁进国家少年集训队,21岁升围棋八段,23岁升围棋九段,29岁问鼎第一个世界冠军(2005年,第五届应氏杯,3比1胜崔哲瀚)。

常昊棋手生涯中一共夺得3个世界冠军:2005年第五届应氏杯,3比1胜崔哲瀚;2007年第11届三星杯,2比0胜李昌镐;2009年第7届春兰杯,2比0胜李昌镐。

和8个世界亚军: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0比1不敌李昌镐;2000年第13届富士通杯,0比1不敌曹薰铉;2001年第4届应氏杯,1比3不敌李昌镐;2000年第6届三星杯,1比2不敌曹薰铉;2003年第1届丰田杯,0比1不敌李昌镐;2005年第2届丰田杯,1比2不敌李世石;2007年第6届春兰杯,0比2不敌古力;2010年第2届BC信用卡杯,0比3不敌李世石。

再说张璇,与她的丈夫常昊相比,她的成绩虽然逊色了不少,但却也是一个围棋天才少女,曾连续13年排名中国女子围棋等级分第一,中国围棋八段棋手。

她8岁学棋,12岁进国家少年集训队,14岁定职业四段,22岁问鼎全国女子冠军,29岁升围棋八段。

张璇棋手生涯一生获得过1次世界冠军,即1998年第5届宝海杯世界女子赛冠军,同时获得过多个国内赛事冠军:

1986年,“海峡杯”女子冠军;1989年,“五牛杯”赛冠军;1990年,全国个人赛女子冠军;2000年,第4届日立杯赛混双赛冠军;

2001年,浪潮杯女子名人战冠军;2002年,中国职业围棋混双赛冠军。

常昊、张璇都是围棋天才,也都是世界冠军,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他们俩的结合真的称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谓是佳偶天成,般配得不能再般配。

1999年,常昊和张璇在上海长宁区登记结婚并举行婚礼。

喜讯传出,整个围棋界都为之高兴,高兴于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中国围棋界又诞生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围棋夫妇”。

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知道了这个喜讯,高兴得 连说:“好啊!好啊!”

中日2国围棋界也纷纷发来贺电,祝贺这对围棋界的天才男女共结百年之好,并祝愿两人白发偕老,永结同心,希望两人能在今后携手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中国围棋争得更多的荣誉。

谁能想到,此时此刻得到中日韩3国围棋界真诚祝福的新婚夫妇,曾几何时他们的爱情也曾受尽非议。

常昊和张璇第一次见面是在1986年12月的一天,这一年张璇18岁,常昊10岁。

那一天,常昊像往常一样在国家少年队集训地和队员们切磋棋艺,就在大家激烈讨论着接下来棋子该下到哪一步时,教练突然来到棋室叫大家都安静一下,然后将身后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介绍给大家认识,说她是来跟大家切磋棋艺的。

这个小女孩就是张璇。

当时,张璇在围棋界已是小有名气的围棋天才少女,这一年她在“海峡杯”赛 力 克诸多成名已久和年长自己许多的围棋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闯进决赛并夺得冠军。

常昊和张璇同为围棋天才,天才与天才之间总是惺惺相惜,互相间也存在着一种似有似无的谁也不服谁的感觉。

见张璇是来与他们切磋棋艺的,常昊当即表示要跟张璇下一盘,张璇也不怯弱表示接受。

张璇原以为常昊年纪小且比赛经验也没自己丰富,起初也没有尽全力与他下棋,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张璇渐渐发现自己有些敌不过常昊,暗暗吃惊于常昊凌厉却不失稳健的棋风,随即开始尽全力与他对战。

然而,就算张璇尽全力与常昊对战,结局却依旧只是和棋。

这次对战,给双方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恋爱属于日久生情的模式,围棋是我的“红娘”。”常昊如是说。

两人能走到一起共结百年之好,皆源于围棋。

那场对战后,常昊、张璇常互相找对方切磋棋艺,由于张璇比常昊年长8岁且围棋大赛经验也比常昊丰富,所以两人的切磋更像是张璇在指导常昊下围棋,张璇是老师,常昊是学生。

至1991年张璇去日本学习围棋前,5年的时间里张璇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棋德上都给予了常昊非常多的帮助和教诲。

随着时间的逝去,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常昊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大自己8岁的姐姐。

此时,张璇也从常昊的眼中看出了那份喜欢,但是她却对常昊没有任何的感觉,反而觉得这很是荒唐,一直以来她都只是把常昊看作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弟弟,在她的眼中常昊就只是一个孩子,其他再无想法。

聪明的常昊又岂会看不出此刻的张璇对他只有师生情、兄妹情,唯独没有爱情,可是他却始终不愿放下这份在当时属于单相思的感情,因为长时间的相处,常昊已经离不开张 璇 了。

1991年,张璇去日本学习下棋的前一天,已经知道张璇要离开的常昊十分失落,他独自一人走在街上为张璇选了一件景德镇出产的围棋罐子做礼物,希望她在日本学习围棋的时候能用这个围棋罐子来下棋,这样看到围棋罐子就能想到自己,就不会忘记自己。

这一分别,就是整整四年的时间。

在张璇离开的这四年时间里,常昊虽然经常想念她,但却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

时间的逝去,既加深了常昊对张璇的思念之情,也同时让常昊的棋艺变得越发精湛起来,褪去了曾经的青涩,越来越有了围棋国手的风范。

1994年,常昊获得大国手挑战权,获得第八届“十强战”的第五名,进入第六届棋王赛四强。

1995年,年仅19岁的常昊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夺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名震棋坛。

1996年,常昊被选中参加第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比赛中连胜日本五位围棋高手,为中国队赢下比赛立下大功。

也就是到日本比赛时,他一下飞机便顾不得休息,当即去日本各大棋院寻找着张璇的踪迹,可遗憾的是却始终一无所获。

因为始终找不到张璇,常昊心情变得极度失落,失落的情绪也影响着常昊接下来的比赛,在与日本国手对战时,心神不宁的常昊接连下错棋,连遇险境。

此刻的他不知道的是,他心心念念的女孩正坐在观众席上全身心地看着他比赛,为他提心吊胆着,担心他会输给日本国手。

当时,在日本学习围棋的张璇得知中国棋手要来日本与日本棋手比赛,当即就赶到比赛现场观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战。

此时她看到自己的“弟弟”常昊在与日本棋手对战时有些心不在焉,连遭险境,便顾不得自己是在观众席上观看比赛,当即站了起来对着还在比赛的常昊喊道:“常昊一定要沉着冷静!”

听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声音传来,有些心不在焉的常昊为之一震,他顾不得还在比赛中,立即回头朝着观众席上望去,四处寻找着那个自己朝思暮想的人。

很快,常昊便在观众席上找到了心心念念四年的张璇,看到张璇正有些担心地看着自己。

看见张璇后,常昊很是激动,心中的那份失落也当即烟消云散,顿时信心百倍,那个曾经唯我独尊的围棋高手又重新回到了赛场上。之后,常昊很快调整心态,连胜日本五大高手。

比赛结束后,常昊没有在场上接受众人的欢呼,而是立即跑向观众席寻找着张璇。

一见到张璇,常昊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着跑向张璇,嘴里一直念着我终于找到你了,终于找到你了!

这次比赛结束后不久,张璇便回到了中国,因为在国家队没有编制的关系,她不能住在国家队的宿舍里,只能在外面租一间小屋住,白天在国家队训练,晚上则回到小屋休息。

在国家队训练期间,与张璇下棋最多的就是常昊。

当时,常昊在国家队是有单独的宿舍,起初常昊经常邀请张璇和其他队友来宿舍切磋棋艺,但是随着常昊与张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常昊渐渐不再邀请其他队友,而是只邀请张璇单独下棋,单独吃饭,单独散步。

此时,在所有人的眼里,他们两人已经是恋人,只差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

1996年底,常昊因为在一场比赛中输给了日本大国手小林光一,回来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张璇看到他这般模样很是心痛,赶紧把热毛巾敷到他的头上,然后静静地坐在他身边。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常昊渐渐从比赛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缓过劲后的常昊看见坐在自己身边悉心照顾自己的张璇,深受感动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那份真挚的感情,挣扎片刻后他当即决定捅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他一把抱住张璇,说出了埋藏心中近4年的三个字,那就是我爱你。

张璇虽然一直都知道常昊对她存在着那种感情,但是因为常昊一直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她也就有意无意回避这个问题,刻意不去提这件事。

随着常昊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张璇知道自己不能再去回避这个问题,虽然她内心也早已喜欢上了这个风度翩翩、多才多艺的小男孩,可是在相差8岁的年龄面前,她还是下不去在一起的决心,依旧是有意无意回避这个问题。

当常昊对她说起“我爱你”这个三个字时,张璇沉默了许久,内心经过反复挣扎,她还是选择屈服于现实,对常昊说:“我们之间是不可能的,我比你大这么多,我一直把你当弟弟看!”

听到张璇拒绝的话,常昊十分激动地反驳她,说:

日本的大国手小林光一就娶了比他大十四岁的老婆,他们年龄虽然相差悬殊,可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却十分恩爱与幸福,说明年龄根本就不是爱情的阻碍。

常昊的话,让张璇无言以对。

此刻,张璇没有再反驳常昊,也没有答应常昊,只是说先冷静下来再谈这些问题。

1997年的秋天,常昊出国比赛,此刻张璇突然发现她早已习惯常昊在自己的身边,早已习惯常昊的存在,现如今常昊一走,她发现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自己的生活变得毫无光彩,她很是失落,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精打采的。

直到这时她才发现她已经爱上了常昊。因为心情失落的关系,她输了一场围棋比赛。

输了比赛后,加之常昊不在自己的身边,张璇的心情变得更加低落,独自躲在宿舍内嚎啕大哭起来。就在这时,常昊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常昊对她嘘寒问暖并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挂掉电话后,深受感动的张璇想着:

常昊从小背负着各种压力,超负荷地参加着各种比赛,在国外比赛他已经很累了,可是仍然不忘打电话给我,关心我,体谅我!年龄真的是问题吗?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他呢?

想通了这些,张璇不再执着于年龄问题,她毅然决定接受常昊。就这样,当常昊凯旋归来时,两人很自然 地 就确立恋爱关系,成为了一对让很多人都十分羡慕的甜蜜恋人。

常昊和张璇恋爱期间,或许是受到爱情的滋润,常昊的状态出奇地好,接连夺得乐百氏杯围棋赛冠军,天元、CCTV杯首届棋圣赛冠军,并顺利晋升围棋九段,其事业达到了顶峰。

然而,两人的恋情虽然给两人带来了甜蜜,但随着恋情的曝光,因为年龄等各种问题他们之间的恋情也遭到了来自双方家庭及外界的反对。

首先,棋院领导找他们谈话,说他们还小,尤其是常昊,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过早谈恋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要他们慎重考虑。

其次,常昊的恩师聂卫平也强烈反对他们谈恋爱,聂卫平反对常昊和张璇恋爱主要是因为身份和年龄,聂卫平和张璇师出同门,从辈分上来说张璇是常昊的师姑,加之两人相差8岁,所以他是极力反对常昊和张璇谈恋爱的。

最后,常昊和张璇恋爱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双方的家庭,尤其是常昊的家庭。

1998年4月,常昊回到老家,张璇打电话给常昊,常昊因为不在,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

常昊母亲得知电话那头是自己儿子的女朋友,便很是隐晦地对她说,她跟她的儿子真的不适合,她的儿子只是因为感谢她多年以来的照顾才选择与她恋爱,但是感谢代替不了爱情,所以希望他们两人之间能好好考虑下到底是否适合在一起。

外界和家庭的阻碍,几度让张璇想要放弃与常昊的这段感情,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着这段感情是否能继续下去。

她一直在想年龄始终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最大阻碍,虽然现在他们合得来,但随着时间逝去,她不能确定与常昊的感情是否还能这么好下去,会不会因为年龄问题最终走向分手的结局。

经过深思熟虑过后,张璇还是决定离开常昊。

她觉得长痛不如短痛,与其以后分手倒不如现在果断点,于是她默默地收拾好东西,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要去哪里,找了个地方住下后,手机也连续几天都不开。

张璇离开自己的那段时间,常昊魂不守舍,憔悴了许多,完全就是变了一副模样。

看到他这般模样,张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眼含热泪来到了张璇的身边。

常昊看到张璇后,什么都不管,紧紧地抓住她的双手,好似生怕一放开就会失去一般,嚎啕大哭道:“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看着常昊这般悲痛的模样,张璇终于是彻底下定决心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不会再分开。

1999年2月12日,这对几经磨难的恋人终于冲破重重阻力结合在了一起。

很多人不明白常昊为什么会对张璇如此痴情呢?常昊说的一段话或者可以解释这一切:

“张璇非常善解人意!在围棋这个胜负世界里,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简直可以用“残酷”二字来概括,非旁人所能理解和领悟。

对围棋我是非常热爱的......在围棋的世界里,你赢了棋,有很多人簇拥着你,承受着万众瞩目的欢呼,但是输了棋也许只有你一人独自品尝。

而张璇总是陪伴着我,理解我,宽慰我,和我一起承受着输棋的一段痛苦时光。她不光在精神上支持着我,在生活上也照顾着我。

有时候我输了棋身心疲惫,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这时候张璇就会替我分忧解难......”

在常昊的眼里,张璇就是自己的全部,她陪伴着常昊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坷,输棋的时候她会宽慰她,陪他一起承受着各方带来的压力并给他莫大的鼓励,让他得以能继续走下去,可以很说常昊能够走上围棋巅峰,张璇功不可没。

而在生活上,张璇也给予常昊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论是开心,还是悲痛,她都会陪在常昊的身边,婚姻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累了有人陪着,开心有人分享,悲痛有人诉说。

得此贤妻,夫复何求?若是我,必定也愿意与如此贤妻白头偕老,何惧他人的眼光。

常昊痴情于张璇,张璇也同样深爱着常昊。

“常昊能为别人着想,虽然我比他大,但他非常成熟,与同龄的人都没有他成熟。他的棋我就不说了,他经常外出比赛,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和他呆在一起,如果有矛盾我会做出牺牲,如果有时间我想和他一起出去逛逛街,旅 旅游 ,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张璇如是说。

婚后,常昊去哪里张璇就跟到哪里,陪着他一起比赛,一起面对比赛带来的压力,悉心照顾他的日常起居,想尽办法缓解他的压力,从而让常昊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比赛,可以这么说常昊能取得那么多傲人的成绩,除了他本事棋艺精湛,还跟张璇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在陪同常昊比赛的过程中,因为张璇也是一位围棋八段的围棋高手,当时直播围棋比赛的电视台就经常会邀请她担任现场比赛的讲解员。

张璇是专业出身且颇为风趣,所以她的讲解颇受棋迷欢迎。

或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关系,张璇在讲解其他围棋手的对战比赛时,往往是宠辱不惊,出口成章,对于双方下棋战术的讲解也十分精彩。

但是只要一碰到讲解常昊与其他围棋手的比赛时,张璇就好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好似从高手变成了菜鸟,要么忘记了自己讲解员的身份只顾为常昊“数目”,全然不顾自己还在讲解现场的比赛;要么对常昊的棋过于自信,常常是明眼人都看出常昊落于下风,张璇却在讲解的过程中始终“无脑”相信常昊,闹出不小的笑话。

有一次,张璇与聂卫平一同讲解马晓春九段和常昊九段的对局时,在整个电视讲棋过程中就颇为失常,全然没有平时那种谈笑风生的从容劲,一直将目光都聚集在丈夫常昊的身上。

因为盼夫获胜心切的缘故,每当聂卫平说常昊落后或可能落后时,张璇都会情不自禁地和聂卫平辩论起来,全然不顾这是现场直播,她的身份是讲解员而不是常昊的妻子,一心就将心事放在丈夫身上。

当时,聂卫平看到张璇这般模样就很是好笑,于是就在讲解比赛的过程中友善地小小捉弄她一下,几次闹了张璇个大红脸。

当时张璇在讲解过程中因为太担心常昊会输的关系一度连双方的目数也点不清,这时聂卫平就故意与她说笑,提醒语焉不详的张璇说:

“什么黑棋(常昊)盘面好一点点,这样讲含糊不清,究竟黑棋好多少,怎么个好法,要向观众交代清楚才是。”张璇听后瞬间就红了脸,有些害羞 地 低下头。

比赛临近结束时,眼见常昊胜局已定时,张璇又闹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眼见常昊已经获胜,心情很是激动的张璇误将裁判数白子看成是数黑子,而当时常昊 所执 的就是黑子,所以张璇就误认为常昊输了,盼夫获胜心切的张璇不顾电视台还在直播,当即跳起来大声说道:“不对,不对,好像是常昊输了。”

惹得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聂卫平更是大笑道:“我早就知道你会失态。”

因为张璇常常在解说常昊的比赛中失态并闹了不少的笑话,所以此后她再也不解说与常昊有关的比赛。

当然,张璇解说常昊比赛的种种失态看似好笑,但又何尝不能说明张璇真的很爱常昊呢!

现如今,两人的婚姻依旧过得很美满,夫唱妇随,两人虽然有过争吵,但多数都是在下棋的时候争吵,日常生活两人一直都互相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不易。

偶尔木讷的常昊也会做出一些比较浪漫的事情,情人节会送玫瑰花,出国回来会特意给张璇带一些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让张璇十分感动。

两人的婚姻也得到了双方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支持,曾经反对他们结合的常昊母亲经过解,看着儿子婚后也很是幸福,她也接受了张璇,现如今对张璇特别好,当作亲生女儿一般对待。

婚后的第二年,两人就生下了一个女儿,可以说是家庭美满,让人着实羡慕。

2017年12月,常昊就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事业的重心开始放在中国围棋协会的管理和围棋的推广上,自己很少下棋了。

张璇也基本很少 再 下棋,现在她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陪同丈夫常昊出席各种围棋活动。

2021中国围棋甲级联赛顺利闭幕,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围棋决赛,第五届“洛阳白云山杯”中国围棋棋圣战八强赛开幕等围棋赛事都有常昊和张璇的身影。

出席活动时,常昊和张璇一直形影不离,彼此的眼神中都有对方的影子,只要一看到对方,脸上永远流露出的都是幸福的笑容,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相爱。

从常昊和张璇的幸福婚姻,我们可以看出年龄从来都不是婚姻路上的阻碍,婚姻要想幸福美满,靠的不是谁年轻谁成熟,而是相互爱慕,相互理解,只有心中有爱,婚姻才会美满。

常昊张璇最新消息

截止2023年,常昊张璇最新消息是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美满。

47岁的常昊接任围协主席,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不仅常昊相对年轻,而且在围棋界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尤其重要的是,他对围棋事业的热爱和执着程度让众人都望尘莫及。从最近公开露面的情况来看,现年47岁的常昊依旧保持着潇洒风度。常言道男人四十一朵花,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他。

然而,与常昊相比,他的妻子显得有些憔悴老去。当然,张璇比常昊大八岁。值得一提的是,常昊和张璇的婚事曾备受围棋界关注。一方面,聂卫平坚决反对这段姻缘,原因是在与常昊在一起之前,张璇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另一方面,常昊和张璇都是中国围棋界最杰出的棋手之一,两人走到一起必然引起外界关注。最终,常昊无视所有反对意见,执意娶了张璇,并育有一个女儿。

常昊执业生涯简述

1994年在中韩新锐对抗赛中取得二连胜。在第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胜日本五员大将,为中国队取胜立下战功。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六连胜结束比赛,成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终结者。第十至十四届天元赛冠军,首届乐百氏杯围棋赛冠军,第三届NEC杯围棋赛冠军。

第十一届富士通杯获得亚军。1999年连续获得乐百氏杯、天元、CCTV杯及首届棋圣赛冠军,成为四冠王。2005年获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2006年江原大世界杯中韩围棋擂台赛作为副将,四连胜结束比赛。2007年获得第11届三星杯冠军。

2008年第9届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作为副将,直线四连胜结束比赛。2009年6月24日第7届春兰杯决赛2:0战胜李昌镐九段,获得个人第三个世界冠军。1986年定为初段,1997年升为八段,1999年晋升九段。2022年6月,常昊参加第21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

中国历代围棋大师是谁?

一、过百龄(称霸年代:1620-1650)

过百龄(?-1662),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

从明末清初说起,过百龄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他从击败林符卿后,约从1620年开始,称霸棋坛三十余年,过百龄的贡献主要为《官子谱》[注1]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以及对倚盖定式的研究和应用。过晚年与周览予交手,留下著名的“过周十局,周稍胜。

二、周览予(称霸年代:1650-1665)

周览予(懒予),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

周览予击败过百龄后成为国手,也是清代十大国手之第一位。他曾在山阴唐九经组织的与十多位名手的车轮战中,大获全胜。他棋的特点是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步步力争主动。他对棋艺的贡献还包括“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最为醇正。”根据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览予约逝于康熙初(约1665-1670年)。

三、汪汉年和周东侯(称霸年代:?)

汪汉年,安徽天都人。

周东侯,名勋,安徽六合人。

比周览予稍晚的国手有汪汉年和周东侯,两人曾争胜负十余局,难分胜负。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汪汉年早逝。周东侯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他的棋路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风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两人的对局称为“龙争虎斗”。周汪二人生活在前有周览予,后有黄龙士的时代,都未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国手,但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周黄的技艺之高妙。

四、黄龙士(称霸年代:1670-1692)

黄龙士(1651?-1692?),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

清代围棋的第一座高峰是黄龙士。黄龙士十七岁到京城,与已享誉多年的盛大有对局,七战七捷,从此成为国手。与黄龙士对弈最多的是周东侯,流传至今约有二十多局,黄约三胜其二。其他如谢友玉、周西候、卞邠原、何闇公、吴瑞徵、张吕陈等亦大处下风。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了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他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变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他与周东侯的对局,被称为“龙争虎斗”,与徐星友的三子谱称为“血泪篇”,皆臻上乘之境。传日本棋家认为黄龙士中盘有十三段,皆因其算路之深远,让人不得不服。黄龙士享年不永,约逝于康熙三十年(1692)左右。

五、徐星友(称霸年代:1692-1719)

徐星友(1645?-1720?),名远,钱塘人。

继黄龙士之后的国手是徐星友,他比黄龙士年长,擅长书画,学棋很晚,但他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只能竭力周旋。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之后,徐星友一跃而为国手。徐星友与黄龙士亦有分先对局传世,黄多胜。黄后,徐便成为棋坛领袖。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有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他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评徐星友的棋为“白傅吟诗,老妪皆解”(白傅指白居易),也是说他的棋以简明取胜,这是他对棋艺的最大贡献。徐星友一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被程兰如击败后才退而著书。他所作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黄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后范西屏、施襄夏得此书,“潜玩数年,获益良多。”

六、梁魏今(称霸年代:1705-1719)

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

徐星友后迎来了中国座子棋的高峰时代,以范施梁程为代表的国手们将座子制围棋艺术带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

梁魏今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他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坛后,梁魏今和程兰如成为主要对手。两人留传至今的有三十几局,是《寄青霞馆弈谱》收录最多分先对局棋谱的一对棋手,程约胜三分之二。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十年,梁魏今、施襄夏同游乌程(今浙江湖州)南岘山,梁借山下流泉以喻弈理,定庵有悟,棋艺愈进,遂与诸国手分先角胜(此故事颇令人神往!)。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大特点。

七、程兰如(称霸年代:1719-1732)

程兰如(1690?-1765?),新安人。

四大家之二程兰如比梁魏今小十余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他二十多岁击败徐星友后便成为一代国手,与梁魏今,赵两峰,蒋再宾,娄子恩等其他名手对局,皆胜多负少。唯独与吴来仪的对局负多胜少,也许是因为两人棋风相克?程兰如的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他的对局中最有名、水平最高的当属与施襄夏的“九龙戏珠谱”。棋局进行到将近二百手,盘上仍有九条龙为互相纠缠、不不活的状态。虽然该局以施获胜而告终,但程兰如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晚香亭弈谱》为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之一,得到施襄夏的高度评价。

八、范西屏和施襄夏(范称霸年代:1725-?,施称霸年代:1732-1770)

范西屏(1709——?),名世勋,浙江海宁人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号定庵,浙江海宁人

程兰如称霸棋坛十多年后,被范西屏和施襄夏所取代,从此进入范施双峰并峙的时代。范西屏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施襄夏生于康熙四十九年。范十六岁即成国手,施到雍正十年(1732)左右,亦成国手。乾隆四年(1739),范西屏、施襄夏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分先对局,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是为“当湖十局”,是中国座子制围棋的最高水平对局。虽然以今人之规则及常识来看,当湖十局不合理之处甚多,然将其与历代国手的对局相较,便可知其激烈程度以及双方的算度取舍均已达到极高水准。惜乎范施二人再无其他棋谱传世。

范、施两人棋风迥异。西屏思路敏捷,才气极高,棋风博大神奇,被誉为“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则谨精深,含蓄浑厚,工于章法,被誉为”老骥驰骋,不失步骤”。

对范西屏,当时棋手评价极高,如李松石云:“范之于弈,如将中之武穆公,不用古法,战无不胜。”臧念宣云:“西屏授子,灵奇变化,莫测端倪,如武侯八阵图,五花八门。入其中者,莫能自免。”此指范让子棋水平高妙。当时名手胡肇麟,号称胡铁头,算路颇深,嗜攻杀,与四大家让子局甚多。胡对梁程犹能周旋,然遇范施则捉襟见肘。由此亦可见范施并称棋圣并非过誉。

范、施晚年亦皆潜心著述,范所著《桃花泉弈谱》及施所著《弈理指归》,皆中国古谱中精粹。

施襄夏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范卒年不详。自范施仙逝之后,座子制围棋水平大大衰退,在之后的七十年间,竟然再没有出现一位能技压群雄、统治棋坛的领袖人物。虽然有徐耀文、僧秋航、董六泉等为代表的强手,但他们的水平不但与范施颇有差距,窃以为亦不如徐、梁、程等。

九、陈子仙和周小松(陈称霸年代:1840-1872,周称霸年代:1846-1891)

周小松(1821-1891),名鼎,江苏江都人。

陈子仙(1825-1872),名毓性,浙江海宁人。

清代的最后两位国手为陈子仙和周小松。陈子仙十三岁时随其父往常州与董六泉对局,遂有国手之名。而周小松到道光二十一年(1846)成为国手。此后陈周与“十八国手” [注4]中的其他棋手对局,陈周皆多胜,因而两人并称国手。但我比较两人之间对局胜负数,陈又稍高一筹。其棋风颇似范西屏之善弃善取、不拘一格。邓元鏸《弈潜斋集谱》谓“陈子仙如剑客侠士,饶有奇气。”“范西屏如祟山峻岭,抱负高奇。”两人皆在一奇字。此或可资佐证也。

陈子仙逝于同治十年(1872)。陈后,周再无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时候,中国座子制围棋就像已经髦耄老矣的周小松一样,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

清代晚期十八国手

僧秋航、任渭南、沈介之、董六泉、潘景斋、申立功、金秋林、周星桓、李湛源、楚桐隐、李昆瑜、施省三、陈子仙、周小松、徐耀文、黄晓江、赖秀山、程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