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八强战柯杰遭败绩
2.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介绍
3.李昌镐总共有多少个冠军?
4.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赛制沿革
5.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历届四强
第20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八强战柯杰遭败绩
柯杰才18岁,前途无量。
世界大赛连胜14场之后,失败一场也是好事,可以冷静一下回头看看。
本届LG杯,时越、柁嘉熹已进半决赛,分别对阵朴永训、姜东润,中国夺冠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介绍
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是围棋主要国际赛事之一,在每年一届的国际围棋大赛中,冠军奖金最高。第20届奖金总规模13亿,冠军3亿,亚军1亿韩元。1LG杯的前身为韩国国内赛事棋王战,由韩国《朝鲜日报》主办,LG集团赞助。1996年,主办单位有感于围棋国际化的趋势,创立了LG杯世界棋王战。2016年2月4日,第20届LG杯决赛决胜局在韩国江原道平昌开战,最终姜东润九段执黑227手中盘击败朴永训九段,三番棋2比1夺得史上第100个世界冠军。
李昌镐总共有多少个冠军?
李昌镐世界大赛夺冠全记录
1991年第三届东洋证券杯:3比2林海峰
1992年第四届东洋证券杯:3比0赵治勋
1995年第七届东洋证券杯:3比1马晓春
1995年第七届亚洲电视快棋赛:1比0曹薰铉
1996年第八届亚洲电视快棋赛:1比0刘昌赫
1996年第九届富士通杯:1比0马晓春
1997年第九届东洋证券杯:李昌镐3比1刘昌赫
1997年第二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0小林觉
1997年首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1刘昌赫
1998年第11届富士通杯:李昌镐1比0常昊
1998年第三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2马晓春
1999年第三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0马晓春
1999年第四届三星火灾杯:李昌镐3比0赵善津
2001年第四届应氏杯:李昌镐3比1常昊
2001年第五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2李世石
2002年第14届亚洲电视快棋赛:李昌镐1比0曹薰铉
2003年首届丰田杯:李昌镐1比0常昊
2003年第四届春兰杯:李昌镐2比0羽根直树
2004年第八届LG杯世界棋王战:李昌镐3比1睦镇硕
2005年第五届春兰杯:李昌镐2比1周鹤洋
2007年第三届中环杯(中国未参赛):李昌镐1比0朴正祥
东洋证券杯冠军(4次)
1992年1月27日夺得的第三届东洋证券杯冠军,是李昌镐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李昌镐作为种子选手从第二轮(对手不详)打起,第三轮战胜钱宇平,半决赛2-1胜曹薰铉,决赛3-2胜林海峰。
1993年夺得第三届东洋证券杯,对手依次为金哲中、刘昌赫、曹薰铉(2-0),决赛3-0胜赵治勋。
1996年3月20日夺得第七届东洋证券杯,对手依次为郭鹃、山城宏、刘小光、赵治勋(2-0),决赛3-1胜马晓春。
1998年4月22日夺得第九届东洋证券杯,对手依次为片冈聪、林海峰、俞斌,决赛3-1胜刘昌赫。
富士通杯(2次)
1996年8月3日夺得第九届富士通杯,对手依次为陈永安、聂卫平、王铭琬、小林光一,决赛胜马晓春。
1998年8月1日夺得第11届富士通杯,对手依次为卡塔林、石田芳夫、俞斌、彦坂直人,决赛胜常昊。
应氏杯(1次)
2001年2月夺得第四届应氏杯,夺冠路上的对手依次为王立诚、依田纪基、俞斌(2-0),决赛3-2胜常昊。
春兰杯(2次)
2002年夺得第四届春兰杯,对手依次为林海峰、王立诚、周鹤洋、常昊,决赛2-0胜羽根直树。
2004年夺得第五届春兰杯,对手依次为俞斌、常昊、胡耀宇,决赛2-1胜周鹤洋。
丰田杯(1次)
2002年夺得第一届丰田杯,对手依次为柳时熏、山下敬吾、阿基鲁尔、俞斌,决赛2-0胜常昊。
三星杯(3次)
1997年夺得第二届三星杯,对手依次为林海峰、俞斌、彦坂直人、马晓春,决赛3-0胜小林觉。
1998年夺得第三届三星杯,对手依次为赵善津、工藤纪夫、小林觉、赵治勋,决赛3-2胜马晓春。
1999年夺得第四届三星杯,对手依次为俞斌、王立诚、常昊、山田规三生,决赛3-0胜赵善津。
LG杯(4次)
1997年5月19日夺得第一届LG杯,对手为周俊勋、聂卫平、小林觉、马晓春,决赛3-0胜刘昌赫。
1999年5月10日夺得第三届LG杯,对手依次为常昊、周俊勋、邵炜刚决赛3-0胜马晓春。
2001年5月21日夺得第五届LG杯,对手依次为彦坂直人、马晓春、王立诚,决赛3-2胜李世石。
2003年4月1日夺得第八届LG杯,对手依次为赵治勋、金主镐、元晟溱,决赛3-1胜睦镇硕。
亚洲杯 (3次)
1995年7月14日夺得第七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小林觉、马晓春、曹薰铉。
1996年5月4日夺得第八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小林觉、刘昌赫。
2002年夺得第14届亚洲杯快棋赛冠军,对手依次为羽根直树、李世石、曹薰铉。
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赛制沿革
参赛选手为31名:韩国14名,日本8名,中国6名,台湾2名,美国1名。
韩国末代棋王 曹薰铉九段 直接进入本赛第二轮(十六强)
比赛规则:采韩国棋规,黑贴6目半
用时:每方限时3小时,读秒1分5次
决赛采五番胜负
注:各团体参与组织
韩国:韩国棋院
日本:日本棋院、关西棋院
中国:中国围棋协会
台湾:中国围棋会(台湾棋院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美国:美国围棋协会(自第11届起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欧洲:欧洲围棋联盟(自第11届起未获参与种子分配,只能参加公开预选) 参赛选手为32名,前一届冠亚军(日、中),韩国5名,日本、中国各3名、台湾、美国、欧洲各1名,预选出线16名。
引进了公开预选制度,透过预选赛,让许多没有机会参加国际大赛的新锐,纷纷在这个新舞台上绽放光芒,本届亚军陈耀烨即为一例。
预选出线名额:中国9名、韩国5名、日本2名
本赛总计名额:韩国10名、中国13名、日本6名、台湾1名、美国、欧洲各1名。 决赛改为三番棋(前十届为五番棋)
取消较不具竞争力的欧美(美国围棋协会、欧洲围棋联盟)种子名额,欧美选手仍可经预选出线,分配如下:前一届冠亚军(中国),韩国5名,日本、中国各4名、台湾1名,预选出线16名,共32名。
但各国种子名额不得超过五人、惟地主队不受此限。
预选出线名额:韩国7名、中国6名、日本2名、台湾1名。
本赛总计名额:韩国13名、中国11名、日本6名、台湾2名。
参赛棋手午休时禁止与他人讨论研究
台湾棋院首次有棋士(林至涵七段)打入LG杯本赛,与中国围棋会周俊勋一品打入16强。
主办方连续三年没有选手进入决赛圈。
台湾本土棋手周俊勋一品打入决赛,世界大赛首次有非围棋三强(中、日、韩)棋籍选手进入决赛。且最终夺冠。
海峡两岸棋手(周俊勋、胡耀宇)首次在世界大赛决赛相遇。 本赛种子:前一届冠亚军(台1、中1),韩国6名、日本4名、中国3名、台湾1名。预选出线:韩国9名、中国6名、日本1名。
本赛总名额:韩国15名、中国10名、日本5名、台湾2名。
预选赛分组中,韩国当月等级分(除大会本赛种子外)排前16名者,刚好平均分配16组内,其他中日棋手则强手集中度太高,引发私设种子质疑。后韩国主办方证实默认种子,并指出默认种子是LG杯预选赛的惯例,前二届默认种子对像为有等级分制度的中国棋院选手,只是未告知参赛方。
韩国棋院韩尚勋打入决赛,初段身份及入段未及一年资历,纷纷刷新世界大赛决赛纪录。
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的历届四强
历届四强 届数年份冠军比分亚军四强四强第1届 1997年 李昌镐 3-0 刘昌赫 马晓春 崔明勋 第2届 1998年 王立诚 3-2 刘昌赫 崔明勋 李昌镐 第3届 1999年 李昌镐 3-0 马晓春 邵炜刚 俞斌 第4届 2000年 俞斌 3-1 刘昌赫 曹薰铉 李昌镐 第5届 2001年 李昌镐 3-2 李世石 王立诚 周鹤洋 第6届 2002年 刘昌赫 3-2 曹薰铉 李世石 李昌镐 第7届 2003年 李世石 3-1 李昌镐 赵汉乘 元晟溱 第8届 2004年 李昌镐 3-1 睦镇硕 元晟溱 赵汉乘 第9届 2005年 张栩 3-1 俞斌 赵汉乘 李昌镐 第10届 2006年 古力 3-2 陈耀烨 李世石 朴文垚 第11届 2007年 周俊勋 2-1 胡耀宇 洪旼杓 赵汉乘 第12届 2008年 李世石 2-1 韩尚勋 胡耀宇 温昭珍 第13届 2009年 古力 2-0 李世石 朴永训 李昌镐 第14届 2010年 孔杰 2-0 李昌镐 朴永训 朴文垚 第15届 2011年 朴文垚 2-0 孔杰 王垚 孟泰龄 第16届 2012年 江维杰 2-0 李昌镐 金志锡 谢赫 第17届 2013年 时越 2-0 元晟溱 李映九 姜东润 第18届2014年柁嘉熹 2-1周睿羊陈耀烨李喆 第19届2015年朴廷桓2-1金志锡崔哲瀚 朴永训第20届2016年姜东润 2-1朴永训时越柁嘉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