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非世界杯五大惊天误判
2.2010世界杯各场比赛裁判
3.世界杯历史上的误判
南非世界杯五大惊天误判
网上复制!从记者角度出发~
记者陈雯韵 “都怪裁判!要不我们早赢了!”“嘿嘿,多亏了裁判,否则这球就输了。”在足球场上,裁判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裁判可能会成为队中的第12人,当然他也会亮出一张牌把你从天堂打入地狱,无论是业余比赛还是职业比赛,裁判绝对是球队输球或赢球最好的借口——今年的南非世界杯当然也不例外,在经历了2002年裁判误判将意大利送出局的后,今年裁判在赛前进行了周密的培训,甚至还集体学习了各国的脏话,但到了场上,裁判问题还是引发了不少争议。
参加世界杯,对裁判来说则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这会是他们扬名立万的地方,但同时,这也会是他们的噩梦,一次失误就可能被打入冷宫。裁判,也许是世界杯舞台上最为弱势的一群人……
本届世界杯争议判罚——
《Poker face》
——马伦科(西班牙)
D组 德国0:1塞尔维亚
用Lady Gaga的这首《Poker face》来形容西班牙裁判马伦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德国和塞尔维亚的比赛中,马伦科这位在赛场上发红牌像玩一样熟练的西班牙“金哨”,居然让一场拼抢一点也不激烈的比赛变得“火药味”十足,整场比赛,马伦科居然不可思议地掏出了9张黄牌和1张红牌,他玩“牌”的熟练程度简直不亚于刘谦。
更令人惊讶的是,马伦科将其中的7黄1红全都给了德国人,克洛泽在第37分钟就“两黄变一红”被罚下场更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德国媒体和球迷在赛后纷纷表示,是裁判毁掉了德国队的比赛。
德国人最看不惯的当然是马伦科给克洛泽亮出的第二张黄牌(上图),毕竟当时他的防守动作并不大,甚至只是轻轻碰到了塞尔维亚进攻球员的脚,但是严厉的马伦科还是毫不犹豫地向已经有一张黄牌在身的克洛泽出示了第二张黄牌。除了克洛泽的红牌,德国队本场比赛得到的另外5张黄牌也都属于可判可不判的范围。
实际上,如果德国人赛前了解一下西班牙人的习惯就该释然了。这位裁判在西甲就是一个出牌狂人,他上赛季执法17场西甲联赛,总计出示了11张红牌,场均发放红牌数为0.647张。德国球员肯定是没有在赛前对他做功课,否则不会在比赛中吃如此大的亏。
《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库里巴利(马里)
C组 美国2:2斯洛文尼亚
“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0:2落后,却神勇追平,并在最后关头几乎逆转绝杀对手。美国本来可能上演一场惊天逆转的世界杯经典战役,却被来自非洲的裁判库里巴利扼杀,那一刻,库里巴利无疑是被人蒙上了眼睛。
在美国对阵斯洛文尼亚的比赛中,他以进攻队员犯规为由判罚美国前锋埃杜的进球无效,直接剥夺了美国队的胜利,而在那个进球之前,禁区里发生了三四起球员身体对抗的冲突,被库里巴利却认为犯规的偏偏就是美国球员……从比赛过程看,库里巴利吹出的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哨声,就是在双方都在禁区里争夺有利位置时,库里巴利就先行鸣哨了。
比赛的电视慢镜根本显示不出美国进攻球员的犯规动作,只能说库里巴利似乎不想看到一次有效的进攻得分,他的决定似乎是先吹哨再挑毛病,还有媒体暗示库里巴利有故意操控比赛的可能。
《离别的车站》
——罗塞蒂(意大利)
D组 加纳1:1澳大利亚
罗塞蒂曾经执法过2008年决赛,被意大利著名光头裁判科里纳誉为“意大利裁判上的宝石”。但在本届世界杯上,由于在澳大利亚与加纳的比赛中将手球犯规的科威尔罚下(左图),他遭到了各方的严厉批评,甚至有球迷对他发出了“全球追杀令”,他一次过于严厉的判罚不仅把科威尔送上了《离别的车站》,这或许还会成为科威尔一辈子的遗憾。
身患绝症的澳大利亚前锋科威尔的世界杯之旅只持续了24分钟,就因为裁判一张受到争议的红牌而提前终结。6月21日,面对家乡媒体的记者,科威尔表达了不满,称主裁判罗塞蒂是法官、陪审团和刽子手,毁了自己的世界杯。
据报道,部分狂热的科威尔球迷在互联网上发出了“全球追杀令”,要取罗塞蒂的性命,在全球著名的网络社区脸谱网上,出现了不少兴趣组,核心话题就是整治这位意大利籍“黑哨”。
《成全》
——拉努瓦(法国)
G组 巴西3:1科特迪瓦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成就了著名的“上帝之手”,而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巴西前锋法比亚诺又再现“上帝之手”,这一次,法国主裁拉努瓦成全了这一切。
赛后,新闻中心连续十多次播放法比亚诺的第二个进球,从各个角度解构了法比亚诺的手球(左图),每一次回放都引发一阵嘘声——因为法比亚诺不仅手球了,而且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他两次停球都是手球。进球后,法比亚诺还洋洋自得地与对这个进球持怀疑态度的主裁拉努瓦交流,拍着胸口表示自己没有手球。不过在赛后,法比亚诺坦承自己手球了。
此外,拉努瓦向卡卡出示两张黄牌,将其罚下,成为本场比赛的第二次争议。赛后球迷更评价道,这个法国裁判和法国队的表现一样糟糕,他才应该被红牌罚下。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加姆迪(沙特)
G组 智利1:0瑞士
在瑞士与智利的比赛中,当值的沙特主裁判加姆迪判罚这位瑞士中场主力肘击了两名智利球员,直接出示红牌将他罚下。然而,全世界都看到了电视回放——贝赫拉米的攻击动作明显与否先不去说,其中一名智利球员还没有和贝赫拉米接触,就自行痛苦地倒下了……
瑞士队主帅希斯菲尔德赛后恼怒地把裁判和智利球员“一勺烩”了,一向克制的德国人说:“那张红牌最多只是张黄牌,智利人实在太会表演!”可惜,加姆迪不懂得“欣赏”这种演技。而被罚下场的贝赫拉米,此时很想对着这位裁判高唱:“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揭秘裁判生活
住豪华酒店、坐头等舱
乘高级轿车、配心理专家
包吃包住还发三万美金
执法南非世界杯揭幕战的乌兹别克斯坦主裁判埃尔马托夫透露,国际足联为此次执法世界杯所提供的报酬丰厚,参与世界杯比赛裁判工作的基本酬金是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5万元),每执法一场比赛的酬金为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两名助理裁判与主裁判的酬金完全相同,且无论是主裁还是巡边员,无论执法几场比赛,都可以收到这些酬金。
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每场比赛裁判能得到2万美元。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主裁判和助理裁判执法每场比赛的酬金升至3.3万美元,每人每天还有100美元的伙食补助。可见,近三届世界杯裁判的收入呈逐渐上升之势。而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裁判执法一场比赛只能得到100美元,而且还要自己掏饭钱。而在本届世界杯上,裁判的收入是他们的净收入,因为组委会承担了裁判的所有支出,比如,裁判住在豪华酒店,乘飞机坐头等舱,出门乘高级轿车。
国际足联共挑选了87名裁判参加本届世界杯赛,为此国际足联共要支出435万美元。像中国裁判穆宇欣一直作为边裁替补,虽然没上过场,但他的这趟南非之行,显然也能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过,在高酬金的背后是裁判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他们的住所被安排在远离比勒陀利亚市中心的一所庄园内,离约翰内斯堡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虽然条件优越,温泉休闲、健身房、训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裁判们被画地为牢,不得擅自外出,不得使用私人手机,禁止用电子邮件与外界联系,不得接受媒体访。为了缓解压力,国际足联还为他们配备了两名心理学专家,其中一位是西班牙人,名叫帕科·法尔科。他在接受记者访时说,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裁判保持正常和蓬勃向上的心态,从而充满信心。同时,专家也会帮助每位裁判控制紧张情绪和保持90分钟比赛过程中的思想高度集中。
解密世界杯用哨
“泰坦尼克”135分贝
力压“瓦瓦祖拉”
与本届世界杯上德国制造的用球“普天同庆”相反,裁判用哨并不太为人所知。这一同样出产于德国的哨子被称为“泰坦尼克”,是由德国北威州的一家工厂所生产的。
不要小看这一简单的哨子,其中的制造工业并不简单。南非世界杯组委会对这种哨子提出了不低的要求:首先,由于传统比赛用哨的声音与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警笛声过于相似,容易引起观众的不好回忆,因此声音必须有所改变。其次,由于瓦瓦祖拉的声音过于吵闹,这种哨子必须响亮,才能被场上的运动员所听见。
这一重任交给了德国人,而德国人也没有让组委会失望。北威州的这家曾经为阿根廷世界杯生产过哨子的工厂用纯手工艺生产出了一批“泰坦尼克”。据悉,这种哨子能够发出高大135分贝的声音,完全压制瓦瓦祖拉的噪音,同时由于工艺独特,也不同于以往的哨音。
谁都可以骂裁判
德国主教练勒夫:昨天比赛裁判的出牌太过于频繁,对于双方都不公平,这让双方都心情难以平静,我不是批评他,但他的判罚的确有些严厉。
德国球员施魏因斯泰格:这简直就是在搞笑,你看看他给的那些黄牌,按他的标准每场比赛都应该出现红牌。
卡卡老婆卡罗琳:谁叫他是名人呢!卡卡下场以后就再也没见着他!在回家的路上,不写twitter了,不想多说多错!哦,我也没办法说什么……
2010世界杯各场比赛裁判
日前国际足联公布了南非世界杯的裁判员大名单,共87人,包括29名主裁判,58名助理裁判。
其中,足球最为发达的欧洲区贡献了10名主裁与20名助理裁判,人数最多;非洲、亚洲、南美、北美与加勒比海以及大洋洲地区的裁判人数分别为9名、12名、18名以及12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界杯也出现了中国裁判的身影,身为入选裁判员大名单的唯一一名中国人,穆宇欣将以助理裁判德身份出现在南非的赛场上。
以下是29名主裁判名单
欧洲:本奎伦卡(Olegario Benquerenca,国籍:葡萄牙)、布萨卡(Massimo Busacca,国籍:瑞士)、德布雷克雷(Frank De Bleeckere,国籍:比利时)、汉森(Martin Hansson,国籍:瑞典)、卡赛(Viktor Kassai,国籍:匈牙利)、兰诺伊(Stephane Lannoy,国籍:法国)、罗塞蒂(Roberto Rosetti,国籍:意大利)、斯塔克(Wolfgang Stark,国籍:德国)、乌恩蒂亚诺(Alberto Undiano,国籍:西班牙)、韦伯(Howard Webb,国籍:英国)
非洲:库利巴利(Koman Coulibaly,国籍:马里)、达蒙(Jerome Damon,国籍:南非)、麦莱(Eddy Maillet,国籍:塞舌尔)
亚洲:阿尔-哈姆迪(Khalil Al Ghamdi,国籍:沙特阿拉伯)、厄马托夫(Rshan Irmatov,国籍:乌兹别克斯坦)、萨利赫(Subkhiddin Mohd Salleh,国籍:马来西亚)、西村雄一(Yuichi Nishimura,国籍:日本)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阿尔昆迪亚(Benito Archundia,国籍:墨西哥)、巴特雷斯(Carlos Batres,国籍:危地马拉)、阿圭勒(Joel Aguilar,国籍:萨尔瓦多)、马科·罗德里格斯(Marco Rodriguez,国籍:墨西哥)
南美:巴尔达斯(Hector Baldassi,国籍:阿根廷人)、拉里昂达(Jorge Larrionda,国籍:乌拉圭)、波佐(Pablo Pozo,国籍:智利)、鲁伊斯(Oscar Ruiz,国籍:哥伦比亚)、西蒙(Carlos Simon,国籍:巴西)、瓦兹奎斯(Martin Vazquez,国籍:乌拉圭)
大洋洲:赫斯特(Michael Hester,国籍:新西兰人)、奥莱利(Peter O Leary,国籍:新西兰)
世界杯历史上的误判
1966年世界杯
英格兰VS联邦德国
两队在90分钟内打成2∶2。加时赛中,英格兰的乔治·赫斯特打进了世界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入球。这个球打中了门梁后弹下,没有人知道这个球是否越过了门线。但英格兰队凭借此球在加时赛中领先,并最终4∶2战胜联邦德国,捧起雷米特杯。
1990年世界杯
阿根廷VS联邦德国
战至终场前6分钟,双方都还没有进球。阿根廷球员在禁区外对联邦德国队前锋沃勒尔犯规,但当值的墨西哥裁判却判罚了点球,布雷默将点球罚进。联邦德国队也靠这个点球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世界杯的冠军。
1966年世界杯
阿根廷VS英格兰
当时的足球比赛规则中还没有红黄牌的概念,但在比赛过程中,阿根廷队队长拉廷对主裁判的一些判罚有所不满,并和裁判员进行交涉,但主裁却把拉廷“请”出了赛场,致使10人应战的阿根廷被英格兰1∶0淘汰。
1982年世界杯
法国VS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队门将舒马赫在和法国前锋巴蒂斯塔争抢时恶意犯规,踢断对方两根肋骨,并踢掉三颗门牙。但当值主裁对如此恶劣的犯规行为没有任何判罚。最后联邦德国点球8∶7淘汰法国,进军决赛,并获得亚军。
1986年世界杯
阿根廷VS英格兰
马拉多纳在“英阿马岛海战”后的敏感局势里,以一个手球进球和一个神奇的连过多人进球,使这一幕成为永远的争议经典。
2002年世界杯
阿根廷VS英格兰
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第44分钟,英格兰前锋欧文带球突破,在禁区内被阿根廷后卫波切蒂诺绊倒。当值主裁科里纳毫不犹豫地判罚了点球,慢镜头显示,波切蒂诺的腿根本就没有碰到欧文。英格兰依靠这个点球1∶0击败阿根廷,并将后者淘汰出16强。
1990年世界杯
阿根廷VS苏联
马拉多纳用手把苏联队即将飞进空门的皮球挡了出来,而当值主裁判由于站位欠佳,并没有作出任何判罚。在随后的比赛中,阿根廷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以2比0力擒苏联。依靠这场胜利,阿根廷队顺利从小组出线,并最终取得那届世界杯的亚军。
1982年世界杯
科威特VS法国
法国队在这场轻松的比赛中3比1领先,并迅速由吉雷瑟射门得分。科威特球员对这一失球表现得非常愤怒,当值主裁斯图帕尔遭到了球员的围攻质疑,一位科威特王室成员也从看台走入场内要求其宣布入球无效,科威特领队则高声喊叫队员离场罢赛。斯图帕尔最终决定宣布入球无效。
2002年世界杯
意大利VS韩国
在托蒂被有争议地罚下场后,意大利队依然不屈不挠,并在加时赛下半场觅得战机。由维埃里妙传托马西,后者轻松晃过对方门将后将球踢进球门。裁判却判此球越位在先。慢镜头显示,维埃里在传球的那一刹那,托马西并不越位。随后不久,韩国队由安贞焕打入一记金球,把意大利队淘汰出局。
2002年世界杯
西班牙VS韩国
双方90分钟内战成0∶0。加时赛下半场,西班牙队反击。西班牙右路队员在皮球即将出界的情况下奋力将球传出,埋伏在后点的莫伦特斯头球中的。但裁判却误判此球在传出前已经出界,判罚此球无效。慢镜头显示,这个球绝对没有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