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
2.富兰克林
3.美国有多少足球队
4.怎样去评价华盛顿和拿破仑?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
Second World War
1939 ~1945 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 、法 、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 。随着1929 ~ 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 年10月B. A.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 。1933年1月A.在德国执政。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 。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 ,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 。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6 年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 。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 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 、日两国签订《 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 。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 。中日战争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
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 日本于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哈桑湖) 。1939年5 ~ 8月 ,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哈勒欣河)。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3日 ,意大利30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截至1939年4月 ,德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5 万人 ,意大利约15万人。德、意向叛军提供的价值10亿美元。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实行“不干涉”政策 ,禁止西班牙购买的武器过境。1939年2月27日,英 、法与西班牙共和国断交,公开承认F.佛朗哥。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3月12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14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 ,陈兵德捷边境 。9月12日,再次进行战争恫吓。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 ,9月29 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 。10月1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0月6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
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21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4月1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4月7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5月22日 ,德 、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 ,即钢铁同盟。德军统帅部在4月3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对波兰作战。
德军士兵拆除波兰边界路障
面对德国的战争威胁,波兰向英、法求助。英国张伯伦认为德国如果占领波兰将危及英、法安全及其在欧洲的根本利益,鉴于绥靖政策遭到世界和国内舆论的谴责,被迫开始对政策作出某些调整。1939年3月22日,英 、法互换照会,承担遭到侵略时相互援助的义务,把实际存在的同盟关系固定下来。3月31日,张伯伦代表英法两国宣布 ,一旦发生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英、法立即给予波兰全力支持。4月6日,英、波缔结临时互助条约。4月13日 ,法国重申忠于法波同盟义务。5月19日,法、波正式签署军事协定。
三角谈判和斗争 1939年春、夏季,围绕欧洲的战争与和平形成英法苏三角谈判和斗争相互交错的局面 。4月15日开始举行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就取共同行动制止法西斯扩大侵略进行磋商。由于英、法两国缺乏诚意,先后举行的政治和军事谈判均未取得任何积极成果。与此同时,英德秘密谈判也在进行。
德国的战略方针首先以英、法为主要对手,集中力量与西方国家作战,需要缓和德苏关系,以避免在向西方进攻时腹背受敌。苏联同样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亚洲,正与日本军队在诺蒙坎地区进行战斗;在欧洲,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英、法、苏3国谈判因英、法蓄意让德国侵苏 ,毫无诚意 ,致使谈判旷日持久,濒于破裂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德波战争和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 ,德国出动57个师约150万人、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从北 、西北 、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同日、英、法先后发出照会,要求德国停止进攻,从波兰领土撤出一切军队。德国置之不理。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德波战争期间,法军在法德边境消极观战。英国迟至10月间才派远征军到法国。波兰孤军作战,9月16日,波军防线全面崩溃 ,德军完成对波兰首都和波军主力的包围 。9月17日 ,波兰成员逃往国外 。华沙军民战斗到弹尽粮绝 ,9月28日被迫停止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这次大战经过法西斯轴心国战略进攻、交战双方攻守互易的战略转折和反法西斯同盟国战略反攻3个阶段。
轴心国全面进攻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德、意 、日法西斯国家从1939年9月到1942年下半年在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展开全面的战略进攻。
西线战场 德国占领波兰后接连在欧洲从西、北、东南三个战略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大利参加了对法国的战争,它在非洲发动的攻势遭到失败。
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北非战场
奇怪战争 德波战争结束后,德国一面作出和平姿态 ,一面扩充军备,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攻西欧国家。英 、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 。1940年2月 ,美国试图进行和平斡旋,为德国所拒绝。1939年9月 ~1940年4月,英 、法与德国之间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战事 ,史称奇怪战争。
德军进攻北欧 1940年春,担心英法联军进入挪威,从北面威胁德国,切断瑞典对德铁矿砂供应,遂先发制人于4月9日侵占丹麦,丹麦投降。同日,德军入侵挪威,空降部队占领奥斯陆。V.A.L.吉斯林被扶植为傀儡首脑 。4月17日 ,英 、法及波兰联军在挪威登陆 。6月,联军退出挪威。7月挪威国王和成员流亡英国 。 德军的闪电战在北欧取胜。
德国进攻西欧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军调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 ,3824架飞机,向西欧国家发动进攻 。当时西欧各国总兵力约147个师。德国空军猛烈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在荷、比军队后方实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队出其不意在比、卢接壤的阿登山区分3 路纵队快速挺进 ,致使马奇诺防线未起实际作用。德军进攻西欧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国张伯伦立即垮台,由W.L.S.丘吉尔出任首相,组成保守党 、工党、自由党联合。
在德军闪电战面前,英、法等国联军不堪一击 。5月14日,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 。5月26日德军夺取加莱,进抵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同法国中部军队的联系拦腰切断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5月27日~6月4日,英 、法海军利用德军数日停止进攻时机,集中各类舰船850余艘 ,成功地将被困在敦刻尔克狭小三角地带的英、法联军33.8万余人运过英吉利海峡 ,进入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但保存了英军的有生力量。
意大利参战与法国战败 1940年6月6日,德军在横贯法国北部的643千米战线上发动总攻 。法军总司令M.魏刚集结100 多万军队在索姆河和安纳河 一 线构筑的魏刚防线不到3天即告崩溃。德军进逼巴黎 ,6月10日,意大利向英 、法宣战。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17日 ,法国 H.P.贝当宣布“停止战斗”。22日晚7时,在1918年11 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同一节车厢里 ,法国代表在纳粹德国提出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该协定规定,德国占领法国总面积3/5的北部和西部工业发达地区 ,非占领地区建立以维希为首都的贝当傀儡。
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在勃朗峰到地中海的200多千米战线上 ,意大利军队32个师进攻法国,被法军6个师挡住。6月24日,在罗马附近签署法意停战协定。意军占领法一小块地区。意大利还攫取东非吉布提港和使用法属索马里境内铁路的权利。
意军在非洲失败 1940 年7月初,意军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9 月中旬占领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部分地区 。9月16日占领埃及的西迪拜拉尼 。12月11日英军发起反击收复该地,并于1941年2月6日占领利比亚的班加西等地。两个月内推进700千米,俘虏意军13万人 。在东非 ,英国从印度、澳大利亚 、新西兰调集军队,并就地征集大批非洲人入伍 ,于1941 年1月19日举行反攻 ,4月1日占领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 ,4 月 6 日同埃军一起收复亚的斯亚贝巴 。5月20日,意属东非总督投降,英国重新控制红海与非洲之角。
海狮和英伦空战 法国沦亡后,英国陷于孤军作战困境。声称,英国把殖民地归还给德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即可避免英德战争,遭英国拒绝 。7月16日,德军统帅部发布准备对英国实施登陆战役的训令 ,制定海狮作战。要求8月15日完成作战准备 。力图取得英吉利海峡及伦敦上空制空权,摧毁英国空军、机场和港口,为其渡海作战创造先决条件。德国共集结2669架作战飞机,在7月10日到10月底的3个月内猛烈空袭英国 。8月24日,英国飞机首次空袭柏林。德国空军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在英伦之战中损失飞行员600人,飞机915架。海狮一再推迟执行,以后实际上被取消。英国赢得空中自卫战的胜利。
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1940年7月21日 ,下令德国陆军总司令H. A. W. von布劳希奇着手准备对苏作战,12月18日,签署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训令德军在 1941 年5 月15 日以前完成入侵苏联的各项准备 。1940年9月27日,德 、意 、日在柏林签署军事同盟条约(见三国同盟),正式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德、意两国加紧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作为争夺东地中海、北非、中东的跳板和进攻苏联的战略前进基地。罗马尼亚、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相继加入轴心国同盟 。1940 年10月28日 ,意大利侵入希腊,遭反击,被迫停止进攻。
1941年3月27日 ,南斯拉夫新拒绝加入轴心国同盟,并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4月6日黎明,德、意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德军于13日占领贝尔格莱德。4月9日占领希腊萨洛尼卡,21日希军投降。英国 5.8万名远征军在希腊作战,伤亡1.2万,其余从海上撤退。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 。5月30日,德空降部队占领克里特岛。希腊国王流亡伦敦。
苏德战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境内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德国对苏联突然袭击 1941年6月22日凌晨 ,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 、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战线上分3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西部大片国土沦陷。苏军失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德国拥有中西欧强大经济、军事,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军队现代化装备程度较高,以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东线发动突然袭击,使得德国在一段时间内力量对比上居于优势。苏联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战争前夕来自多种渠道的表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没有及时完成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初期措手不及。苏军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亦不能适应对德作战的要求,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失误,兵力部署不当。20世纪30年代以M.H.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和优秀军官被无辜清洗,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为此,在战争初期苏军付出惨重代价。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早在德波战争期间,苏联即着手建立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防备德国进攻的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通过扩大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的战略地位。1939年9月17日,苏军出兵波兰,占领西乌克兰 、西白俄罗斯等地约2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11月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
1939 年11月30日爆发苏芬战争。翌年3月12日苏芬和约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苏联获取4.1万平方千米领土,并租借汉科半岛及附近岛屿30年。
1940年6月15日 ,苏联以立陶宛违反苏立互助公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进驻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面积17.4万余平方千米 。8月初,波罗的海沿岸3国并入苏联 。1940年6月28日 ,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为由,出兵进驻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面积5.1万平方千米。
至此 ,苏联已将其国界向西推移 300~400千米 。但是,德国在发动对苏战争后3个星期内分别在3个方向推进300 ~600千米,6月28日即占领明斯克。东方战线并未起到苏联预期的作用。
莫斯科战役 德军自9月30 日向莫斯科发起进攻 ,最近点距莫斯科城只有20千米。10月20日起,苏联大部分机构和部分工人撤离莫斯科 。12月6日苏军遏止德军攻势 ,转入反攻。1942年1月8日起 ,苏军经3个月鏖战 ,排除了德军占领莫斯科的危险,将德军击退150 ~ 400千米 。冬季战役结束时,德军伤亡总数为83万多人。德军首次遭到重大挫折, 的闪电战亦告破产。
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 1942年6月28日 ,德军在南线发动攻势,以求在顿河地区消灭苏军主力,夺取高加索油田 。7月17日德军进抵顿河河湾,揭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双方激战到苏军反攻前夕,德军始终没有全部占领斯大林格勒。
亚洲太平洋战场 日军偷袭珍珠港 ,挑起太平洋战争 ,战火席卷东南亚,进逼大洋洲,将美国及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卷入战争。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
地图:太平洋战争
远东慕尼黑阴谋及美日谈判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英美曾谋求与日本妥协 ,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 。1939年9月,英国承认日本侵华现状,同意不妨碍日本在华行动。美国为集中应付欧洲局势,力图缓和美日矛盾,自1940年11月起与日本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谈判,但双方的对立未能调和。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组成东条英机内阁,完成法西斯体制。12月7日凌晨 ,日本以航空母舰编队向位于夏威夷群岛中心瓦胡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炸沉美国战列舰4艘,重创1艘,炸伤 3艘,其他大型舰船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 ,美国太平洋舰队除3 艘未停泊在港内的航空母舰免遭攻击外 ,几乎全军覆没。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 、意大利对美宣战。
日军进攻东南亚 日本自1941 年12月7日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发动全面进攻。10日占领关岛。22日占领威克岛。25日攻占香港。12月7、8日,日军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和泰国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陆。10日,日本取得东南亚海域的海空控制权。1942年1月11日,日军占领吉隆坡 ,31日攻占马来亚全境 。2月15日新加坡陷落 。日军还从印支南部进攻泰国,1941年12月9日侵占曼谷 ,21日日本将同盟条约强加给泰国 。1942年1月2日进入马尼拉 。4月9日 ,驻守美军与菲军约7万人投降 。5 月7日美军司令下令余部投降。
1942年2月14日 ,日军出动320 架飞机在苏门答腊的油田区巴邻旁空降。3月1日 ,日军在爪哇登陆,5日占领巴达维亚( 雅加达 )。3月12日 ,荷兰总督投降。3月15日,日军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
1942年3月8日 ,日军占领仰光 。应英国当局请求 ,中国派出赴缅远征军10万余人,配合英缅军队作战 。5月初 ,日军攻入中国云南省。中国军队凭借怒江天险挡住日军攻势。
1942年4月5日,日本航空母舰机动队进入印度洋,轰炸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和亭可马里港。英东方舰队撤往东非海岸。日本海军一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达到日本向西扩张的顶点。
珊瑚海日美海空战 南进日军于1942 年2月攻占澳大利亚军队防守的新不列颠岛及拉包尔港 。5月初,日军对所罗门群岛中的图拉吉岛和新几内亚东南重镇莫尔兹比港发起进攻。5月7日,美国飞机击沉日本航空母舰1艘。8日上午日 、美舰队正面对阵,另1艘日本航空母舰受重创,美国1艘航空母舰被炸沉 ,另1艘受创 。这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首次受挫,标志着日军在大洋洲南进势头被遏止。
中国战场局势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 ,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日本羽翼下的伪国民。中国***提出坚持持久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和分裂的方针,稳定了抗日阵线。1939年,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侵华总兵力的62%,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正面战场1939~1941年秋主要在武汉地区作战,以后进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长沙会战以及南宁和中条山会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随着战火的蔓延,经过反法西斯国家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谈,以美、英、苏、中诸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了彼此间的援助和合作。
美国租借法案和英美同盟 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美国根据1937年中立法(见美国中立法)宣布中立。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实行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原则,向交战国出售武器,有利于拥有海军优势的英、法。法国败降和英国退守英伦三岛,美国公众舆论要求给英国以援助,孤立主义势力削弱 。1940年9月2 日,美 、英达成美国以50艘旧驱逐舰换取在英属百慕大群岛等 8 个岛屿建立军事基地的协议。由于英国无力以现款购买,1940年底丘吉尔紧急致函F.D.罗斯福求援。罗斯福提出以“租借”方式援英 。1941年3月11日 ,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授权总统向与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拨款70亿美元用于实施《租借法案》。这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实际上介入欧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英、美开始结成反对德国法西斯同盟。与此同时,美英于1941年1~3月就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达成协议,并据此制定ABC-1。1941年12月 ,美英首脑以代号为阿卡迪亚的华盛顿会议确认先欧后亚的方针。美国在会上提议并起草同法西斯轴心国相对抗的《联合国家宣言》草案。
苏英协定和美国援苏 德苏战争爆发当晚,丘吉尔宣布英国将支援苏联和一切反的国家。7月12日 ,苏英签订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相互承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 。8月16日 ,苏、英签订贸易、和支付协定,英国给予苏联1000万英镑。
1941年6月24日 ,罗斯福总统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 。8月中旬,美国派往苏联的船队首次启航。
反法西斯国际联合的扩大 1941年7月 ,苏捷 、苏波签订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协定 。1942年1月29日苏、英和伊朗三国缔结同盟协定。
法国战败前夕,C.-A.-M.-J.戴高乐将军于 1940 年6月17日飞抵伦敦,次日宣布建立自由法国 ,6 月23日宣布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28日,英国正式承认自由法国,并与之结成同盟关系。9月,苏联也予以承认。
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公布《大西洋宪章》。这是美英战时政治联盟的标志,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苏美英莫斯科会议 1941 年9月29日苏美英三国会议在莫斯科召开。10月1日,三国签订议定书 ,规定美 、英两国从1941年10月~1942年6月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及其他武器装备;苏向英、美提供原料。10月30日 ,罗斯福宣布向苏提供10亿美元。11月7日 ,美国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
联合国家宣言 经过磋商,1942年1月 ,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
反法西斯联盟由防御到反攻的战略转折
美军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英军1942年11月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以及作为主要标志的苏军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从防御转向进攻的战略转折。
苏德战场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它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历史性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 年11月19日,苏军3个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反攻。在粉碎德军顿河集团军群的解围行动后,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动围歼战。2月2日 ,被围德军全部投降或被歼。在持续200天的战役期间 ,德军在顿河 、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共损失150万人 、坦克和强击火炮3500辆、飞机3000架,遭到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库尔斯克会战 1943 年1月苏军收复罗斯托夫等地,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同年夏,德军在库尔斯克南北集结,力图在此区域粉碎苏军主力 ,夺回战略主动权 。7月12日苏军反攻 ,8月23日收复哈尔科夫。在激战的50天中 ,双方动用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共出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多辆 、作战飞机近1.2万架 ,是二次大战中最大的坦克兵团会战 。德军共损失50万人 、坦克 1500辆、飞机3500余架 。苏军完成了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从战略防御全面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非洲地中海战场 英军赢得阿莱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非洲战局。在西线作战的盟军获得战略主动权。英美盟军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登陆成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并肃清北非德、意侵略军,随后盟军展开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
阿莱曼战役 北非意军在1940年12月 ~ 1941年1月遭到英军歼灭性打击 。2月德国非洲军团由 E.J.E.隆美尔指挥进入北非。1942 年6月21日托布鲁克英军 3.5 万人向德军投降。30 日德、意军队进抵距埃及亚历山大港约96千米的阿莱曼 。丘吉尔亲赴开罗改组英国中东司令部,B.L.蒙哥马利出任英第八集团军司令,于9 月初击退隆美尔对阿莱曼防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10月23日~11月4日 ,英军进行阿莱曼战役,共击毙击伤和俘获德意军5.9万人 。1943 年1月23日英军进入的黎波里。至此,共向西追击2200多千米。
英军在阿莱曼战役中俘获德军坦克及驾驶员
盟军登陆西北非 1942年11月8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持地方,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补充
本杰明.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学习一生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李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2.约翰·富兰克林(1845年~1847年),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生于1787年,14岁就投笔从戎,开始了一生中最艰苦的海军生涯。1843年,海军部为了实现打通北路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英国与印度的航程,准备派人去继续探寻西北航道。于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当了6年总督的富兰克林被召回国。经过不到两年的准备,一支配备有先进破冰设备和巨大蒸汽动力的“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桅船以及由138人组成的探险远征队成立了。为防不测,船队储备了足够3年的食品,还携带了10头肉牛作为应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时年58岁的富兰克林统帅这支由海军精英组成的远征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经格陵兰西岸,很快抵达白令岛。7月26日,船队在巴芬湾水域遇到一艘英国捕鲸船。根据国际航海界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将探险船队的航海日志交给捕鲸船船长并由他代呈海军。谁知此后,这支船队就神秘地失踪了。
到1848年,即富兰克林离开英国两年多以后,海军一直得不到一点关于探险队的确切消息,决定派救援人员分海路和陆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结局才真相大白。原来,富兰克林探险队在1845年7月底就到达巴芬湾,由于海冰堵塞了去路,他们就在德文岛屿西南一个小岛上设营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险队的两艘船沿着皮尔海峡航行到威廉王岛,被浮冰困住,无法移动,这时,发现一些罐头食品开始变质,使他们大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兰克林爵士不幸辞世。8月以后,船仍被冰封冻着,人们只好在冰上度过第二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出现坏血症,开始有人死去。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们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装满食品的小艇,开始了孤注一掷的突围。到达费利克斯角,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把文件装在罐头盒里。 显赫一时的富兰克林和他率领的探险远征队就这样悲惨地去了。据现场调查,在费里克斯角和大鱼河口之间,沿途有许多丢弃物品,尸体比比皆是,无一人幸免。
美国有多少足球队
序列号 中文名 英文名称 省份 城市
1 ?奥克兰大剪 ?Oakland Clippers ?加利福尼亚州 ?奥克兰(美)
2 ?奥克兰踢踏舞 ?Oakland Stompers ?加利福尼亚州 ?奥克兰(美)
3 ?奥兰多雄狮 ?Orlando Lions ?佛罗里达州 ?奥兰多
4 ?巴尔的摩海湾 ?Baltimore Bays ?马里兰州 ?巴尔的摩
5 ?波士顿灯塔 ?Boston Beacons ?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美)
6 ?波特兰木材 ?Portland Timbers ?俄勒冈州 ?波特兰
7 ?布法罗暴风雪 ?Buffalo Blizzards ?纽约州 ?布法罗
8 ?查尔斯顿电池 ?Charleston Battery ?西弗吉尼亚州 ?查尔斯顿
9 ?达拉斯烈焰 ?FC Dallas ?得克萨斯州 ?达拉斯
10 ?达拉斯龙卷风 ?Dallas Tornado ?得克萨斯州 ?达拉斯
11 ?丹佛发动机 ?Denver Dynamos ?科罗拉多州 ?丹佛
12 ?底特律活塞 ?Detroit Pistons ?密歇根州 ?底特律
13 ?底特律美洲狮 ?Detroit Cougars ?密歇根州 ?底特律
14 ?菲尼克斯地狱 ?Phoenix Inferno ?亚利桑那州 ?菲尼克斯
15 ?费城复仇女神 ?Philadelphia Fury ?宾夕法尼亚州 ?费城
16 ?费城原子 ?Philadelphia Atoms ?宾夕法尼亚州 ?费城
17 ?冈布勒 ?Gamblers ?未知 ?未知
18 ?哥伦布全民 ?Columbus Crew ?俄亥俄州 ?哥伦布
19 ?哈特福德二百年 ?Hartford Bicentennials ?康涅狄格州 ?哈特福德
20 ?汉密尔顿钢铁工 ?Hamilton Steelers ?新泽西州 ?汉密尔顿(美)
21 ?华盛顿标枪 ?Washington Darts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22 ?华盛顿车夫 ?Washington Whips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23 ?华盛顿特区联 ?DC United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24 ?华盛顿外交官 ?Washington Diplomats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25 ?盐湖城 ?Real Salt Lake City ?犹他州 ?盐湖城
26 ?加利福尼亚海浪 ?California Surf ?未知 ?未知
27 ?杰克逊维尔茶农 ?Jacksonville Teamen ?佛罗里达州 ?杰克逊维尔
28 ?堪萨斯城马剌 ?Kansas City Spurs ?堪萨斯州 ?堪萨斯城
29 ?堪萨斯城巫师 ?Kansas City Wizards ?堪萨斯州 ?堪萨斯城
30 ?康涅狄格流浪者 ?Connecticut Wolves ?未知 ?未知
31 ?科罗拉多快速 ?Colorado Rapids ?科罗拉多州 ?丹佛
32 ?科罗拉多驯鹿 ?Colorado Caribous ?未知 ?未知
33 ?劳代尔堡打击者 ?Fort Lauderdale Strikers ?佛罗里达州 ?劳德代尔堡
34 ?里士满射手 ?Richmond Kickers ?弗吉尼亚州 ?里士满
35 ?罗切斯特枪骑兵 ?Rochester Lancers ?纽约州 ?罗切斯特
36 ?罗切斯特犀牛 ?Rochester Rhinos ?纽约州 ?罗切斯特
37 ?洛杉矶阿兹特克 ?Los Angeles Aztecs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38 ?洛杉矶狼群 ?Los Angeles Wolves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39 ?洛杉矶萨尔萨 ?Los Angeles Salsa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40 ?洛杉矶 ?Los Angeles Galaxy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41 ?迈阿密公牛 ?Miami Toros ?佛罗里达州 ?迈阿密
42 ?迈阿密加托斯 ?Miami Gatos ?佛罗里达州 ?迈阿密
43 ?迈阿密熔合 ?Miami Fusion ?佛罗里达州 ?迈阿密
44 ?美国 ?United States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45 ?美国国奥队 ?United States Olympic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46 ?美国国青队 ?United States U-21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47 ?美国国少队 ?United States U-17 ?哥伦比亚特区 ?华盛顿
48 ?美国芝华士 ?CD Chivas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
49 ?孟菲斯调皮鬼 ?Memphis Rogues ?田纳西州 ?孟菲斯
50 ?密尔沃基波联 ?Milwaukee We United ?威斯康星州 ?密尔沃基
51 ?明达尼达雷鸟 ?Minnesota Thunder ?明尼苏达州 ?布莱恩
52 ?明尼苏达打击者 ?Minnesota Strikers ?未知 ?未知
53 ?纽约红牛 ?New York Red Bull ?纽约州 ?纽约
54 ?纽约宇宙 ?New York Cosmos ?纽约州 ?纽约
55 ?圣安东尼奥雷鸟 ?San Antonio Thunder ?得克萨斯州 ?圣安东尼奥
56 ?圣迭戈猛击者 ?San Diego Sockers ?加利福尼亚州 ?圣迭戈
57 ?圣何塞地震 ?San Jose Earthquakes ?加利福尼亚州 ?圣何塞(美)
58 ?圣何塞击打 ?San Jose Clash ?加利福尼亚州 ?圣何塞(美)
59 ?圣路易斯之星 ?St Louis Stars ?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美)
60 ?塔尔萨钻机工 ?Tulsa Roughnecks ?俄克拉何马州 ?塔尔萨
61 ?坦帕湾者 ?Tampa Bay Mutiny ?佛罗里达州 ?坦帕
62 ?坦帕湾暴徒 ?Tampa Bay Rowdies ?佛罗里达州 ?坦帕
63 ?西雅图探测器 ?Seattle Sounders ?华盛顿州 ?西雅图
64 ?夏威夷 ?Team Hawaii ?未知 ?未知
65 ?新英格兰茶农 ?New England Teamen ?未知 ?未知
66 ?新英格兰革命 ?New England Revolution ?马萨诸塞州 ?福克斯伯洛
67 ?休斯敦迪纳莫 ?Houston Dynamo ?得克萨斯州 ?休斯敦
68 ?休斯顿飓风 ?Houston Hurricanes ?得克萨斯州 ?休斯敦
69 ?亚特兰大酋长 ?Atlanta Chiefs ?佐治亚州 ?亚特兰大
70 ?亚特兰大太阳神 ?Atlanta Apollos ?佐治亚州 ?亚特兰大
71 ?亚特兰大银背猩 ?Atlanta Silverbacks ?佐治亚州 ?亚特兰大
72 ?犹太人公会 ?Jewish Guild ?未知 ?未知
73 ?芝加哥火焰 ?Chicago Fire ?伊利诺斯州 ?芝加哥
74 ?芝加哥马剌 ?Chicago Spurs ?伊利诺斯州 ?芝加哥
75 ?芝加哥硬剌 ?Chicago Sting ?伊利诺斯州 ?芝加哥
或者可以直接到这里查,只在国家一栏中输入美国.这里也可查到各个俱乐部的详细信息.
.soda/search/t_club/club.htm
怎样去评价华盛顿和拿破仑?
早年
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
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埃及之战与夺取权力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征服欧洲,成为皇帝
拿破仑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博罗金诺战役获胜
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脱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
Image:Napoleon tomb.JPG
拿破仑在老残军人退休院圆顶大堂内墓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