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vs朝鲜男篮-阿尔及利亚vs朝鲜

tamoadmin

1.世界国家名称

2.第二次亚非会议为什么没能成功举行

3.本次世界杯八强前出了多少红牌和黄牌

4.世界杯目前赛况?

5.第一界奥运到第二十九界奥运金牌排行榜

6.中国帮助过哪些国家

世界国家名称

阿尔及利亚vs朝鲜男篮-阿尔及利亚vs朝鲜

世界国家名称如下:

1.亚洲:共有48个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2.欧洲:共有44个国家。

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马耳他、梵蒂冈、圣马力诺、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3.非洲:共有54个国家。

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苏丹、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 、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

4.北美洲:共有23个国家。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5.南美洲:共有12个国家。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6.大洋洲:共有16个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基里巴斯、瑙鲁、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图瓦卢、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纽埃。

梵蒂冈,以教宗为君主的主权国家。全称“梵蒂冈城国”,罗马教廷的所在地,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人,大多为神职人员。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1870年教宗国领土并入意大利后,教宗退居梵蒂冈;1929年同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成为独立国家。梵蒂冈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

第二次亚非会议为什么没能成功举行

第二次亚非会议,是一次差点开成了但最终却没能开成的国际会议。此事与中国颇有渊源。在此之前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即著名的举行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那次会议发表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其中涵盖了由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笔者曾有幸到过一次印尼万隆,也专门去参观了万隆会议的旧址,这幢建筑物现如今是一个博物馆。站在当年各方云集的会场中,睹物思人,不免心生感慨:一个多么风云激荡的时代!在当年的万隆会议上,总理纵横捭阖,运作各方,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一次亚非会议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为旗帜,宣示新独立的各国有能力主导自己的命运,从而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既然如此,那么,在万隆会议召开十周年后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似乎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由于第一次会议是在亚洲召开的,第二次会议照理应在非洲举行。各方对此均表同意。

1964年4月,二十二个亚非国家的外长齐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会议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即1965年3月10日在非洲举行第二次亚非国家首脑会议。至于在哪个非洲国家召开,则建议由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商定。三个月后,在开罗举行的第二次非洲首脑会议上讨论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举办国时,争论很激烈。经过反复协商,最后决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

外交史的记载显示,中国对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一事极为重视。1964年4月9日下午,总理亲往机场欢送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率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4月18日,周在政协礼堂出席首都各界一千五百多人举行的集会,隆重纪念第一次亚非会议九周年。各国使节、亚非拉友人出席了大会。4月26日,周又亲往机场迎接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后回到北京。在万隆会议后的这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间的各项事务发展顺畅,关系十分良好,自然也共同成为推动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重要力量。

然而,1964年的亚非各国,要在次年召开第二次亚非国家首脑会议,面临着的形势极其错综复杂。根据时任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的曾涛忆述,有争议的问题颇为不少。

第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苏联可否与会。在雅加达外长会议上,印度就提出建议邀请苏联与会,中国等一些国家表示反对,理由是苏联为欧洲国家,第一次亚非会议没有参加,第二次也不必邀请。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中苏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公开的大论战。中印同为第一次亚非会议与会国,但中印之间在1962年发生了一场边界战争,关系出现了严重裂缝,而印度与苏联则走近。此后,印度继续坚持邀请苏联与会。

第二个问题是要不要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与会。阿尔及利亚有意邀请吴丹和联合国大会主席奎森萨基参加。中国坚决反对把亚非会议和联合国挂钩,指出联合国诽谤中国和朝鲜是“侵略者”,至今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联合国的代表是美国的代理人,不能邀请他们参加。

第三是关于是否邀请马来西亚的问题。当时印尼与马来西亚严重不和,印尼代表认为马来西亚是英国新殖民主义的人为产物,不同意邀请。有的国家代表则认为马来西亚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为产物,不应把它排斥在外。中国支持印尼不邀请的意见。

第四是有些非洲国家想邀请冲伯代表刚果出席会议,但因冲伯曾经刚果独立***卢蒙巴,好几个亚非国家反对冲伯政权。

第五是关于是否邀请南朝鲜、南越参加的问题。大多数国家代表认为它们是美国的傀儡政权,不应邀请。少数国家代表则提出只要是亚非国家都可邀请。

面临如此争议纷纭的问题,可以想见各方要达成一致之困难程度。在此背景下,东道国阿尔及利亚提出由于物质、技术准备工作来不及,要求延期召开会议。1965年1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同印尼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会谈时,称:反帝反殖阵营、新兴力量阵营正在扩大,但还要做许多工作,如开好第二次亚非会议。阿尔及利亚提出因技术原因,第二次亚非会议最早在5月开。苏加诺总统只好同意,先在万隆举行十周年庆祝,形成声势,推动工作,这样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也给我们带来了两个任务。一是在推迟后,由于离会议召开还有四个月,夜长梦多,要破坏的人就会活动起来,所以要防止破坏活动;二是要好好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这本身带有防止破坏的任务,要把这两个任务联系起来。

2月8日,正式决定宣布:原定于1965年3月10日召开的第二次亚非首脑会议由于物质、技术原因推迟到1965年6月29日举行,为首脑会议做准备的外长会议于6月24日举行。这是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第一次延期。

1965年3月30日至31日,总理对阿尔及利亚进行了两天的访问,主要是与本贝拉总统会谈。周详细解释了中国反对亚非会议与联合国挂钩和反对邀请苏联与会的理由。还说:苏联不参加有好处,不会把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争论,特别是中苏两党、两国的争论带到会上。

4月中下旬,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前往印尼,参加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会见了前来参加同一纪念活动的阿尔及利亚副总理赛义德等。5月,在会见到访的印尼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时,周就第二次亚非会议问题说,亚非反帝斗争深入发展,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上层分子在分化。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都出现了分化。第一次亚非会议不为西方所重视。当时它们自恃有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认为会议开不好。万隆会议的结果出乎帝国主义的意料之外。现在,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独立,亚非加起来有六十多国,此外还有二十多个争取独立的国家和地区。十年前,人们都看不起亚非会议,现在都想钻进来。第二次亚非会议虽然有困难,但是市场价值很高。我们面临着一场很大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是在亚非内部,而且还是在联合国之外的一场大斗争。

的感觉没有错,不久就出现了大风波,使第二次亚非会议命运多舛。6月18日,和陈毅乘专机离京赴阿联(即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由埃及和叙利亚于1958年组成,1961年叙利亚退出后,阿联解体,但埃及仍然保留这个国号直到1972年为止)访问,包含有为第二次亚非会议作最后准备的意思,并将由开罗前往阿尔及尔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还在中国政府代表团飞往开罗的途中,阿尔及利亚国防部长布迈丁于6月19日清晨发动军事政变,逮捕了总统本贝拉,成立了以布迈丁为主席的革命委员会,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东道国风云骤起,政局突变!等下飞机后,受到阿联总理萨布里迎接,并在当天举行的会谈中得知了一些情况。第二天即6月20日,周在阿联总统官邸同纳赛尔总统举行第一次会谈。纳赛尔总统谈了阿尔及利亚“六一九事件”,又介绍了一些情况,以及亚非会议能否如期召开的问题,双方同意在与对方和其他国家协商之前先不表态。晚上,周在纳赛尔总统举行的宴会上讲话重申,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次日,中国外交部负责人分别约见21个亚非国家的驻华使节,通知他们中国方面对阿政变的态度和主张如期开会的立场。外交部并指示我驻亚非各有关国家使节,要他们向驻在国说明中国立场,希望其***如期与会。

6月22日,周在开罗同纳赛尔总统进行了第四次会谈。当讨论到亚非会议问题时,周表示,二次亚非会议的反帝调子不应低于二次不结盟会议,否则就是软弱无力的会议。点名谴责和指出侵略的性质、责任,两者比较,后者主要。必须分清敌我。晚上,在为纳赛尔总统举行的答谢宴会上,周表示,中国完全支持如期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并且热忱希望亚非国家将通力合作,使第二次亚非会议不仅如期召开,而且能够开好。显然,中国希望已定于数日内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受政变影响,按原定计划举行。

然而,形势变化快,转折还是发生了。6月23日凌晨3时15分,在开罗接见专程前来的阿尔及利亚外长布特弗利卡。在外长介绍了“六一九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后,周谈了对阿尔及利亚事件的认识。上午,周在纳赛尔总统陪同下乘专列访问亚历山大港。去车站的路上,纳赛尔总统第一次提到了推迟亚非会议的问题。纳赛尔称:昨晚布特弗利卡对我说,现在阿尔及利亚的局势不安定,最好推迟亚非会议。但阿尔及利亚不便出面建议推迟。中午,周在亚历山大和纳赛尔总统会谈时表示,如东道国对如期召开会议确感困难,希望在小范围内向阿联、印尼、中国、朝鲜、越南、马里和巴基斯坦等国代表说明困难。纳赛尔则说,要它对那么多国家说明困难是不可能的,因为它面子上过不去,范围要再小一些,如向中国、印尼和阿联等三个国家说明就行了。周表示同意。纳赛尔还对周说,英联邦非洲国家,如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拉维、加纳等都建议推迟会议。

仿佛这还不够,6月25日晚,已确定作为会址的阿尔及尔国际会议大厅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导致十几个工人和工作人员伤亡。这样一来,人们又陡然增加了对安全形势的担忧,各国代表议论纷纷。对此事阿尔及利亚方面一直未提出调查报告,因而原因至今不明。十一个阿拉伯、非洲国家的代表在阿尔及尔举行非正式会议,提议第二次亚非会议推迟到10月举行,理由是非洲国家来得太少,现在开会不能代表非洲。在此形势下,各方均同意延期。经特别会议讨论,通过了第二次亚非首脑会议改期于1965年11月5日举行、外长会议于10月28日召开的决议并向外发表了公报。这样,第二次亚非会议又被第二次延期了。

在此前后,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也先后到达开罗。6月28日,在开罗和印尼总统苏加诺、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阿联总统纳赛尔举行会谈。在分析第二次亚非会议推迟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已到阿尔及利亚的代表代表性不够,首先是黑非洲国家的比例太小,而25日爆炸事件是会议推迟的一个导因。

6月30日,在开罗同苏加诺、纳赛尔和巴基斯坦外长布托(阿尤布总统已回国)会谈。纳赛尔表示,四国会谈象征四国友好,也意味着亚非团结;亚非会议面临很多困难,但一定要使会议成功。表示延期是正确的,要多向其他国家解释;指出延期主要原因是代表性不够,爆炸事件是导因;支持举行新兴力量会议,可与亚非会议平行,但不要妨碍亚非会议。苏加诺表示,四国会谈有很大成就,希望四国首脑在第二次亚非会议前夕再在开罗集合同往阿尔及尔,以示四国团结。布托介绍了各国在阿尔及尔协商推迟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经过,强调亚非团结的重要性。

下午,结束对阿联的访问和陈毅等乘专机离开罗回国。在机场,周发表告别辞,表示:中国将继续为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最大努力。

在亚非会议被迫延后举行的这段时间中,亚非两大洲的各种矛盾继续发酵,且发生了不利于亚非会议的变化,包括:(1)不少亚非国家经济困难,希望得到美国援助,表示不愿公开反对美帝国主义。(2)阿联和阿尔及利亚这两个对华友好的国家改变了态度,都公开支持邀请苏联与会。(3)阿尔及利亚公开表示将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出席会议。(4)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克什米尔问题发生冲突,两国关系紧张。(5)虽经做工作,有些国家对布迈丁发动政变仍不肯原谅,对到阿尔及尔参加亚非会议持抵制态度。

形势的如此变化和各种矛盾的交织发展,迫使中国方面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亚非会议能否开好的问题。

9月8日,在书面答复正在中国访问的中东通讯社主编卡迈勒阿密尔提出的问题时,总理说,亚非会议是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会议。苏联既不是亚洲国家,更不是非洲国家,因此没有资格参加亚非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正是根据这个道理,没有邀请苏联参加。周还指出,最近数月,苏联广泛开展活动,要一些亚非国家重新提出邀请它参加亚非会议的问题,实际上是要在亚非国家中间重新挑起分歧,破坏亚非团结,使第二次亚非会议面临严重的危机,甚至有开不起来的危险。苏联不能参加亚非会议是一个原则问题,中国政府将为维护这个原则而斗争到底。

9月30日,周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印尼临时人民协商会议代表团,说:对亚非会议,我们现在的态度还是希望能够开成,开好。但是我们又要考虑到面临着的一些障碍,就是美苏合作,还加上利用联合国,从亚非国家之外和之内来进行破坏,把原来预定的反帝、反殖特别是强调反美的基调降低,不仅比第一次万隆会议的调子低,而且比去年不结盟会议的调子还低,甚至违背今年6月底在开罗发表的四国公告的主张。如果会议开成这样,那当然是很不利于亚非反帝的共同事业的。中国最近把这样的情况向比较坚持反帝斗争的国家的朋友们提出了。但是,究竟是不是10月底亚非会议还要去开,是在亚非会议经过争论,造成一个不利的形势,或者甚至于开不成,还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关系就主张延期?我们还没有作最后决定。

也就是在这一天的晚上到10月1日凌晨,印尼国内突然发生了“九三〇事件”,以苏哈托为首的印尼陆军集团以当天晚上印尼军队数名高级将领被杀为由,发起反击,矛头指向总统府卫队、总统苏加诺和印尼***。其结果,苏加诺总统的权力被架空,印尼共遭到灭顶之灾,印尼政局急转直下。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如此突然,令人措手不及。作为中国重要伙伴的印度尼西亚及苏哈托总统已自顾不暇,第二次亚非会议又失去了一支重要力量,再次遭受打击。中国和印尼这一对举足轻重的关系也由此向下逆转,急剧滑落。

10月9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巴基斯坦商业部长法鲁克时谈及:附带说一说,亚非会议有很大可能开不成。印巴问题未解决。印尼最近不幸发生了国内问题,情况迄今尚未全面弄清。现在苏联又要钻进来,在亚非会议上开辟中苏论战的战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都各有问题。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可能要延期。请法鲁克先简单地转告阿尤布总统,以后再正式交换意见。

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当时的亚非形势,中国终于形成了结论,认为在目前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亚非会议不可能开好,还可能导致分裂,不利于亚非团结。因此,作出了争取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举行的内部决定。这就是说,一直都是第二次亚非会议重要支持力量的中国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0月22日,总理致函三十八个亚非国家及其政府首脑,阐明中国政府对于延期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立场。函中指出,当前形势不利于亚非会议的召开。现在开会,势必使亚非国家在外长筹备会议一开始,就陷于严重争论之中,这不仅无助于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而要损害亚非团结,损害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导致亚非国家的分裂。从维护亚非团结的整体利益出发,中国主张第二次亚非会议延期召开。

月底,由阿尔及尔传出的决定宣布: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定期推迟。这样,经过两次延期后,第二次亚非会议最终被不定期地延期了。

几天后,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即将离任的叙利亚驻华大使拉斯兰时,说,经过很多国家会内和会外的努力,现在大概有了一致的认识:目前形势不利于召开亚非会议。现在延期,就维护了万隆精神,就可以继续高举万隆旗帜。如果勉强开会,必然导致分裂,万隆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就要遭到破坏。这不是一件好事。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是1963年的诗句,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地风云激荡,各种力量迅速分化改组。围绕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种种及其最终的流产,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本次世界杯八强前出了多少红牌和黄牌

黄120

红10

南非VS墨西哥

黄牌:苏亚雷斯 18分钟 迪加戈尔 27分钟 托拉多 55分钟 马西莱拉 71分钟

红牌:无

法国VS乌拉圭

黄牌:埃夫拉 12分钟 维克托里诺 58分钟 洛德伊罗 65分钟 图拉朗 68分钟 洛德伊罗 81分钟 卢加诺 93分钟

红牌:洛德伊罗 81分钟

韩国VS希腊

黄牌:托罗西迪斯 56分钟

红牌:无

阿根廷VS尼日利亚

黄牌:古铁雷斯 41分钟 哈鲁纳 77分钟

红牌:无英格兰VS美国

黄牌:米尔纳 26分钟 切伦多洛 40分钟 德梅里特 47分钟 卡拉格 59分钟 杰拉德 61分钟 芬德利 74分钟

红牌:无

阿尔及利亚VS斯洛文尼亚

黄牌:拉多萨夫列维奇 35分钟 盖扎勒 59分钟 盖扎勒 73分钟 科马奇 94分钟 叶布达 95分钟

红牌:盖扎勒 73分钟

塞尔维亚VS加纳

黄牌:日基奇 19分钟 沃萨 26分钟 卢科维奇 55分钟 卢科维奇 74分钟 库兹马诺维奇 83分钟 普林斯·塔戈埃 89分钟

红牌:卢科维奇 74分钟

德国VS澳大利亚

黄牌:厄齐尔 12分钟 穆尔 24分钟 尼尔 64分钟 卡希尔 56分钟 卡考 92分钟

红牌:无

荷兰VS丹麦

黄牌:德容 44分钟 范佩西 50分钟 凯尔 63分钟

红牌:无

日本VS喀麦孔

黄牌:恩库卢 72分钟 田中斗笠王 91分钟 阿部勇树 92分钟

红牌:无

意大利VS巴拉圭

黄牌:M.卡塞雷斯 62分钟 卡莫拉内西 70分钟

红牌:无

新西兰VS斯洛伐克

黄牌:洛克海德 42分钟 什特尔巴 55分钟 温斯顿·里德 94分钟

红牌:无

葡萄牙VS科特迪瓦

黄牌:佐科拉 7分钟 德梅尔 21分钟 C.罗纳尔多 21分钟

红牌:无

巴西VS朝鲜

黄牌:拉米雷斯 88分钟

红牌:无

洪都拉斯VS智利

黄牌:卡莫纳 4分钟 费尔南德斯 19分钟 威尔逊·帕拉西奥斯 33分钟

红牌:无

西班牙VS瑞士

黄牌:格里希廷 30分钟 齐格勒 73分钟 贝纳利奥 92分钟 哈坎·雅金 94分钟

红牌:无

南非VS乌拉圭

黄牌:皮纳尔 6分钟 迪哈施瓦 43分钟

红牌:库内 76分钟

法国VS墨西哥

黄牌:佛朗哥 4分钟 图拉朗 45分钟 华雷斯 48分钟 莫雷诺 49分钟 罗德里格斯 83分钟

红牌:无

阿根廷VS韩国

黄牌:廉基勋 10分钟 李青龙 34分钟 马斯切拉诺 55分钟 古铁雷斯 55分钟 海因策 55分钟

红牌:无

希腊VS尼日利亚

黄牌:A.帕帕多普洛斯 15分钟 萨马拉斯 88分钟 奥巴西 89分钟

红牌:凯塔 33分钟

美国VS斯洛文尼亚

黄牌:采萨尔 36分钟 芬德利 40分钟 舒勒 69分钟 基尔姆 72分钟 博扬·约基奇 75分钟

红牌:无

英格兰VS阿尔及利亚

黄牌:卡拉格 58分钟 拉桑 85分钟

红牌:无

德国VS塞尔维亚

黄牌:克洛泽 12分钟 伊万诺维奇 18分钟 科拉罗夫 19分钟 赫迪拉 22分钟 拉姆 32分钟 克洛泽 37分钟

约万诺维奇 39分钟 苏博蒂奇 57分钟 维迪奇 60分钟 施魏因施泰格 73分钟

红牌:克洛泽 37分钟

加纳VS澳大利亚

黄牌:阿迪 40分钟 门萨 79分钟 安东尼·安 84分钟 穆尔 86分钟

荷兰VS日本

黄牌:范德维尔 36分钟

红牌:无

喀麦隆VS丹麦

黄牌:巴松 49分钟 姆比亚 75分钟 索伦森 87分钟 凯尔 87分钟

红牌:无

斯洛伐克VS巴拉圭

黄牌:杜里卡 42分钟 贝拉 45分钟 谢斯塔克 48分钟 魏斯 84分钟

红牌:无

新西兰VS意大利

黄牌:法伦 14分钟 史密斯 28分钟 尼尔森 87分钟

红牌:无红牌:科威尔 24分钟

巴西VS科特迪瓦

黄牌:蒂耶内 31分钟 凯塔 75分钟 卡卡 85分钟 蒂奥特 86分钟 卡卡 88分钟

红牌:蒂奥特 86分钟 卡卡 88分钟

葡萄牙VS朝鲜

黄牌:朴哲镇 33分钟 门德斯 39分钟 洪映早 49分钟 阿尔梅达 70分钟

红牌:无

智利VS瑞士

黄牌:苏亚索 2分钟 恩库福 18分钟 卡莫纳 22分钟 庞塞 25分钟 巴内塔 48分钟 因勒 60分钟 费尔南德斯 60分钟

梅德尔 61分钟 巴尔迪维亚 92分钟

红牌:贝赫拉米 31分钟

西班牙VS洪都拉斯

黄牌:图西奥斯 8分钟 伊萨吉雷 38分钟

红牌:无

世界杯目前赛况?

南非1-1墨西哥

第54分钟,南非队8号查巴拉拉左路高速斜插入禁区形成单刀,他左肋15码处左脚大力射门,球碰右门柱和横梁的交界处弹入墨西哥队球门,南非1-0。

第79分钟,多斯桑托斯左路传中,南非造越位失误禁区里有3名墨西哥球员面对门将,4号马克斯拿球后6码处右脚抽射打入近角,墨西哥扳平比分,1-1

第一张红牌

第81分钟,乌拉圭替补上场的罗代洛在中场一个非常危险的铲球放倒萨尼亚,结果吃到个人第二张黄牌被红牌罚下,此时距离他出场只有18分钟,这也是本届世界杯上第一张红牌。

韩国2:0希腊

第6分钟,韩国队7号朴智星在左侧底线附近被放倒,寄诚庸开出任意球,查理斯特亚斯前点冒顶,后门柱跟进的李正秀将球推进空门!韩国队1-0领先希腊。

第51分钟,希腊队的文特拉后场停球失误,朴智星断球突入禁区靠住塞塔里迪斯后趟过帕帕多普洛斯的铲抢,在出击的佐瓦斯身前左脚推球门远角破门,韩国2-0领先希腊!这是朴智星在韩国队的第13个进球,他也因此连续3届世界杯决赛圈都有进球。

阿根廷1-0尼日利亚

上半时第5分钟,梅西在禁区前沿左脚射门,被对方门将恩耶马扑出底线。阿根廷队正是利用这次角球机会取得领先,贝隆右路开出角球至点球点附近,无人防守的6号海因策头球冲顶直挂角,阿根廷取得1-0!

英格兰1-1美国

第4分钟,英格兰队4号杰拉德突入禁区在点球点附近右脚外脚背弹射破门,这也是他为英格兰队攻入的第17个进球,同时也是他在世界杯上的第3个进球,英格兰1-0领先于美国。

第40分钟,美国队8号邓普西在禁区弧附近的左脚远射本来软绵无力,但格林出现低级失误,居然脱手让皮球滚入球门,1-1,美国队扳平比分,这是邓普西为美国队攻入的第19球,也是他在世界杯上的第2个进球。

斯洛文尼亚1-0阿尔及利亚

第79分钟,斯洛文尼亚队科尔姆传球,8号科伦禁区前沿右脚弧线球射门,阿尔及利亚门将16号查奥斯扑球动作明显走形,球从他手边滚入右下角,斯洛文尼亚1-0。

塞尔维亚 0-1 加纳

第84分钟,库兹曼诺维奇本方禁区内手球犯规,裁判向他出示黄牌并判罚点球,加纳前锋3号吉安主罚,将球踢向进球门左上角,加纳1-0取得领先。

德国 4-0 澳大利亚

第8分钟,10号波多尔斯基为德国队首开纪录,穆勒反越位突入禁区后回传跟上的波多尔斯基,后者13码外大力抽射,施瓦泽虽然扑到皮球,但还是未能阻止皮球入网,这粒进球也帮助德国队1-0领先。

26分钟,11号克洛泽终于将功赎罪,拉姆右路45度斜传球吊入禁区,克洛泽抢在施瓦泽之前将球顶入球门,帮助德国队将比分扩大为2-0。

68分钟,13号穆勒他接波多尔斯基妙传,在禁区弧顶处假动作扣过奇佩菲尔德,随后15码外右脚推射,皮球击中右侧立柱弹入网窝,帮助德国队3-0领先。

69分钟,德国队用卡考换下克洛泽。70分钟,19号卡考扩大比分,厄齐尔左路突入禁区回敲中路,卡考跟上轻松包抄破网,将比分扩大为4-0。

第一界奥运到第二十九界奥运金牌排行榜

第一届雅典奥运会(189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11 7 1

希腊 10 19 17

德国 6.5 5 2

法国 5 4 2

英国 2.5 3 1

匈牙利 2 1 2

奥地利 2 - 3

澳大利亚 2 - -

丹麦 1 2 4

瑞士 1 2 -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190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法国 26 36 33

美国 20 14.5 15.5

英国 17 7.5 12

比利时 5 6 3

瑞士 5 3 1

德国 4 2 2

意大利 2 2 -

澳大利亚 2 - 4

丹麦 1.5 3 2

匈牙利 1 2 2

荷兰 1 1 3

古巴 1 1 -

加拿大 1 - 1

瑞典 0.5 – 1

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190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70 74 67

古巴 5 2 3

德国 4 4 5

加拿大 4 1 -

匈牙利 2 1 1

奥地利 2 1 1

英国 1 1 -

瑞士 1 - 1

希腊 1 – 1

第四届伦敦奥运会(190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英国 56 50 39

美国 23 12 12

瑞典 8 6 11

法国 5 5 9

德国 3 5 4

匈牙利 3 4 2

加拿大 3 3 7

挪威 2 3 3

意大利 2 2 -

比利时 1 5 2

澳大利亚 1 2 2

俄国 1 2 -

芬兰 1 1 3

南非 1 1 –

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191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瑞典 24 24 17

美国 23 19 19

英国 10 15 16

芬兰 9 8 9

法国 7 4 3

德国 5 13 7

南非 4 2 -

挪威 4 1 5

匈牙利 3 2 3

加拿大 3 2 3

意大利 3 1 2

澳大利亚 2 2 2

比利时 2 1 3

丹麦 1 6 5

希腊 1 – 1

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七届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27 27

瑞典 17 19 26

英国 15 15 13

芬兰 15 10 9

比利时 14 11 11

挪威 13 7 8

意大利 13 5 5

法国 9 19 13

荷兰 4 2 5

丹麦 3 9 1

南非 3 4 3

加拿大 2 3 3

瑞士 2 2 7

爱沙尼亚 1 2 -

巴西 1 1 1

第八届巴黎奥运会(192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7 27

芬兰 14 13 10

法国 13 15 11

英国 9 13 12

意大利 8 3 5

瑞士 7 8 10

挪威 5 2 3

瑞典 4 13 12

荷兰 4 1 5

比利时 3 7 3

澳大利亚 3 1 2

丹麦 2 5 2

匈牙利 2 3 4

南斯拉夫 2 - -

捷克斯洛伐克 1 4 5

阿根廷 1 3 2

爱沙尼亚 1 1 4

南非 1 1 1

卢森堡 1 1 -

希腊 1 - -

第九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2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22 18 16 日本 2 2 1

德国 10 7 14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8 8 9 埃及 2 1 1

瑞典 7 6 12 奥地利 2 - 1

意大利 7 5 7 挪威 1 2 1

瑞士 7 4 4 澳大利亚 1 2 1

法国 6 10 5 波兰 1 1 3

荷兰 6 9 4 南斯拉夫 1 1 3

匈牙利 4 5 - 南非 1 - 1

加拿大 4 4 7 爱尔兰 1 - -

英国 3 10 7 西班牙 1 - -

阿根廷 3 3 1 印度 1 - -

丹麦 3 1 2 新西兰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5 2 乌拉圭 1 - -

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193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1 32 30 阿根廷 3 1 -

意大利 12 12 12 加拿大 2 5 8

法国 10 5 4 荷兰 2 5 -

瑞典 9 5 9 波兰 2 4 1

日本 7 7 4 南非 2 - 3

匈牙利 6 4 5 爱尔兰 2 - -

芬兰 5 8 10 捷克斯洛伐克 1 2 1

德国 4 12 5 奥地利 1 1 3

英国 4 7 5 印度 1 - -

澳大利亚 3 1 1

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193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德国 33 26 30 奥地利 4 6 3

美国 24 20 12 捷克斯洛伐克 3 5 -

匈牙利 10 1 5 阿根廷 2 2 3

意大利 8 9 5 爱沙尼亚 2 1 2

芬兰 7 6 6 埃及 2 1 2

法国 7 6 6 瑞士 1 9 5

瑞典 6 5 9 加拿大 1 3 5

日本 6 4 8 挪威 1 3 2

荷兰 6 4 7 土耳其 1 - 1

英国 4 7 3 印度 1 - -

新西兰 1 - -

第十二届东京奥运会(1940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伦敦奥运会(1944年)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举行

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194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8 27 19 阿根廷 3 3 1

瑞典 16 11 17 澳大利亚 2 6 5

法国 10 6 13 比利时 2 2 3

匈牙利 10 5 12 墨西哥 2 2 2

意大利 8 12 9 埃及 2 2 1

芬兰 8 7 5 南非 2 1 1

土耳其 6 4 2 挪威 1 3 3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牙买加 1 2 -

瑞士 5 10 5 奥地利 1 - 3

丹麦 5 7 8 印度 1 - -

荷兰 5 2 9 秘鲁 1 - -

英国 3 14 6

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195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0 19 17 丹麦 2 1 3

苏联 22 30 19 土耳其 2 - 1

匈牙利 10 10 16 日本 1 6 2

瑞典 12 12 10 英国 1 2 8

意大利 8 9 4 阿根廷 1 2 2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波兰 1 2 1

法国 6 6 6 南斯拉夫 1 2 -

芬兰 6 3 13 加拿大 1 2 -

澳大利亚 6 2 3 罗马尼亚 1 1 2

挪威 3 2 - 新西兰 1 - 2

瑞士 2 6 6 巴西 1 - 1

南非 2 4 4 印度 1 - 1

牙买加 2 3 - 卢森堡 1 - -

比利时 2 2 –

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195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37 29 32 伊朗 2 2 1

美国 32 25 17 加拿大 2 1 3

作者: 222.218.160.* 2006-2-12 11:50 回复此发言

--------------------------------------------------------------------------------

3 历届奥运会金牌榜(转载)

澳大利亚 13 8 14 新西兰 2 - -

匈牙利 9 10 7 波兰 1 4 4

意大利 8 8 9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瑞典 8 5 6 保加利亚 1 3 1

德国 6 13 7 丹麦 1 2 1

英国 6 7 11 爱尔兰 1 1 3

罗马尼亚 5 3 5 挪威 1 - 2

日本 4 10 5 墨西哥 1 - 1

法国 4 4 6 印度 1 - -

土耳其 3 2 2 巴西 1 - -

芬兰 3 1 11

第十七届罗马奥运会(196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3 29 31 丹麦 2 3 1

美国 34 21 16 新西兰 2 - 1

意大利 13 10 13 保加利亚 1 3 3

德国 12 19 11 瑞典 1 2 3

澳大利亚 8 8 6 芬兰 1 1 3

土耳其 7 2 - 南斯拉夫 1 1 -

匈牙利 6 8 7 奥地利 1 1 -

日本 4 7 7 巴基斯坦 1 - 1

波兰 4 6 11 挪威 1 - -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希腊 1 - -

罗马尼亚 3 1 6 埃塞俄比亚 1 - -

英国 2 6 12

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196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6 26 28 罗马尼亚 2 4 6

苏联 30 31 35 荷兰 2 4 4

日本 16 5 8 土耳其 2 3 1

德国 10 22 18 瑞典 2 2 4

意大利 10 10 7 丹麦 2 1 3

匈牙利 10 7 5 南斯拉夫 2 1 2

波兰 7 6 10 比利时 2 - 1

澳大利亚 6 2 10 法国 1 8 6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加拿大 1 2 1

英国 4 12 2 瑞士 1 2 1

保加利亚 3 5 2 印度 1 - -

芬兰 3 - 2 埃塞俄比亚 1 - -

新西兰 3 - 2 巴哈马 1 - -

第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196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5 28 34 南斯拉夫 3 3 2

苏联 29 32 30 荷兰 3 3 1

日本 11 7 7 保加利亚 2 4 3

匈牙利 10 10 12 伊朗 2 1 2

民主德国 9 9 7 瑞典 2 1 1

法国 7 3 5 土耳其 2 - -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丹麦 1 4 3

联邦德国 5 11 10 加拿大 1 3 1

澳大利亚 5 7 5 芬兰 1 2 1

英国 5 5 3 挪威 1 1 -

波兰 5 2 11 埃塞俄比亚 1 1 -

罗马尼亚 4 6 5 新西兰 1 - 2

意大利 3 4 9 突尼斯 1 - 1

作者: 222.218.160.* 2006-2-12 11:50 回复此发言

--------------------------------------------------------------------------------

4 历届奥运会金牌榜(转载)

肯尼亚 3 4 2 委内瑞拉 1 - -

墨西哥 3 3 3 巴基斯坦 1 - -

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197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0 27 22 芬兰 3 1 4

美国 33 31 30 古巴 3 1 4

民主德国 20 23 23 荷兰 3 1 1

联邦德国 13 11 16 法国 2 4 7

日本 13 8 8 捷克斯洛伐克 2 4 2

澳大利亚 8 7 2 肯尼亚 2 3 4

波兰 7 5 9 南斯拉夫 2 1 2

匈牙利 6 13 16 挪威 2 1 1

保加利亚 6 10 5 朝鲜 1 1 3

意大利 5 3 10 新西兰 1 1 1

瑞典 4 6 6 乌干达 1 1 -

英国 4 5 9 丹麦 1 - -

罗马尼亚 3 6 7

第二十一届蒙特利尔奥运会(197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49 41 35 意大利 2 7 4

民主德国 40 25 25 法国 2 3 4

美国 34 35 25 南斯拉夫 2 3 4

联邦德国 10 12 17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日本 9 6 10 新西兰 2 1 1

波兰 7 6 13 韩国 1 1 4

保加利亚 6 9 7 瑞士 1 1 2

古巴 6 4 3 挪威 1 1 -

罗马尼亚 4 9 14 朝鲜 1 1 -

匈牙利 4 5 13 牙买加 1 1 -

芬兰 4 2 - 丹麦 1 - 2

瑞典 4 1 - 墨西哥 1 - 1

英国 3 5 5 特立尼过和多巴哥 1 - -

第二十二届莫斯科奥运会(1980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80 69 46 南斯拉夫 2 3 4

民主德国 47 37 42 澳大利亚 2 2 5

保加利亚 8 16 17 丹麦 2 1 2

古巴 8 7 5 巴西 2 - 2

意大利 8 3 4 埃塞俄比亚 2 - 2

匈牙利 7 10 15 瑞士 2 - -

罗马尼亚 6 6 13 西班牙 1 3 2

法国 6 5 3 奥地利 1 2 1

英国 5 7 9 希腊 1 - 2

波兰 3 14 15 印度 1 - -

瑞典 3 3 6 比利时 1 - -

芬兰 3 1 4 津巴布韦 1 - -

捷克斯洛伐克 2 3 9

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83 61 30 澳大利亚 4 8 12

罗马尼亚 20 16 17 芬兰 4 2 6

联邦德国 17 19 23 瑞典 2 11 6

中国 15 8 9 墨西哥 2 3 1

意大利 14 6 12 摩洛哥 2 - -

加拿大 10 18 16 巴西 1 5 2

作者: 222.218.160.* 2006-2-12 11:50 回复此发言

--------------------------------------------------------------------------------

5 历届奥运会金牌榜(转载)

日本 10 8 14 西班牙 1 2 2

新西兰 8 1 2 比利时 1 1 2

南斯拉夫 7 4 7 奥地利 1 1 1

韩国 6 6 7 葡萄牙 1 - 2

英国 5 11 21 肯尼亚 1 - 1

法国 5 7 16 巴基斯坦 1 - -

荷兰 5 2 6

第二十四届汉城奥运会(1988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苏联 55 31 46 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民主德国 37 35 30 新西兰 3 2 8

美国 36 31 27 加拿大 3 2 5

韩国 12 10 11 波兰 2 5 9

西德 11 14 15 挪威 2 3 -

匈牙利 11 6 5 荷兰 2 2 5

保加利亚 10 12 13 丹麦 2 2 5

罗马尼亚 7 11 6 巴西 1 2 3

法国 6 4 6 芬兰 1 1 2

意大利 6 4 4 西班牙 1 1 2

中国 5 11 12 土耳其 1 1 -

英国 5 9 10 摩洛哥 1 2 -

肯尼亚 5 2 2 苏里南 1 - -

日本 4 3 7 葡萄牙 1 - -

澳大利亚 3 6 5 奥地利 1 - -

南斯拉夫 3 4 5

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1992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独联体 45 38 29 波兰 3 6 10

美国 37 34 37 荷兰 2 6 7

德国 33 21 28 肯尼亚 2 4 2

中国 16 22 16 挪威 2 4 1

古巴 14 6 11 土耳其 2 2 2

西班牙 13 7 2 印度尼西亚 2 2 1

韩国 12 5 12 巴西 2 1 -

匈牙利 11 12 7 希腊 2 - -

法国 8 5 16 瑞典 1 7 4

澳大利亚 7 9 11 芬兰 1 2 2

意大利 6 5 7 丹麦 1 1 4

加拿大 6 5 7 摩洛哥 1 1 1

英国 5 3 12 爱尔兰 1 1 -

罗马尼亚 4 2 1 埃赛俄比亚 1 - 2

捷克斯洛伐克 4 2 1 阿尔及利亚 1 - 1

朝鲜 4 - 5 爱沙尼亚 1 - 1

日本 3 8 11 立陶宛 1 - 1

保加利亚 3 7 6 瑞士 1 - -

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4 32 25 爱尔兰 3 0 1

俄罗斯 26 21 16 瑞典 2 4 2

德国 20 18 27 挪威 2 2 3

中国 16 22 12 比利时 2 2 2

法国 15 7 15 尼日利亚 2 1 3

意大利 13 10 12 朝鲜 2 1 2

澳大利亚 9 9 23 埃塞俄比亚 2 - 1

古巴 9 8 8 阿尔及利亚 2 - 1

乌克兰 9 2 12 英国 1 8 6

韩国 7 15 5 白俄罗斯 1 6 8

波兰 7 5 5 肯尼亚 1 4 3

匈牙利 7 4 10 牙买加 1 3 2

西班牙 5 6 6 芬兰 1 2 1

罗马尼亚 4 7 9 印尼 1 1 2

荷兰 4 5 10 南斯拉夫 1 1 2

希腊 4 4 - 伊朗 1 1 1

捷克 4 3 4 斯洛伐克 1 1 1

瑞士 4 3 - 亚美尼亚 1 1 -

丹麦 4 1 1 克罗地亚 1 1 -

土耳其 4 1 1 葡萄牙 1 - 1

加拿大 3 11 8 泰国 1 - 1

保加利亚 3 7 5 布隆迪 1 - -

日本 3 6 5 香港 1 - -

哈萨克 3 4 4 哥斯达尼加 1 - -

巴西 3 3 9 叙利亚 1 - -

新西兰 3 2 1 厄瓜多尔 1 - -

南非 3 1 1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奖牌榜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美国 39 25 33 97

俄罗斯 32 28 28 88

中国 28 16 15 59

澳大利亚 16 25 17 58

德国 14 17 26 57

法国 13 14 11 38

意大利 13 8 13 34

荷兰 12 9 4 25

古巴 11 11 7 29

英国 11 10 7 28

罗马尼亚 11 6 9 26

韩国 8 9 11 28

匈牙利 8 6 3 17

波兰 6 5 3 14

日本 5 8 5 18

保加利亚 5 6 2 13

希腊 4 6 3 13

瑞典 4 5 3 12

挪威 4 3 3 10

埃塞俄比亚 4 1 3 8

乌克兰 3 10 10 23

哈萨克斯坦 3 4 _ 7

白俄罗斯 3 3 11 17

加拿大 3 3 8 14

西班牙 3 3 5 11

伊朗 3 _ 1 4

土耳其 3 _ 1 4

捷克 2 3 3 8

肯尼亚 2 3 2 7

丹麦 2 3 1 6

芬兰 2 1 1 4

奥地利 2 1 _ 3

立陶宛 2 _ 3 5

阿塞拜疆 2 _ 1 3

斯洛文尼亚 2 _ _ 2

瑞士 1 6 2 9

印度尼西亚 1 3 2 6

斯洛伐克 1 3 1 5

墨西哥 1 2 3 6

阿尔及利亚 1 1 3 5

乌兹别克斯坦 1 1 2 4

拉脱维亚 1 1 1 3

南斯拉夫 1 1 1 3

巴哈马 1 1 _ 2

新西兰 1 _ 3 4

爱沙尼亚 1 _ 2 3

泰国 1 _ 2 3

克罗地亚 1 _ 1 2

喀麦隆 1 _ _ 1

哥伦比亚 1 _ _ 1

莫桑比克 1 _ _ 1

04年:

国家 金 银 铜 总数

美国 34 38 28 100

中国 31 17 14 62

俄罗斯 23 26 35 84 4

澳大利亚 17 16 16 49

日本 15 10 11 36

德国 14 15 18 47

法国 10 8 12 30

意大利 9 10 11 30

英国 9 8 12 29

乌克兰 9 4 9 22

韩国 8 11 9 28

匈牙利 8 7 3 18

罗马尼亚 8 5 6 19 8

希腊 6 5 4 15

古巴 5 6 10 21

挪威 5 0 1 6

荷兰 4 9 9 22

瑞典 4 1 2 7

西班牙 3 11 5 19

加拿大 3 6 3 12

巴西 3 3 2 8

波兰 3 2 4 9

土耳其 3 2 3 8

新西兰 3 2 0 5

泰国 3 0 4 7 }u

白俄罗斯 2 4 8 14

奥地利 2 4 1 7

埃塞俄比亚 2 3 2 7

斯洛伐克 2 2 2 6

中国台北 2 2 1 5

格鲁吉亚 2 2 0 4

保加利亚 2 1 9 12

牙买加 2 1 2 5

伊朗 2 1 1 4

摩洛哥 2 1 0 3

阿根廷 2 0 4 6 6

乌兹别克斯坦 2 0 2 4

智利 2 0 1 3

肯尼亚 1 4 2 7

捷克 1 3 4 8

南非 1 3 2 6 r

立陶宛 1 2 0 3

瑞士 1 1 3 5

印度尼西亚 1 1 2 4

津巴布韦 1 1 1 3

丹麦 1 0 6 7

阿塞拜疆 1 0 3 4

埃及 1 0 3 4

比利时 1 0 2 3

以色列 1 0 1 2

巴哈马 1 0 1 2 2

阿联酋 1 0 0 1

喀麦隆 1 0 0 1

多米尼加 1 0 0 1

爱尔兰 1 0 0 1 7

朝鲜 0 4 1 5 a4

哈萨克斯坦 0 3 3 6 O

墨西哥 0 3 1 4

拉脱维亚 0 3 0 3

克罗地亚 0 2 2 4

葡萄牙 0 2 1 3

芬兰 0 2 0 2

斯洛文尼亚 0 1 3 4 9

爱沙尼亚 0 1 2 3

塞尔维亚 0 1 0 1

印度 0 1 0 1

中国香港 0 1 0 1

巴拉圭 0 1 0 1

哥伦比亚 0 0 2 2 0

尼日利亚 0 0 2 2

蒙古 0 0 1 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0 1 1

厄立特里亚 0 0 1 1

叙利亚 0 0 1 1

委内瑞拉 0 0 1 1

中国帮助过哪些国家

中国帮助过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

1、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接收了大量来自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古巴、埃及等国的实习生来华学习,涉及农林、水利、轻工、纺织、交通、卫生等20多个行业。

自1981年起,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了多个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班。自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举办官员研修班,培训的部门、领域和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华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培训人员12万人次,包括实习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官员。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和环保等20多个领域。目前,每年在华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约1万名左右。

此外,中国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受援国就地培训了大量管理和技术人员。

3、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截至目前,中国已向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个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

援外医疗队一般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并采用针灸、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医疗队员还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经中国医生诊治的受援国患者达2.6亿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医疗队,共1324名医疗队员,分别在57个发展中国家的130个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开展了对外援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紧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国提供各种援助共计7亿多元人民币。

近5年来,中国政府累计开展紧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紧急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厄瓜多尔登革热,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缅甸、古巴热带风暴,巴基斯坦洪灾等提供物资或现汇紧急援助;

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阿富汗、布隆迪、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

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塞舌尔、利比里亚、圭亚那等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其中,向埃塞俄比亚、圭亚那等多个国家实现连续派遣。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

扩展资料: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1、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2、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3、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4、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百度百科-中国对外援助

人民网-60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最多时占国家财政支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