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对阵-瑞士vs德国阵容结果

tamoadmin

1.德国为什么不进攻瑞士?

2.二战德国横扫欧洲,为何瑞士却能幸免?

3.为什么二战中瑞士没被侵吞?

4.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5.德国二战为什么不打瑞士?不可能打不过吧?

德国为什么不进攻瑞士?

瑞士对阵-瑞士vs德国阵容结果

军事上——二战时,德国也有过侵犯瑞士的。当时估计大约需要兵力50万,但当时德国已经分不出多少兵力来侵犯瑞士了,而且瑞士的政策于纳粹很有利。所以也就没有侵略瑞士。

经济上——

二战中经济

海牙条约允许中立国与交战国在战时进行自由贸易,包括武器交易。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瑞士主要的贸易伙伴;1940到1944年间,瑞士对德国出口比例上涨。虽然交通不便,加之柏林施加压力,瑞士和同盟国仍继续进行贸易,特别是与美国;但只占与德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1940到1942年间,两大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占瑞士出口总量的45%。主要出口物品是机械、钢铁制品、工具设备、车辆和医药。

毫无疑问,这些出口产品加强了轴心国的战斗力,但贸易是相互的。瑞士进口的货物:煤、石油产品、工业原料,以及食品也大大削减了德国战时的力量。

交战各方都可获得瑞士与它国交易的通知,并要对交易进行批准。

1944年,美国军队达到瑞士边境,重建了瑞士与同盟国的交通路线。瑞士开始减少与德国间的贸易,但继续允许德国的非军用物资通过瑞士境内运到意大利南部。

作为一个中立的金融中心,瑞士同时与同盟国和轴心国保持生意往来。双方都出售黄金给瑞士。同盟国从瑞士金融市场获利较多。

由于普通贸易在战时不能进行,瑞士不得不开发本国的一些矿产。但在非战时时期,由于太限,并无法获利。

政治上——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

二战德国横扫欧洲,为何瑞士却能幸免?

二战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发明了“闪电战”,使得德国一时间强横无比,在欧洲的战场上所向无敌,用不到40天的时间内灭掉了,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法国,前前后后总共干掉了7、8个国家。但是有一个国家,虽然身处于战略要地,却能免遭的铁蹄,这个国家便是瑞士。为何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却唯独放过瑞士呢?

瑞士这个地方最出名的便是银行,而且在二战的时候,瑞士这个国家一直保持着中立,但是却向来不理睬这些所谓的国际法令,难道说瑞士的战略意义不大?显然不是的,瑞士地处于德国通往意大利最快捷的通道,对德国的战略地位也是相当的重要,为此还专门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去瑞士进行了侦查行动,还制定了专门的进攻,在瑞士的边境集结了大量的士兵和坦克,准备进攻瑞士,但是为何这个行动始终没有执行?

首先从战略上来讲入侵瑞士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从战术上来讲德国要是当时选择进攻瑞士是相当不明智的,因为瑞士地形山脉多,不适合德军的闪电战作战,而且瑞士几乎可以说全民皆兵,很适合打游击战争,所以德国要想进入瑞士肯定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当时的德国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英国,所以没有对其选择进攻。

还有一点原因便是,当时的在瑞士还有“存款”。当时瑞士银行一直处于中立的态度,但是在经济上它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开战不久之后,瑞士便慷慨的向德国发放了一笔高达1.5亿的,而且瑞士银行还帮助侵吞犹太人的财产,充当德国的保险箱。后来德国通过战争掠夺来的高额财产,也有相当的一部分全部存入了瑞士银行,因此说在瑞士银行有存款,一点也不为过。

把瑞士当成了自己最大的外汇市场,也正是因为有瑞士,所以可以在世界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当然在军事上瑞士也是一张王牌,那就是瑞士紧握着德国同意大利的交通运顺通道,只要瑞士受到德国进犯马上便会炸毁这条通道,这也是德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也是经过慎重的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入侵瑞士,而是同瑞士很好的交了朋友,瑞士也变相的维护了自己的和平。

为什么二战中瑞士没被侵吞?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的确立只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协定。虽然维也纳会议是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张在欧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统而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谴责,但是在一战之前,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战时期瑞士的中立国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瑞士在二战时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区。事实上,瑞士在二战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虽然有资料说瑞士曾组织军队反抗德国,但是更多资料显示瑞士在二战期间其实是“助纣为虐”,不止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帮助,对犹太民族难民的间接迫害更是为后人所不齿。

下面是相关资料

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二战中,当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二战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 有的资料说,面对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1],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为什么要屈从?

在历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了限制法国,反法同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

然而,1933年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纳粹德国的出版物称,所有以德意志人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也都是德国人。因此,它们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中64%属于德意志民族)[2]。而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内。与这种的种族主义鼓噪相呼应,在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社团,其中以“国民阵线”以及“瑞士国社党人”两个极右组织势力较强。得到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对瑞士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威胁着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当二战已经迫在眉睫时,瑞士议会于1939年8月30日通过决议,重申它将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未将它付诸实施[3]。

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战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猫腻?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4]

2、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5]。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6]。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7]。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8]。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9]

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 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hi.baidu/007cn/blog/item/c56cf01f89dcb1f5e1fe0b1c.html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世界各国都陷入了战乱的局面,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惨重的灾难。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挑起战争的国家就有德国、意大利、日本,他们被称为法西斯国家。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二战时发生的一件怪事:当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瑞士,它虽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家,但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名气却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说,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也一直名列世界前茅。特别是瑞士的银行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规模了。那德国为什么没有攻占它呢?

原因有两个:

其一,从瑞士本身来看,早在1848年的时候,瑞士就制定了宪法。瑞士宪法中规定,瑞士是一个中立的国家。所谓的中立,就是遇到大型战争时不参与其中。事实上,瑞士也的确是这样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遍了整个欧洲,但是瑞士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它也没有派兵攻打其他国家。

其二,尽管瑞士是一个中立的国家,但是这并不是说瑞士没有自己的军队。根据记载显示,二战期间瑞士拥有近百万的兵力。从瑞士的地形上来看,它整个国家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因此瑞士也有“欧洲屋脊”的称号。

在战争的初期,德国赖以生存的法宝就是装甲部队的闪击战。在瑞士这样的地形下,德国的闪击战根本没有办法展开,所以德军的威力就大大减弱了。也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德国二战为什么不打瑞士?不可能打不过吧?

1:从国际关系上来说瑞士是永久中立国,这是所有列强共同保证过的(当然也包括德国意大利),攻击瑞士意味着自毁诺言和与其他国家提前开战

2:从地理因素上来说,瑞士多山地,装甲部队难以施展,不利于德国意大利进攻而利于防守,瑞士虽然是中立,仍保有较完整的军工体系,军备力量不算弱,而且瑞士缺乏德意所需要的自然(石油、稀有金属),攻击它能获得的收益还没可能造成的损失大

3:德国的资本家、官员和本身都在通过瑞士的银行业进行洗钱,资本家和官员是以此牟取私利,德国是为了把从占领区搜刮的财富兑换成战争,所以一个独立的瑞士比一个被占领的瑞士对德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