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跟国安怎么了-鲁能vs国安段刘愚

tamoadmin

1.两连败!鲁能的大鱼在哪?鲁能的大鱼要有牙,吃肉的牙

2.鲁能战国安违反U23新政遭足协如何判罚?

3.鲁能足协杯势在必得,郝伟还能留下吗?

两连败!鲁能的大鱼在哪?鲁能的大鱼要有牙,吃肉的牙

鲁能跟国安怎么了-鲁能vs国安段刘愚

自从李霄鹏说出了“大鱼论”,且在打苏宁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说要等一个比格德斯更好的外援,外界就一直在猜测大鱼的类型,以及具体的人选。自从有了“大鱼论”后,鲁能连续两场都输了个0比1;特别是输给苏宁这场,鲁能的进攻更是“疲软”,鲁能的大鱼在哪?什么样的战术类型?恐怕山东球迷都在猜这条鱼的模样。

早在4月份的媒体开放日,鲁能的德国助教团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时,鲁能就释放出了新赛季要打传控的信号。 本赛季鲁能的场均控球率51.7%,进攻主 率51.9%,场均30米区域传球数109.4次,30米区域传球成功率73%;相较于去年场均47.1%的控球率,47.8的进攻主导率,30米区域传球数106.3,30米区域70.5%的传球成功率。可以说在比赛控制力上,鲁能今年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鲁能去年30轮联赛进了55个球,场均进球1.83个,今年9轮联赛13个球,场均进球只有1.44个。 为何鲁能在控制力提升的情况下,进球率下滑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些数据上找到一些端倪。 去年鲁能场均射门13.2次排在第6,但5.3次射正排在第3,禁区内9.9次射门排第一。但今年鲁能场均射门11.7次、4.1次射正都排在第9,禁区门7.3次排在第8。简而言之,今年鲁能在禁区内的威慑力其实不如去年。

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场景是几个原因所引发的,首先今年鲁能的轮换非常频繁,很多场比赛,他们派出的11个首发都不是外界普遍认可的鲁能最强11人。鲁能的阵容在不停的轮转,既让他们在连续征战中保持住了活力,但同时或多或少的也会对球队的化学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鲁能进攻效率不如去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三项关键数据的下滑。 去年鲁能场均关键传球9.1次排在联赛第五,场均9次突破排在联赛第四,场均20.9次传中排在联赛第一。而今年鲁能场均关键传球7.3次,排在联赛第9;场均突破6.6次,联赛倒数第四;场均传中18.1次,联赛第五。而在几项进攻数据下降的同时,鲁能场均前场任意球+角球合起来的次数相较于去年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去年鲁能场均4.5个前场任意球+5个角球,今年场均5.4个前场任意球+4.2个角球)。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突破、传中、关键传球的减少与射门数,在禁区内打门的次数减少是相辅相成的。而之所以多项进攻数据降低,这或许也同样是传控打法引发的蝴蝶效应。 过去鲁能的踢法更多的追求短平快,再加上鲁能两个边后卫、两个边锋又特别能跑,在开放的比赛节奏里,鲁能这些边路球员的特点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但今年鲁能更多的选择在场上控制比赛的节奏,当他们把对方压回去的同时,留给鲁能边路球员冲击对方身后的空间就不如以往的情况下,首先把鲁能的边路缺乏爆破能力的问题给展现了出来; 本赛季打到目前为止,鲁能突破次数最多的是吴兴涵的9次,其次是刘洋的8次;而在中超本赛季突破次数最多的前30名球员里,没有鲁能球员的身影,前50名也只有刘洋和吴兴涵进入榜单,这很明显的体现出,鲁能没有可以拉开进攻宽度的爆点。

当然本赛季既然鲁能已经转型去打传控,缺少边路爆点的问题,理论上是可以通过传控战术来掩盖的。而在最近几年的中超,无论是中信时期的国安,还是这两年中赫入主的国安,前几年不断买买买的华夏,前些年群星云集的恒大,这些打传控的球队战术核心一般都是前腰,比如说卡努特、比埃拉、拉维奇、孔卡、高拉特。但在鲁能阵中,虽然蒿俊闵、金敬道、莫伊塞斯去年都踢过前腰,但实际上鲁能只有段刘愚一个正牌前腰,或许这也是段刘愚本赛季在鲁能首发次数仅次于莫伊塞斯和韩镕泽的原因所在。

段刘愚是个潜质不错的U23球员,在和苏宁这场闷战中,他的爆射击中了门框是比赛中少有的亮点;但打苏宁这场比赛,他只有24脚传球,20次接球,传球数和接球数都位居全队第9,且他的关键传球和传中这两项数据都挂了0,突破也只有1次,很显然在密集比赛的影响下,段刘愚状态有所下滑,他还很难稳定的扛起核心的重担。

当然传控打的流畅的球队,也不是必须要以前腰为核心打,比如说17年打出美丽足球的富力,那支球队的进攻核心是扎哈维。但17年的富力即便没有一名出色的前腰,但那一年的富力有多名球员都能在场上分担前腰的战术职责;当雷纳尔迪尼奥频频往中间走,在禁区弧附近活动,再加上身后的陈志钊、卢琳频频压上,富力几个技术型球员把球给导起来,给对方在弧顶区域持续的施加压力时,那一年扎哈维的27个进球里有8个禁区边缘的远射,还有6个是通过中路渗透打进去的。

反观我们再来看看,鲁能本赛季的13个进球分布,有5个是边路传中打进去的;两个角球发出,禁区里高点砸进去的;一次是第一点被破坏后,迅速往禁区里打,乱战打进去的;一个是单兵反击打进的,一个是中场直塞反越位破门,一个远射破门,一个对方中后卫在禁区里送大礼,还有一个点球。简而言之,鲁能的进攻方式里,有超过半数是通过传中打进去的,在禁区弧附近发挥作用的只有莫伊塞斯打建业的远射。而本场鲁能的所有进攻里,只有段刘愚上半场的一脚偏出球门的远射算是通过地面推进,在禁区前创造出的机会(击中门框那个球,是定位球一点被破坏后,段刘愚在抢射,跟阵地进攻无关),这足以表明鲁能的阵地进攻,单调也没有太强的渗透能力。

也正是因为鲁能在禁区弧难以持续给对方施加压力,这就导致鲁能这套传控被打上了浓厚的两翼齐飞烙印。然而由于鲁能的两个边,只有吴兴涵和刘彬彬具备下底能力,其他球队其实也把鲁能这批人的技术特点给摸的差不多了,一旦对鲁能的边路传中成功封锁,鲁能的进攻就很难有太多的变化。

在打苏宁丢球后,鲁能的阵型压的更靠上了,但鲁能并没有创造出必拿分的机会。打到最后略显急躁的鲁能,甚至已经打起了长传冲吊,这更能体现出,鲁能攻坚方案并不多。鲁能不光是攻坚效率不理想,这两场防线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打大连防龙东,打建业防多拉多,再联想到去年足协杯第二回合鲁能这条防线也被金信煜“修理”过一番,今年又被埃德尔实现了单点爆破;可以说只要对方前锋有足够的冲击力,鲁能这条防线应对起来就有点头疼。 这个问题,其实从吉尔去年夏天离队后,就已经被暴露了出来。而吉尔离队后暴露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鲁能没有了后防核心,今年鲁能的7个丢球里有4个跟防线思想不够统一有关;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外援卡达尔,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展现出比国内球员更强的实力,本场鲁能的丢球,也源自于他没有盯住埃德尔。

可能会有球迷也会找到数据,鲁能这条防线今年一共只丢了7个球,是中超丢球数第二少的球队(本轮之前,和上港并列丢球最少);数据是很硬,但是做为第一集团顶级强队来说,鲁能的防线还是给人感觉不稳,我个人觉得是因为鲁能的中卫没有领袖,也就是核心缺失!而没有后防核心的问题,其实鲁能也有备选方案,那就是把莫伊塞斯拉回来打中后卫。即便鲁能本场丢球了,但莫伊塞斯在中后卫位置上的发挥依旧稳健;而打恒大那场,他在中后卫的位置也很稳,因此打到了犯错空间非常有限的第二阶段,其实莫伊塞斯被后撤到中后卫,是个不错甚至是必须的方案。

由于鲁能的后腰还有蒿俊闵+费莱尼,只要这两个人能保持 健康 ,莫伊塞斯后撤对于鲁能中场的组织串联、拦截扫荡的影响相对可控;但是把鲁能阵中远射脚头最硬的球员撤回去打中后卫,则意味着鲁能在对方禁区前的协助威胁近一步下滑,莫伊塞斯也是鲁能在前场有爆破表演为数不多的人,显然他的后撤,鲁能进攻又少了一张变路子的好牌!

吊足了胃口,马克了这么多字,推导了各种套路,其实大鱼的模样已经浮出水面!鲁能这条大鱼,必须要具备在对方禁区前突破单点爆破的能力,大鱼活跃的空间应该是对手禁区前沿三十米的区域,应该具备组织创造和强得分的能力,这样的才能称为大鱼!诚实的说,我没有去问过候选人的名单,也没去打听可能人选的名字,但我觉得如果给大鱼一个素描像,大鱼应该是像穆里奇、费南多、特谢拉一样的模样。在 今年第二阶段取淘汰赛,会让偶然性增加的情况下,这或许也是鲁能比较接近冠军的一个赛季,这条大鱼将决定鲁能的上限。鲁能需要一条有牙的大鱼,而且是吃肉的牙!

鲁能战国安违反U23新政遭足协如何判罚?

3月16日消息,最新的足协预备队积分榜显示,鲁能的战绩被修改为1胜1负,原因是首场与国安的预备队比赛,鲁能的阵容并不符合足协的U23新规,结果被判0比3负。实际比赛结果是鲁能2比1逆转击败国安,足协改判后,鲁能前两轮的战绩是1胜1负。

按照足协的新规要求,预备队联赛每场比赛必须同时在场5名U23球员,也就是全场比赛,场上至少要有5名U23球员。鲁能与国安的预备队联赛,鲁能有8名U23球员首发,分别是李海龙、刘军帅、曹盛、张晨、郭田雨、郝海毅、陈哲超、赵剑非,三名非U23球员是韩镕泽、宋龙和成源。替补席上,鲁能并没有安排U23球员进入名单。

从比赛的情况看,第33分钟,齐天羽换下张晨,鲁能场上的U23球员剩下7人。下半场的比赛开始后,鲁能连续换了三个人,刘彬彬、周海滨和李松益登场,换下郭田雨、郝海毅和赵剑非。三名U23球员被换下,这导致鲁能场上的U23球员人数只有4人,这并不符合足协的新政要求。这时候,比赛监督并未提醒,而鲁能教练组也没有发现问题,这是对新政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在下半场,鲁能依靠刘彬彬和成源的进球,2比1击败国安预备队,但因为违规,被判0比3负。

和鲁能类似情况的是泰达预备队,2比1击败华夏的比赛里,泰达也没有遵守新规。这样的情况与教练组对新规的把握有关,比赛监督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应对这样的新政,可以看到大部分球队在预备队几乎清一色用U23球员,这对很多想要保持状态的老将来说,显然不利。还需要指出的是,鲁能的年轻队员还有奥运选拔队的任务,这也是鲁能首场比赛替补席没有U23替补的原因。针对首场出现的问题,鲁能在第二场比赛就紧急征调了段刘愚、田鑫等奥运选拔队的球员参加预备队的比赛,未来一旦奥运选拔队的比赛开始,鲁能的年轻球员要面临双线作战的考验。

鲁能足协杯势在必得,郝伟还能留下吗?

4大外援首发对阵对手的全华班,在其他地方的足球领域里,这种情况或许还有意外,但是在中国足球的世界里,这种情况往往只有一种结果,一边倒的大胜和溃败。然而足协杯决赛,当所有球迷和舆论都认为山东鲁能将毫无意外地狂胜时,他们却踢出了一场比较艰难的胜利。如果不是边后卫王彤让人意外的神来之笔,如果不是一个有些意外的任意球进球,如果苏宁全队但凡有一个能够把握反击机会的外援前锋,这场比赛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真的很难说。一场足协杯决赛,结果让鲁能球迷欢喜的背后,确实也提供了很多反思的空间。

首先第一个需要反思的疑问在于,佩莱是否真的该被放弃?或者说,佩莱合同到期之后,鲁能还需不需要一个新的高中锋外援?自从郝伟上任之后,可能是因为佩莱即将合同到期的关系,又或许是意大中锋今年的状态确实不理想,总之一直得不到新帅的重用;反倒是格德斯的地位非常稳定,尤其在足协杯前几场比赛中,依然成为球队的绝对进攻核心,而且在他的带动下,鲁能确实踢出了快速流畅的风格,与之前的佩莱时代截然不同。

然而一场足协杯决赛,鲁能全队12次射门佩莱一个人就完成6次,既有威胁极大的门前冲顶,也有靠个人能力在禁区内制造的混乱,在面对5后卫的密集防守时,他超强的背身拿球能力更是发挥了不错的支点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都是在佩莱近期比赛的节奏不够连贯、本赛季状态不理想的情况下完成的。反观格德斯,本场比赛的作用相对有限,4大外援的评分中他应该算是倒数第一,作用远不及费莱尼、莫伊塞斯和佩莱,更重要的是,本场面对实力更强的铁桶阵时的困境也给鲁能教练团队提了个醒,没有高中锋,真的不保险。

高中锋是否需要的决策,或者战术层面的其他决策,都需要主教练带领教练团队做出,而鲁能的第二个疑问就是,现在的主帅郝伟是否该被留用?毫无疑问,郝伟接替李霄鹏的无缝衔接,看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实际上从上任之初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用人到阵型再到战术体系,并没有跟李霄鹏有太多重合。李霄鹏一直喜欢边路传中的套路,刘彬彬和吴兴涵这样的边锋,佩莱和郭田雨的高中锋,都是标配。郝伟更喜欢短传渗透和小快灵的配合,段刘愚和蒿俊闵的作用更大,莫伊塞斯和格德斯的发挥也更好。

更重要的是,李霄鹏时代的鲁能踢得不够漂亮,即使有过大胜,更多会是以传中砸死对手的方式完成;郝伟时代的球队踢得更华丽,进球套路更多,但同时波动也更大,一方面防线问题不少,时常被对手逆转或者偷袭,一方面进攻质量也还需要更多打磨。郝伟是否该被留用,是否该给予更多信任和转会的操作自由?这是鲁能管理层需要评估的。

最后一个疑问则来自鲁能的战术体系。在比赛即将结束之前,电视画面给到自信满满的郝伟,他身后的德国助教也罕见地得到了镜头。今年赛季开始之前,鲁能更换助教的新闻曾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包括前助教的抱怨和质疑、包括新助教带来的传控体系能否适配,都是问题。经过一个赛季的磨合,助教团队在李霄鹏时代并没有发挥太多作用,也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信任,但是跟郝伟的火花很快擦出。之前中超对阵北京国安时,蒿俊闵前提带来的流畅变化让人印象深刻,小将段刘愚的表现和作用更是越来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助教团队是否该留下,是否该与郝伟达成更多默契,是否能给鲁能带来更多改变?从本场足协杯决赛看,面对着全华班的死守阵型,再加上此前中超对阵河北华夏、重庆当代的几场比赛都能看出,鲁能转型后的传控体系进攻端值得期待、防守端漏洞无解,一方面是防守球员能力不足,一方面进攻投入更多球员、防守必然压力增加,尤其面对中超普遍存在的速度型外援的冲击,时常会出现问题。山东鲁能今年拿到了足协杯冠军,明年又可以继续在中超和亚冠双线作战,接下来,球队在冬季转会时该如何操作?该如何定下明年的目标?又该以什么教练和球员打造新的基石?这一切问题,都需要尽快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