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道速滑规则是什么?
2.为什么意大利速滑6个人
3.短道速滑500米为什么有两次决赛
4.1998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大杨扬是怎么犯规的
短道速滑规则是什么?
规则
比赛场地面积为30米60米,跑道每圈周长111.12米,比赛用分组预赛、次赛、复赛、决赛的淘汰制,抽签决定道次。比赛出发时,多名运动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滑行过程可以随时超越对手。运动员必须戴防护头盔和防护手套,身穿防切割服参加比赛。短道速滑1980年首次出现在冬奥会上,当时为表演项目。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四项。1994年利勒哈默尔增加到男女500米、1000米和男女接力六项。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短道速滑已经增加到了八个比赛项目。
短道速滑比赛由每组4名选手(有时5人或6人)进行比赛,集体出发沿逆时针绕圈滑行。这是一项多轮淘汰赛,每次比赛的前两名晋级下一轮,直至决赛。短道速滑比赛中超越非常困难。超越通常发生在直道的外道,如果领先者留下很大的空隙,也可能在弯道的内道完成。比赛中经常会出现摔跤现象,结果可能导致相当数量的申诉和取消资格。接力比赛由四名队员按预先确定的顺序依次完成,每一棒要滑一圈半或者两圈。接力交接棒由一名队员推动另一名队员完成。在队友滑行过程中,其余三名队员在赛道的内部等待。
为什么意大利速滑6个人
意大利速滑6个人是因为短道速滑混合接力的规则要求的,每队可以报名六人。短道速滑是以名词进行排名的赛制也是淘汰制。首先开始的是小组赛。混合接力赛会有四名队友去参赛,每人滑行距离是有规定的。报名参赛的时候500米和1000米允许4人参加,1500米是6个人,3000米是8个人,但是不管哪个上场的只有4人。
意大利奥组委推特
据报道,当晚的决赛堪称一波三折。决赛发令枪响,有选跑。选手回起跑线,她们滑了不过半圈,方塔纳就因意外碰撞摔出赛道,裁判根据规则又一次鸣哨。
作为一名31岁的老将,方塔纳显示出她丰富的大赛经验。她不仅没有被这些意外打乱步伐,反而在第三次出发后找准机会,超越了处于领先位置的荷兰名将苏珊娜?舒尔廷。冲过终点后,方塔纳喜极而泣。
过去我与教练经历了很多情况,不管怎么样,我们回到了赛场。方塔纳在赛后说,这枚金牌对于教练、家人和所有支持她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此外,在今天结束的混双冰壶半决赛中,意大利组合康斯坦丁尼、莫萨纳击败瑞典组合,以十连胜的战绩晋级决赛。两人将在明天与挪威组合争夺金牌。
短道速滑500米为什么有两次决赛
最主要是是增加了选手参赛的机会。
以前的世界杯取和世锦赛类似的三天全能赛制,一个国家最多报5人,一般有两个滑全能,甚至是三个,那么其他选手只能等得到一个上单项的机会或者干脆没有。现在的赛制去掉了全能及无聊的3000米,增设某个单项的第二次计时,即总共四个单项,又规定每名选手只能参加两项比赛,如此一来,每个国家最多可报6人,每个人都能保证参加两个单项的比赛。此外,如今的赛制,高水平选手被分散,更多的选手有机会参与到决赛的竞争,也是一个好处。
短道速滑的决赛分为A组和B组决赛,A组是进入决赛的运动员争前三名,也就是冠亚季军,而B组决赛是取末进入A组决赛的后两面队员进行比赛,之所以会进行两次比赛是缘于运动员取得积分排名,后几名的队员也需要积分得到世界排名的!
1998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大杨扬是怎么犯规的
这场决赛的四名选手分别是大杨扬,小杨阳,韩国的全利卿和元惠敬。其中大杨是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全利卿则是卫冕冠军。决赛开始后,前半程是小杨和元惠敬的较量,大概从第二圈开始就起速了,小杨前半程打的非常的好,几次守住了线路,没有让元惠敬超越过去。还剩4圈的时候大杨也抓住机会超越了元惠敬。这个时候,两名中国选手却出现了配合问题。因为大杨是黑龙江人,小杨是吉林人,短道界一直存在黑吉之争,那个时候大杨23岁,小杨21岁,都是年轻气盛,所以在国际比赛中大家从来没有过战术配合,都是单打独斗,最多就是两个人相互超越的时候注意一下,别一起摔倒了。倒数第二圈的时候,小杨因为一直领滑,已经出现降速。这个时候她在最前面,高速滑行过程中不可能知道身后的情况。处在第二位的大杨见小杨已经降速,就准备外道超越。但是因为以前从来没配合过,没有任何默契,小杨当时以为是韩国选手,所以全力起速阻止,还用手肘阻挡,当然并没有碰到。大杨费了很大力气从外道超越了过去,并加速准备冲刺。这个时候原本处在第三位的元惠敬让出内道给一直藏在最后的全利卿,而小杨已经体力透支,无法再阻止全利卿的超越。进入最后一圈,大杨和全利卿拉开了与小杨的距离,开始冲刺。最后一个弯道,大杨因为想保持高速,喜欢不减速,滑大圈,这是她的一个风格。而全利卿则抓住了这唯一的机会,在出弯道的一瞬间完成了超越。这个时候全利卿在内,大杨在外,其实就这样冲刺,是不会有什么相互影响的。可惜大杨当时的经验差了一些,她出了弯道就习惯性的往内切,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全利卿已经身位在前了。因为这个内切的动作挤了全利卿,相当于影响了全利卿的滑行路线。但是其实全利卿当时出弯道的时候是先碰到大杨的手,当然也不见得是故意的。最后冲刺的时候,两个人是相互推揉在一起,而且全利卿的左脚先是腾空(属于危险冲刺),之后跪地,右脚伸出,抢先撞线。大杨虽然第二个冲过终点,但是赛后裁判认定大杨横切犯规取消了成绩。小杨第三个冲过终点获得银牌,元惠敬获得铜牌。
这场决赛的失利,不能说是大杨或者小杨个人的原因,主要还是当时我们对短道这个项目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场决赛也让大杨和小杨认识到,要想取得冬奥会金牌0的突破,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所以从此以后,小杨心甘情愿的在国际比赛上给大杨做战术牺牲,她俩之间最经典的配合就是四年之后的盐湖城冬奥会女子1000米决赛。而大杨也意识到了,作为一支队伍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只要滑的快就可以了,所以开始在平时训练包括生活上展现出一个****的气量。唯一遗憾的是,盐湖城冬奥会大杨在单项比赛获得了两块金牌,却在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最后关头交接棒后进弯道处失误了。所以同时代的小杨、王春露和孙丹都没有获得过奥运会的金牌。这可能是她们四个人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