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vs中国象棋-国际象棋vs中国象棋

tamoadmin

1.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哪个复杂?

2.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哪个好玩

3.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有什么区别?

4.中国象棋跟国际象棋有什么区别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哪个复杂?

国际象棋vs中国象棋-国际象棋vs中国象棋

国际象棋更复杂。因为中国象棋无论是多么高水平的大师的对局,无论厮杀的多么激烈,总是两军对垒的形式,象不能飞过河,九宫是固定的。

而国际象棋可以杀到两军阵地互换,棋子乱七八糟犬牙交错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国际象棋规则比较复杂,没有中国象棋简单,这方面国际象棋理解难度更大。中国象棋规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好好理解半天基本上就会学会,而国际象棋规则比较复杂,一般人都要学很久才会理解。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

1、走法不同。中国象棋的老将只能在九宫活动,且不能斜走;国际象棋的王可以满世界走,且可以斜走,相同的是一次只能走一步。

2、棋子的运动方向不停。中国象棋的象只能在国内走,不能过河,国际象棋的象则可以过河,实际上也没有河。

3、棋子的作用不同。中国象棋威力最大的是车,国际象棋威力最大的是后,相当于车和象的合体。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哪个好玩

国际象棋好玩。根据查询新能源显示:

1、水平方面:国际象棋的水平处于中等,容易上手,中国象棋的水平高,难度大,上手困难。

2、规则方面:国际象棋的规则简单,可以吸纳的兵种,元素多,中国象棋的规则复杂,不设有幽囚元素,国际象棋好玩。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有什么区别?

起源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形成于公元5世纪左右,从棋盘和棋子的结构上来看,两种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象棋起源于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很多中国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因此考古学上对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外考古学的交流不够充分,二是中国人有希望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主观意愿。不管意见如何,都说明中国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2. 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种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或多或少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国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几千年禁锢的封建制度,而国际象棋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

二、子力价值

中国象棋的棋盘比国际象棋大,但子力总价值却比国际象棋小,所以就“火力密度”(子力总价值和棋盘大小的比值)而言,国际象棋比中国象棋大一倍多。“火力密度”这个指标可以引出棋局的很多特征。

火力密度小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突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国象棋的特征——在中局时很容易形成对攻的局面,甚至对杀。因此,中国象棋对杀法比较重视,棋局更多地在中局收场,进入残局的机会不多。

火力密度大的战场很容易造成兵力的相互消耗,所以国际象棋的中局过程是频繁的子力交换过程,很容易进入残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象棋更重视子力的价值,这种价值通常会带入残局。另一方面,相对于杀法而言,残局的技术更加重要。

三、棋子的作用和棋盘的阵形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大多数子可以建立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棋子的作用来确定:帅(将)(中国象棋)——王(国际象棋),马——马,车——车,炮——象(稍后解释为什么把炮和象对应起来),兵(卒)——兵。在这些对应关系中,只有车的走法是完全一样的,其他棋子走法的差别形成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阵形上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棋子的活动范围

中国象棋的某些棋子占有固定的位置(称为“定域”),这里特指是仕(士)相(象)和五个兵卒,这使得其他子力的活动也具有“定域”性。国际象棋则完全不同,任何棋子(除了小兵)都可以走遍棋盘的任何位置,所以子力的活动是“离域”的。在局面分析上,中国象棋更简明清晰,国际象棋更复杂,变数大。

2. 线路和阵形

中国象棋由于“定域”成分大,所以线路是天然形成的,利于长兵器车和炮的活动。利于炮发挥火力的线路是五路(中炮)和三七路(卒底炮、五七炮等),利于车炮活动的线路是路(直车、进炮封车等)和四六路(也称肋道)(横车、仕角炮、五六炮等)。天然线路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包括直线和横线。国际象棋根本没有天然线路,所有的线路全部被兵阵所封闭,只有兵的兑换才会产生半开放线和开放线,所以线路是人为开辟的,要占领线路,首先要使用开线战术。

3. 灵魂棋子

行走方法和攻击方法不同的子称为灵魂棋子。众所周知,国际象棋的灵魂是兵,而中国象棋中这种提法却不多,但是无论开局、残局还是杀法,炮的用法之丰富是其他棋子无法比拟的,所以把炮称谓中国象棋的灵魂,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4. 棋盘的三维空间

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棋盘都是平面的,为什么称为“三维空间”呢?这是因为棋子的行走路线除了直线和横线以外,还有第三种方式。很显然,国际象棋的第三维是斜线,在兵形相对完整的情况下,斜线是首先考虑开发的线路,是国际象棋的大动脉。中国象棋则有三个独特的概念——马腿、象眼和炮架子,在短兵相接时,此三者必然主导着局势的发展,隐藏在纵横交错的格子中,很难理出头绪来,这就是中国象棋局势的复杂之处,也是中国象棋的乐趣所在。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第三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分别是象和炮,这两个子存在微妙的对应关系。

5. 防御体系

在中国象棋中,帅(将)依靠仕(士)和相(象)来保护,所以在开局的首尾阶段往往会支起仕(士)和相(象),确保帅(将)的安全。国际象棋中,王车易位后王被换到g线,f g h三兵承担着保护王的作用,为确保兵形完整,g兵或h兵会挺起1格。

6. 帅(将)或王的地位

帅(将)或王是胜负的标志,有人认为帅(将)或王的作用仅仅是“不被将死”,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在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作用非常明显,残局无不“御驾亲征”的,有人把王的助攻价值给予4分,优于象马而仅次于车,是很有道理的。中国象棋中帅(将)的魅力就逊色很多了,是“被软禁起来的傀儡”,除了助攻“对面笑杀”和“铁门栓杀”以外,就几乎没有进攻作用了。

战术

战术就是兵法,适用于打仗的战术同样也适用于对弈,所以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基本战术大致是相同的。

针对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不同特征,制定中残局策略时应该有不同的指导思想。中国象棋首先考虑把对方将死,因此在子力获得优势后,尽可能地为对手制造更多的麻烦,争取利用多子优势入局做杀,速战速决。国际象棋却截然不同,微弱的子力优势可以在残局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兑子来简化局势就成了首选。

中国象棋跟国际象棋有什么区别

中国象棋结构有“楚河汉界”的限制,国际象棋则没有任何间隔。

虽然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起源地和文化不同,但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它们都起源于战争,发明的灵感来自古代行军打仗。

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在构成要素上,最大的相同点是棋子的数量相同,一共三十二枚棋子,双方各占十六枚。不同的是中国象棋的十六枚棋子中,有将士相马炮车兵七类兵种,国际象棋没有设置“炮”和“士”,多出一个“后”和三个“兵”,其他的兵种都是对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