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综合实力上来看,目前纳达尔和费德勒,谁更强?
2.男子网球ATP排行榜
3.巅峰费德勒和巅峰德约对打,到底谁能获胜?
4.辛辛那提网球赛对阵
5.为什么ATP双打组合排名里有纳达尔
从综合实力上来看,目前纳达尔和费德勒,谁更强?
姓名:拉菲尔·纳达尔(Rafael Nadal Parera)
昵称:豆子(纳豆)、Rafa
生日:1986年6月3日
国籍:西班牙
出生地:Manacor, Mallorca, Espana(马洛卡)
身高:1米85
体重:85公斤
打球:左手
职业生涯:2001
最好冠军排名:1
最军排名:1
最军积分:955分(截至08温网后)
冠军头衔:19岁零两天获得2005年法网冠军,并实现法网四连冠
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
这位西班牙少年2005赛季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战绩,33胜6负。
这是除费德勒之外最好的战绩,后者保持着35胜2负的梦幻纪录。但是纳达尔在今年法网半决赛的世纪之战中,把如日中天的费德勒硬是拉下马来,让全世界球迷看得如醉如痴。
他也成为自2000年智利人里奥斯以来首位闯进TOP10的左手选手,当时里奥斯排名第8;此外纳达尔也将是自罗迪克在2002年8月5日打进TOP10后首位打入TOP10的年轻选手,当时罗迪克19岁零11个月。另外他还成为自梅德维德夫以后打进TOP10最年轻的选手,梅德维德夫在18岁零9个月打进TOP10,而纳达尔是18岁零10个月。
纳达尔以优异的表现也在ATP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是自13年以来第16位闯进TOP10的左手选手(也是最年轻的左手选手),并且是从第121位打进TOP10的选手(差一点也成为最年轻的人)。
此外他还是第13个打进TOP10的西班牙选手。此外,在2005年赛事中,他频频在硬地网球赛中取得胜利,正改变着西班牙选手只善于红土作战的形象。此次参加中网比赛,这位衣着总有些另类的翩翩少年,将给中国观众带来梦幻般的表现。
赞助商:Nike
球鞋:Nike Air Max Breathe Free II
球拍:Babolat AeroPro Drive+
握拍:左手
转入职业时间:2001年
教练:Toni Nadal / Francis Roig
单打最高排名:2 (since July 25th 2005)
现世界排名:2
双打最高排名:26
大满贯冠军头衔:5
单打冠军头衔:24
双打冠军头衔:3
单打职业战绩:309胜73负
2005年战绩:79胜10负
2006年战绩:59胜12负
2007年战绩:59胜10负
2008年至今战绩:56胜7负(截至08温网后)
职业总奖金:$19,470,198(截至08年07月14日)
红土连胜纪录:81场
纳达尔的导师和偶像是西班牙著名网球选手卡洛斯-莫亚,教练是叔叔托尼,纳达尔的另一位叔叔是西甲著名后卫纳达尔,从小纳达尔就生活在体育之家,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纳达尔从4岁就开始练习网球,8岁就参加比赛,2001年,业余时间最喜欢踢足球。纳达尔是当今网坛最被看好的希望之星,在不满18岁的时候,纳达尔在ATP冠军排名列第20,积分排名第38,被很多资深网球专家认为将成为世界第一。
2001年:年仅15岁的纳达尔在塞维尔网球挑战赛中晋级次轮;并于本年成为职业选手;
2002年:纳达尔2002年参加第一项ATP职业赛事马洛卡公开赛,他首轮击败巴拉圭球员德尔加多,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能够在16岁生日前拿下一场巡回赛胜利的少年天才;
2003年: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通过资格赛打进首个大师赛——蒙特卡洛大师赛,在第三轮不敌亚军阿根廷人科里亚;
由于训练中肘部受伤,错过法网公开赛;
参加温网处子秀,17岁的纳达尔成为自16岁的贝克尔年打进第三轮后获得相同成绩的最年轻男子选手;
参加美网处子秀,第二轮遭淘汰;
2004年:由于左脚踝受伤错过五月的法网;
八月参加索波特网球赛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击败阿卡苏索,获得首个ATP巡回赛冠军
12月在戴维斯杯决赛中击败罗迪克帮助西班牙击败美国夺得冠军,18岁零六个月的纳达尔成为在戴维斯杯决赛中最年轻的单打选手;
2005年:一月进入澳网第四轮,五盘决战不敌亚军休伊特出局;
三月晋级迈阿密大师赛决赛,五盘决战不敌世界排名第一的费德勒仅获得亚军;
四月获得萨尔瓦多和阿卡普尔科两项ATP赛事冠军后,纳达尔击败科里亚,在蒙特卡洛捧起职业生涯首个大师系列赛的冠军奖杯。接着在巴塞罗那又赢得第四座ATP职业赛事的桂冠。
五月罗马大师赛决赛中再胜科里亚赢得第二个大师系列赛冠军。以土场连续17胜的骄人战绩首次进入法网比赛。
六月刚刚年满19岁的纳达尔在法网男单决赛中战胜非选手普尔塔,成为自从1982年瑞典选手维兰德尔后第一个在法网处子秀中就夺冠的选手。
十一月,已经获得足够冠军积分的纳达尔将铁定获得参加上海大师杯赛的参赛资格。
2006年4月24日,号称“法网风向标大赛”的蒙特卡洛大师赛在摩纳哥结束决赛争夺,西班牙天才少年纳达尔经过四盘苦战,以总6-2/6-7(2)/6-3/7-6(5)击败世界NO.1、瑞士球王费德勒,取得与对手最近交手的三连胜,同时卫冕成功。而自去年的蒙特卡洛大师赛起,这位科里亚眼中的“红土野兽”已经在红土场上保持42战连胜的惊人纪录。
巴黎6月11日,2006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男单决赛在世界头号选手瑞士人费德勒和2号选手西班牙人纳达尔之间展开巅峰对决。最终纳达尔以1-6/6-1/6-4/7-6(4)总3-1击败费德勒卫冕法网冠军,这是纳达尔7次与费德勒交锋取得的第6场胜利,而且是第5场连胜,06-07赛季4次交锋纳达尔取得全胜,纳达尔以红土60连胜的成绩成功阻止了费德勒12个月内拿下4大满贯的伟业,纳达尔以自己的表现证明自己无愧于当代的“红土之王”。
2007年法网决赛再度击败费德勒实现法网三连冠。此外,还收获了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蒙特卡洛大师赛,巴塞罗那公开赛,罗马大师赛以及德国梅赛德斯杯冠军。
2008年闯入澳网四强,刷新个人澳网最好成绩,半决赛惨败于黑马特松加。之后在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收获一个4强和一个亚军,回到自己最擅长的红土场,实现了蒙特卡洛和巴塞罗那四连冠。
2008法网实现四连冠
北京时间6月8日晚(巴黎当地时间8日),2008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在罗兰加洛斯进入落幕日压轴大戏的最后演出,西班牙红土之王纳达尔令人惊讶的直落三盘,以6-1/6-3/6-0的横扫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士球王费德勒,这也是他连续第三年在男单冠亚军的争夺战中击败后者。自此,纳达尔以28战全胜的惊世统治力成为继瑞典老球王博格之后,完成了法网男单四连冠的壮举。
此外,纳达尔在本届法网大赛的7场比赛中未失一盘,也成为继2007年澳网的费德勒之后,历史上第5个以一盘未失的稳定表现捧起大满贯的球员,而更上一个做到这一点的正是1980年法网时的博格。实现4连冠的伟业也让纳达尔成为公开赛时代继博格、桑普拉斯以及费德勒之后,仅有的第4个在同一项大满贯赛中赢得至少连续4个冠军的选手。
本场比赛由费德勒率先发球,他在自己首局比赛中就因反手回球失误送出破发点,不过很快就被化解。被逼至死角的纳达尔却打出反手制胜分,再次拿到破发机会,并抓费德勒二发顺利破发。然而,费德勒在两次化解局点之后首次拿到破发点,但被纳达尔化解。西班牙小伙在第三次拿到局点之后平安保发以2-0的领先。尽管纳达尔在费德勒的第二个发球局中再拿到破发点,不过这一次费德勒艰难保发。纳达尔以love game轻松保发,再接下来的费德勒发球局中再抢得三个破发点,顺利破发之后,以4-1的领先。第7局中,费德勒的发球失误让纳达尔拿到两个盘点,最终,纳达尔仅用32分钟就以6-1的拿下了首盘。
第二盘第2局中,纳达尔就再次拿到两个破发点,随着费德勒的回球出界,纳达尔成功破发以2-0的领先。但费德勒在接下来纳达尔的发球局中状态有些复苏,一记反手回头球让纳达尔猝不及防,再次拿到两个破发点,并成功破发。然而,在接下来自己发球局的底线相持中,费德勒的回球过长再次送上破发点。在诱纳达尔上网之后打出穿越成功化解危机,终于顺利保发,很快将追为2-2平。第6局中,费德勒化解纳达尔一个局点之后拿到破发机会,但在多拍相持后来到网前时,费德勒却未能把球回过网,葬送良机。下一局中纳达尔浪费两个破发点,双方三次战成平分,但最终纳达尔还是把握住机会成功破发,以5-3的进入自己的发球胜盘局。顺利保发之后,纳达尔以6-3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纳达尔已经离冠军奖杯越来越近,而费德勒的发挥却越来越糟糕。纳达尔在第三盘一开始就再次拿到了两个破发点,不过因为回球过长和失误被费德勒连追三分拿到局点,不过被纳达尔化解。双方几次战平,最终还是纳达尔成功破发。自此之后,纳达尔的势头变得更加锐不可当,再连破费德勒两个发球局,以6-0的血洗世界第一,成功的捧起了冠军奖杯。
2008温网击败费德勒荣登冠军宝座,拿到自己温网的第一座银杯。
北京时间7月7日凌晨(伦敦当地时间6日)消息,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当地时间周日展开至尊压轴大戏--男单冠亚军争夺战的谢幕演出,结果在雨水三次侵袭的纷扰之下,西班牙的“红土之王”纳达尔历经一场耗时达到288分钟(4小时48分钟)的史诗巨片般鏖战,在先后错过4个赛点之后,以缔造赛会131年历史的五盘接近6-4/6-4/6-7(5)/6-7(8)/9-7,经过决胜盘异常残酷的长盘争斗终结已经蝉联赛会5届冠军的瑞士球王费德勒,职业生涯首次捧起温布尔登大赛的冠军。
自此,费德勒在全英俱乐部的5连冠霸业和40场连胜的不败神话就此终结,而他取代瑞典球王博格成为公开赛时代第一个实现六连冠伟大球员的梦想也因此落空。而纳达尔则成为继1980年的博格之后,28年来第一个在背靠背的法网与温网大赛中同时折桂的选手,同时他还为祖国西班牙捧回了该国自1966年之后的第一个温布尔登男单冠军。
根据大赛的统计,4小时48分钟的总用时还让这场比赛成为131年以来用时最长的男单冠亚军争夺战,而决胜盘9-7的长盘更是自2001年伊万尼塞维奇对决拉夫特之后,赛会历史上在男单决赛的决胜盘中所打出的最高,当时伊万尼塞维奇同样以9-7击败拉夫特。
此外,22岁的纳达尔在拿到个人的第5个大满贯冠军之后,也超越上一个在全英俱乐部捧起温布尔登锦标的前辈桑塔纳,成为西班牙男子网坛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选手,后者以4次折桂被挤到第二位。而自2004年-2007年的费德勒之后,纳达尔成为又一个在单赛季至少捧起两项大满贯冠军的选手,而在8月底揭幕的美网大赛上他甚至还有机会向费德勒看齐,因为瑞士球王曾经3次(2004、2006、2007)在同一年中3夺大满贯。
至于费德勒,他梦想成为温布尔登131年的历史中第一个实现6连冠伟业的尝试无奈只能以失败告终,不过他仍旧与1902-06年的劳瑞-多赫提以及16-80的老球王博格一起,成为仅有的三位实现5连冠的选手。而在全英俱乐部40战不败的神话被纳达尔打破之后,费德勒又一项正在追赶博格的纪录被迫提早终结,后者在6年的时间中取得了41战连胜的骄人战绩,最终在同样力争谋求6连冠的最后一战中败于麦肯罗之手,而费德勒由于在去年的征途中收获了一场哈斯的赛前退赛,并不被计入胜利之中,因此仍旧比博格的要少了一场。
与此同时,费德勒的草地赛场65战不败纪录同样被纳达尔终结,而这还是他在最近所参与角逐的11项草地赛事的决赛中首次败北。有意思的是,费德勒去年曾终结了纳达尔81场红土场不败的神话,而现在,自己在草地后花园的连胜纪录却被对手终结,因此,不能不说两人堪比一对伟大的对手。
包括本场比赛在内,纳达尔在与费德勒的历次交手中以12比6保持大幅领先,其中红土场9胜1负绝对优势,硬地场2胜3负以及草地1胜2负均是处于微弱劣势。而在各级别的决赛中,纳达尔更是以10胜4负压倒性的让费德勒在自己手上黯然收获了10个亚军,而其中竟包括了4个大满贯赛的亚军银盘,除本届温网大赛之外是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法网。
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
国籍: 瑞士
生日:1981年8月8日
星座:狮子座
身高:1.86米
体重:85公斤
绰号:费天王,奶牛 ,瑞士快车
持拍方式:右手持拍
赞助商:NIKE WILSON
球鞋:Nike Air Vapor IV
球拍:Wilson [K]Six-One Tour
握拍:右手
转为职业年份:1998年
最高单打世界排名:1
冠军争夺战最高排名:1
达到最高单打排名日期:2004年2月2日
最高双打世界排名:24
达到最高双打排名日期:2003年6月9日
现世界排名:2 (2004年2月2日至今)
单打冠军头衔:54
双打冠军头衔:7
2004年战绩:74胜6负
2005年战绩:81胜4负
2006年战绩:92胜5负
2007年战绩:69胜9负
2008年战绩(至今):43胜9负
职业战绩:594胜143负
职业奖金:40,9,981
费德勒作为瑞士新一代球员的****,19岁的他就被很多网坛前辈所看好有能力在世界男子网坛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绩出来,甚至费德勒还被球迷冠以“桑普拉斯”接班人的称号。
毫无疑问,这位27岁的瑞士人已经在当今的网球世界中拥有了至尊地位。自2003年温网以来,他已经获得了12个大满贯冠军,并三度在年终大师杯里夺冠,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积分榜上比第2名纳达尔多出将近2500分,其球王地位无可撼动。
到了2006年,92胜5负,费德勒在本赛季的总战绩又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峰,这个成绩远远超越了美国名宿麦肯罗在年创下82胜3负的单赛季最佳成绩。2006赛季费德勒总共赢得12个冠军头衔,这是他连续3个赛季夺冠数量在10个以上,前两个赛季他分别拿到11个冠军。
2004年这位23岁的大师杯卫冕冠军刚刚度过了他个人职业生涯成绩最好的一个赛季,以10项冠军头衔,其中包括三项大满贯和三项大师系列赛的桂冠在男子职业网坛中傲视群雄。
2004年对排名前十的选手拥有13连胜的记录(如果追溯到休斯敦大师杯赛的话此记录为18连胜),此期间他曾打败过每一位排名前十的选手。此外,在2004赛季的单打决赛中,他拥有10胜0负的完美战绩(追溯到2003年这一记录为12胜0负)。在过去的25年中,只有进入名人堂的博格和麦肯罗才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样赢得过连续12场决赛的胜利。作为第一位单赛季分别在红土场、草场和硬地场上都获得至少两个冠军的选手,费德勒也是自19年的博格之后第一位连续在三种场地中夺冠的选手。他分别在四个不同时段的连胜中赢得11个冠军,其中包括从6月7日至8月1日间连赢23场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费德勒的2004赛季以澳网的开门红拉开序幕。在击败休伊特(第四轮)、纳尔班迪安(四分之一决赛)、费雷罗(半决赛)和萨芬(决赛)的夺冠过程中,他只丢失了两盘。此后不久,他便于2月2日首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并在9月13日赢得美网冠军之后锁定年终排名第一。2月20日,费德勒在鹿特丹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中负于亨曼,这是他该赛季的首次失利。但他马上夺取了随后的两项巡回赛迪拜公开赛(击败洛佩兹)和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击败亨曼)的头衔。5月,费德勒在汉堡大师赛中奉献了他最为令人难忘的红土表演,分别击败高迪奥(第一轮)、冈萨雷斯(第三轮)、莫亚(四分之一决赛)、休伊特(半决赛)和科里亚(决赛)夺得最后的冠军。而他在大满贯中的唯一一场失利发生在罗兰加洛斯,第三轮负于库尔腾。随后,他旋风般地连获四个冠军——哈里公开赛(击败费什)、温网(击败罗迪克)、他的第一个瑞士公开赛头衔(击败安德列夫)以及多伦多大师赛(击败罗迪克)。
2005年,费德勒的战绩是81胜4负,这个成绩也是仅此于麦肯罗单赛季创造的82胜3负的成绩。这一年费德勒拿到了11个单打冠军头衔,其中有两个大满贯冠军,四个大师系列赛冠军,成绩十分骄人,这一成绩也让他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第一的选手。
2006年,他只输了5场球,成绩是92胜5负,获得了12个单打冠军头衔。
2007年至今,成绩为69胜9负,目前已获得8个单打冠军头衔.
在美网男单决赛以7-6(4)/7-6(2)/6-4击败德约科维奇之后,费德勒捧起了自己的连续第四个美网桂冠,同时亦是自己的第12座大满贯冠军,离追平桑普拉斯的纪录只有两座之遥。
赛后费德勒说:“对于我来说,温网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在纽约美网也伴随着我这些年的成长,美网是我心里第二重大的赛事,尤其是当我在2005年与阿加西打了那样一场著名的决赛之后,我更加由衷的喜欢美网。我意识到这里是最大的赛场,能容纳2万4千名球迷的主体育场,在这里想要赢得冠军非常艰难,在我早期参加美网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这些。能够多次连续获得温网和美网的冠军让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费德勒没有刻意去迎合纽约的球迷,美网虽然非常现代、非常重要、非常时尚,但是做为一个保持着“老牌”作风的球王,他依然把温网的草地看做是自己第一重要的赛事,也许是因为他童年的梦想,也许是因为费德勒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就是在那里拿到的。初恋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忘记,2003年温网第一次拿到大满贯冠军流下幸福的泪水的费德勒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几年里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连续10个大满贯赛事进入决赛,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均拿到三个大满贯冠军,2003年温网之后只错过了2003年美网、2004年法网、2005年澳网、2005年法网、2006年法网和2007年法网6个大满贯冠军,费德勒实现了温网5连冠、美网4连冠、澳网4年里拿到3个冠军,连续四年温网+美网背靠背冠军。从2003年温网费德勒初次品尝到大满贯冠军的滋味以来,只有纳尔班迪安在03年美网、库尔滕在04年法网、萨芬在05年澳网、纳达尔05-07年法网阻止过费德勒疯狂的夺冠脚步。
谈到纪录的时候费德勒说:“坦白说,我现在自己也开始计算纪录的事情了,一开始我能感受到许多压力,因为当时我拿的大满贯数量不够多,现在当我距离纪录(桑普拉斯14个大满贯)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想到我还只有26岁,我越来越相信自己可以打破这个纪录了。”费德勒在打破前辈纪录的时候,还在不断的缔造新的纪录,而更恐怖的是,人们还不知道谁能够阻止费德勒继续拿到大满贯的脚步。
费德勒并不是一个早熟的天才,他在22岁拿到2003年的温网冠军之前他在大满贯赛事中最好的战绩仅是两次8强,有6次大满贯赛事首轮出局的经历,但是正是这些早期大满贯赛事的“挫折教育”让费德勒在2003年完成顿悟之后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珍惜自己的身体,更加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对网坛的统治。费德勒从拿到第一个大满贯冠军之后,面临的对手依然强悍,有年少成名的萨芬、休伊特和罗迪克,有曾经对阵自己5连胜的纳尔班迪安,有经验丰富的老将阿加西、库尔滕、亨曼和莫亚等人,随后的几年里还有中生代达维登科、冈萨雷斯、尤兹尼、罗布雷多、柳比西奇等人的冲击,还面临着纳达尔、穆雷、加斯奎特、德约科维奇、巴格达蒂斯和安西奇等新青年的挑战。
时间走到2007年除了在红土上实现法网三连冠和割据势力的纳达尔,对费德勒硬地霸权形成冲击最大的就要数德约科维奇了。德约科维奇07年澳网不敌费德勒止步16强,07年法网半决赛不敌纳达尔无缘决赛,07年温网半决赛因脚伤1-1之后退赛不敌纳达尔,07年美网闯进决赛,在前两盘两费了7个盘点之后遗憾的不敌球王费德勒。德约科维奇说:“这是我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在2万4千名球迷面前打球难免有点压力,但是我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费德勒诸多强大的要素中还包括他的意志力,他是世界第一,他是在每一个赛事每一块场地都可以做得非常好,他无疑面临着许多的压力,但是看到他化解这么多的压力的确让人很惊讶,他非常有天赋,并且很好的利用了这些优势,而且他还非常努力,他打出的就是不可思议的网球。”
2004、2005、2006、2007年度体育劳伦斯奖男子最佳运动员
对比一下,现在两人都在同一高度,但纳达尔的能力曲线还在往上走,所以我支持纳达尔~~
男子网球ATP排行榜
ATP单打世界排名:排名 变化 姓名 国家/地区 积分 参赛数量
1 0 费德勒 瑞士 11,040 16
2 1 穆雷 英国 9,250 18
3 -1 纳达尔 西班牙 8,665 16
4 0 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7,150 21
5 0 罗迪克 美国 5,800 21
6 0 德尔波特罗 阿根廷 5,405 22
7 0 特松加 法国 3,960 24
8 0 达维登科 俄罗斯 3,655 22
9 0 西蒙 法国 3,320 27
10 1 沃达斯科 西班牙 3,185 22
11 1 索德林 瑞典 2,905 24
12 -2 冈萨雷斯 智利 2,815 17
13 0 孟菲尔斯 法国 2,485 19
14 0 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2,465 19
15 0 西里奇 克罗地亚 2,340 21
16 0 罗布雷多 西班牙 2,245 26
17 0 斯泰潘内克 捷克 2,015 23
18 0 伯蒂奇 捷克 1,915 27
19 0 费雷尔 西班牙 1,890 24
20 2 瓦林卡 瑞士 1,835 20
21 -1 哈斯 德国 1,750 15
22 1 费什 美国 1,690 24
23 2 科赫尔斯奇雷伯 德国 1,575 25
24 -3 布雷克 美国 1,520 19
25 4 费雷罗 西班牙 1,500 22
26 0 奎雷伊 美国 1,475 27
27 1 安德列夫 俄罗斯 1,385 30
28 4 哈内斯库 罗马尼亚 1,381 29
29 1 卡洛维奇 克罗地亚 1,360 24
30 -6 特洛伊基 塞尔维亚 1,355 29
31 -4 马休 法国 1,340 28
32 1 图萨诺夫 俄罗斯 1,275 28
33 2 阿尔玛格罗 西班牙 1,270 22
34 0 D-塞拉 以色列 1,254 30
35 1 查迪 法国 1,222 28
36 1 菲-洛佩兹 西班牙 1,215 23
37 -6 梅尔泽 奥地利 1,155 27
38 0 加斯奎特 法国 1,135 20
39 6 佩兹斯奇纳尔 德国 1,118 28
40 1 贝克 德国 1,115 25
41 1 摩纳哥 阿根廷 1,110 25
42 -2 休伊特 澳大利亚 1,105 16
43 -4 库尼岑 俄罗斯 1,073 31
44 0 桑托罗 法国 1,060 23
45 -2 塞皮 意大利 1,045 29
46 0 兹维列夫 德国 1,020 27
47 1 本-贝克尔 德国 1,009 23
48 -1 蒙塔内斯 西班牙 991 28
49 0 瓦萨洛 阿根廷 983 29
50 0 弗列根 比利时 958 25
51 0 阿卡苏索 阿根廷 931 25
52 1 涅米宁 芬兰 924 21
53 1 加-洛佩兹 西班牙 914 26
54 2 柳比西奇 克罗地亚 906 23
55 3 贝内特乌 法国 905 29
56 -4 F-塞拉 法国 901 32
57 9 格鲁贝夫 哈萨克斯坦 901 23
58 -1 丹尼尔 巴西 890 25
59 -4 伊斯内尔 美国 889 21
60 3 克-罗切斯 比利时 887 32
61 0 萨芬 俄罗斯 875 21
62 -3 蒂普萨勒维奇 塞尔维亚 855 26
63 1 米纳尔 捷克 852 29
64 1 尤兹尼 俄罗斯 840 30
65 -3 L-梅耶尔 阿根廷 834 27
66 4 格鲁尔 德国 814 28
67 0 贝鲁奇 巴西 813 26
68 3 奎瓦斯 乌拉圭 813 28
69 -1 弗格尼尼 意大利 805 26
70 -1 吉内普里 美国 805 22
71 1 博莱里 意大利 801 26
72 14 赫尼克 捷克 795 26
73 0 科勒尔 奥地利 794 31
74 -14 卢彦勋 中华台北 781 28
75 3 克里沃伊 罗马尼亚 770 30
76 1 加巴什维利 俄罗斯 769 33
77 2 吉奎尔 法国 760 28
78 4 泽巴洛斯 阿根廷 756 32
79 19 卢扎克 澳大利亚 744 29
80 -5 肯德里克 美国 741 25
81 0 M-冈萨雷斯 阿根廷 739 24
82 1 科洛勒夫 俄罗斯 732 25
83 2 安西奇 克罗地亚 727 20
84 3 赫尔南德兹 西班牙 720 35
85 3 奥德斯尼克 美国 714 27
86 -6 穆勒 卢森堡 712 15
87 -11 法乌 德国 707 30
88 -4 奥-罗切斯 比利时 690 24
89 -15 伊斯托明 乌兹别克斯坦 683 29
90 2 格拉诺勒斯 西班牙 680 37
91 13 卡普德维利 智利 680 25
92 1 达尔西斯 比利时 678 26
93 -3 马苏 智利 678 30
94 0 Mannarino, Adrian 法国 671 29
95 0 特拉弗尔 西班牙 667 33
96 0 斯塔雷斯 意大利 665 30
0 A-马丁 西班牙 664 33
98 2 Beck, Karol 斯洛伐克 654 22
99 2 古尔比斯 拉脱维亚 640 27
100 2 锦织圭 日本 635 11
101 -10 舒特勒 德国 635 30
102 1 凯文-金 美国 626 32
103 3 Ouanna, Josselin 法国 623 24
104 -5 希达尔哥 西班牙 615 31
105 0 丹塞维奇 加拿大 603 25
106 1 莫亚 西班牙 595 13
107 1 阿尔维斯 巴西 592 26
108 4 Machado, Rui 葡萄牙 585 24
109 2 巴格达蒂斯 塞浦路斯 580 21
110 -21 吉尔 葡萄牙 579 26
111 -2 文图拉 西班牙 572 27
112 7 列文 美国 570 22
113 1 卡拉努西奇 克罗地亚 569 27
114 1 拉塞尔 美国 560 26
115 14 梅耶尔 德国 557 17
116 -3 罗德拉 法国 540 20
117 1 齐波拉 意大利 537 30
118 -2 Junqueira, Diego 阿根廷 525 34
119 4 纳瓦罗 西班牙 525 33
120 4 贝雷尔 德国 521 24
121 5 拉姆 美国 520 24
122 6 Evans, Brendan 美国 514 29
123 8 吉拉尔多 哥伦比亚 511 21
124 1 古希奥尼 澳大利亚 510 24
125 8 罗伊特曼 阿根廷 505 29
126 4 Brands, Daniel 德国 504 28
127 -6 马胡 法国 502 21
128 -6 Ouahab, Lamine 阿尔及利亚 501 22
129 5 斯帕迪亚 美国 495 29
130 -20 基弗 德国 490 19
131 16 小博格莫洛夫 美国 486 17
132 4 Decoud, Sebastian 阿根廷 486 30
133 8 达布尔 阿根廷 478 33
134 -17 斯塔克霍夫斯基 乌克兰 476 28
135 2 库波特 波兰 471 20
136 -9 Bozoljac, Ilija 塞尔维亚 471 22
137 -2 Lorenzi, Paolo 意大利 470 31
138 12 切拉 阿根廷 467 20
139 9 列维 以色列 464 26
140 3 克莱门特 法国 461 28
141 -9 Kcic, Blaz 斯洛文尼亚 460 28
142 3 库贝克 奥地利 458 25
143 3 Sweeting, Ryan 美国 458 24
144 -2 李亨泽 韩国 456 12
145 -25 安杜加 西班牙 449 32
146 -7 雷诺兹 美国 448 28
147 -3 波赫里 瑞士 445 20
148 -10 乌多姆楚克 泰国 433 26
149 0 安德森 南非 432 24
150 5 德-楚纳克 法国 428 20
151 1 Recouderc, Laurent 法国 421 24
152 1 Riba, Pere 西班牙 421 32
153 1 哈耶克 捷克 420 18
154 4 Sidorenko, Alexandre 法国 411 31
155 2 Tenconi, Tomas 意大利 406 26
156 0 Ball, Carsten 澳大利亚 402 25
157 4 拉科 斯洛伐克 3 22
158 1 瓦塞林 法国 396 28
159 6 格雷梅耶尔 德国 392 27
160 4 库库什金 哈萨克斯坦 391 18
161 -10 赫巴蒂 斯洛伐克 390 28
162 1 法拉 哥伦比亚 386 19
163 -23 Devvarman, Somdev 印度 386 22
164 4 丘迪内利 瑞士 386 22
165 6 N-拉蓬蒂 厄瓜多尔 378 21
166 1 瓦内克 捷克 376 27
167 3 Robert, Stephane 法国 376 24
168 5 斯楚金 哈萨克斯坦 370 21
169 38 De Bakker, Thiemo 荷兰 370 21
170 -8 斯奇万克 阿根廷 366 24
171 12 Dodig, Ivan 克罗地亚 366 22
172 5 Reister, Julian 德国 366 25
173 1 Gregorc, Luka 斯洛文尼亚 365 17
174 4 Matosevic, Marinko 澳大利亚 365 28
175 4 帕希斯 法国 364 20
176 10 S-布勃卡 乌克兰 361 25
177 11 迪毛罗 意大利 354 24
178 11 菲舍尔 奥地利 353 28
179 3 Zemlja, Grega 斯洛文尼亚 352 29
180 -20 卡纳斯 阿根廷 348 24
181 3 Lammer, Michael 瑞士 348 22
182 -2 马里塞 比利时 347 13
183 4 Hocevar, Ricardo 巴西 347 31
184 1 Haider-Maurer, Andreas 奥地利 346 23
185 -4 布尔泽兹基 阿根廷 344 29
186 8 G-拉蓬蒂 厄瓜多尔 341 20
187 -18 Rosol, Lukas 捷克 341 28
188 11 德-沃斯特 南非 338 21
189 2 Lisnard, Jean-Rene 摩纳哥 337 18
190 -14 多纳德-扬 美国 336 20
191 1 添田豪 日本 336 19
192 31 梅罗 巴西 334 20
193 2 沃尔伯格 美国 326 16
194 -1 Elgin, Michail 俄罗斯 325 24
195 1 Dolgopolov Jr., Oleksandr 乌克兰 324 14
196 1 Im, Kyu Tae 韩国 324 20
1 6 Souza, Joao 巴西 324 25
198 0 Meffert, Dominik 德国 323 24
199 -9 Munoz-De La Na, Daniel 西班牙 320 28
200 2 Marchenko, Illya 乌克兰 313 21
201 -1 Silva, Julio 巴西 311 21
202 2 Dent, Taylor 美国 309 17
203 22 Polansky, Peter 加拿大 301 19
204 1 Ward, James 英国 2 27
205 -33 Crugnola, Marco 意大利 294 27
206 -5 DeHeart, Ryler 美国 287 19
207 3 Gonzalez, Santiago 墨西哥 279 21
208 3 Ferreiro, Franco 巴西 278 18
209 6 Marrero, Did 西班牙 278 22
210 2 Bemelmans, Ruben 比利时 277 21
211 -45 多尔奇 德国 276 17
212 2 库兹涅佐夫 美国 274 20
213 8 卡普科维奇 斯洛伐克 272 30
214 34 阿希奥尼 法国 271 25
215 2 德维尔德 法国 267 26
216 3 Santos, Pablo 西班牙 267 23
217 1 古兹 法国 266 26
218 -2 Dutra Da Silva, Rogerio 巴西 265 21
219 1 德里奇 美国 261 17
220 -45 金德曼 德国 258 25
221 3 Veic, Antonio 克罗地亚 257 24
222 -14 Desein, Niels 比利时 256 24
223 -14 Klein, Brydan 澳大利亚 255 20
224 20 Alund, Martin 阿根廷 255 25
225 3 Bachinger, Matthias 德国 255 26
226 1 Alvarez, Diego 阿根廷 254 30
227 -1 Cervantes-Huegun, Inigo 西班牙 252 26
228 39 Dasnieres de Veigy, Jonathan 法国 251 25
229 -16 博格达诺维奇 英国 251 27
230 -8 Ghedin, Riccardo 意大利 249 27
231 0 维克 捷克 244 12
232 -3 Janowicz, Jerzy 波兰 244 21
233 9 Ilhan, Marsel 土耳其 243 17
234 -2 Stoppini, Andrea 意大利 242 23
235 -2 Arnaboldi, Andrea 意大利 242 26
236 -2 Minar, Jan 捷克 241 22
237 4 塞文纳克 斯洛伐克 239 19
238 20 Poch-Gradin, Carlos 西班牙 239 28
239 -2 Millot, Vincent 法国 236 20
240 -2 Huta Galung, Jesse 荷兰 236 22
241 2 斯里拉尼 澳大利亚 235 26
242 -7 库德里亚夫塞夫 俄罗斯 234 25
243 32 沃兰德里 意大利 228 20
244 1 Lindahl, Nick 澳大利亚 228 25
245 1 Demoliner, Marcelo 巴西 227 27
246 -40 古德尔 英国 227 28
247 0 Widom, Todd 美国 226 26
248 4 Flock, Alexander 德国 222 23
249 4 Groth, Samuel 澳大利亚 221 21
250 4 Yani, Michael 美国 220 21
251 -21 斯塔德勒 德国 220 22
252 4 Brizzi, Alberto 意大利 216 16
253 -3 普罗东 法国 214 22
254 7 Amritraj, Prakash 印度 214 25
255 -4 Lopez Jaen, Miguel Angel 西班牙 213 26
256 9 Felder, Marcel 乌拉圭 213 27
257 -21 Snobel, Pel 捷克 212 26
258 1 詹金斯 美国 211 26
259 1 Aranguren, Juan-Martin 阿根廷 211 29
260 13 Checa-Calvo, Jose 西班牙 210 33
261 -12 佩亚 奥地利 208 15
262 0 Kirche, Leonardo 巴西 205 22
263 3 Estrella, Victor 多米尼加共和国 205 25
264 0 Puerta, Mariano 阿根廷 202 17
265 7 Jouan, Romain 法国 201 22
266 18 Cook, Lester 美国 201 27
267 11 斯鲁伊特 荷兰 200 8
268 8 Dimitrov, Grigor 保加利亚 199 22
269 -1 伊藤龙马 日本 199 25
270 -1 Naso, Gianluca 意大利 198 18
271 3 Sergeyev, Ivan 乌克兰 198 26
272 28 Rudnev, Valery 俄罗斯 198 26
273 -2 Witten, Jesse 美国 1 25
274 106 Brown, Dustin 牙买加 196 17
275 -20 Evans, Daniel 英国 195 20
276 7 Mertens, Yannick 比利时 193 24
277 0 巴斯特 瑞士 192 19
278 -8 Juska, Andis 拉脱维亚 191 23
279 9 Zampieri, Caio 巴西 190 21
280 0 文奇古埃拉 瑞典 188 6
281 0 Silva, Daniel 巴西 188 20
282 0 Kamke, Tobias 德国 188 21
283 10 Smyczek, Tim 美国 187 20
284 2 Salamanca, Carlos 哥伦比亚 186 16
285 2 Vagnozzi, Simone 意大利 186 26
286 -47 Amado, Juan Pablo 阿根廷 185 29
287 2 Middelkoop, Matwe 荷兰 184 20
288 8 De Armas, Jose 委内瑞拉 184 23
289 1 普莱斯 丹麦 183 29
290 48 Rufin, Guillaume 法国 182 20
291 -28 杉田佑一 日本 182 24
292 10 Olaso, Guillermo 西班牙 181 32
293 -1 Gawron, Marcin 波兰 180 21
294 4 Migani, Leandro 阿根廷 178 28
295 8 Klaasen, Ren 南非 176 17
296 3 Van der Merwe, Izak 南非 176 22
2 10 Mitsuhashi, Junn 日本 175 28
298 3 Lojda, Dusan 捷克 174 24
299 -5 Bautista-Agut, Roberto 西班牙 174 26
300 6 M-洛佩兹 西班牙 172 13
巅峰费德勒和巅峰德约对打,到底谁能获胜?
前天我们谈了一下红土场的胜率。纳达尔是游戏之王,他过去十年的红土场胜率达到91.73%,是个可怕的数字。如果再谈草原比赛,谁的胜率最高?也许费德勒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毕竟他是温布尔登第八个冠军。如果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费德勒草坪比赛最可怕的统治时期应该是2000年到2009年。对于长期看球的老高尔夫球员来说,最后十年应该从2010年开始,而不是2000年。毕竟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是2020年。
据统计,过去十年(2010-2019年),德约科维奇以88.61%的草原胜率排名第一,其次是费德勒(86.84%)和默里(85.88%)。第七位是拉奥尼卡(70.00%),第八位是聪加(69.84%),第九位是菲利普·洛佩兹(68.67%),第十位是伯蒂奇(67.74%)。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解读以上列表的呢?在我看来,这个列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四强还是四大。正是因为在各种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才成就了四大。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他们是四大,所以在大部分个人榜单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红土和草原的区别很大。纳达尔来到红土田,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但即使他搬到了草地,纳达尔的胜率依然压过了大多数人。从实际情况来看,巨人并不是明显的游击队,就像很多人误以为纳达尔是典型的红土游击队一样。其实纳达尔在草地和硬地上的胜率还是很高的。之所以会让人误以为纳达尔是红土游击队员,就在于纳达尔在红土上的表现相对于三种类型的场地都很出色。
其次,发球炮在草地赛中更有优势。在前天的文章中,我谈到了粘土胜率的前10名,没有一个是发球炮。然而,在今天的草地胜率前10名名单中,有5名球员也被列入“王牌球数量”前10名名单。巧合的是,今天的“草原胜率”前10名榜单第1-5名被Fernadmu和Siric四大占据,而第6-10名则全部被“王牌球量”前10名的5名选手占据。这两个名单中的决赛选手是伊斯纳、拉奥尼恩、聪加、费·洛佩兹和伯蒂奇。球速快,草场上回合少的特点更有利于发球能力强的球员,他们往往通过强发球得到一些简单的得分。
第三,德约科维奇在草原上的很多指标上已经超过了费德勒了。四大满贯有三种类型的场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红土是纳达尔一个人的,草地是费德勒,而德约科维奇擅长硬地。事实上,德约科维奇和历史上的草原之神非常接近。在过去的十年里,德约科维奇在一些重要数据上已经超越了费德勒了,比如最直观的“草原胜率”数据,最重要的五个温网冠军等等。德约科维奇草地赛最精彩的时刻是去年温布尔登决赛的解散费德勒两连冠积分逆转夺冠。
第四,分析了kloc-14在草原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分析了过去十年草原大赛的大量数据,德约科维奇我认为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温布尔登草皮的改变更有利于德约科维奇。从2001年开始,温布尔登被黑麦草草皮取代,导致球速变慢,弹跳变高。这种明显的变化使得现在的草场和硬地越来越趋同。甚至有人说温布尔登就像一个铺了草的硬地。第二个原因是德约科维奇出色的机动性,身体的柔韧性和柔韧性更有利于草场比赛。草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弹跳不规则较多,对身体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比赛后期,草皮被踩后,场地变得更加不平,会有更多不规则的弹跳。德约科维奇凭借优越的身体条件更能适应这种变化。
第三个原因是德约科维奇这几年的战术变化更有利于他在草场的良好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自信心的提高,德约科维奇在打球上变得更聪明,效率更高,他的发球近年来有了显著的提高。他更喜欢通过发球优势来减少多拍相持。他来网比以前更频繁,得分更高效,节省体力。而且德约科维奇 s强大的收发能力也能有效化解对手的发球优势。这些技战术上的变化无疑非常适合草地赛,并且被证明非常成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德约科维奇是过去十年的“草原之王”。在这一点上,著名网球运动员麦肯罗也持相同观点。他曾经在评价德约科维奇"诺瓦卡很聪明,他不会让自己在草地上陷入太多的争斗,草现在是他的第二名。红土应该排第三。”
辛辛那提网球赛对阵
重夺世界第一的费德勒将以头号身份出战赛事,老冤家穆雷再一次和费德勒分到同一半区,和他们同处上半区的还有最近状态甚佳的德尔波特罗,以及美国大炮罗迪克。三位前世界第一费雷罗、休伊特和萨芬也都分在这一区
在下半区,纳达尔将以2号出战,德约科维奇、达维登科、特松加、西蒙都处于本区。
为什么ATP双打组合排名里有纳达尔
因为他来自马德里
姓名:拉菲尔·纳达尔(Rafael Nadal)
昵称:豆子(纳豆)、Rafa
生日:1986年6月3日
国籍:西班牙
身高:1米85
体重:85公斤
打球:左手
职业生涯:2001
最好排名:2
最新排名:2
冠军头衔:19岁零两天获得2005年法网冠军
这位西班牙少年上赛季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战绩,33胜6负。
这是除费德勒之外最好的战绩,后者保持着35胜2负的梦幻纪录。但是纳达尔在今年法网半决赛的世纪之战中,把如日中天的费德勒硬是拉下马来,让全世界球迷看得如醉如痴。
他也成为自2000年智利人里奥斯以来首位闯进TOP10的左手选手,当时里奥斯排名第8;此外纳达尔也将是自罗迪克在2002年8月5日打进TOP10后首位打入TOP10的年轻选手,当时罗迪克19岁零11个月。另外他还成为自梅德维德夫以后打进TOP10最年轻的选手,梅德维德夫在18岁零9个月打进TOP10,而纳达尔是18岁零10个月。
纳达尔以优异的表现也在ATP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是自13年以来第16位闯进TOP10的左手选手(也是最年轻的左手选手),并且是从第121位打进TOP10的选手(差一点也成为最年轻的人)。
此外他还是第13个打进TOP10的西班牙选手。此外,在2005年赛事中,他频频在硬地网球赛中取得胜利,正改变着西班牙选手只善于红土作战的形象。此次参加中网比赛,这位衣着总有些另类的翩翩少年,将给中国观众带来梦幻般的表现。
赞助商:Nike
球鞋:Nike Air Max Breathe Free II
球拍:Babolat AeroPro Drive+
握拍:左手
转入职业时间:2001年
单打最高排名:2
现世界排名:2
双打最高排名:26
大满贯冠军头衔:1
单打冠军头衔:17
双打冠军头衔:3
职业战绩:153胜42负
2005年战绩:79胜10负
2006年至今战绩:35胜3负
职业奖金:,896,179
纳达尔的导师和偶像是西班牙著名网球选手卡洛斯-莫亚,教练是叔叔托尼,纳达尔的另一位叔叔是西甲著名后卫纳达尔,从小纳达尔就生活在体育之家,对他的成长很有帮助。纳达尔从4岁就开始练习网球,8岁就参加比赛,2001年,业余时间最喜欢踢足球。纳达尔是当今网坛最被看好的希望之星,在不满18岁的时候,纳达尔在ATP冠军排名列第20,积分排名第38,被很多资深网球专家认为将成为世界第一。
2001年:年仅15岁的纳达尔在塞维尔网球挑战赛中晋级次轮;并于本年成为职业选手;
2002年:纳达尔2002年参加第一项ATP职业赛事马洛卡公开赛,他首轮击败巴拉圭球员德尔加多,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能够在16岁生日前拿下一场巡回赛胜利的少年天才;
2003年: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通过资格赛打进首个大师赛——蒙特卡洛大师赛,在第三轮不敌亚军阿根廷人科里亚;
由于训练中肘部受伤,错过法网公开赛;
参加温网处子秀,17岁的纳达尔成为自16岁的贝克尔年打进第三轮后获得相同成绩的最年轻男子选手;
参加美网处子秀,第二轮遭淘汰;
2004年:由于左脚踝受伤错过五月的法网;
八月参加索波特网球赛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击败阿卡苏索,获得首个ATP巡回赛冠军
12月在戴维斯杯决赛中击败罗迪克帮助西班牙击败美国夺得冠军,18岁零六个月的纳达尔成为在戴维斯杯决赛中最年轻的单打选手;
2005年:一月进入澳网第四轮,五盘决战不敌亚军休伊特出局;
三月晋级迈阿密大师赛决赛,五盘决战不敌世界排名第一的费德勒仅获得亚军;
四月获得萨尔瓦多和阿卡普尔科两项ATP赛事冠军后,纳达尔击败科里亚,在蒙特卡洛捧起职业生涯首个大师系列赛的冠军奖杯。接着在巴塞罗那又赢得第四座ATP职业赛事的桂冠。
五月罗马大师赛决赛中再胜科里亚赢得第二个大师系列赛冠军。以土场连续17胜的骄人战绩首次进入法网比赛。
六月刚刚年满19岁的纳达尔在法网男单决赛中战胜非选手普尔塔,成为自从1982年瑞典选手维兰德尔后第一个在法网处子秀中就夺冠的选手。
十一月,已经获得足够冠军积分的纳达尔将铁定获得参加上海大师杯赛的参赛资格。
2006年4月24日,号称“法网风向标大赛”的蒙特卡洛大师赛在摩纳哥结束决赛争夺,西班牙天才少年纳达尔经过四盘苦战,以总6-2/6-7(2)/6-3/7-6(5)击败世界NO.1、瑞士球王费德勒,取得与对手最近交手的三连胜,同时卫冕成功。而自去年的蒙特卡洛大师赛起,这位科里亚眼中的“红土野兽”已经在红土场上保持42战连胜的惊人纪录。
巴黎6月11日,2006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男单决赛在世界头号选手瑞士人费德勒和2号选手西班牙人纳达尔之间展开巅峰对决。最终纳达尔以1-6/6-1/6-4/7-6(4)总3-1击败费德勒卫冕法网冠军,这是纳达尔7次与费德勒交锋取得的第6场胜利,而且是第5场连胜,06-07赛季4次交锋纳达尔取得全胜,纳达尔以红土60连胜的成绩成功阻止了费德勒12个月内拿下4大满贯的伟业,纳达尔以自己的表现证明自己无愧于当代的“红土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