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萨罗马欧冠逆转- 罗马3-0巴萨晋级 新浪体育

tamoadmin

1.罗马巴萨大一样为什么巴萨被淘汰

2.怎么看待巴萨在哈维小白离开后竞争力直线下降?

3.普拉蒂尼对梅西的影响有多大?为何下台后梅西就无缘金球和?

4.历史介绍

罗马巴萨大一样为什么巴萨被淘汰

巴萨罗马欧冠逆转- 罗马3-0巴萨晋级 新浪体育

2017-18赛季联赛,巴萨与罗马在1/4决赛中相遇。两队首回合比赛在诺坎普进行,巴萨以4:1获胜,所有人都以为巴萨肯定会晋级;次回合在罗马主场,罗马出人意料的以3:0战胜了巴萨,两队总战成了4:4平。但是因为罗马在巴萨的主场取得了一个客场进球,在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客场进球优势;多以凭借罗马宝贵的客场进球优势,最终淘汰了巴萨进入了四强:)

怎么看待巴萨在哈维小白离开后竞争力直线下降?

冷眼看巴萨:梅西的巴萨竞争力直线下降,只因哈维伊涅斯塔离队?

怎么看待巴萨在哈维小白离开后竞争力直线下降?

题主问“如何看待巴萨在哈维小白离开后竞争力直线下降”?

个人觉得, 与其说“哈维伊涅斯塔离开巴萨之后竞争力下降”,倒不如说2017年内马尔离开巴萨,对巴萨来说,才算是更致命的打击。

哈维,伊涅斯塔和布斯克茨组成巴萨和西班牙队的“哈白布组合”, 再加上前场的梅西,是巴萨“梦三宇宙队时代”崛起的关键。

当时的梅西,伊涅斯塔和哈维,甚至能同时入围金球奖前三。

严格来说,咱们也不能说“哈维小白离开之后,巴萨竞争力直线下滑”, 实际上,在2014~2015赛季,哈维在巴萨已经就是半退役状态了。

可巴萨的战绩呢?依旧是,西甲和国王杯的大满贯!

因为那个阶段的巴萨, 由原本的“哈白布加梅西模式”,转型为“梅西苏亚雷斯内马尔MSN”的“前场三叉戟模式”, 在世界足坛的统治力,依旧惊人。

哪怕是2018年伊涅斯塔离开巴萨,2018-2019赛季,梅西依旧带领巴萨获得西甲冠军, 而且斩获了欧洲金靴奖,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等众多奖项。

但这个阶段的巴萨有个尴尬,就在于哈维伊涅斯塔老去并离队之后,巴萨并没有补进相应的传控足球高手,却又拘泥于原本的踢法。

像阿图尔等巴萨球星,根本无法弥补哈维或伊涅斯塔留下的真空。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巴萨,变成由梅西个人能力来支撑。

这种情况下,巴萨状态战绩下滑也成为必然现象。

总体而言,就是因为巴萨在人员更新换代方面搞得不成功,钱是花了不少,能用的还是那些老人。

现在的巴萨,别说是竞争力了,本赛季还得“四大皆空”!

只是梅西的存在,成为巴萨最后的“遮羞布”。

哈维,伊涅斯塔还有内马尔,你觉得谁的离去对巴萨的影响最大呢?欢迎一起讨论。

没有适合的球员,就应该改变下打法,现在巴萨阵中,依旧高手如云,但问题是每个买进的都要求去适应以前的打法,为什么不能因人而异改变球队的进攻套路?白白浪费了买进的球员,库鸟,格子,哪个不是原来球队的当家球星?为什么不能为他们制定打法?现在那套传倒,在弱队那里还能占上峰,一遇到强队或者逼抢凶悍的,立马吃亏,后防又渣的要命,巴萨重建绝不是买几个球星,而是需要伤筋动骨式的改造。

哈白布巅峰时期,中场控制力未来几年看不到有合适的代替者。隔壁已经改变了堆积前场巨星的习惯,巴萨为什么还要坚持不变?

登贝莱是个意外,伤病太多,也不职业。但其他人员重新组合,巴萨还是很有实力的。

苏牙,虽然已经开始老迈,但综眼市场,能超越他的凤毛麟角,至少1到2年的好球还能踢出来,只不过需要注意他的身体,随着年龄增大,伤病会增多,需要一个稳定的替补。

格子,他不是传统的中锋,他是尽量避免对抗的类型。所以,苏牙的存在对他很重要,他需要人帮他吸引防守,但他灵动和技术好的特点需要发挥出来。

梅西,无可取代,只是要把他解放出来。

库鸟召回,打中场核心。利用格子和苏牙的跑位为他拉出空档,内切打远射或者寻求与梅西的连线。

布教授多吃点肉吧,现在太瘦了,状态下滑的有点严重。但他现在还是巴萨阵中最好的后腰选择。建议比达尔如果不走的话,可以给他替补。另外教主也可以担任,毕竟教主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去哪里。

德容,这小伙子自从加盟巴萨后,受到了很多质疑,都认为他并没有打出期望的高度。可实际的情况是,他踢的很别扭。如果看过他在阿贾克斯最火的那一面比赛,就会知道他的强项是组织和出球,到现在巴萨的人员和打法,不得不要求他更多的出现在防守位置,极大的限制了他的发挥。所以,把他解放出来,也是改变之一。

其他人不再一一赘述,用好这几人,前场无忧。只不过巴萨现在的后防真是稀烂,需要补强的地方很多。

你说的并不全面,其实哈维、伊涅斯塔离开后。巴萨并没有针对性的补强他两留下的空缺,一个德容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如今的巴萨中场,居然像比达尔这样的糙汉成了最好用的,可想而知如今巴萨中场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梅西更多的回撤拿球,承担起组织进攻的角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进球数据有所下降,但是为了球队的利益梅西承担起了更多的组织任务。当然,在其他球队,像哈维、伊涅斯塔、内马尔这样金球级别选手先后离开,球队中前场估计下降成三流实力。可是有了梅西基本掩盖住了强援离开的巨大影响。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后防线,随着普约尔、阿尔维斯的离开,皮克的状态又不是十分稳定,而乌姆蒂蒂是个玻璃人。因此巴萨的后防线如今真的成了三流防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前两年在拥有大把领先优势的情况下,连续被对手逆转。显然巴萨后防的颓势已经相当严重。如果在今后不能针对性的补强后防。被逆转估计不会只是一种偶然。

因为到目前为止,后续一直就没有出现过踢球风格,思路和哈维小白极为相似的人才,人才断档是其中一个因素。

而其他特点的中场人才不是说技术水平不高,而是他们的特点很难形成一种鲜明的核心风格,加上球队也没有围绕这些中场制定战术,而是改以围绕梅西制定战术。

虽然也没什么不合理,但发挥不出以前的威力,主要还是因为目前的中场球员与梅西的配合,很难达到哈维小白与梅西之间那种默契水平程度,导致梅西除了干好自己的活 ,还要回去干哈维小白角色的活,分心导致不能专注本职工作。

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梅西身边默契的好帮手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特别是最近很多进进出出的人,和梅西都不来电,不默契,没感觉,球队整体战斗力得不到持续完整的发挥。

很多人质疑梅西的领袖气质,队长的领导能力,去年当利物浦打进反超一球时,梅西眼神中充满无奈。也没有第一时间鼓舞队友继续战斗冲上去,最后利物浦守住了,完成了大逆转。

想想这几年巴萨的成绩,真的蛮糟糕的。特别是哈维小白相继离开之后巴萨在上没了联赛的那种统治力。

15年巴萨拿到冠军,那一年夏天哈维离开巴萨。

在这之后我们看巴萨的成绩,16年8强输给马竞、17年8强输给尤文、18年八强被罗马逆转、19年4强被利物浦逆转。

哈维小白同时在的最后一年巴萨拿到了冠军,此后四年巴萨3次八强,1次4强。梅西带领的巴萨在联赛很强势,但是上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这是不是也间接反映了哈维小白在巴萨体系中的重要性,现在巴萨中场没了哈维小白过度依靠梅西,所以一些比赛梅西就太容易被针对了。

巴萨的中场和后场都太差了,虽然皮克被人诟病,被人指责,但是皮克也算是巴萨队内的最强后卫了。二来是中场,防守硬度不够,控球也控制不住,以前瓜迪奥拉的时候,是丢球就立马反抢,这个必须要有强大的中场控制力才行,哈维本身的节奏就很好,加上伊涅斯塔,中场控制力无敌,加上巅峰布教授,二爷,巴萨的防守任务往往在中场就完成了,所以梅西就可以安心做好影锋和中锋的角色就可以了。而现在,中场控制力的缺失,后腰防守的强度不够,后场又疲软,让梅西频频后撤当中场控球带节奏的角色,这样,梅西就更容易被针对了,梅西虽然中场控制力也不错,但是比起哈维小白还是差很多的,加上无脑买了很多没说明书的球员,巴萨不仅进攻实力大减,中场控制力也不行,防守就更弱了。

没看过msn时代?

普拉蒂尼对梅西的影响有多大?为何下台后梅西就无缘金球和?

首先普拉蒂尼从2007—2016年担任欧足联,没有担任过国际足联的。先来说金球奖,2010年前的金球奖是严格来说应该叫欧洲金球奖,那时欧洲金球奖还没有和世界足球先生合并。还有人说普拉蒂尼对梅西的影响力很大,梅西国家队不行,但三次打入洲际大赛决赛并不是的,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可能带领阿根廷打入决赛的。?

这些难道不是金球奖评选的标准吗?这些年这么优秀的成绩,能保持的没有几个,所以不能鸡蛋里挑骨头。随着哈维、小白等功勋球员的离去,巴萨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阵痛期,16年至18年,巴萨连续三年都是止步八强,被马竞、尤文淘汰,罗马逆转也输得心服口服,梅西没有评上金球奖也没有什么怨言,和普拉蒂尼没当欧足联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梅西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的体能也急剧下降,他的状态不如他的巅峰时期。此外,哈维已经离开球队,伊涅斯塔正在迅速老化,巴塞罗那也没有成功招募。巴塞罗那的控制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了很长一段时间。

说普拉蒂尼下台后梅西再无金球和,想法未免太阴暗了吧!梅西无论在哪个时候都是凭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与其说是普拉蒂尼对梅西的影响,不如说是梅西现在的体能有所下降了,或者是哈维的离开!如此多年来时至今日梅西的伟大根本不需要拿什么奖来证明,梅西是当之无愧最伟大的球员。

历史介绍

欧洲冠军杯历史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复兴,但这项运动仅仅是通过国家队的比赛在各国普及的。到了1953年,在温布利大球场进行的由英格兰队3:6负于匈牙利队的友谊赛竟然全场爆满。俱乐部之间的跨国较量也是如此,匈牙利基斯佩特洪韦德、英格兰阿森纳、阿根廷河床、意大利尤文图斯等俱乐部的海外远征,常常吸引了大批狂热的球迷。然而,无论是国家队之间的交流、还是俱乐部级别的赛事都为数寥寥。除了米特罗帕杯和拉丁杯等若干赛事之外,欧洲俱乐部之间不存在国际性赛事。这时,法国人

加布里埃尔·亚诺提出了创立欧洲冠军杯的构想,这一年是1955年。

前法国国脚亚诺是欧洲足球先生评选活动的创始人,同时为法国《队报》和《法国足球》杂志撰稿,他敏锐地预感到有可能出现一个崭新的赛事,可以让欧洲各国顶尖俱乐部汇聚一堂。他提议由各国著名俱乐部以联赛制度创立一个新赛事。而当时欧洲足联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第一届大会定于1955年3月2日召开,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内部组织问题和如何争取各国家协会加入其组织。当时,它还没有条件对法国人提出的这一雄心勃勃、引人注目的想法给予支持。欧洲冠军杯的推动者们积极与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联系,但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两个组织都对没有国家队参加的比赛不太感兴趣。

当时在欧洲大陆上举行的俱乐部级国际比赛主要有米特罗帕杯和拉丁杯。中欧国家自1927年起便举行米特罗帕杯,这项比赛开始时只在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之间进行。后来又陆续接纳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和瑞士和球队参加。而拉丁根开始于1949年,参加的有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球队,这一比赛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所有这些比赛以及其他一些小型比赛,都只是局限干地区之间,而不包括整个大陆之间的交流。

亚诺的得到了马德里队、安德莱赫特队、维也纳快速队等数家俱乐部以及匈牙利足协的热情欢迎。其它俱乐部则由于赛程冲突、球员报酬、夜间照明等种种原因而迟疑不决,或是提出异议。《队报》委托其编辑部的一位负责人枣雅克德·里斯维克组织了一次由当时的欧洲主委俱乐部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以确定欧洲俱乐部间的比赛形式。举行欧洲俱乐部杯赛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便是西班牙马德里俱乐部的圣地亚哥·伯纳乌。他所领导的俱乐部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不少成就,为了更进一步,他继续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聘请了当时的几位著名球星:阿根廷的斯蒂芬诺和里亚尔。

会议于1955年4月2日至3日举行。尽管在一个月以前,欧洲足联在维也纳执委会会议上重申不与非国家队参加的比赛进行任何合作,但还是阻止不了各个协会派代表去巴黎。法国《队报》发出了18封邀请函,其中只有两家俱乐部代表没有与会。一家是苏格兰的爱丁堡爱尔兰人队,不过它同意参加新赛事;另一家是苏联的莫斯科迪纳莫队,其解释的理由是正值苏联严冬,难以赴会。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各家俱乐部对赛制达成了协议:比赛由各国联赛冠军参加;用主客场淘汰赛制,或两队积分和净胜球都相同,则在第三者球场上举行一场附加赛;冠军杯的决赛须在欧洲足联事先确定的球场上进行;在本队球场比赛时,门票收入、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归东道主处理。在这次会议上,还设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圣地亚哥·伯纳乌任该委员会的第一副。委员会负责起草拟定欧洲冠军杯的要点,并通报了国际足联以求理解。

欧洲足联想搞另外一个杯赛,替代《队报》和欧洲大部分俱乐部所提议举行的欧洲冠军杯。欧洲足联所要搞的杯赛不是要俱乐部队而是要各城市队参加,目的是为了密切欧洲各城市间的友好联系和体育交往。这项提议得到英格兰足球协会的支持,它当时正对没有参加发起创立欧洲俱乐部杯赛感到不快。这是英格兰足协的惯用手法,英国人对未在它的国土上研究过的事情一律取轻蔑态度。实际上,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四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一直与国际足联闹别扭,它退出了这个组织,停止参加奥运会比赛和最初几届世界杯赛。当时任英格兰足协秘书长的斯坦利·劳斯明确表示该组织反对创立非国家非城市之间进行的比赛。他主张多组织一些欧洲人民之间、俱乐部之间、城市之间、工厂之间、青年组织之间、学校之间的友谊比赛。

后来,欧洲足联于1955年6月举办了国际城市工业博览会杯赛,这次比赛在首届欧洲冠军杯开赛前三个月举行。然而,尽管欧洲足联有着举办博览会杯的良好愿望,还是阻止不了该比赛变成二流比赛的趋向。首届比赛拖了三年才结束,最后一场比赛是巴塞罗那队和伦敦代表队之间于1958年5月1日进行的。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已举办过三届欧洲冠军杯。

1955年,形势的发展使国际足联改变了俱乐部冠军杯赛的看法。他们看到比赛的确还象那么回事。另外,参加比赛球队的水平也较高。像比利时的安德莱赫特、奥地利的维也纳快速、葡萄牙的里斯本竞技和西班牙的马德里等队。另一方面,1954年在瑞士举行的世界杯赛首次进行电视转播并获得成功后,使得欧洲电视机构支持欧洲冠军杯可能性增大,而这一点意味着扩大影响并赚钱。

在国际足联的劝告下,欧洲足联开始重新考虑对欧洲冠军杯的反对态度。欧洲足联向欧洲冠军杯的组织者们提出条件把组织比赛的权力交还给欧洲足联,俱乐部代表队参加比赛须经所在国家协会批准等。

在所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后,欧洲足联执委会于1955年5月21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邀请所有对比赛发生兴趣的俱乐部参加。会议决定由欧洲足联亲自组织这项完整,并将比赛改称为欧洲冠军杯,不再使用原称欧洲俱乐部杯赛。

英国人仍然拒不承认欧洲冠军杯,不准切尔西队参加首届比赛。但首届欧洲冠军杯仍然于1955年9月开赛,1956年5月结束,地点在巴黎,马德里队获得冠军。

1968年对比赛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即在预赛阶段设立队,用以避免强队之间过早相遇。另一重大修改是“控制”抽签,以避免那些有政治纠纷的国家(如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等)碰巧分在同一组。

1969年起取消了比赛中两队积分和净胜球数都相同情况下进行附加赛的做法;改为在积分和净胜球数都相同情况下,根据在对方场地进球多少决定胜负,即我们常说的“客场入球双计”。这样做的目的是力图避免参赛队在对方场地用过分保守的防守型战术。在决赛中如出现平局,则用加时赛,如仍不能作出胜负.则再进行一场附加赛。这种情况仅在14年出现过一次,拜仁慕尼黑队在附加赛中以4:0大胜马德里竞技队,开始了他们三连冠的历程。

1992年,欧洲冠军杯在半决赛中引入了分组循环赛,两个小组的第一名再进行决赛。比赛也因此而改称了欧洲冠军联赛,但人们仍习惯于将其称为欧洲冠军杯。在后来的几年中,冠军杯的赛制又屡有变化,逐渐将分组循环赛制应用到复赛以前的比赛,参赛的球队也不再限于各国的联赛冠军,一些足球强国的联赛亚军也可以参赛。曼彻斯特联队在1999年神奇般地夺冠,他们正是以联赛亚军的身份参加比赛的。而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场次,使参赛的各队能够得到更多的收益。

1998年,为了阻止各大俱乐部建立欧洲的设想,欧洲足联决赛从1999/2000赛季起对欧洲三大杯赛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改革:欧洲优胜者杯赛被取消。而根据欧洲俱乐部比赛成绩的排名,各国可以派出1-4支球队参加欧洲冠军杯赛;在冠军杯赛中进行两个阶段的分组循环赛,第一阶段各小组的第三名还可以继续参加联盟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