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成绩
2.李振恃的经典战役
3.瑞典男子乒乓球队的详述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成绩
20世纪
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夺得11项冠军。
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世乒赛。
70年代的5届世乒赛,在总共35项冠军中,中国队获得16.5项。
1981年,中国队在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及5个单项的亚军。此后,在第37届、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但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乒赛上,成绩滑至低谷,男队丢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
90年代,中国男队从登顶到跌入低谷。36届,中国男队5比2胜匈牙利队,37届,中国男队5比1胜瑞典队,38届,仍然以5比0胜瑞典队,39届,5比0再胜瑞典队,到了第40届,却以0比5败在瑞典人手下。
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又一次从低谷奋起,夺得全部比赛的7项冠军。
21世纪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第三次包揽全部7项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丢掉男单金牌后,中国乒乓球队又在48届和49届包揽了全部的七项冠军。
2009年和2010年第50届世乒赛中,中国队获得了除女团冠军外的全部冠军。
2011年第51届单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全部冠亚军。
截止到第51届单项世乒赛结束,中国队共获男子团体冠军18个,男子单打冠军16个,男子双打冠军15个,女子团体冠军18个,女子单打冠军19个,女子双打冠军18.5个,混合双打冠军18个。
2012年3月25日--4月1日,第51届团体世乒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冠军。
2016年3月6日,第53届世乒赛女团决赛,中国队3比0击败日本,第20次获得冠军。
2018年5月6日,第54届世乒赛团体赛决赛,中国男队3比0击败德国,中国女队3比1击败日本,第21次获得冠军。
李振恃的经典战役
1977年李振恃打杀“世界第一转”
1977年,第34届世乒赛在英国伯明翰举行,在国际乒联成立50周年之际,世乒赛又回到了发源地英国。中国男队参加团体赛有一员大将,名叫李振恃,他仪表堂堂、英俊勃发。他历经坎坷,曾在上海邮电队打球,后成为八一队一名骁将。他直拍快攻、疾如闪电,在男团小组赛中,熟练地使用正手台内攻球技术,一人为中国队独得可贵的2分。
李振恃第一个对手是曾获得世界双打冠军的匈牙利名将克兰帕尔,克兰帕尔在回接李振恃的发球时,常用又短又转的近网台内球,力图抑制李振恃最拿手的正手快攻技术,不料李振恃的内球技术也堪称一绝。克兰帕尔连呼“上当”!以0比2败下阵来。
第5盘,李振恃再度出山,迎战上届世界男单、男双“双料冠军”约尼尔。约尼尔能拉一手质量极高的弧圈球,人称“世界第一转”,对他的这种功夫,连弧圈球创始国的日本选手也要甘拜下风。李振恃刚同约尼尔交手,竟被对手拉出的弧圈球震得拍子发颤,他心里一惊,可见“世界第一转”果真名不虚传。
李振恃也是一位虎将,他很快发现,约尼尔拉球的最合适时机是接他的下旋球,于是在球尚未出台面端线之际,便发出进攻。此计果然奏效,“噼里啪啦”一阵抽杀,终于以2比1的优势,把这位“世界第一转”拉下马来。
李振恃作战,还有一段趣闻。在第35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同美国男队的团体赛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戏剧性场面。
中国近台霹雳手李振恃上场了,美国选手刚往他右角近网处发出一球,李振恃右脚上前,持拍手朝台内一插轻轻一挑,对方急忙反手一挡,李振恃主要依靠前臂力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势一扫,球迹如流星般飞向对手台面,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丢一分。
噢,中国李振恃近台快攻实在太快了,快得对手反应都跟不上,一下子丢了七八分。因为美国选手输得实在太快了,观众席上响起一阵哄笑。观众越是笑得厉害,美国选手越发慌乱,接着又产生连锁反应的失误。美国选手每输一分,都随之带来一阵哄笑,观众席上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场上的比分是0比12,这种场面使美国选手万分尴尬,如有地洞他狠不得立刻钻下去。
这时,李振恃大概也意识到自己打得太快,也太无情了,便有意识地让对手有个抽杀的机会,“啪”的一声,美国选手得了一分。观众们又笑着反过来为他鼓掌,总算给他一点面子。美国选手为李振恃的大度而十分感动,他先是心领神会地向李振恃微笑点头,接着又夸张地哈下腰,向周围的观众连连深深地鞠躬。他的幽默举动,连李振恃也忍不住跟着观众大笑起来。
瑞典男子乒乓球队的详述
1962年,荻村伊智朗到瑞典进行了10个月的执教,为瑞典队带去了反胶海绵胶皮和先进的弧圈球技术,在60年代末的第29、30届世乒赛,瑞典人率先从双打突破,阿尔塞和K·约翰逊连夺两届男双冠军。
70年代,本格森的异军突起极大地增强了瑞典队的整体实力,但是在第31届世乒赛团体赛中,面对阔别乒坛6年之后重新回归的中国队,由于三号选手能力稍差,瑞典队最终以3比5惜败,获得季军。在单打比赛中,本格森一骑绝尘,半决赛以3比0淘汰了郗恩庭进入决赛,粉碎了中国队的男单冠军梦。决赛中,本格森又战胜了卫冕冠军日本的伊藤繁雄,为欧洲夺回阔别了18年之久的圣·勃莱德杯。
第32届世乒赛,本格森更是所向披靡,除了在团体赛第一阶段1比2负于约尼尔外,决赛阶段在对中国、日本、苏联的三场硬仗中场场得3分,确保了瑞典队最终夺冠。
其中在瑞典5比4战胜中国的关键战役中,本格森更是连克梁戈亮、李景光和许绍发三员大将。男双比赛,本格森又与K·约翰逊搭档获得冠军。欧洲横板弧圈球打法强势崛起。
随着本格森、K·约翰逊的锋芒渐减,瑞典队的情况每况愈下。 K·约翰逊的退役也导致了第35届世乒赛连小组都未出线的尴尬一幕。36届世乒赛男团小组赛,将反手改为生胶的本格森战胜了蔡振华和施之皓,单打比赛又连闯黄亮和施之皓,半决赛与蔡振华苦战5局才告失利。除了本格森外,瑞典队中击败了王会元、李振恃的阿佩伊伦和淘汰了谢赛克的林德,表现同样不俗。
80年代初,天才瓦尔德内尔迅速崛起。瓦尔德内尔的出现,改变了瑞典队以往反手以拨为主,杀伤力不够的境况,他将速度和旋转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使瑞典队的打法彻底脱胎换骨。由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林德组成的瑞典队从第37届世乒赛开始向中国队发起冲击,但由于当时瑞典队的技术仍未成熟,结果在第37、38、39三届世乒赛中都输给中国队。
第40届世乒赛,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和佩尔森组成了瑞典队历史上的最强阵容,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精神面貌,都已经具备了战胜中国队的本钱。在瑞典人强势的两面弧圈球面前,中国的单面近台快攻显得力不从心,决赛呈一面倒,瑞典队以5比0大胜中国队,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之后,梦幻般的瑞典王朝连续夺得了三届团体冠军,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还分别获得了第40届和41届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卡尔松和冯舍获得了第41届世乒赛的双打冠军。
到了90年代中期,以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为核心的瑞典队开始现出疲态。相对之下,在蔡振华回国任教之后,“以双打为突破口”的中国队,队伍士气慢慢回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孔令辉、刘国梁、丁松等一批新秀也迅速成长了起来。1994年世界杯团体赛,中国队凭借刘国梁、王涛和林志刚的出色发挥在决赛中战胜了瑞典队,为当时尚未走出低谷的中国男乒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随后的天津世乒赛,志在必得的中国队在决赛中大胆启用了削球手丁松,最终以3比2战胜瑞典队获得冠军,单项赛中孔令辉和刘国梁又会师男单决赛,中国队重新登上世界乒坛巅峰。
天津世乒赛之后,瑞典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第44届世乒赛,瓦尔德内尔在瑞典队早早出局的情况下以不可思议的7个3比0重夺男单冠军,随后的第45届世乒赛,整体实力已经下滑的瑞典队在决赛中凭借着佩尔森的出色发挥又意外战胜了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这届世乒赛也成为了瑞典人的绝唱。
第46届和47届世乒赛,瑞典队努力挤进团体四强之后都没能再进一步。2004年雅典奥运会,已经39岁的瓦尔德内尔惊人地战胜了马琳和波尔,进入男单四强,并和佩尔森首轮淘汰了孔令辉/王皓的双打组合,这也是瑞典队至今为止最后一次在大赛中阻击中国队。之后,由于后继无人,瑞典王朝彻底崩塌,在第48届、49届和50届世乒赛,瑞典队都没能进入团体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