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西班牙世界杯-西班牙vs冰岛历史

tamoadmin

1.三十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历史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历史沿革

三十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历史

冰岛西班牙世界杯-西班牙vs冰岛历史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发生在欧洲中部的一场大混战,参战一方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即神圣罗马帝国)及其同盟者西班牙等的天主教国家,另一方则是捷克、瑞典、丹麦、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多数是新教国家,法国是例外。

1618年战争爆发,第一阶段捷克对奥地利,结果奥地利获胜,其他国家感到了威胁,1625年,法国首相黎塞留提议英国、荷兰与丹麦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丹麦负责出兵,而英国与荷兰则在幕后支持,由此战争的第二阶段——丹麦阶段正式展开。

1625年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动进攻,很快便占领德意志的西北部,与此同时,由曼斯菲尔德率领的英军则占领波希米亚西部。这次新教联军可说是节节获胜,但于16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雇用声名显赫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的雇佣军,华伦斯坦不负其所望,于该年4月击败曼斯菲尔德,其后再击败丹麦,并控制了萨克森。丹麦被迫于1629年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定《吕贝克和约》,并保证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务。战争第二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伸延到波罗的海告终。

唇亡齿寒,瑞典坐不住了,在法国的资金援助下,瑞典于1630年7月出兵,在波美拉尼亚登陆,从而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阶段。

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领,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在1631年9月17日,于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波美拉尼亚。1632年初,神圣罗马帝国军的统帅蒂利伯爵在列赫河战败身亡,瑞典军占领美因茨,在4月再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再度起用原被贬斥的华伦斯坦为统帅,在该年11月与瑞典军进行吕岑会战,可是瑞典再度获胜,但同时瑞典军的主帅古斯塔夫二世国王亦阵亡,从此瑞典军丧失进攻能力,而华伦斯坦则退回波希米亚,后来因为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猜妒,遭到其派刺客暗杀。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借此机会联合西班牙盟军,在1634年9月于纳德林根会战大败瑞典军,逼使瑞典军撤回波罗的海沿岸。萨克森与勃兰登堡则于1635年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布拉格和约》。战争第三阶段——瑞典阶段以哈布斯堡皇帝获胜而告结束。

此战之后天主教国家阵营声势大振,法国开始介入,击败了奥地利的重要盟国西班牙,1642年11月,瑞典军于布赖滕费尔德再度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此时丹麦王却嫉妒瑞典军的成果,并恐惧瑞典强大后,丹麦受其所制,因此乘瑞典军攻进南德意志之际,向瑞典宣战。丹麦曾于1644年击败瑞典与荷兰的联合舰队,但其后丹麦海军却被重新组建的瑞荷联合舰队全歼。在经过三年(1643年-1645年)战争后,瑞典军成功从水陆两路进逼丹麦,逼使丹麦停战求和。

1645年3月,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而该年8月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德意志领土大部份被占领。1648年,法瑞两国联军再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及兰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战至此时,双方都已元气大伤,结果于该年10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此三十年战争完全结束。

注:此时的挪威属于丹麦一部分,冰岛属于挪威的殖民地,芬兰则属于瑞典

拿破仑战争

1799~1815年发生在整个欧洲的一场战争,一方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另一方则是欧洲反法联盟。鉴于你只要关于北欧的资料我就着重说一下这期间的北欧。

丹麦: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宣布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

瑞典:1805年开始参加反法联盟,遭到拿破仑的经济封锁打击,1807年的俄法会晤中拿破仑暗示俄皇亚历山大进攻瑞典,俄国心领神会,发动了侵瑞战争。1808年瑞典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战胜国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

冰岛: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规定,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

挪威: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1814年5月17日通过宪法规定挪威为世袭君主立宪国, 定该日为国庆日。在此后挪威名义上行政独立,但在外事上受瑞典的控制,直到1905年从瑞典独立。

芬兰:最初为瑞典的一部分,1808年芬兰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就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被俄国统治长达一个世纪直到一战结束时独立。

这就是两次战争期间的北欧概况,希望能给你帮助。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历史沿革

1949年北约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定成立。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入该组织。 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民主德国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

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35年(1990年)后,民主德国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正式以德国之名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冷战后第一个北约军事行动是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间的前南斯拉夫境内冲突的介入。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东欧剧变以及原苏联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

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1991年12月,北约首创成立了由北约国家、前华约国家、独联体及波罗的海三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

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正式成立。

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

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 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北约成员国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4月23日~25日,北约19个成员国同“和平伙伴关系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因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拒绝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索沃局势,通过和发表了《关于科索沃的声明》、《华盛顿宣言》、《北约战略概念》等文件。

2001年10月4日,北约第一次援引条北约宪章第五条,认为9·11的袭击“应被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

2003年8月,北约进入阿富汗,开始了欧洲以外的第一次行动,北约参与了伊拉克的军警培训工作。

2003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21世纪初的19个扩大到26个。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 近些年来,北约计划在波兰和捷克的建立导弹拦截系统。俄罗斯称这一部署可能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可以增加相互摧毁的可能性。

2009年9月17日,宣布,不再进行在波兰和捷克的远程导弹拦截系统,转而部署由拦截对短程和中程导弹使用的神盾舰代替。新任命的北约秘书长呼吁,明确北约和俄罗斯的导弹防御系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