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f1赛程表-f1 1994赛季

tamoadmin

1.谁了解F1?

2.求F1车手 费尔南多-阿龙索 英文个人资料

3.F1的加油速度可以达到12l/s,如此快的速度是如何实现的?

4.世界杯赛程

5.伪球迷,能不能和我介绍一下世界杯

谁了解F1?

1994f1赛程表-f1 1994赛季

F1的发展历史

1车队资料1车队资

-- 卡丁车的历史与发展

卡丁车是英文KATRING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起源于50年代末的美国。它的结构极其简单一个车架,一台两冲程发动机,四个独立车轮便构成了卡丁车的全部。因其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所以迅速风靡世界,可以贴切地将之喻为赛车运动中的“卡拉OK”即男女老少无论是否会开汽车都可以开卡丁车。

<><>卡丁车分无级变速和带档两种,日本雅马哈公司还专门为儿童设计了一款K30卡丁车,7岁的儿童都可以驾驶它,卡丁车又分普及型和竞赛型两种,普及型又称“休闲型”,这种车的速度并不很快,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不需要有驾驶执照。而竞赛型卡丁车的时速可达130公里/小时,由于其底盘极低(离地仅4厘米),所以车手感觉到的相对速度会比实际速度高2—3倍,也就是说感觉时速为300公里/小时,特别是在弯道上会产生3—4倍于重力的横向加速度,令车手体验到一般赛车达不到的乐趣。

<><>正是卡丁车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而又极具竞速特性,因此在欧洲及日本等国家极为普及和流行,大部分世界著名的F1车手如:巴西车王塞纳,法国名将普罗斯特,德国车手舒马赫,芬兰飞人哈基宁,日本名将冈木虎之介都是由驾驶卡丁车开始,步入车坛。所以卡丁车又被喻为“F1的摇篮”。

F1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1950年的英国silverstone大奖赛,当时英国皇室亲临观看,意大利车手Giuseppe Farina赢得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总冠军获得者。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车手,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54-57)。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8岁才参加一级方程式比赛的!

1958年,Cooper-Climax赛车首先用了后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图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驾驶一辆后置发动机的Cooper赛车。

车王Fangio后的1958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另外,F1开始设立“年终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

总之,无论道路多么坎坷,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用FI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一级方程式”,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60年代是F1的一个重要转折期,F1脱离了稚气。

首先看技术方面,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引擎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这时候,Cooper车队的后置引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60两年的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0年代,除了Ferrari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Lotus,Brabham-Repco,车手包括Clark, 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John Surtees。其中John Surtees是一个既获得过F1世界冠军,又获得过摩托车世界冠军的人。

Colin Chapman的设计天赋使Lotus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Lotus车队1967年首先使用了双座4气门发动机(DFV engine),这种发动机后来统治了整个70年代。另外,60年代时,Lotus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的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两界世界冠军Jim Clark的60年代。1960年,他开着一辆溅有当场死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Spa的终点。1961年意大利大奖赛上,他与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使Ferrari车撞进人群,Trips和14名观众死亡。1968年,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在Hockenheim的一次练习赛中死亡。这一切,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引发了很多思考。

同样1968年,Lotus赛车印上了金树叶香烟(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

70年代使F1逐渐走向成熟

首先,70年代的一系列赛道事故使安全问题得到了异常重视。

10年的车手总冠军Jochen Rindt是F1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的世界冠军。

另外,13年,由于不忍接着看更多的赛道悲剧,Jackie Stewart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结果,Stewart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

在人们眼中,Jackie Stewart不仅获得了3个车手总冠军,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给F1带来了安全意识。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6年代的世界冠军James Hunt说起。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著名车手们,也都成为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在F1的掌门人Bernie Ecclestone先生,因为正是他去和电视传媒谈判F1的比赛转播的,并亲自落实了各项细节,从而把F1比赛的现场画面送入千家万户。Bernie将电视转播引入F1,无疑给F1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F1的商业运作逐渐成熟起来。

从技术方面看,1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Renault车队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引擎。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涡轮增压发动机被禁止。

80年代——最激烈的竞争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Nelson Pequet,Ayrton Senna,法国人Alain Prost和Briton Nigel Mansell。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比赛精彩不断。

车队方面,由Prost和Senna驾驶的Mclaren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特别是1988年,也是Senna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Mclaren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Ferrari车队赢得了1988年的Monza大奖赛的胜利。而车队创始人Enzo Ferrari在几周前刚刚去世。

90年代以后——现代F1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Prost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他驾驶的Williams-Renault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赛车装备了轮胎反抱死系统,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吊系统。

但1994年Senna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Senna死后,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以后FIA的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如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四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Senna走后,德国车手Michael Schumacher逐渐成为了F1的新车王。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上(1994)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95年为Renault车队卫冕成功。1996年,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Ferrari车队,并终于在2000年为Ferrari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的战绩。今天的Schumacher已经是5次世界冠军得主,分站赛冠军次数达到64次,超过以前所有车手的战绩。他以后的每一次胜利都等于在改写F1的历史。

纵观F1走过的50来年,智慧、勇气、冷静、坚持、挑战、、梦想、成功、失败交织其中。赛道上的欢喜、失望、竞争、投入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而F1的迷人与危险又是它永恒的矛盾……(Ocean)

一级方程式车队的历史故事

自1950年创办F1锦标赛以来,几乎每个赛季都会有一支车队退出,他们的空位总是会很快的被其他车队补上。因此从开赛到现在,至少有支车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过他们的风,到1995年,仅有12支车队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是说在这些年中,有85支车队被淘汰了。

在创建初的F1大赛中,参加比赛的车队有一半是来自英国和意大利的,到了1965年,参赛车队则几乎全是这两个国家的了,可以说他们几乎已经垄断了车赛,几乎也同时包揽了每次比赛的荣誉。

对于F1比赛来说,能不被淘汰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布拉海姆队在获得1983年的世界冠军后,就消失了近10年;弗兰克威廉姆斯在70年代,为了支付员工的工资,被迫卖掉他的全部私人财产的事,相信人们也不会忘记。组建一支车队的费用是相当高的,赞助商也往往只赞助那些战绩较好的车队,因此可以说车队的两极分化是较为明显的,自1988年以来,只有法拉利、麦克拉伦、威廉姆斯、贝纳通这4支车队取得过胜利。

恩佐.法拉利——法拉利车队的创始人法拉利车队是自创办世界锦标赛以来唯一的一支至今还参加比赛的车队。恩佐直到他90岁快去世的时候,还牢牢地控制着这支“飞毛腿”,而且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深深影响着法拉利,从没改变。

布鲁斯.麦克拉伦——麦克拉伦车队的创始人他28岁首次参加比赛,1986年驾驶一辆刻有他名字的赛车取得了他最后一次的胜利。10年6月2日在古德伍德遇难,但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仍然名声显赫。

弗兰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车队的创始人最早他是一名赛车手,之后曾创办过好几个一级方程式车队,17年组建了威廉姆斯大奖赛工程有限公司。他在度过了缺乏资金的困难时期后,终于在19年与克雷.雷格佐尼取得大奖赛的胜利,并于1980年与爱兰.琼斯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的称号。从此以后,威廉姆斯这个名字一直出现在F1排名的前列。

队徽:所有一级方程式车队都会根据自己队的名称及特点设计具有本队特色的队徽。例如法拉利的跃马,闻名于世界,它曾是世界大战中一名被击落的意大利飞行员的纹章。对于恩佐-法拉利来说,这也可以算是他对死者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求F1车手 费尔南多-阿龙索 英文个人资料

西班牙两届F1世界冠军得主。

费尔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1981年7月29日-)(全名Fernando Alonso Diaz ),西班牙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出生于西班牙奥维耶多,常驻地: 瑞士代堡 。身高 172CM ,体重 66公斤, 鞋号 42 。爱好:阿隆索是个运动爱好者,他喜爱任何运动,除了自己的职业之外,他还喜欢自行车,网球及游泳。在空余时间,他喜欢看**,尤其是恐怖**,除此之外,他有时还会看看书。个人:.fernandoalonso

简介

与大多数一级方程式车手一样,费尔南多·阿隆索是从卡丁车起步的。他在卡丁车赛中表现出了惊人的潜质,曾于1994、1996、19年三次获得西班牙全国冠军,并在1996年的世界少年卡丁车锦标赛中获得冠军。1999年费南多·阿隆索进入了西班牙日产方程式并获得冠军,次年又在欧洲F3000赛事中获得第四名。

2001年他成为历史上F1第三年轻的F1车手,加入了米纳尔迪车队。受赛车所限,费尔南多·阿隆索在这个赛季没有获取积分,但是他的能力仍然引起了新组建的雷诺车队的兴趣。2002年,他加入雷诺F1车队成为试车手。

2002赛季结束后,由于简森·巴顿转投英美车队,费尔南多·阿隆索转正为车队的正式车手,与雅诺·特鲁利搭档。这个赛季中,费尔南多·阿隆索成为了最为耀眼的新星之一。他在2003年马来西亚大奖赛中的杆位和2003年匈牙利大奖赛中的冠军,分别使他成为了获得杆位和冠军的最年轻的F1车手。最终,他名列年度第六。出色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

2004年度他的表现依然不错。虽然没有赢得冠军,在法国站获得杆位,但是仍然获得了年度第四的好成绩。

2005赛季前,费尔南多·阿隆索被视为最有希望获得世界冠军的年轻车手之一。他凭借稳定的发挥,提前两站成为年度冠军,他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F1世界冠军。他获得冠军时只有24岁1个月29天.

2006赛季,费尔南多·阿隆索在“红蓝大战”中脱颖而出,力克法拉利车手迈克尔·舒马赫,再次成功卫冕车手总冠军。

2007年初,两届世界冠军阿隆索突然宣布转投其竞争对手迈凯轮门下,经过一年艰辛的努力后最后在这个并不顺畅的赛季以一分之差落后于法拉利车手吉米·莱科宁,获得年度第三。

2008赛季,回到了雷诺车队与小尼尔森·皮奎特搭档。

车手点评:

阿隆索才20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得上当成熟,这似乎与他的年龄不相符。他自小便开始周围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他的经验及冷静的头脑将会帮助成为新一代的巨星。阿隆索一开始便认定了目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成为头号赛车手)。你第一次接触阿隆索时,会觉得他是一名非常怕羞的人,但当你慢慢开始了解他时,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

职业生涯

3岁时开始学习开卡丁车

1988 参加儿童卡丁车比赛,成为阿斯图里亚地区冠军,战绩为8战8胜。

1999 继续参加儿童卡丁车比赛,成为阿斯图里亚地区及加利西亚省冠军

1990--1991 参加学生卡丁车比赛,取得阿斯图里亚地区冠军,西班牙国内冠军

1993--1994 参加青少年卡丁车比赛,获得西班牙国内冠军

1995 代表西班牙参加最高级别的青少年卡丁车比赛,获得西班牙第一,世界排名第三

1996 参加青少年卡丁车比赛,获西班牙及世界冠军,意大利Esitval杯第一,万宝路国际汽车大奖赛冠军

19 参加国际A级卡丁车赛,西班牙及意大利的冠军,欧洲室内赛冠军,9个场地赛冠军

1998 参加国际A级卡丁车赛,西班牙冠军,巴黎大奖赛,意大利大奖赛以及福特大奖赛冠军

1999 参加欧洲公开赛,6个分站冠军,8次创造最快圈速

2000 参加F3000方程式比赛,匈牙利站亚军,比利时站冠军

2001 初次登场F1,虽然成为贝纳通车队车手,却代表米纳尔迪车队参赛

2002 雷诺车队试车手

2003 首次作为正式车手参加F1大奖赛就以55分获车手总成绩第6;并在匈牙利站中赢得个人分站赛首个冠军;

2004 59分位列车手积分榜第四;

2005 在巴西站提前两站加冕年度总冠军,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年终总积分133分;

2006 7次获得分站冠军,以134分成功卫冕车手年度冠军,并成为连续两年称霸F1的史上最年轻世界冠军

2007 加盟迈凯轮车队,4次获得分站冠军,三次杆位,以109分获得年度车手第3。

2008 回到雷诺车队。

F1战绩

辉煌战绩

年度总冠军次数: 2次(2005、2006)

首次F1大奖赛: 2001年澳大利亚

首次登上领奖台: 2003年马来西亚大奖赛

首次分站赛冠军: 2003年匈牙利大奖赛

首次杆位: 2003年马来西亚大奖赛

F1大奖赛参赛次数: 105

F1大奖赛发车次数: 105

F1大奖赛完赛次数: 81

F1大奖赛登台次数: 49

F1大奖赛获取积分次数: 71

F1大奖赛退出次数: 24

F1大奖赛分站冠军次数: 19

F1大奖赛杆位次数: 17

F1大奖赛创最快圈速次数: 11

F1大奖赛杆位夺冠次数: 11

F1首发夺冠单圈最快次数: 1

F1大奖赛累计积分: 490

全年总积分

2001年度:0分(米纳尔迪车队)

2003年度:第6位,55分(雷诺车队)

2004年度:第4位,59分(雷诺车队)

2005年度:第一位,133分(雷诺车队)

2006年度:第一位,134分(雷诺车队)

2007年度:第三位,109分(迈凯轮车队)

大奖赛三甲纪录

2003年度:马来西亚(季军),巴西(季军),西班牙(亚军),匈牙利(冠军)

2004年度:澳大利亚(季军),法国(亚军),德国(季军),匈牙利(季军)

2005年度:澳大利亚(季军),马来西亚(冠军),巴林(冠军),圣马力诺(冠军),西班牙(亚军),欧洲(冠军),法国(冠军),英国(亚军),德国(冠军),土耳其(亚军),意大利(亚军),比利时(亚军),巴西(季军), 日本(季军),中国(冠军)

2006年度:巴林(冠军),马来西亚(亚军),澳大利亚(冠军),圣马力诺(亚军),欧洲(亚军),西班牙(冠军),摩纳哥(冠军),英国(冠军),加拿大(冠军),法国(亚军),土耳其(亚军),中国(亚军),日本(冠军),巴西(亚军)

2007年度:澳大利亚(亚军),马来西亚(冠军),西班牙(季军),摩纳哥(冠军),美国(亚军),英国(亚军),欧洲(冠军),土耳其(季军),意大利(冠军),比利时(季军),中国(亚军),巴西(季军)

杆位发车

2003年度:马来西亚,匈牙利

2004年度:法国

2005年度:马来西亚,巴林,法国,英国,巴西

2006年度:欧洲,西班牙,英国,加拿大,中国

2007年度:摩纳哥,意大利,匈牙利

最快圈速

2003年度:摩纳哥,加拿大

2005年度:澳大利亚

2007年度:摩纳哥、加拿大、美国、意大利

阿隆索是如何成为了雷诺的车手的

当阿隆索参加F3000比赛时,米纳尔迪车队经理杰波拉.罗米就已经注意他了,他告诉阿隆索,如果想成为米纳尔迪的F1车手,要先和车队签一份长期合同——当时米纳尔迪要求签五年的合同.今天听起来这可能不是好主意,但是当时对一个年轻车手来说,这已经是个很大的机遇,他在19岁的年龄就能成为F1车手,而且不用为驾驶F1赛车付1分钱。这是阿隆索的第一份F1合同。

米纳尔迪邀请阿隆索在法拉利的穆杰罗赛道测试赛车,当天法拉利车队也在那里进行测试.阿隆索驾驶米纳尔迪赛车做出的圈速与试车手巴多尔驾驶法拉利赛车做出的成绩差不多.法拉利看到了测试成绩表,结果第二天坎普斯(阿隆索的私人助理,80年代曾经为米纳尔迪车队效力)接到了法拉利运动部经理打来的电话,他说托德特想请阿隆索吃午饭.托德说他们想要阿隆索.他的是让阿隆索先去预备队呆一年,然后取代巴里切罗.他甚至提到是舒马赫要求签下阿隆索的.但是托德特说他们不打算从米纳尔迪那里买合同,他们可以派律师帮我们找到如何结束与米纳尔迪合同的办法,他们不想为此付钱,因为当时阿隆索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事情开始有些失控了,意大利报纸在头版登出标题:"法拉利希望阿隆索将来代替舒马赫",这让坎普斯神经紧张.他们处在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并且有犯错误的巨大危险."而阿隆索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米纳尔迪在我身上下了很大的赌注,我不能抛弃他们.如果其他车队对我有兴趣,他们应该去和米纳尔迪谈."这等于对法拉利说不……

不得不佩服阿隆索,一个19岁的年轻人,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非常令人佩服的。要知道,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可是F1的老大。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弗兰克.威廉姆斯的儿子乔纳森告诉他们,威廉姆斯想让阿隆索去做试车手.下一个给阿隆索打电话的是雷诺老板布里亚托雷.这么多邀请搞得坎普斯不知所措,他在电话里向他的朋友拉坎度讲述他们的处境———拉坎度是F1大老板埃克莱斯通的助手.半小时后坎普斯接到拉坎度的电话,告诉他第二天上午10点埃克莱斯通在办公室里等着他们.

坎普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参加F1比赛1年半,只和埃克莱斯通握过两次手,阿隆索甚至还没有进入F1,埃克莱斯通就要在办公室里召见他."

当天晚上他们到了伦敦,先与布里亚托雷进行会谈,布里亚托雷说雷诺愿意从米纳尔迪那里买下合同,然后把阿隆索借给米纳尔迪一年,下一年阿隆索将去雷诺做试车手,如果他有进步,将成为雷诺的正式车手.

第二天上午他们见到了埃克莱斯通,F1大老板对他们说:"忘记米纳尔迪.威廉姆斯现在有两个车手——拉尔夫.舒马赫和蒙托亚,他们会在车队呆很多年.等阿隆索成为世界冠军后再去法拉利吧,现在他应该去雷诺."

坎普斯和阿隆索因为拒绝法拉利的邀请受到了西班牙媒体的猛烈批评,虽然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尊重与米纳尔迪的合同.现在看来,他当时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一年阿隆索为米纳尔迪出赛,他在排位赛中16比1领先于队友,虽然他没有拿到积分,但是他的表现引起了F1各车队的关注.在赛季末,索伯和乔丹车队向阿隆索发出邀请,他们都希望与阿隆索签两年合同.布里亚托雷不愿意放走阿隆索,他让阿隆索参加雷诺的测试,帮助雷诺研发新赛车.在巴顿走后,阿隆索终于成为了雷诺的正式车手.

当选2005年度最佳车手 阿隆索笑傲F1之巅

费尔南多?阿隆索,按实足年龄,他还只有24岁,但他已经是F1世界冠军了。这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2005年,一个当今F1里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提前两站将现今F1里最年长的世界冠军赶下了王座。

在这个赛季结束后,西班牙人再次获得了一项特别殊荣,在近日由英国F1资深记者发起的评选中,24岁的小伙子被评为了今年赛季的最佳车手。紧随其后的是迈凯轮小将雷克南,之后才轮到七届F1世界冠军迈克尔?舒马赫。

给那些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站和圣马力诺站上,阿隆索和舒马赫之间的缠斗。

“在铃鹿那样的赛道,超越可不是经常会发生的,但是他(阿隆索)做到了。在130R弯道,他从外线超过了阿隆索,他还在一号弯从内线超过韦伯。就算今年其他什么事情也没做,他的这两次超车已经可以告诉你实情了。阿隆索驾驶着不是最快的赛车赢得了世界冠军。”英国记者托尼?道金斯丝毫不吝惜对阿隆索的溢美之词。“在伊莫拉,舒马赫和他的法拉利爆发出恐怖的速度。从后出发的舒马赫在27圈比赛中缩小了与领先的阿隆索37秒的差距。但获胜者却是阿隆索。他以自己的冷静和智慧成功获得胜利,如果换成希尔或者维伦纽夫,舒马赫肯定超过去了。”

而另一名叫克莱格?斯卡伯格的记者则指出,阿隆索能获得世界冠军决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他能驾驶稍微逊色的赛车在每一站比赛都给迈凯轮造成压力”。路透社记者阿兰?鲍德温更直白地表示,莱库宁比不上阿隆索,是因为他会给自己和车队带来压力,而阿隆索“从来都不会让压力落在自己身上”。

出现在今年赛季各项评选中的意见一致还不只是这些,由于阿隆索在铃鹿赛道对舒马赫的超越,和在伊莫拉赛道对车王的严密防守,日本站和圣马力诺站就此在昨天最新出炉的年度最佳分站赛评选中以遥遥领先的分数名列前二。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紧接着位列第三的竟然是出现了“罢赛”的美国站。

阿隆索:我实现所有的梦想

在接受完西班牙车迷的顶礼膜拜之后,阿隆索回到了英国牛津,奥维多现在已经不适合他了,这就如同舒马赫早已无法在德国的大街喝啤酒一样,阿隆索也需要居住在一个对他个人稍微冷静一点的城市里。

但那并不代表西班牙人内心的火热会因此有任何改变。“如果我看不到获胜的希望,我就会停下来。我从小就好胜,就算哪一天我不再驾驶F1赛车,我也必须在其他什么地方做到最好,成为第一。”面对英国媒体的镜头,阿隆索说话反而没有了在家乡西班牙那般谨慎小心,而是直接多了。

从被人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到以夺冠证明自己的实力,三年在雷诺车队的历练使阿隆索从一个只知道向前冲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了一个冷静的职业车手。

“每一年,经验都会教给你很多东西,你在赛车里的每一分钟都在学习。随着一站一站地比赛,我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和每一个动作的表现上都会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当我在驾驶赛车的时候,我总是非常勇猛,但我知道我必须首先完成比赛,这看来是件显而易见的事,但是做起来总是要难得多。”阿隆索说,“当你在前面领跑的时候,你必须学会怎样始终如一地跑完全程。现在,我在进入维修区时会提前几米就按下限速按钮,而不是抢在压线的那刻。”

或许这就是阿隆索和其他年轻车手不同的地方,这个才24岁的车手身上有着超乎年龄的冷静,即便在他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后,他都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的“居安思危”甚至让雷诺车队老板布利亚托雷都感到吃惊。“当然,能获得世界冠军的感觉太奇妙了,巴西站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但当夺冠过去以后,生活在喜悦和荣耀里就显得不太真实。”阿隆索说,“这就好像你生活在一个虚幻的肥皂泡里,但要不了多久,甚至可能只是明年的开始几站比赛,如果你一旦犯错了,或者没有取得人们期望的那种成绩,你立即就会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那个美丽的泡泡意味着什么,并随时做好它破裂的准备。”

费尔南多只是个普通孩子

挥拳、唱歌、竖起七个手指头代表已经取得的七个分站冠军,阿隆索乐于向全世界炫耀胜利,但却不喜欢被媒体捧上天的感觉,也恐惧被车迷追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F1的新科冠军甚至对外界寄予他的热情显得有点冷漠。

“F1是个陌生的世界,但如果你在这里表现出明显的价值的话,那么F1的世界和你自己的真实世界就能在你身上共存,你也能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伪的。”阿隆索面无表情地说,“如果有人赞扬你,你不能让这些赞美之辞进入你的心里,因为如果在下一场比赛中你没能达到他们理想中的水平,你就会被批评。”

在中国站结束的时候,阿隆索曾经被西班牙车迷的包围吓得躲在车队休息室不敢出来,而在围场里,对于走上前和他打招呼的陌生人,他也总是匆匆避开。

“成为一个名人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我在做什么,并且不断地对我进行报道。当我在赛车场的时候,我就是在工作,我的注意力百分之百都在思考怎样尽我最大可能在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在围场里,我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放松。”阿隆索说。

没有F1比赛的日子,阿隆索过着和普通年轻人一样的生活:“我的兴趣爱好很普通,我喜欢和朋友聚会,喜欢支持我喜欢的足球队。但我认为要说清楚我是怎样一个人不是简单的事情,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觉得自己是个的人——我的工作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我可以通过这个工作来养活自己。”布利亚托雷褒奖弟子——他的成熟超乎想象

很明显,在雷诺车队,阿隆索绝对是布利亚托雷的“宝贝”,当这位已经六十出头的意大利人在今年的多站比赛后紧紧地拥抱着阿隆索,他们看上去就像一对父子。

“费尔南多在这个领域非常优秀,你们也许不太清楚,去年我们的赛车在操控上有一些问题,并不好开,但费尔南多还是很好地适应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还那么年轻,没有丰富的经验,但他学习的能力非常强。”谈起阿隆索,布利亚托雷的言语里充满骄傲。

“他也非常冷静,这点你可以在今年的圣马力诺站看出来,当时他受到来自舒马赫的巨大压力,后者的赛车比他的快得多。但费尔南多对这种情况处理得很好。作为一个才24岁的孩子,他比我们预料得更成熟。”

在F1,布利亚托雷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发掘世界冠军的专家了。1991年,正是布利亚托雷发现了舒马赫,仅在一次比赛后就“强行”将舒马赫从乔丹车队挖到了贝纳通。而今年,布利亚托雷又培养出了阿隆索,短短15年间,布利亚托雷和两名世界冠军共事,而现在,布利亚托雷看起来更喜欢阿隆索:“我不想在他们之间作比较,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而且时代已经改变,赛车也已经改变。但我要这样说,他们可能个性上完全相左,但坐进赛车后却非常相似。他们的全神贯注非常相似而且两人都很少犯错。不过迈克尔在二十三四岁时犯的错比今天的费尔南多要多……”

顶nano~支持小隆~

F1的加油速度可以达到12l/s,如此快的速度是如何实现的?

分类: 体育/运动 >> 赛车/F1

解析:

在维修区中为F1赛车加油的场面,可说是第一场比赛中是富戏剧化的过程。而这个加油过程的主角,则是一个外表很不起眼的方形加油泵浦机。在每个车队中,都会有4名的资深技师,全神贯注的在这个方形箱子旁作业,为的就是在确保加油浦机能正常运作。

根据FIA的规则,每个车队所使用的加油泵机(Refueling rig)皆由FIA审查单位统一监督制造后,发配给各个车队使用。可能性当各个车队拿到加没机时,通常都会将泵浦机合部拆解后再重新装配组合。然而,FIA只允许车队修改、更换加油泵浦 机的线路,以减少未来在使用上的故障机率;其它如油量、流速等重要的设定,则仍要遵守FIA的赛事规范。

手动加油同样得仰仗电脑

这个架在四个轮子上移动式的加油泵浦机,可容纳200公升的燃料,并由一台在控制台上的手提电脑连线来操作。电脑的操控软体能控制泵浦机的油量流速,同时需符合FIA所规定的每秒12公升的最大加油速度。控制台是设在加油泵浦机后方5公尺的地方,也就是在维修区的车库。车队的加油设备主管在比赛时,则是一面操作电脑,一面注视着加油管操作员的一举一动.

通常在比赛前,每一个车队都会有一套赛车进维修点的操作,并且还会有一个备用.而每一辆赛车都有一位专属的工程师来监控油料的消耗量,因此维修人员皆很清楚的知道每辆赛车还剩下多油料在车上。当比赛接近到加油的时刻,加油设备主管就会将所需油量总数输入到控制台上的Notebook里。

在赛车进入维修区的前30秒时,所有的Pit 人员已进入维修区的通道上,这时油管操作员会举起手臂表示一切已就绪;而加油设备主管则启动加油泵浦机至待命状态。此时车队的工程师还可以决定 是否更改加油的总量,并以无线电通知加油设备主管来改变输入的数值,并重新起动加油泵浦机至待命状态。当油料开始注入到赛车的油箱时,加油设备主管注视着电脑萤幕以确定一切状况皆符合原定,同时他的手也移到停止的按钮上方,以防万一加油泵浦机一旦故障失灵时,他便能立刻按下停止钮,立刻换下另一部加油泵机。

而油管操作员则是直接面对 赛车油箱的第一位尖兵,他是全车队唯一亲自操作油嘴的人员,并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加油嘴与赛车的油箱注入 孔结合,以便能迅速进行加油作业。油管操作员戴着全罩式的防火安全头盔,全身的装备就犹如太空人一般。油管操作员只是将全罩式的头盔戴好,就得花上整整3分种,因此油管操作员通常会在整场比赛中维持全副武装,直到比赛结束。而他背上的空气瓶容量只能维持30分钟,因此在完成加油作业后,他会将呼吸管线连接到Pit区内的大空气瓶上,以维持正常的运作。

"安全"是Pit Lane的最高原则

通常在Pit区内都会有固定的作业流程,当赛车接近纵区时,Pit Crew已收到指令准备进始行动。油管操作员拿着加油嘴站在前方,而紧跟在后的另一名加油组员则要肩负起得量达35公斤的油管。当油管操作员到达预定的位置时,他会举起左手表示准备妥当,此时在控制台的加油设备主管就会将操控系统启动至"待命"的状态,而油管操作员的加油嘴上方也会亮起绿色的指示。

一旦加油嘴与赛车紧密接合后,油管操作员会将加油嘴上方的手把向前推来开启油嘴的阀门,此时会有两个**指示灯亮起,代表着油料正迅速的灌注到油箱之中。直到原来设定的油料皆注入到油箱后,红色的指示灯就会亮起,而油管操作员也会迅速的将加油嘴抽离油箱,即使是稍微的延迟,都有可能对比赛的结果造成影响。

"安全"一直是维修区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在1994年F1德国站中,因为加油区的火灾致使车手J.Vesten身陷火海的后,原先所使用的加压高速加油系统,从此在F1比赛中被禁用。

在现行的加油泵浦机除了控制台上有"停止"的按钮外,还有一名加油组员蹲在加油机旁,随时准备操控另一个位于加油机侧面的"停止"按扭"及一个止阀握把,如果将握把拉起,油料会立刻停止输送。如果赛车在加油嘴尚末与油箱分离就起跑开关走时,这种特列设计的油管能立即被拉力扯断,避免更严重的意外发生。

通常在整年的赛季开始前,各车队会将加油泵浦机调整到最佳状态,并以此加油泵浦机来参加全季的赛事而不会再加以修改。

另外,现在所使用的加油系统都是英国Shell石油公司提供的,如果国际汽联放开每秒钟12升的加油速度限制,他会做得更快,甚至超过飞机空中加油的速度!

世界杯赛程

『世界杯时间与赛程』

你好

2010年南非世界杯将在北京时间2010年6月11号晚上22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式揭幕战对阵

东道主南非VS墨西哥

决赛是在2010年7月12日凌晨2点30分

比赛赛程及比赛地点:

A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1 22:00 南 非 VS 墨西哥 约翰内斯堡

06-12 02:30 乌拉圭 VS 法 国

开普敦

06-17 02:30 南 非 VS 乌拉圭 比勒陀利亚

06-17 19:30 法 国 VS 墨西哥 波罗瓜尼

06-22 22:00 墨西哥 VS 乌拉圭 勒斯腾堡

06-22 22:00 法 国 VS 南 非 布隆方丹

B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2 19:30 阿根廷 VS 尼日利亚 约翰内斯堡

06-12 22:00 韩 国 VS 希 腊 伊丽莎白港

06-17 22:00 希 腊 VS 尼日利亚 布隆方丹

06-18 02:30 阿根廷 VS 韩 国 约翰内斯堡

06-23 02:30 希 腊 VS 阿根廷 波罗瓜尼

06-23 02:30 尼日利亚 VS 韩 国 德 班

C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3 02:30 英格兰 VS 美 国 勒斯腾堡

06-13 19:30 阿尔及利亚VS斯洛文尼亚 波罗瓜尼

06-18 22:00 斯洛文尼亚 VS 美 国 约翰内斯堡

06-19 02:30 英格兰 VS 阿尔及利亚 开普敦

06-23 22:00 美 国 VS 阿尔及利亚 比勒陀利亚

06-23 22:00 斯洛文尼亚 VS 英格兰 伊丽莎白港

D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3 22:00 德 国 VS 澳大利亚 德 班

06-14 02:30 塞尔维亚 VS 加 纳 比勒陀利亚

06-18 19:30 德 国 VS 塞尔维亚 伊丽莎白港

06-19 19:30 加 纳 VS 澳大利亚 勒斯腾堡

06-24 02:30 澳大利亚 VS 塞尔维亚 内尔斯普雷特

06-24 02:30 加 纳 VS 德 国 约翰内斯堡

E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4 19:30 荷 兰 VS 丹 麦 约翰内斯堡

06-14 22:00 日 本 VS 喀麦隆 布隆方丹

06-19 22:00 荷 兰 VS 日 本 伊丽莎白港

06-20 02:30 喀麦隆 VS 丹 麦 比勒陀利亚

06-25 02:30 丹 麦 VS 日 本 勒斯腾堡

06-25 02:30 喀麦隆 VS 荷 兰 开普敦

F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5 02:30 意大利 VS 巴拉圭 开普敦

06-15 19:30 新西兰 VS 斯洛伐克 勒斯腾堡

06-20 19:30 斯洛伐克 VS 巴拉圭 布隆方丹

06-20 22:00 意大利 VS 新西兰 内尔斯普雷特

06-24 22:00 巴拉圭 VS 新西兰 波罗瓜尼

06-24 22:00 斯洛伐克 VS 意大利 约翰内斯堡

G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5 22:00 科特迪瓦 VS 葡萄牙 伊丽莎白港

06-16 02:30 巴 西 VS 朝 鲜 约翰内斯堡

06-21 02:30 巴 西 VS 科特迪瓦 约翰内斯堡

06-21 19:30 葡萄牙 VS 朝 鲜 开普敦

06-25 22:00 朝 鲜 VS 科特迪瓦内尔斯普雷特

06-25 22:00 葡萄牙 VS 巴 西 德 班

H组: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16 19:30 洪都拉斯 VS 智 利 内尔斯普雷特

06-16 22:00 西班牙 VS 瑞 士 伊丽莎白港

06-21 22:00 智 利 VS 瑞 士 伊丽莎白港

06-22 02:30 西班牙 VS 洪都拉斯 约翰内斯堡

06-26 02:30 瑞 士 VS 洪都拉斯 布隆方丹

06-26 02:30 智 利 VS 西班牙 比勒陀利亚

淘汰赛阶段

1/8决赛: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6-26 22:00 A1 VS B2 伊丽莎白港

06-27 02:30 C1 VS D2 勒斯腾堡

06-27 22:00 D1 VS C2 布隆方丹

06-28 02:30 B1 VS A2 约翰内斯堡

06-28 22:00 E1 VS F2 德 班

06-29 02:30 G1 VS H2 比勒陀利亚

06-29 22:00 F1 VS E2 比勒陀利亚

06-30 02:30 H1 VS G2 开普敦

1/4决赛: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7-02 22:00 W53 VS W54 伊丽莎白港

07-03 02:30 W49 VS W50 约翰内斯堡

07-03 22:00 W52 VS W51 开普敦

07-04 02:30 W56 VS W55 约翰内斯堡

半决赛: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7-07 02:30 W57 VS W58 开普敦

07-08 02:30 W59 VS W60 德 班

三四名决赛: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7-11 02:30 L61 VS L62 伊丽莎白港

决赛:

日期 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

07-12 02:30 W61 VS W62 约翰内斯堡

伪球迷,能不能和我介绍一下世界杯

世界杯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与奥运会、F1并称为全球三大顶级赛事。

英文:World Cup(FIFA World Cup)

中文:世界杯(国际足联世界杯)(世界足球锦标赛)

世界杯是国际性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任何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都可以派出代表队报名参加,而世界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就是预选赛阶段和决赛阶段。

世界杯预选赛阶段分为六大赛区进行,分别是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州赛区,每个赛区需要按照本赛区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选赛规则,而各个已报名参加世界杯的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代表队,则需要在所在赛区进行预选赛,争夺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名额。

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名额目前是32个,决赛阶段主办国可以直接获得决赛阶段名额,除主办国外,其他名额由国际足联根据各个预选赛赛区的足球水平进行分配,不同的预选赛赛区会有不同数量的决赛阶段名额。

世界杯决赛阶段的主办国必须是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而且会员国(地区)需要向国际足联提出申请(可以两个会员联合申请承办),然后通过全体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投票选出。

通过世界杯预选赛获得决赛阶段名额的国家代表队,加上主办国的代表队一共32支球队将会到主办国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争夺冠军。决赛阶段32支球队通过抽签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4支球队,进行分组积分赛,各个小组的前两名共十六支球队将获得出线资格,进入复赛;进入复赛后,十六支球队按照既定的规则确定赛程,不再抽签,然后进行单场淘汰赛,直至决出冠军。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FIFA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FIFA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世界杯赛的奖杯是1928年FIFA为获胜者特制的奖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饰技师弗列尔铸造的。其是希腊传说中的胜利女神尼凯,她身着古罗马束腰长袍,双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纯金铸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为流动奖品,谁得了冠军,可把保存4年,到下一届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发给新的世界冠军。此外有一个附加规定是:谁三次获得世界冠军,谁将永远得到此杯。

1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时,乌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获得过两次冠军。因此都有永远占有此杯的机会,结果是巴西队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

为此,国际足联还得准备一个新奖杯,以发给下届冠军。11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新杯审议会,经过对53种方案评议后,决定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两个力士双手高擎地球的设计方案。这个造形象征着体育的威力和规模。新杯定名为“大力神杯”。该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当时价值2万美元。14年第十届世界杯赛,西德队作为冠军第一次领取了新杯。这回,国际足联规定新杯为流动奖品,不论哪个队获得多少冠军,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编辑本段]世界杯历史回顾

第1届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本届杯赛没有预选赛,只有13支国家队报名参赛,两个南美国家乌拉圭和阿根廷携手进入决赛。乌拉圭国家足球队成为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为世界足球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第2届 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

本届杯赛第一次进行了电台的实况转播。

意大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争夺冠军,意大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第3届 1938年法国世界杯

这届杯赛上,上届冠军和东道主球队直接进入决赛阶段比赛。上届冠军在世界杯直接进入决赛阶段比赛的规定直到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上,上届冠军巴西也参加了南美区预选赛。

最终决赛在意大利和匈牙利之间进行,意大利队以4比2的蝉联冠军。意大利队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蝉联冠军的球队。

第4届 1950年巴西世界杯

经过第一轮小组循环赛,巴西、乌拉圭、西班牙和瑞典进入四强,他们需要再次以循环赛的形式决出冠军。巴西队与乌拉圭队的比赛就是事实上的最后决战,这场比赛在马拉卡纳球场上演,老道的乌拉圭队顶住了场上和场外的压力,第二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荣誉。

本届杯赛的观众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并创造了平均每场6万名观众的世界杯记录。巴西球员阿德米尔荣获最佳射手奖,在比赛中,他共攻入7球。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杯赛过程,没有一名队员被罚出场,大概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人们更加珍视和睦友善了。

第5届 1954年瑞士世界杯

本届杯赛在瑞士的五个城市进行, 26场比赛总共打进140个进球,令球迷大饱眼福。平均每场进5.38球的记录也是历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最高的。本届杯赛,球员们首次穿上了印有号码的球衣。另外,电视首次运用于世界杯赛的转播。

联邦德国队逆转战胜了被誉为“无冕之王”的匈牙利队最后获得冠军,开始了他们在世界杯赛上的辉煌历程。

第6届 1958年瑞典世界杯

这届比赛的大明星是巴西队年仅17岁的天才球员贝利,他司职左边锋,与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组成世界上最锋利的前锋线。另一位明星是法国队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杯决赛阶段每场比赛都有进球的球星,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一届世界杯进13球的最高记录。

东道主瑞典队发挥出众,进入冠军决赛,与争夺冠军。但巴西艺术足球很快向世人证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队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中国队首次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但未能获得出线权。

第7届 1962年智利世界杯

这届杯赛被称为历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杯赛,几乎每场比赛都有球员被罚出场外。开赛三天,竟然有34名球员是被抬下场的。

巴西队战胜捷克斯洛伐克队成为第三个两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队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风浪”。

第8届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

本届杯赛上的最大黑马属于朝鲜队,他是世界杯赛上首次进入复赛的亚洲球队。

在英格兰与联邦德国的冠军争夺战中,英格兰队的赫斯特成为了东道国的英雄,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决赛中上演“ 帽子戏法 ”的球员,现代足球队发源国第一次登上了冠军奖台。英国人在本届比赛中创新使用了“442”阵型,这个经典的阵型到目前仍然被很多球队所用。英格兰与联邦德国的冠亚军决赛中的争议进球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悬案和经典。

第9届 10年墨西哥世界杯

随着各大洲足球运动的发展,国际足球联合会首次决定在欧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区举办世界杯赛,最后选中了墨西哥。

冠军争夺战中巴西最后以4比1战胜意大利队,取得划时代的胜利,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三次夺冠的队伍,并永久占有了“雷米特杯”。

第10届 14年德国世界杯

这届杯赛正值世界足球技术革新的热潮,以荷兰人创造的“全攻全守”为代表,为足球带来了新的活力。

联邦德国队与荷兰队踢了一场永垂史册的决赛,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联邦德国队2-1获胜,第二次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第11届 18年阿根廷世界杯

本届世界杯赛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预选赛的参赛队伍第一次超过了100支。

阿根廷队与上届亚军荷兰队争夺桂冠。最后,阿根廷队以3比1的使荷兰队再次屈居“老二”。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五次由东道主夺魁。

第12届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本届杯赛扩军至24支球队。

意大利与西德进行冠军争霸战。意大利成为继巴西后,第二个获得三次世界杯冠军头衔的国家。罗西也以6球获得本届杯赛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奖。

第13届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的主办国哥伦比亚因财政困难宣布放弃。墨西哥代替哥伦比亚承办世界杯比赛,并成为了第一个举办过两届世界杯赛的国家。

阿根廷队与联邦德国队争夺冠军,巨星马拉多纳显示出他作为本届杯赛最佳球员的风,本届杯赛成了他表演的大舞台。阿根廷最后获得冠军。

第14届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

本届杯赛的英雄人物当属老将米拉、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和阿根廷门神戈耶切亚。冠军最后属于联邦德国队,联邦德国与意大利、巴西一样,成为三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本届杯赛吸引了近267亿次电视观众,门票收入达1.4亿美元。

第15届 1994年美国世界杯

本届世界杯决赛圈比赛充满了精彩刺激的场面和令人叫绝的进球。沙特阿拉伯队闯入了16强,为亚洲足球赢得了荣誉。本届杯赛上最大的悲剧是哥伦比亚球员埃斯科巴因将球打入自家球门,回国后惨遭。

最后的决赛的双方是巴西队和意大利队,两队都分别获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比赛在120分钟内没有分出高低,点球决战,巴乔射失点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为世界上第一支获得四届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第16届 1998年法国世界杯

本届杯赛世界杯扩军到32支球队,最大的黑马是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克罗地亚队,前南解体后首次参赛的他们最终获得第3名,队中球星苏克成为本届世界杯最佳射手。而英阿之战成为了经典,欧文横空出世。

7月12日成为了法国人的节日,在决赛中,中场大将齐达内在上半场两次头球破门,为法国队夺冠早早奠定了胜局。最终,法国队以3比0击败巴西夺魁。人们不解罗纳尔多在决赛中的低迷表现。

第17届 2002年韩日世界杯

世界杯历史上首次由两国合办。本届杯赛以弱胜强的冷门频出,数个夺标热门队伍止步于小组赛。

决赛在巴西和德国之间进行,巴西队第5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东道国韩国队获得第4名,创造了亚洲球队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新纪录。

中国队首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但小组赛三场未进球,以失9球、积0分的成绩无功而返。

第18届 2006年德国世界杯

德国、南非、英格兰、摩洛哥和巴西参与了2006年世界杯的申办,但是巴西在最后时刻退出。在最后的投票中,德国以12票比11票,以一票的优势战胜了南非,获得了2006年世界杯的举办权。这是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德国上次举办世界杯是在14年。

齐达内复出后的法国队的发挥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当然由于他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巅峰不在的老将(巴特兹等);而更加超出人们预料的是意大利队,他们依靠强大的凝聚力以及链式防守出人意料的打进了决赛,并最终捧杯。

这届杯赛上,四强全为欧洲球队,亚非球队表现不佳,最终意大利以点球大战战胜法国,获得冠军。齐达内在加时赛下半场因为用头撞击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齐,被红牌罚下,震惊了世界。赛后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马特拉齐,但是真相也许要等待很久才能为世界球迷所知。

第19届 2010年南非世界杯

第19届世界杯将在南非举行,这是非洲国家第一次举办世界杯赛,预示着非洲足球事业逐步踏入颠峰。

第20届 2014年巴西世界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30日,国际足联在总部苏黎世宣布:巴西将承办2014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