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Vs科索沃结果-黑山nba

tamoadmin

1.谁能给我解释一下黑山,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科索沃,南联盟这些国家的关系

2.科索沃战争是谁和谁打啊?

3.科索沃宣布独立,谁能讲一下这其中的原委

4.为什么赛尔维亚承认黑山却不承认科索沃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黑山,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科索沃,南联盟这些国家的关系

黑山Vs科索沃结果-黑山nba

一战结束后,在巴尔干地区,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前奥匈帝国的波黑地区、黑山王国、塞尔维亚一起组成了南斯拉夫王国,注意是君主制的。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被击败,克罗地亚再次独立,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二战结束后,前南斯拉夫版图基本被恢复,但已经被铁托为首的南共所掌握,虽然是一个联邦国家,虽然在国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共和国间经济水平相差不少,发达程度不同,加之一些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在1991年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率先独立,然后波黑、马其顿也独立(马其顿在南斯拉夫成立前是属于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但民族不同),因为波黑独立中的民族问题,爆发了波黑战争(一场绝对的悲剧),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早年称门的内哥罗)组成了名为“南斯拉夫联盟”的国家,但2003年,黑山也宣布独立,南联盟和平的解体了。至于科索沃,本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主要是阿尔巴尼亚人居多,因为民族、信仰问题,一直有纠纷,后来南联盟没有有效的控制当地局势,以至于科索沃时局持续动荡,北约开始干涉,(个人认为干涉是有必要的),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实际科索沃就脱离了塞尔维亚的有效控制,但现在世界上承认科索沃是主权国家的不多。

科索沃战争是谁和谁打啊?

科索沃战争双方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后由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南联盟共和国,反对科索沃独立。致使双方矛盾加剧。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干预下,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结果以南联盟战败而告终。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语:Kosova 或 Kosov,塞尔维亚语:Косово 或 Kosovo)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已经单方面宣布独立,未获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自定国名为科索沃共和国。科索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各方已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与周旋,科索沃议会已于2008年2月17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并获得了63个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已经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中文名称:科索沃共和国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Kosovo简称:科索沃所属洲:欧洲首都:普里什蒂纳主要城市:佩奇,普里兹伦国庆日:2008年2月17日国歌:《欧洲》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货币:欧元时区:UTC+1(夏时制:UTC+2)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国家领袖: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人口数量:2126708人(2007年)人口密度:185人/平方千米(2007年)主要民族: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国土面积:10908平方千米水域率:0%GDP总计:38.04欧元人均GDP:1759欧元国际电话区号:+381国际域名缩写:.rs道路通行:靠右行驶首脑:总理哈希姆·萨奇

科索沃宣布独立,谁能讲一下这其中的原委

其实主要就是阿族跟塞族之间的民族冲突。

以下是一些资料。

科索沃的历史悠久,据克罗地亚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斯迪帕切维奇考证,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40多个伊科里.特拉切好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就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纪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到达巴尔干并定居下来。他们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把从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赶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纪,南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到公元14世纪,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统治下,塞尔维亚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一度扩大到马其顿和希腊,而科索沃则是王国的中心。当时的地缘政治学认为,统治科索沃就统治了巴尔干,可见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苏丹穆拉特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科索沃的梅尔勒平原同塞尔维亚王子拉萨尔率领的基督教联盟军队进行决战,结果,穆拉特与拉萨尔双双战死,科索沃从此被土耳其人占领,整个巴尔干地区逐渐被奥斯曼化。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军队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贝尔格莱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尔维亚王国正式灭亡。

土耳其的占领导致巴尔干地区一分为二,南方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亚人,北方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拉渥尼亚人和伏伊伏丁那人。当时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欧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亚洲专制主义则是愚昧、腐败、混乱和暴戾的同义词。许多塞尔维亚人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奴役,纷纷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别是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则移居科索沃,填补了塞尔维亚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实施一种改变当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当地塞尔维亚人信仰东正教,阿尔巴尼亚人则贩依天主教。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取强制性措施来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这些教徒没有规定非信伊斯兰教不可,他们允许东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须向当地缴纳人头税,而这种税款相当高,几乎使一般东正教、天主教教徒无力承担得起。而如果有谁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项税款。故而许多阿尔巴尼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塞尔维亚人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这种长途跋涉在17世纪达到高潮。历史资料表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约有三、四万塞尔维亚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把居住在相邻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据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当时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已占当地人口的60%以上,其余为塞尔维亚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亚人。

从18世纪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塞尔维亚经过两次起义,于1815年成立了公国,1852年黑山公国建立。1876一1878年塞土战争后,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日益没落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担心塞尔维亚的强大而开始支持阿尔巴尼亚人了。在1880—1889年间,有6万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向土耳其宣战,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处于奥斯曼帝国奴役下达5个世纪之久的科索沃重新并入塞尔维亚,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经是阿尔巴尼亚人了。为了恢复多种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国没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园,将土地优先分给有战功的塞尔维亚士兵,大批在庄园种地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这样,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急剧减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约50万,占科索沃总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凑的“大阿尔巴尼亚”并吞,有近10万塞尔维亚人被迫逃离家园。由于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根深蒂固的,以致于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时期,占领者并未遭到阿尔巴尼

亚人的反抗,相反当地居民对于加入统一的大阿尔巴尼亚感到格外兴奋。

当时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两国***领导的游击队对科索沃的归属各执己见。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尔巴尼亚举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但该决定随即被南共中央反对。1944年 l1月,南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阿尔巴尼亚族起义者在科索沃成立了军。3月16日,军颁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称他们是大塞尔维亚专制的拥护者。4万名南斯拉夫军人同1万名阿族军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是塞尔维亚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万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议会决定将科索沃并入塞尔维亚共和国。这样,战后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不过,虽然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并没有像塞尔维亚、黑山等一样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将科索沃规定为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人对阿尔巴尼亚人中的亲法西斯分子进行了清洗,但这又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抗,使进一步激化。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活动。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独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内建立了一个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在60年代,大约有7-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到科索沃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发达地区要求取消国家控制,而塞尔维亚则坚持中央集权和联邦掌握投资基金。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总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统治的发达地区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塞尔维亚人,但出生率却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困状况。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长率为3.79%,阿尔巴尼亚族的人数增加到 100万,而南斯拉夫全国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1968年,科索沃的学生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首次要求自治,并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要求。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同意让科索沃实行某种程度的自治。到11年,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了总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决要求日益强烈。 14年南斯拉夫的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差不多的权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阿族知识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许多塞尔维亚族人纷纷离开科索沃到其它地区寻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识分子因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怀不满,成为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核心。

1980年5月,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个威的领袖,各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1981年3月至4月,由阿尔巴尼亚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培养出来的阿族大学生举行,要求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示威群众首先同警察发生冲突,许多学生被捕,塞尔维亚当局派军队对科索沃临时实行军事管制。这样导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常常酝酿成流血冲突。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维奇访问科索沃时,呼吁当地塞族居民不要因为生活困难而离开这块土地。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不断加剧。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指责阿族人对他们进行骚扰,并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废除宪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和经济危机而走向四分五裂,塞尔维亚******米洛舍维奇利用民族主义情结来争取群众,提高自己的威望。塞尔维亚无力阻止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但它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米洛舍维奇正是利用了塞尔维亚人的这种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提出了“大塞尔维亚”的口号。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议活动,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派军队平息阿族矿工的罢工和学生示威,修改了14年的宪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包括新闻机构都被取缔。阿族人同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和枪战,20多人死亡,许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尔维亚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高压水龙头镇压阿族示威者。面临着塞族的“大塞尔维亚主义”,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希望破灭了,塞、阿两族之间的对抗情绪越来越激烈,骚乱越来越严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坦克和飞机,并在科索沃实行宵禁。但此举并未消灭阿族的民族主义情绪,塞、阿之间的冲突日益升级,矛盾日益恶化了。

由此可见,科索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个难题,它既经历了上下两干多年的曲折演变,又遭受过列强的蓄意摆布,至今在许多争端上仍难辨是非。关于科索沃的归属问题,塞尔维亚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说法。塞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摇篮,因为塞在12世纪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最强盛的国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塞军败退北方后才大量迁入的。阿族人则坚持认为,公元前4—5世纪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亚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来就是阿族的领土。这样,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独立,而塞尔维亚人又不会轻意舍弃他们十分珍爱的“故土”。科索沃这颗巴尔干的“定时”时刻存在着爆炸危险

为什么赛尔维亚承认黑山却不承认科索沃

科索沃宣布独立,使得巴尔干地缘政治形势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刚刚履新的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誓言,将尽全力保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警告说塞尔维亚与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将进入“冷对抗阶段”。而总理科什图尼察也同样措辞强硬地表示,绝不会拿科索沃与欧盟做“有失尊严的交易”。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塞尔维亚会取一系列措施坚守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但它也同样面临两难选择。就塞尔维亚自身蓝图的勾勒来看,它渴望的是加入欧盟,而科索沃独立则成为了考验双方关系的要害。尽管欧盟和塞尔维亚都曾表示过塞尔维亚入盟与科索沃是两码事,但实际上两件事不可能没有关联。 就塞尔维亚的国家立场来说,如果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在美国承认科索沃后立刻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将不得不与这些国家进入一个“冷对抗阶段”,这将在事实上影响到塞尔维亚的入盟进程。此前,欧盟的一些外交官就曾给塞尔维亚一个两难的选项:“你们如果要欧盟就要失去科索沃,如果要科索沃就要失去欧盟。”

冲突已经开始出现。尽管塞尔维亚抗议欧盟向科索沃派驻特派团,但英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却发表声明说,英国支持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在科索沃正式独立后,英国将会立即宣布承认科索沃新,并愿意为科索沃提供必要的军事协助。而这也将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支持科索沃独立开个先河。

在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也需要在美俄博弈之间做出选择。无论是从文化渊源,还是从战略依赖上看,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都十分依赖俄罗斯。而俄罗斯也成为了支持塞尔维亚的为数不多的大国之一,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唱对台戏的主要力量。

与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不同,今日的美国没有精力在科索沃问题上卷入过多。就经济层面来看,美国经济自身出现了很大问题,一系列救市举措能否见效还很难说,民众和舆论的兴奋点显然不在科索沃这样一些国际事务上。更何况,美国大选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全国上下弥漫着改变布什对外政策的政治气氛,在科索沃问题上与俄罗斯等国强力叫板的动能不足,所以倒乐得英国出面“带头”支持科索沃独立,进而抗衡俄罗斯。而英国与俄罗斯的暗自较劲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而俄罗斯也已不是吴下阿蒙。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无论是在国力上,还是在内部团结上,俄罗斯都与1999年大不相同。腰杆硬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抗衡也多了几分底气。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于构建新的集体安全框架也有了更主动的要求。在反复强调对塞尔维亚的支持的同时,普京总统还特别提出,“俄在巴尔干一度有特殊利益,现在复兴的俄罗斯重返那里是很自然的事”。

从集体安全的角度看,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力挺,也有着重要的地区战略利益。面临着美国“反导”和北约东扩的双重压力,俄罗斯急需重建集体安全体系,而与塞尔维亚的盟友关系也就此成为了制衡北约东扩的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索沃问题甚至还创造了一个契机,将塞尔维亚从西方阵营推向了俄罗斯一边,而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的“仗义”支持,还会吸引一些国家向莫斯科靠拢,这也是美英等国所始料未及的。

同样重要的是,反对科索沃独立,也显示出俄罗斯维护自身的领土完整的决心。对俄罗斯人来说,车臣问题等国内的分离倾向是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科索沃的独立,无疑将是一个负面的“启示”,很有可能在独联体地区乃至俄罗斯国内引发连锁反应,加剧地区动荡。日前,俄罗斯已警告说,科索沃独立将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引起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也宣布独立,从而引起了格鲁吉亚的恐慌。

事实上,美英等国过于强力地支持科索沃独立也未必会得到多大的好处。就分离主义而言,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面临着潜在的威胁。无论是肖恩·康纳利提出“苏格兰国”主张,还是美国佛蒙特州分离运动提出的佛蒙特独立主张,都在讽刺着美英等国在独立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就像普京所批评的那样,“单方面支持科索沃独立的行为是不道德和不合法的。”俄罗斯方面已考虑必要的时候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

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美俄对峙。在过去一年中,反导已使得美俄关系倍加紧张,而美英关系在布朗上台后也几经风波,在世界形势面临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及一些全球问题考验之际,这种冲突的加剧,无疑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而美俄两国,也很有可能再次拉开长期抗衡的序幕……(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