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罗旺斯爱情的“骑士精神”,燃烧着的荷尔蒙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
3.名称:北京城南骑士度村
4.有关骑士历史的书
5.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战役
普罗旺斯爱情的“骑士精神”,燃烧着的荷尔蒙
普罗旺斯浪漫唯美的爱情,是根深蒂固的浪漫,而普罗旺斯骑士阶层的壮大,以及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产生、盛行与发展,便是浪漫爱情的“铁证”。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封建庄主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国南部骑士阶层迅速壮大,因此,造就了骑士阶层对于贵夫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故事,成为了法国南部独树一帜的“爱情标识”。
然而,法国南部大多数骑士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生活较为穷困,对于地位高高在上的贵夫人们,这种不对称的爱情,本身就充满了悲彩,这种“期而不待”“待而难得”的折磨与消沉,更是让普罗旺斯骑士阶层的爱情,始终充满着坎坷的故事。
与此伴生的是,在法国南部,特别是在普罗旺斯地区,水到渠成的产生了新的抒情体诗歌,并普遍用普罗旺斯的当地方言进行吟唱。因此,这些新型抒情诗,被人们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集中抒发了普罗旺斯骑士们的爱情思绪。
绕梁笛声(管家风)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
中世纪的骑士,尤其是日尔曼骑士是一个非常发达的阶层。
起初,骑士是由骑兵发展而来,而其先决条件就是只有骑兵取代步兵,骑士阶层才能兴起。第一次使骑兵们大显身手的无疑是日尔曼击败东罗马之战,这一役,令骑兵确立了优势。但是骑士并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骑兵,骑士其实是西欧把军事力量纳入封建体制的产物。一开始,因为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因而实行了自由人服义务兵役的制度。但是随着土地的兼并,大地产制导致了自由民数量大减,使得义务兵役难以实行,能被征入伍的人范围日益狭窄,而且自由民也无力负担军事装备,于是骑士开始成为领主的特权。
为了保证相当数量的兵源,当时的上层取了一些措施,即把兵役与经济来源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以后中世纪普遍的邑制,这个制度始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时期。兵役从义务制转变为邑制,于是封建领主的军队成了国家军队的基础。这种制度具有稳定性和牢固性,使骑兵从分散的状态转化为一个骑士阶层,即形成了骑士等于骑兵加土地所有制的组成。
骑士在当时的主要职责是军人,而军人形象极受社会尊敬,因为军事活动频繁是中世纪特征,在人们观念中,战争属于正常的社会生活状态。在经济领域中,骑士是封建体制组成部分,效忠于领主,并通过宣誓等仪式来加强这种纽带关系。而在社会阶层方面,贵族可以是作战的骑士,但骑士并不一定是贵族。骑士主要职责是作战,而不具备贵族所具有的司法权和一些世袭权,而是“贵族的随从”,处于贵族、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
12~13世纪之后的和平时期,骑士军事只能开始削弱,在经济、政治领域提高地位,逐渐与贵族融合。那个时候骑士的培养已经必须从出生开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程:出生时便由父亲监督实行洗礼,从小由乳母养到7岁,不可和家人同住。7岁后,真正走上骑士的道路。离开住处到一个高于自己家庭地位的贵族家族,开始学习成为骑士的必备知识,如养猎鹰、各种宗教知识和礼仪。14岁起担任贵族的贴身随从,为礼仪性质,可从中学到很多经验知识,直到21岁长大成人。
21岁时,必须经过一种特殊的仪式,才能脱离领主家庭成为自主独立的骑士。仪式很隆重,这种授封礼被认为是过去成年礼的延续或变形:在第一天中要进行沐浴和祈祷两个仪式,为的是净化肉体和灵魂。第二天正式授封:接受战马,并举行象征性的比赛,成为骑士的外在标志。
所以,当时的骑士具有固定的特点,并有专门的称呼为“兵”。
中世纪骑士和教会的关系是中世纪骑士的一大特征,也是野蛮和理论的相结合。
最初这双方是对立的,因为骑士代表摧毁的一方,而基督教代表被摧毁的罗马帝国;骑士十分尚武,以掠夺为特征,且掠夺目标常常直指教堂。双方在理论、实际上都冲突,基督教崇尚和平,骑士则以战争为乐。
导致两者的结合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因素:第一,源于教会的世俗化。因为得到了大量土地,使得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当时的一个小教会都可以拥有为数1000多个的庄园。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教会开始涉足世俗事物,从对国王的依附到对国王的支配,也使骑士保护的对象发生了转移,骑士作为基督徒,不能侵犯教会,教会从与骑士对立的机构变为被骑士保护的机构。第二点,则是骑士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进入教会是当时贵族后代获得社会地位的方法,所以骑士们从小就接受宗教教育,遵从上帝的教导来选择合适的行为,从小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另外,骑士在战争时战途凶险,遇到困难就往往祈求上帝的保佑;还有一部分骑士因为战争太过残酷而转向修道,另一部分大难不死的骑士则因为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而绝对的信仰基督教。
因此,很多教会的行为准则成为了骑士的准则,骑士成为了上帝的战士。当时骑士的准则主要为以下几点:做一个虔诚的基督徒。12~13世纪后,虔诚成为首要准则,信仰基督教既是品质,也是资格,对骑士有了规定和约束。骑士的装备也代表着教义,剑是十字教的象征,盾代表着保护教会的职责,双刃剑则代表了正义的一面和杀敌。而且信仰上帝,骑士也必须有实际行动,为祈祷和忏悔罪行。必须成为保护教会的卫士,世俗国家是上帝在人间的房间,国王是房间的代表,骑士保护国王既为保护上帝,从而转化为保护教会的职责。
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也有其独特之处,与现代人的观念并不相容,可说是独树一帜。
当时的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骑士们追求爱情,但对象都是贵妇人,且不以结婚为目的,这种观念成为中世纪后期宣扬的主题,吟游诗人用诗歌在各地歌唱,对以后的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这种爱情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和平时期骑士军事只能减弱,开始依附贵族宫廷而生活,讲究礼仪、风度而非武力。特别是十字军东征后,男子大都外出打仗,世俗事物落在妇女的身上,能力和地位均有提高。女主人在宫廷中经常担任重要的角色,其地位崇高,成为前来依附的武士所崇拜的对象。而且骑士从小在贵族家庭中长大,很多的教育是由女主人安排,两者无形中构成一种母亲式的崇拜。这也是对当时无爱情婚姻的补充,骑士为利益而结婚,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在正常婚姻之外寻找精神的依托,自己所崇拜的女主人自然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这种爱情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观念:其中包含着效忠观念,但并不追求平等;且不以婚姻为目的,历经艰难也无所谓;这也是道德提升的机会,封建附庸关系在爱情方面的体现为服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贵妇人是那个时期女性的典型,原本粗鲁的骑士如得其垂青,可变得有修养,符合作为上层人的规范,也是和平时期的要求。
什么是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与教会文学完全不同的一种世俗文学。它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这一时期,征战不息的创业时代结束了。由于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则。他们突破基督教的出世观念和禁激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侠义的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骑士文学就是这种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
骑士文学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史诗,其基本主题大都是封建骑士的建功立志、侠义冒险、崇拜贵妇人及爱情至上等。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以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波折为主要内容,常用抒情诗来表示。法国南部普洛旺斯的“特鲁巴杜尔”(即行吟诗人)的情歌即是最有代表性的骑士抒情诗。其中《破晓歌》描写天将破晓,骑士与贵妇人离别时两情依依、难舍难分的场面最为精彩。《破晓歌》堪称普罗旺斯情歌曲精粹,在包办婚姻的中世纪,“至高无上”的骑士之爱是历史上第一砍出现的个人之爱。另一类以骑士征战冒险、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常用骑士的形式来表示。中古西欧主要国家都有关于亚瑟王的故事,其它骑士大多以亚瑟王和他的一百五十个“圆桌骑士”的故事、“圣杯的故事”为基本内容整理改编。所以,不列颠系统的《亚瑟王》是中古西方骑士文学中影响最广、最有代表性的系统。属于这个系统的骑士,在英国最杰出的是《高文爵士和缘衣骑士》;法国最典型的骑士是《郎斯洛》,还有韵文《布鲁特》。德国的《特里丹和绮瑟》是以后加进不列颠系统的。第二系统是法兰西系统。法国西部是骑士文学的中心,这儿的行吟诗人称“特鲁维尔”。这个系统的骑士多取材于查理大帝和他的骑士们的征战故事,如《罗兰之歌》等。它与英雄史诗不同之处在于,骑士并不拘泥于史实,“特鲁维尔们”为突出骑士文学冒险、爱情、宗教三大主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虚构。第三系统为古代系统,它以古希腊、罗马的特洛伊战争、亚历山大征战等古代史诗为题材。骑士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表现在,现代长篇的种籽已经在这种作品中成熟了。
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它对文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骑士文学历来便是一种制度(骑士制度)与一种文化(基督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骑士制度的兴亡直接决定了骑士文学的兴亡。骑士文学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就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相反,武侠文学却经历了不同的三大历程:产生、发展、蜕变。换言之,骑士文学是历史形态的文学,在没有蜕变的情况下业已衰落.
名称:北京城南骑士度村
简介在美丽的永定河畔有一个风景胜地,那就是北京南部的骑士度村。来这里旅游的朋友会觉得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的可爱,这里的环境是如此的优雅,这里的山,这里的茂林,这里的修竹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而骑马绝对是一个展示你优雅的好地方。北京城南骑士度村不仅是一个骑马胜地,还有餐饮、、休闲等多种活动。首先,你可以感受一下这里的骑马活动。在这个大广场周围,你可以开始享受优雅的骑马活动,享受闪电般速度的一般感觉。耳边呼啸的风声绝对是最美的享受。骑完马后,你可以享受这里的美食。这里的美食是不折不扣的老北京风味,味道很浓,有点咸但是味道十足,外地的小吃在这里也可以品尝到。在享受了骑马和美食之后,你可以做一些活动,比如去健身室锻炼,或者去保健室享受一个特殊的人的照顾,或者品尝一些保健食品,做一些有益于健康的运动,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这里的风景也是放松的好地方。/p
有关骑士历史的书
有关骑士历史的书
圣殿骑士团历史(2)
--------------------------------------------------------------------------------
作者:不详 来源于:我爱电子书 发布时间:2007-11-2 22:53:37
50年间,条顿骑士团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鲁士,这样便形成了从东西两方钳制波兰领土,直接威胁波兰国家安全的态势。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是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它已不满足于对波兰的渗透,同时还将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区域。1346年,条顿骑士团又从丹麦人手里夺得了爱沙尼亚。除此之外,条顿骑士团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都有自己的属地,最大的属地则在德国。
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军,向占据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军。7月15日,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联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此后,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
善堂骑士团的雏形出现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尚未开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务是进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护来“圣地”朝圣的西方基督徒,供给朝圣者食宿,医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员是以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圣殿”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故又称为“约翰骑士团”。
但是,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结束后,善堂骑士团的宗旨开始发生变化,它的首领决定:一部分教友继续为饥饿和染病的朝圣者从事慈善工作,但其中心任务是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骑士军,从而逐步变成了纯粹的封建骑士军事团体,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存在了将近200年。其服装是缀有白色十字架的黑色外套,后来又改为红色外套。
14世纪初,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逼之下,骑士团不得不于1310年移到地中海东部的罗得岛。1522年,奥斯曼苏丹苏里曼一世为了解除进犯欧洲的后顾之忧,大举进攻罗得岛,虽然骑士团只有500多名骑士和6000多名士兵,但他们面对20万强敌,毫不畏惧,英勇抵抗,进行了整整半年多的顽强防御战,虽然最终被迫投降,但士军却付出了至少5万人丧生的惨重代价。苏里曼一世对骑士团的勇气颇为赞赏,于是特许这支敌军在1523年1月1日安全撤离了该岛。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马耳他岛及其附近的戈佐岛交给善堂骑士团管辖。于是,骑士团就在马耳他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正式称为“马耳他骑士国”。
此后,善堂骑士团进入了鼎盛时期,船帆上标有马耳他八角十字的战船横行于地中海。18世纪,骑士团的疆域远达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圣克鲁瓦。1794年,美国独立后不久,这个骑士国就很快对它予以承认,并同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马耳他骑士国比美国还要强大得多呢。1798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远征埃及的途中,将骑士团从马耳他岛上赶了出去,骑士团再度沦落天涯,直到1834年才在意大利的罗马扎了根。此后,它们再度转向经营慈善事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名称也改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军事护理人员骑士团”。
今天,骑士团的总部设在罗马商业街的马耳他大厦,其标志为缩写字母S.M.O.M。像梵蒂冈一样,这块土地是属于它们自己的。虽然骑士团的正式公民只有几十人,土地也只有这一幢1.2万平方米的大厦,但它却与世界上8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目前,骑士团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营着几十所教会医院和诊所,收取会员费和慈善捐款;发行自己的护照、货币和邮票。不过,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人们看不到骑士团货币“斯库多”。此外,骑士团邮票只能在向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及中国澳门发信时使用。实际上,骑士团的货币和邮票,绝大多数被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购买收藏了。今天的骑士团非常富有,它的收入来源于战争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它所组织的战地救护和救济工作。而且,它还拥有众多的飞机,当然,都得租用外国机场,因为骑士团自己那块巴掌大的地盘还不及一个普通的飞机场大呢。骑士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12000多名骑士,其中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意大利前总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美国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等名人。
圣剑骑士团的由来及解体
圣剑骑士团虽然不属于三大骑士团之列,但它在历史上也曾发挥过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还曾合并到条顿骑士团之内,因此,这里也简单叙述一下它的产生及结局。
圣剑骑士团系德意志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建立。因其所属骑士的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故得名。它在13世纪初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侵入波罗的海东岸立窝尼亚地区,故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1240年,骑士团又伙同丹麦、瑞典封建主入侵俄罗斯,占领普斯科夫城,并继续东进,进逼诺夫哥罗德城。1242年4月5日,在冰封的楚德湖上爆发了著名的“冰上交战”结果诺夫哥罗德军队获胜,骑士团被逐出俄罗斯,此后再不敢向东扩张。到16世纪初,骑士团由于内部矛盾逐渐分崩离析,分裂为若干不同的领地。
圣殿骑士团全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穷骑士(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它成立的时间并不确定,有说是1118年的,也有说是1119年的,一般认为不会迟于1120年。1096年圣城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占后,很多欧洲人前往耶路撒冷朝圣,而这时十字军的主力已经回欧洲去了,朝圣者在路上常常会遭到强盗的袭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贵族Huguens de Payns和其它八名骑士建立了圣殿骑士团,以保护欧洲来的朝圣者。当圣殿骑士团成员加入组织时,不仅要发誓遵从修会的三大规定:守贞、守贫、服从,而且还要发誓保护朝圣者,这是他们作为圣地的军事修会与一般的修会相区别的地方。
圣殿骑士团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博度安二世将圣殿山上的阿尔-阿克萨清真寺的一角给这些骑士驻扎,这个清真寺正是建在传说中的所罗门圣殿的遗址上。《达芬奇密码》里说圣殿骑士团知道所罗门圣殿下面藏着的秘密,所以故意要求这块地方来驻扎,以便将深藏在地下的秘密文件找出来。通过这些秘密,他们掌握了基督教的命脉,因此获得了力量,最后也因此惨遭。当
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战役
金马刺之战: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战役。
金马刺之战为1302年7月11日在法兰德斯的科特赖克发生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由手工业行会会员组成的法兰德斯步兵打败了法国和法兰德斯贵族的骑兵。据说从战败者身上取得许多马刺,故称金马刺战役。
法兰德斯装备不良的步兵所以能战胜法国骑兵,是因为他们把阵地设在四面环水和壕沟的土地上,使骑兵无法冲刺,一筹莫展。由於这次胜利,手工业行会在各城镇的政治中占有优势,同时也消除了法国吞并的威胁,却不能根除法国在法兰德斯的影响及贵族阶级的经济支配地位。
金马刺之战The Battle of the Golden Spurs,是于1302年7月11日在科尔特赖克进行的一场法国人和佛兰芒人的战斗。这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这场战斗起因于法国尝试吞并佛兰德斯(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的西南部一地区,现分属比利时〔构成该国东佛兰德和西佛兰德两省])。佛兰德斯曾经是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并在12年被并入王室领地。
但是当地强硬的武装抵抗使得法国的吞并政策没能得以顺利实施。在1300年,法王腓力五世指定“Jacques de Chtillon” (一个封建领主)为佛兰德斯的统治者并将佛兰德伯爵“Guy of Dampierre”抓了起来作为人质。
这个举动在许多佛兰芒人的有影响力的行会中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佛兰芒人房子被法国的士兵毁坏,他们不得不逃到他们自己的城市,布鲁日。1302年3月18日,布鲁日的佛兰芒民兵杀死了他们能找到的所有法国人,这次也被称作“Brugse Metten”。
佛兰芒军于同年7月九号到十号对科尔特赖克攻城失败后,在城郊的一块旷地与法军相遇。这块土地上布满了沟壑与小溪,非常不便于骑兵冲锋。于是法军便命令侍从在地上铺上木版。但是,还没等铺完,法军的步兵就带头冲锋,并在近战中占了上风。
但是,法军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却将部队撤回,让骑兵出击。这样他才可以把取胜的功劳加在贵族骑兵的身上。出乎法军意料的是,骑兵被撤回来的步兵挡慢了速度,等冲到了严密的佛军阵线前时,所有骑士都成了重装佛兰芒民兵的猎物,被轻易击落下马。
当法军意识到战斗失利后,撤退时才被追了10公里便全军溃退,弃甲曳兵。 在战斗以前佛军有可能被要求对法军不留活口。但是有新的理论表明,在战斗尚未得出结果的时候,如果将战俘带回阵地将会打乱先前布好的阵形,对战局有不利影响。无论如何,处于种种原因,战役中法军最高统帅阿图瓦的罗伯特二世被围攻而死。
这场战役是中世纪步兵战胜骑兵的范例之一,并与斯特林桥战役有着相同之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步兵击败了骑兵。这同样也是佛兰德斯在政治上从法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场战役的日期也被比利时的佛兰芒人定为官方纪念日。
佛兰芒诗人 Hendrik Conscience (亨德里克·康西安斯)在他的作品 Lion of Flanders (佛兰德之狮)中为此次战役添上了化的色彩。这场战役也被看作为当时少数成功的乡镇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被镇压)
这场战役的结果带给了欧洲的军事统帅们极大的震撼,在他们眼中天下无敌的骑兵居然被相比之下“平庸”的重装步兵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役也促进了大骑兵时代的终结,使得欧洲军队纷纷重新思考新的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