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一中的办学成果
2.请问全国数学联赛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怎么才能加分呢?
3.体教结合的工作总结
宁夏银川一中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宁夏银川一有1137人报考;该校一位学生夺得宁夏理科状元;自治区文科实分前10名有7人,自治区理科实分前10名有6人;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达153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37.3%;一本上线率为88.13%,二本上线率为94.90%;有2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另外,国际部第一届的22名学生全部被海外大学录取。
2014年高考,宁夏银川一有1113人报考;该校一位学生夺得宁夏理科状元;自治区文科实分前10名有7人,自治区理科实分前10名有8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有57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39.31%;理科600分以上人数有225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38.46%;一本上线率为87.33%,二本上线率为94.42%;有36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3年高考,宁夏银川一有1103人报考;该校一位学生夺得宁夏文科状元;自治区文科实分前10名有7人,自治区理科实分前10名有7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有34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59.65%;理科600分以上人数有115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46.6%;一本上线率为80.15%,二本上线率为90.66%;有30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含保送)。
2012年高考,宁夏银川一有1096人报考;该校学生夺得宁夏文科、理科双状元;自治区文科实分前10名有6人,自治区理科实分前10名有9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有12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66.7%;理科600分以上人数有33人,占自治区600分以上人数的51.56%;一本上线率为76.4%,二本上线率为86.95%;有30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含保送)。 学科竞赛 2004年至2009年在数、理、化、生、信息技术五项全国奥赛中,代表宁夏出省参加全国决赛的学校学生有30人次;获得自治区级一等奖的学生有122人次;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的学生有315人次;获得自治区级三等奖的学生有275人次。
201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学校共有94名学生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77名、全国二等奖16名、全国三等奖1名。
2013年第三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学校有7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一等奖,37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二等奖,24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三等奖。
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学校共有74名学生获奖。其中石玉洁获全国三等奖,8人获自治区一等奖,21人获自治区二等奖,44人获自治区三等奖。 素质教育 2015年全区中学生篮球联赛中,银川一中男子篮球队获得高中男子组第一名。
2014年度“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学校学生张时获得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青年组)一等奖;潘安琪获得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少年组)一等奖;张子琦、王冬烨获得少年组优秀作品奖。
2013年第28届全国创新大赛及自治区、银川市各级选拔赛中,学校学生共有9项作品获奖。其中2项作品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2013年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宁夏赛区的比赛中,学校学生共有37人获奖。其中,21人获得自治区一等奖,7人获得自治区二等奖,9人获得自治区三等奖。同时,朱晓玉的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2004年至2009年间,银川一中有17位教师承担了全国、自治区、市级示范课教学任务;27位教师在全国和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其中6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7位教师受聘教育部、人教社承担全国课改实验区培训任务。
2012年10月11日至12日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与高考解题能力”专题研讨会上,学校地理教师赵敏丽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与解题能力”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中获得一等奖。
2013年全区优秀多媒体课件暨网络学习空间评选活动中,学校英语教师郝琴的课件《A land of dversity》获得一等奖。
宁夏教研室“2013年度全国地理优质录像课评选”活动中,学校地理教师赵敏丽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获得高中组特等奖。
宁夏教研室“2013年中图版全国高中地理优质录像课评选”活动中,学校青年地理教师潘雄武的《热力环流》获得二等奖。
2013年11月银川市高中教师专业知识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2013年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周霞获得特等奖,信息技术教师李荣军获得一等奖。
2013年银川市教育学会第十八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评选活动中,学校教师有25名获得教育教学论文奖,其中一等奖9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1个。 校徽
银川一中校徽为红底金框的三角形,中间是一本打开的金色书,书的左右两页上写着银川一中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书的中间镂空,书的上面有金色阿拉伯数字“1”,与镂空的书构成汉字“中”,表示着“一中”。象征着银川一中渴求知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精神。
校训
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银川一中每年都会举办丰富的文体活动。元旦联欢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高一高二每个班都会为元旦联欢会精心准备节目表演,教师也会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节目。英语周则是银川一中最具特色的活动,英语周的周一至周五,每天都会举行不同的英语活动,比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英语**配音、英语知识竞赛、英文展板评比等活动。 此外学校还举办有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班级篮球联赛、民族音乐会 、一中好声音等活动。
2004年,在校团委的批准下,正式成立了寰淼文学社、天文小组、铜管乐团、跆拳道社、轮滑社、动漫联盟等7个社团。此后银川一中社团文化逐渐发展,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社团质量不断提高。 2005年,学校创办了由学生自己编写的校刊《墨泉》。截止2015年10月,银川一中已有正式社团23个。
银川一中社团及学生团体(截止2015年10月) 广播与主持部MIX动感啦啦队阳光电视台寰淼文学社雅石动漫社信念跆拳道社寰宇天文社龙棍社风聆器乐社紫罗兰志愿者社凤凰模联社智邦商社舞蹈社倾音社次世代公社(计算机科学)映画摄影社科技创新工作室机器人社灵·动心理社Hiphop文化社(街舞社)纵横辩论社鼹鼠科学社祈灵手工社农夫单车骑行社马赛克报社手鼓部落足球协会魔方爱好者团体滑板爱好者团体——
请问全国数学联赛的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怎么才能加分呢?
到2014年,奥赛与高考将基本脱钩。教育部今天宣布,规范和调整奥赛、部分科技类竞赛和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其中,全国奥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今后不再具有保送资格,省级奥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不再具有保送和加分资格,只有国际奥赛的参赛者保送生资格被保留。 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这项新的加分政策,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正好是2014年。而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仍可适用调整前的相关政策。
两项调整是调整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和调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两项规范是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 在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中,调整最彻底的项目是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省级竞赛。获得该赛事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 参加以下六大类比赛并获奖的学生,虽然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的资格,但仍可能享有加分优惠,而加分的前提是,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 这6类比赛获奖项目包括: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以上各类比赛的获奖学生,如果想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高考加分瘦身"是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表现 参加国际奥赛的学生则被保留了保送生资格。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之所以如此,有关人士解释,是因为国际奥赛的赛期与高考的时间重合。
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3.调整后的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相比原办法,有何变化?
经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研究,对当前涉及奥赛和科技类竞赛的保送、高考加分项目做了调整:
一是对奥赛全国决赛获奖学生、科技类竞赛相关获奖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加分、保送资格,调整为高校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参加本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资格,是否可享受加分照顾由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委决定,不再具备保送资格。
二是对奥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奖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保送、加分资格,调整为高校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参加本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资格,不再具备保送、加分资格。
三是对获得奥赛全国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给予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4.调整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加分项目,对赛事及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学生学科奥赛和科技类竞赛举办以来,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科和科技兴趣、促进青少年学科和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将客观上适合部分学生参与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项目,泛化为更多、更低龄的学生参加的“必修性”学习或活动。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功利性被强化,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导致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本项目的设计,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鉴于此,为了给确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更加公开、严谨和洁净的竞争平台,抑制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鼓励特长,又强化基础,同时也促进赛事的长远健康发展,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对现行竞赛保送加分政策做相应调整和完善。
有关赛事主办方预研判断,这一调整不仅不会对学生和赛事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让赛事吸引和凝聚更多真正喜爱科学研究的学生以平常心态参与。基础教育部门认为,这一调整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学生的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将发挥积极作用,对部分有学科和科技特长的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这次调整仍保留了部分奥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即在全国奥赛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入选国家队集训的选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门制定了严格的遴选办法,确保选拔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国际奥赛。
嘛,希望对你有用~~
体教结合的工作总结
关于体教结合的工作总结
20xx年,桥东区委区投入巨资兴建七中新校区,全新的塑胶田径场,人造草坪足球场,多功能训练馆一应俱全。这一年对七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七中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更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七中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新校区硬件设施优势,联合市体育局、市足协等单位,敞开校门,共享,逐步组建起以学校为主体的体育运动队,并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与此同时,优异的体育竞赛成绩也为校园里营造出乐享运动的氛围,带动了七中3000多名师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向阳光的热情。体教结合的思路促进了七中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一、 以教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吸引优秀体育人才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加深“新课标”学习,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以教研促教学,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优秀的体育教师师资水平为体育日常教学和体育业余训练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 多方合作,共享
学校积极与周边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及优势,实现学校与社会双向交流,形成学校、社会和谐
发展的新局面。学校教育向社会开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开放,即人力和物力的开放。人力对社会开放,就是充分挖掘学校师资潜力,合理安排教师,拿出少量时间和部分精力与合作单位合作科研、兼授课程等;而物力的开放,就是要学校敞开大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设施共享。20xx年6月七中训练馆对市业余体校开放,市体育局斥资25万元对训练馆进行专业装修作为跆拳道、柔道、举重、散打等项目的训练场所,在方便体校训练的同时,也对以上运动项目在七中的开展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便利的条件。
三、 加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1、连续多年举办学校运动会,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顽强意识。在运动会中参赛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观看的同学们也热情高涨,加油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在为运动员尽情地鼓掌和呐喊,大家充分展现出团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七中、健康、快乐的风!
2、全市领先开设游泳课程。立足校情,积极利用学校周边体育设施,在我市首创开发了以游泳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通过参加游泳课程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还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使肌肉线条流畅,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显绅士风度,展淑女气质。
3、学校深入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合理科学的利用每天上午10:00——10:20的大课间时间,在全校统一安排广播操和励志跑操等活动,使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快乐体育的成功和愉悦。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普及了相关体育运动项目在我校的开展,发现了大量体育优秀人才。
四、 努力创设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校园文化
在七中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不仅可以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还可以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你看那篮球场上腾地跃起的“飞人”;那操场上整齐划一的队列;或是那推动球案上飞舞小球的“运动员”,快乐洋溢在孩子的脸上。在七中工作是幸福的,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免费健身大厅;拥有工会为教师量身打造的各类教职工比赛;拥有每年以校组队参加我市足球联赛的机会。七中人正在用行动勾勒出一幅体教结合和谐发展的画面:一群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大孩子带领着一群阳光少年,享受着学习、享受着运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七中今天取得的成绩,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发展,走体教结合之路的第一步,相信在七中人的不断努力下,在体育局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七中体育教学工作定将成为我市体教结合成功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