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对梅兹放高球-马琳vs梅兹放高球

tamoadmin

1.很久之前的一个外国乒乓球选手,是一匹黑马,秃头,名字有个梅字,特别喜欢放高球,当时打败了很多中国选

2.马琳发球怎练

3.乒乓球的所有技术,只需要说名称

4.打乒乓球时 如何接旋转球

很久之前的一个外国乒乓球选手,是一匹黑马,秃头,名字有个梅字,特别喜欢放高球,当时打败了很多中国选

马琳对梅兹放高球-马琳vs梅兹放高球

梅兹 Michael Maze(曾经被译成 梅茨),1981年9月1日出生),丹麦乒乓球运动员。

01年的大阪世乒赛在男单16强的比赛中,他与孔令辉打满了5局,尽管最后惜败,但他强劲的弧圈球一度压制住了孔令辉的进攻、使孔令辉的球板甚至出现了破裂。

05年第48届世乒赛上,他依靠放高球接连淘汰了郝帅和王皓两位中国高手,杀进了男单四强,最后获得男单第三名。经典的就是对郝帅那场,他是大分0比3?落后,在第四局7比10的情况下,利用连续的放高球,连扳四局赢得比赛。这届应该是他世乒赛的最好成绩吧。?

他应该是在没参加里约奥运会就退了。

马琳发球怎练

首先,说说马琳的控制技术。说到这,我想起了美仑美奂、无以伦比、精妙绝伦等词汇,但总觉得“火候”还差一点,形容不到位。只要你仔细品味马琳的控制技术,你就会知道什么叫有力使不上?什么叫有劲发不出?什么叫无可奈何?什么又叫变扭?从弧线的低平,到落点的精准、变化,东一下西一下,让你永远都无法猜测下一板会是什么球,会落在什么位置,就这样,让你这个大力士无形之中就变成了“绣花女”,有力使不上。试想,马琳退役了,如今国家队中,有谁可以把控制技术演绎到如此境地?精彩何来?

其次,说说马琳的发球技术。归纳一下,马琳的发球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中抛的侧上侧下,配上附加的假动作;二是低抛的转与不转球,一下中路偏正手,一下中路偏反手,一下又放到正手近网;三是高抛发球,其中既有侧上侧下,又有转与不转,还有半出台路,更有正反手的“偷袭”奔球。当然,偶尔也来一下正手反面发球。其中的核心,就是动作的极其相似和旋转的极大反差,为前三板的进攻创造机会、争取主动。同时,根据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发球进攻套路,以及发球的落点变化,让你无法抑制心中的惊叹与佩服!如,与波尔的对阵中,马琳坚持以中路偏正手的侧上侧下的发球为主,让波尔无法轻易挑马琳的正手,迫使波尔摆到反手或中路,马琳正好侧身暴冲斜、直、中三条线,效果奇佳!又如,在奥运会单打决赛中,马琳一改发反手的习惯,坚持以正手的转与不转的发球为主,有效避开了王皓的直拍横拉或反手拧这一板,活生生地把王皓的两面进攻变成了单面进攻,勇夺奥运冠军,真乃经典之战!欲知详情,请看《观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决赛有感》!呵呵,顺便做一下广告。

第三,说说马琳的台内暴挑。应该说,在国家队中,会台内挑技术的,大有人在,不足为奇。但是,要达到马琳台内暴挑的境界的人,那就屈指可数了,甚至可以说无人能及。从发力的集中,到诡异的落点,再到奇快的速度,都达到了一种极至。让你看了以后,如果不拍案叫绝,肯定会倍感不爽,因为那种力量、弧线、速度,无一不冲击你的神经,让你的心潮怎能不澎湃?

第四,说说马琳的侧切技术。有人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作“马琳切”,在下深表赞同!会使用侧切的人几乎没有,能把侧切使用到如此如火纯青的地步,天下难找,唯有马琳!会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要把强烈旋转的弧圈球“切”成又短又低的下旋球,难度可想而知。不信,你试试。其关键,在于“马琳切”直接带来的是“节奏的改变”、“旋转的改变”、“弧线的改变”,进而造成对手心理的变化,形成局部的小胜,走向全局的大胜。再试想一下,没有马琳这种出乎意料的变化球,就是你打给我,我打给你,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简单乏味的来来去去,精彩何在?乒乓球的魅力和韵味又何存?

第五、说说马琳的吸短技术。在下认为,马琳吸短的功夫,世界各大高手,包括现有国家队的选手,也是无法与马琳相提并论的,只有暗自佩服的份了。记忆回到2005年的上海世乒赛,丹麦选手梅兹的高球,把郝帅、王皓等顶尖高手,一一放倒。而到了马琳这,顿然失灵,毫无效果,反而被马琳一一“吸”了,化解于无形。哈哈,想想都叫人爽啊!再想想马琳退役了,这样的精彩到哪里去找啊?谁能告诉我?唉!难道500年才出一个马琳吗?如果真是这样,我真的还想让马琳再活500年!!!!

没想到,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我的颈椎都有点酸痛了。也许是太迷马琳这小子的原故吧,觉得他的什么技术都好,还有马琳推挡的忽快忽慢,突然加力突然又减力;还有他回正手拉高调时,手挥到了脑后;还有发球前,不停地转动自己的球拍;还有对手发球前,马琳东擦擦、西摸摸,慢慢地磨蹭,让对手在那干等,不急不慢的那个样子,都感觉是那么的优美、完美!

乒乓球的所有技术,只需要说名称

你好。

发球技术:

按抛球高度:高抛发球,中高抛发球,低抛发球

按发球姿势:侧身正手发球,反手发球,下蹲砍式发球

(PS:无论那一种姿势或抛球高度都可以发出各种旋转的球哦。)

过渡技术:

(1)搓球:快搓:摆短,劈长

慢搓:加转搓(同搓不转球配合)

(2)其他:快撕,贴一板,围(马琳使用),吸短,挑打和拧拉(这两种技术高手能变成进攻极强的技术),侧切(直板使用较多),切下旋(仅马琳会)。

进攻技术:

快攻: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现在只有日本和韩国运动员比较常用)

弧圈:前冲弧圈,加转弧圈,假弧圈,侧弧圈

弹击(一般生胶使用较多)

扣杀(打高球)

防守技术:

推挡,削球(高手可作为进攻技术),快带,放高球。

PS:所谓技术的划分又是并没那么明显,主要还是看运动员自身的能力,像梅兹2005年放高球都放了王皓和郝帅,平时打球防守也能得分等等。

还有就是所谓技术可能并不止以上我说的那么多,实战的时候运动员往往会用出大家见都没见过的技术,马琳就经常这样,解说员有时都不知道怎么称呼马琳的动作。

打乒乓球时 如何接旋转球

你所说的应该是弧圈球,下面为你接少乒乓接球的十六种方法(包括怎么接好弧圈球),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球和接发球,是打好乒乓球的首要 技术。不论是发方还是接方,都是第一板球。如果头一板球处理不好,你的其它技术再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练好发球和接发球,是每个乒乓球爱好者的重中之重。下面,讲讲如何去接球。

接球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十六种:

搓、托、推、吸、摆、拱、切、撇、挑、吊、带、撕、敲、拉、冲、打等等,还有一些由此演变出来的接球,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一、搓接。所谓搓接,一般多用于接短球,不提倡长球用搓接,这是中国运动员技术打法的独到之处。搓球的动作小,出手快,隐蔽性强。其技术动作:就是拍面后倾,根据球的旋转强度,向前、向下击球。这虽然是一种最原始的接发球的方法,但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要练好搓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搓接的力量主要是来自小臂、手腕、手指三个部位,用其合力搓出不同的变化,而且又能把球搓得很低,控制住对方。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三个部位能自然放松,手腕放松是核心。放松了才能控制住球,达到随心所欲。

二、托接。所谓托接,就是在搓球的基础上,拍子不仅向前用力,而是在触球时向上抬一下,为了避免球过高,拍子不能太后倾,比搓球要立一些。有种用拍子在球的底部向前、向上包一下的感觉。这种包球动作,是用拍子在球的底部画一个下弧(小半圆),用前弧(靠身体一侧)触球,向前、下用力,是弱下旋;用弧底触球,向前平动用力,是强下旋;用后弧触球,向上用点力,是不旋球,这后一种动作就明显是托球。

三、推球。所谓推球,就是推挡技术。其技术要领:在推挡时,两脚站位与肩同宽,后脚跟稍抬起,身体重心提高,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触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发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开,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中指和无名指要在拍后用力顶住拍子,配合发力。运用技巧:推球主要用于不转球和弱上旋球为主;挡球主要用于强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过去。在运用上还有大力推挡,象蒋鹏龙那样,推出的球特别有力量。另外还能推下旋球,这就改变了对不出台的下旋球只能靠搓接的老办法,这样推过来的球又?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0000'>接挚欤?褂械阆滦?岣?苑皆斐陕榉场<际跻?欤壕褪窃谡莆找陨贤魄蚣际醯幕?∩希?拿嬉?笄悖?雅淖硬宓角虻撞浚?蚯巴频氖焙颍?竽钢杆煽?渑淖雍笄阄?扒悖?械惴?拿土η八偷母芯酢M频彩且幌钪匾?幕?竟Γ?彩欠馇虻闹匾?际酢R的谌耸克档煤茫骸爸换崂?a name=6>弧圈球不是高手,同时又会封弧圈球才算高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练好推挡技术。

四、吸接。所谓吸接,实际上是一种减力推挡的技术。也就是说,在推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触球时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减力后撤。技术要求:重心要提起来,后脚跟稍离地,含胸收腹。在减力时,不是整个拍子向后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时下半部向后撤,上半部顺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松开拍子,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要做好减力,手臂及手指在击球前一定要放松,这是关键。我们常说的贴一板,这一技术与吸接有点接近,但也略有不同,这些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慢慢去领悟吧

五、拱接。所谓拱接,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挤球。说到底也是推挡细分的一种,它与推下旋球的动作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能推下旋球,后者能推出下旋球。为什么拱过去的球是下旋呢?而不是上旋呢?这是源于技术动作的不同!推下旋时,拍子上半面有向前送的动作,而拱接没有这个动作。是根据来球的不同旋转和强度,拍子后倾,固定拍子角度,不仅拍子向前推,而且还稍有向下的动作。所以拱过去的球,就有了下旋。

六、摆接。所谓摆接,是搓短球的一种摆短的有效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拉、攻上手。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引拍不易过高,拍型略立,触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的基础上,适当借对方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可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才能摆出高质量的短球。在用摆短接发球时,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其一,必须抓住上升期触球,以体现快捷;其二,手臂离身体要近一些,离得远,就很难控制这种精细的技术,还会影响准确性和质量;其三,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出手快的特点。初学者要下功夫,反复体会以上三点,才有可能把摆短练好。

七、切接。所谓切接,常指的是一种侧切的技术。在世界上直握拍选手马琳、横握拍选手孔令辉,他们在大赛中常用侧切的技术,以巧破千斤,不但能从被动转为主动,往往还能直接得分。就是在来球角度大,无法反攻时,就派上了侧切的用场。技术动作:就是拍子要半立起来,一般与地面是在45度到65度之间,角度是根据来球的不同旋转和强度进行调整的。不论是左和右侧切,拍头都要伸出去,臂与身体的内夹角:右手侧切一般在60度至70度左右;左手侧切一般在30度至40度左右。这个角度能够发上力。切出的力量是用大臂把小臂送出,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点将球侧切出去,运用的是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合力。击过去的球,不但平直而又侧拐,又很飘忽。由于球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往往给对手造成措手不及,对不上节奏。

八、撇接。所谓撇接,是我们常误认为是一种不太正规的动作。过去,我们一般是在侧身位,正手搓侧旋球、斜线球,常用摆短球与撤身挑直线配合运用,使对手不敢轻易撤身,进行有威胁的正攻。现在又发展为撇接或晃撇接发球,这一技术要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球拍接触球的后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侧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带有左侧下旋,落台后向外拐,让对手不容易对准球。特别是晃撇,就是在撇接之前有一个假动作,左右晃动,声东击西,欺骗对方,效果极佳。这是一种要求很高的技术,初学者应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础上,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把这一动作加进去,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九、挑接。所谓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种方法,分为正手挑和反手挑。从目前优秀运动员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一挑接技术均适用于(直)横板运动员。挑接的动作要领是:当球即将过网时,手伸进台内,同时,视来球的方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脚向前跨步,将腿插入台下。以右手拍选手为例,正手挑,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脚;反手位,就上左脚。用正、反手挑球,当前脚伸入台下,后脚适当跟上一点。再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后中部,以前臂发力撞击球为主。在击球的一瞬间,手腕有一突然的微小内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适当给球一点摩擦,以保证准确性。但挑接一定挑出力量,要有突然性,为下一板求得主动,创造进攻条件。要挑不出力量,还不如不挑,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在过去多数运动员以搓接为主的时代,现在开始向台内挑接和侧拉转变,这是技术的一个创新。

十、吊接。所谓吊接,又称为“放”,但绝不能只认为是放高球,两者有着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于战术的角度,吊到对方的空位,用于过渡,调动对方,争取主动。一般直握拍选手运用的多。其要领:不论在正位还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当迎住球时,挥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过去的球,弧线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点飘,还有一定下沉感!对方回球时很难借上力。这种技术对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选手尽量少用,否则往往吃亏!至于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种,但往往是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点上有区别,吊,一般落点是在中、近台;放,一般是在对方的端线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飘拱,还有左右侧拐。48届世乒赛大家都看过了吧!梅兹放的高球,作为国家队的顶级高手王浩和郝帅都不适应,也照样纷纷落马!

十一、带接。所谓带接,是一种对付上旋球的比较好的办法。其特点是能够借上对方的力,再往前带,过去的球弧线低,而且往前拱,给对方的连续进攻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方正、反手拉起来的弧圈球,用快带的方法变线,稳定性强,过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关键时的相持球中也采用快带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马林的快带,做得最好。快带时整个过程中手腕放松触球,有利于微调球的弧线、落点并增强手感。主要是用小臂、手腕、手指三个部位发力,但主要是借力。技术要领:快带的拉手很小,主要是调整击球的位置,并根据来球高低、上旋强度,来调整拍子前倾的幅度。要在上升期把球带过去,用手腕的调整进行变线。快带时身体重心也要提起来。以防止球出界。

十二、撕接。所谓撕接,也称为快撕。 是适合横拍反手对付下旋球的一项技术。我们业余选手往往跟带和围分不开,是因为这三种技术动作很接近。快带是向前用力;围封是横着向左或向右包球,是用拍子在身体一侧画一个内弧;而撕球是这两种动作的中间。既有向前又有侧向发力触球。拍子的前倾幅度没有快带那么大,但比围球的前倾度要大一些,是在来球的上升期,比快带再晚一点,要在最高点击球。这样才能体现出撕球的快捷。

十三、敲接。所谓敲接,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弹击。只适用于反手。这是对付半高球和高吊弧圈球的一种好办法。他出手快,突击性强,防不防胜。技术要领:拍子略前倾;横握拍头要抬起,直握也要把拍子端平;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主要靠小臂和手腕发力;击球时身体重心要提起来,要在左胸前击球;并要把肘沉下来,保持平稳,这样才能提高敲击的准确率!

十四、拉接。所谓拉接,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提拉球。一般是用来对付长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的本质区别。手低于台面接触球,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认为是第二时间。高于球台或基本与球台在一个平面上时,可认为是第一时间,此时拉接,容易发上力,能够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它能在时间上争取主动。而在第二时间接触球时,就需要适当的调整,在力争压低弧线的同时,主要是要*落点来控制对方。初学者在开始练习拉接时,要多注意练习在第一时间拉球,体会发力击球时对旋转的感觉,等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有意识的练习第二时间拉接的手上感觉。其技术要领:拉与冲的动作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拉球在力量和旋转上,都没有冲接大,而动作也没有冲球的幅度大。拉接往往用于过渡的多,而冲接一般用于进攻。至于打磨结合的比例,两者也基本是一样的!特别是中国又研究出反手侧拉技术,并已广泛运用。这一技术横握拍选手比较适用。其技术要领(以右手持拍为例):大臂抬起端平,小臂和手腕自然下摆,屈收?B 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0000'>接乙聪拢?胗依?0厘米左右。用转腰、大臂带动小臂、甩腕子,向左前方包球发力。拍子运行轨迹有一个左内弧线,由于拍头朝下及拍面的左右倾斜度的不同,所以能侧拉出三种旋转:拍面前倾能拉出左侧上旋球、拍面立直能拉出左侧旋球、拍面后倾能拉出左侧下旋球。实战效果很好!

十五、冲接。所谓冲接,指得是冲弧圈球。这是当前乒乓球运动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既能用于过渡,又能用于控制;既能用于相持,又能用于抢攻,其用武之地比较宽。而要强调的是:冲弧圈球发展至今,有两点值得大家重视:一是弧圈球向爆冲发展与运用,球友应该认真去学习掌握。其动作要领,在前一篇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二是冲接半出台球,这要有一定意识和足够的胆量。其运用原则是能冲接的,就不要搓、撇。否则,将会造成被动。在运用冲接技术时,不要拉手过大,手臂向球台靠近,抬高,击球点一般在台面以上。重心要拔起来,并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上发力为主,整个幅度不要过大,有点近似于小前冲。而在这些环节中,抬高重心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种球,比短球还长一点长,比长球还短一点,刚刚出台,而且比较顶。在运用冲接时,要给球一定的力量,一定要有突击性。

十六、打接。所谓打接,就是我们常说的攻打技术。主要用来对付长球和高球。其技术动作:基本要求拍面垂直,再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度,随时调整拍面的角度。也就是说,对付强下旋球,拍面稍微后仰;对付上旋球,拍面要前倾。比如打高吊弧圈球,一定要做到盖打,也就是用拍子从上向下盖住球,可见拍子的前倾度是非常大的。运用时基本是以击打为主,略有点磨擦。所以打接对拍子角度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去慢慢感悟。由于现代乒乓球的竞技中,发球的旋转非常强,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给攻打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运动员接发球时,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经很低。但是,作为一个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来说,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没有信心,以至放弃。毕竟,攻打是乒乓球的一项主要技术,其在比赛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谓学之难度大,用之威胁也更大。至于打高球,也是需要下功夫练的,别看球过来很高,因为过来的球在跳起后,又高又飘,还往前拱,又有左右侧拐,给击打带来困难:一是对不上位置,找不准击球点;二是打不出力量,而常被对方反冲。在这方面中国队在四十八届世乒赛中是有深刻教训的!

以上,介绍了十六种接球的技术要领,要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必须根据来球的各种不同变化,灵活的、科学的、有效的发挥各种接球的技术特点。介绍的接球种类,可能还不够全,比如,还有劈、削、围、贴等技术动作,没有专门去解析!这就要球友们自己去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