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极地理概况有哪些?
2.小学语文中学了哪些人物
3.介绍一下古代希腊
4.古希腊神话起源于何时,与真正的地中海文明有何关系
北极地理概况有哪些?
北极就在地球的北纬66.5度(北极圈)内。
北极地区的范围然而地球是圆的,对于地球这样一个球体来说,哪里算是尽头呢?于是苦思良久,终于大悟:原来竟如此简单,南极就在前后左右都是朝北的地方。现在推而论之,如果要问北极在哪儿,那就是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当然,这仅仅指的是地理极点而已,也就是地球自转轴与固体地球麦面的交点。当你站在极点上,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已经环球一周”。
除了可以很方便地“环球一周”以外,到达极点的人们也有另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时间。大家知道,人类把地球按照经度线分成了不同的时区,每15o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根据约定,从位于180o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零时起,世界第一个时区就算开始了新的一天。世界各国一般按照各自首都所在时区规定本国的地方时间。例如,北京9月1早晨8点开始上班上课时,巴黎却刚进入9月1日,恰好是凌晨1点,夜色正浓;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人们则刚结束8月31日的工作,回到家里用晚餐,并在餐桌旁议论着孩子们是否做好了明天开学的一切准备。这就是所说的“时差”。
而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区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这的确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由于缺乏共同标准,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只好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因此,当我们在南极考察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啦”,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南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其实,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o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
北冰洋的洋流雪之魂北极地区属于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平方公里,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平方公里。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狂涛与堆积冰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通常所见的绝大多数冰山指的是那些从陆缘冰架或大陆冰盖崩落下来的直径大于5米的巨大冰体。大型的桌状冰山的厚度一般可达200~300米,平均寿命长达4年。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特别巨大的冰山,长数十公里,像一片白色的陆地横亘在暗灰的海面上。
冰蘑菇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o。1912年世界最豪华的客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就撞上了一座从北冰洋漂出的冰上而沉没,造成世界航海史上著名的“冰海沉船”惨剧。
北冰洋表层环流图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公里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立方公里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公里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立方公里的规模,经过深2700米,宽450公里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北冰洋的岛屿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欧亚大陆,另一部分是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两部分以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分隔。如果用地质学家的眼光来看,这两部分陆地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由非常古老的大隐性地壳组成的。而北冰洋(大洋性地壳)年龄则年轻得多,是0.8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才由于板块扩张而开始出现的。
阿拉斯加低平海岸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复合型海岸。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湾。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218万平方公里,比西欧加上中欧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些,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格陵兰次大陆。格陵兰岛现有居民约60000人,其中90%是格陵兰人,其余主要为丹麦人。最大的群岛则是加拿大的北极群岛,由数百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东北的埃尔斯米尔岛,该岛北部的城镇阿累尔特已经超过北纬82o,因而是当今许多北极点探险队的出发地。
北冰洋堆积冰墙格陵兰岛既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大部分面积(84%)被冰雪覆盖的岛屿。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或称冰盖)的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其冰层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差不多。格陵兰岛所含有的冰雪总量为3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4%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而如果南极的冰雪全部消融,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66米。
在格陵兰岛那深广无边的白色寒冷世界里,降雪无法融化,于是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新雪轻松柔软,每立方米重100公斤。实际上,新雪直接飘落冰面的机会并不多。由于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水泥粉一样的积雪,随风掉落在冰面,形成风积雪。风积雪的密度比新雪大,每立方米重400公斤。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渐渐变成由细小雪晶粒组成的粒雪。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新冰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820公斤。当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做蓝冰。被覆盖在白色新雪、粒雪及新冰下面的蓝冰,构成大陆冰盖的主体。而且,越是深层的冰,形成的年代越古老。据估计,格陵兰冰盖最深处冰层的年龄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100万年以上。
狂风的足迹与南极一样,北极地区的陆地与岛屿上的茫茫冰盖,看上去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某种永恒的静止。但是实际上,由于冰雪自身的重量,陆地冰盖不断地向海岸方向移动,这种移动深沉缓慢而又无可阻挡。格陵兰岛内陆冰盖的年平均移动速度是几米,而在沿海则可达100~200米。至于那些巨大的冰川,运动速度就大得多了。所谓冰川,实际上就是冰雪的河流。数十亿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运行的山谷或低地中静静地推挤着、摩擦着、移动着。它们缓缓地,但却一往无前地向大海流去,最后惊天动地般地崩落入海中。冰盖移动,最后崩落在海水中形成巨大的冰山。仅以这种方式,格陵兰岛的陆地冰盖每年损失的冰量达到150立方公里。另一方面,格陵兰岛每年通过降雪而累积的总冰量却是大约170立方公里。但是与南极的情况一样,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能肯定回答,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究竟是在缓慢增长,还是在渐渐消亡。
北极的气候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之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北冰洋之春很多摄影爱好者对于日出日落的丰富色彩和壮丽景色十分向往,他们往往辛苦等待很多天,才能凭运气抓住宝贵的几秒钟拍摄下最美丽的画面。如果他们到北极来,捕捉日出日落的美景该是多么容易。因为在这里,每个黎明或者黄昏都能持续一两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摄影家们细细地把握时机拍出最美好的照片来。这里的整个秋季就是一个黄昏,随之而来的将是漫漫长夜。极夜又冷又寂寞,漆黑的夜空可持续五六个月之久。直到来年3、4月份,地平线上才又渐渐露出微光,太阳慢慢、慢慢地沿着近乎水平的轨迹露出自己的脸庞——北极新的一年的黎明开始了。
就整体而言,北极地区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仅达到10米/秒。尤其是在北欧海域,主于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温度保持在2~12℃之间,甚至位于北纬69°的摩尔曼斯克也是著名的不冻港。在那个地区,即使在冬季,15米/秒以上的疾风也比较少见。但由于格陵兰岛、北美及欧亚大陆北部冬季的冷高压,北冰洋海域时常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陵兰海域则达到每年500毫米。
古中国人在北极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日中的世界模样。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23.35万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
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
古希腊人在北极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o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文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
冰岛、格陵兰岛的发现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他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之后,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划去。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北极航线时期——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由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国是一个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因此,中世纪的北极探险考察史是同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分不开的。
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
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o4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记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15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
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
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公里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正是由于他的发现,使得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但是,前后共有100多人在这两次探险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他们在浮冰上行进了61天,吃尽千辛万苦,步行了1600公里,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270公里。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o45′的地方。
年6月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年5月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全队129人在3年多的艰苦行程中陆续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这次无一生还的探险行动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而富兰克林爵士的英勇行为和献身精神却使后人无比钦佩。
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然而,这些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成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喜悦。因为穿越北冰洋的航行实在太艰难了,所以毫无商业价值可言。这一持续了大约400年的打通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探险活动,我们可称之为北极航线时期。
北极的气候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
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日子。温度会降到零下50多摄氏度。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到了四月份,天气才慢慢暖和起来,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的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
五、六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在这个季节,动物们可获得充足的食物,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季。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九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
在北极,太阳永远升不到高空中,即使在仲夏时节,它升起的角度也不超过23.5度。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
北极的动物北极熊最有代表性和象征北极的动物是北极熊。
北极熊是熊科动物中最大的,体长可达2.5米,高1.6米,重500公斤。北极熊不仅善于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还擅长在冰面上快速跳跃。为了抵御寒冷,它的耳和尾都很小,全身除脚掌和鼻尖外,都覆盖着厚厚的白毛,而它的皮却是黑色的。北极熊的嗅觉特别敏感,能判断猎物的位置,它的力量大,一击能使人致命。北极熊以海豹、鱼、鸟和鲸的尸体为食。母熊产崽在避风的雪洞中,仔熊刚出生时只有0.3米长,眼睛睁不开,耳朵也听不见,3—5年后,才长成兽。作为“北极圈之王”,除去人类,北极熊几乎没有天敌。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最大的北极熊体重可达900公斤。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击倒或打死猎物,是它的惯用手段。掌上长有十分锐利的熊爪子,能紧紧抓住食物。北极熊还具有异常灵敏的嗅觉,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烧烤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能在几公里以外凭嗅觉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在“闻出”气味熟悉的猎物的方位后,便能以相当快的速度从冰上跳跃奔去捕猎,一步跳跃奔跑的距离可达5米以上。
北极熊经常栖息在冰盖上,过着水陆两栖生活,通常以海豹、鱼类、鸟类和其它小哺乳动物为食,若能碰到鲸鱼的尸体,则可美美地饱餐一顿。漫长寒冷的冬天,北极熊一般在巢穴里度过。直到来年春季二三月才出来活动,3月~5月北极熊活动最频繁。温暖的夏天,北极熊出穴四处寻找猎物。
北极驯鹿鹿科驯鹿属的唯一种。又名角鹿。下分9个亚种。
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目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栖于寒带、亚寒带森林和冻土地带。在中国主要生活在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寒温地带。多群栖,由于食物缺乏,常远距离迁徙。以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为食,随着季节变化也吃树木的枝条和嫩芽、蘑菇、嫩青草、树叶等。9月中旬至10月交配,妊娠期7~8个月,每胎产1仔,偶见2仔,哺乳期约5~6个月。雌性幼兽18个月性成熟,雄性稍晚,需30个月左右。
驯鹿为珍贵动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国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用它作交通运输工具。
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的体重可达150多公斤,雄性稍小,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
小学语文中学了哪些人物
有很多!...比方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倪焕之》,短篇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
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
·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宅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等。
·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著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为长篇《骆驼样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
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的开创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为剧本《秋谨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的**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文学剧本《狂流》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为长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
录》等。《家》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家。主要作品为《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被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其民族化,大众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曹禹,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周立波,主要作品为《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
·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风云初记》短篇《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之称。白洋淀派"创始人。
·梁斌,主要作品为长篇《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
·柳青,主要作品为长笛《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杜鹏程,主要作品为《保卫延安》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的长篇。主要人物有彭德杯、周大勇。
·李季,主要作品为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杨沫,主要作品为长篇《青春之歌》反映了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主要人物有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
·曲波,主要作品为长篇《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色彩。
·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为长篇《红岩》,主要人物有许云蜂、江姐,特务徐鹏飞。
外国作家作品
(一)希腊
I·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7·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为《伊利亚特》为《伊利昂纪》《奥德赛》译为《奥德修纪)《伊》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二)英国
8·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9·笛福,著名家,主要作品为《鲁滨逊漂流记》,描写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英雄。
10·拜伦,伟大诗人。代表作为诗体《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欧洲的封建势力。
11·雪菜,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等。诗剧表达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胜利的信念。浪漫主义诗人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
12·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3·柯南道尔,作家,主要作品为《福尔摩斯探案》世界上最著名的。
14·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为《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三)法国
15·莫里哀,伟大的喜剧家,是世界喜剧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等共37部喜剧。鞭挞封建制度和丑恶势力,是世界喜剧中最出色的作品。
16·雨果,伟大作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主要作品为长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悲》写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吃一片
面包被抓迸监狱。后改名换姓,当上企业主和,但终不能摆脱迫害。
17·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红与黑》写不满封建制度的平民青年于连,千方百计向上爬,最终被送上断兴台。"红"是将军服色,指"入军界"的道路;"黑"是主教服色,指当神父、主教的道路。
18·巴尔扎克,世界文学界的伟人,现实主义大师。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19·都德,著名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代表作《小东西》等,短篇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与福楼拜、左拉、龚古尔、屠格涅夫组成文学社团"五人聚餐会"。
20·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巨匠"。主要作品为长篇《一生》《俊友》短篇(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21·欧仁·鲍狄埃,工人诗人。主要作品为《国际歌》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列宁说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22·罗曼·罗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为长篇《约翰·克利斯朵夫》描写一个以个人奋斗来反抗社会的艺术家的悲剧人物(以贝多芬为原型)。
(四)德国、俄国(苏联)
23·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为书信体(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24·席勒,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为《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
25·海涅,诗人,政论家,马克思的朋友。主要作品为(酉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
26·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
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眷。"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代致恰达耶夫门
27·果戈理·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为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死魂灵》。
28·冈察洛夫,作家。主要作品为《奥勃洛摩夫》
29·屠洛涅夫,主要作品为长篇《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木木》。(猎》的短篇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 燃火种的书"。
30·列夫·托尔斯泰,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一,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31·契坷夫,作家。主要作品为短篇《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32·高尔基·无产阶级伟大作家。主要作品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3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其它国家
34·但丁,意大利,伟大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为《神曲》叙事长诗,由《地狱》《净界》
《天堂》三部分组成)。以幻想形式,写但丁迷路,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35·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短篇集《十日谈》10个青年为了躲避瘟疫,住到郊外一个庄园里,每天每人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反对等级制度和禁欲主义,要求自由解放。
36·塞万提斯,西班牙。主要作品为《堂·吉河穗》描写堂·吉词德和侍从桑乔·潘萨的冒险经历。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
37,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为《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作品之一。
38·密茨凯维支·波兰杰出诗人。被誉为"飞禽之王----鹰"。主要作品为(青春颂)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 39·裴多菲,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
40·易卜生,挪威,戏剧家。"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为《玩偶之家》《国民公敌》20多个剧本。尖锐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是世界戏剧作品的瑰宝。
41·惠特曼,美国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草叶集》其中包括(敲呀!叔呀!敲呀这样的战斗诗篇。打破传统诗的格律,首创自由体新诗。反对蓄奴,争取自由平等。
42·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讽刺《镀金时代》儿童文学《汤姆·索亚历险记》短篇(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对资夺主义的现实认识不断深化·由轻松的幽默转向了辛辣的讽刺。
'43·欧·亨利,美国短篇家。主要作品为《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约300篇。被誊为 "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4·海明威,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是中篇《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表现 "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45·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有中篇 (蟹工船》等。描写渔工悲惨的生活和觉醒、斗争。
·46·秦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集有《鸟集》、《新月集》,长篇《沉船》等。他的 《人民的意志》一诗被定为印度国歌。
加最好吧!
介绍一下古代希腊
希腊
gudai Xila
古代希腊
ancient Greece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
公元前第2千纪和第1千纪初期的希腊 近古发掘揭示,希腊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第3千纪末出现了青铜文化,公元前第2千纪初有了国家和文字。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讲希腊语的部落开始在希腊半岛定居。公元前第 2千纪的中、后期,希腊人建立过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旧译“派洛斯”)等小国,已有文字,创造了灿烂的迈锡尼文明。公元前第 2千纪中期起,希腊人逐步向爱琴海(包括克里特岛)的诸岛扩张。传说发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特洛伊
战争,可能就在希腊人向外扩张的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或者公元前12世纪初。(见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一、二百年内,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一些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讲希腊语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引起了塞萨利亚及其以南的许多希腊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迁徙。国家、文字和宏伟的宫殿都消失了,继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希腊人居住的地区占统治地位的“荷马时代”。
公元前8~前4世纪上半叶的希腊 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6世纪末,古代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没有受到外族的严重威胁。由于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联系日益密切,希腊人从埃及和西亚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铁制工具已经普遍使用。尽管所有地区主要的经济部门都是农业,但在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科林斯、埃吉纳、米利都、雅典、哈尔基斯、埃雷特里亚、希俄斯等地,商业和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制陶、武器制造等手工业有了很展。造船技术和航海业也有长足进步,出现了三列桨战舰。公元前 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 6世纪中叶,在埃吉纳、科林斯、雅典等地开始铸造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从公元前8 世纪起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人中,又开始形成国家。一、二百年内,陆续出现了一批史家称为“城邦”的小国。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后期。
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前6世纪末希腊人的广泛移民活动,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贸易,破产者到海外谋生,政治斗争的失败者陆续在海外占据一些殖民点。随着希腊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殖民范围扩大,在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今法国的马赛,包括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南达尼罗河口和利比亚,北抵今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的广大地域内,几十个希腊城邦(远非所有城邦都参加了移民)先后建立了总数逾百的移民区。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叙拉古,斯巴达人建立的塔连同(见大希腊),迈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廷,米利都人建立的奥尔比亚等。大多数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不足。这个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是绝大多数移民区都成了独立的城邦。它们与母邦的关系,主要限于奉祀共同的神□。随着条件的变迁,彼此间的关系有的疏远,有的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见。同时不少地区出现了移民奴役、剥削原有居民的现象。在广大地域内众多移民区的建立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见。同时不少地区出现了移民奴役、剥削原有居民的现象。在广大地域内众多移民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希腊人与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希腊经济的发展,对各城邦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也有一定影响。
古代希腊
希腊人在向外扩张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内部各地区间的交往。以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许多“近邻同盟”的建立,奥林匹亚、德尔斐等逐渐具有全希腊意义的宗教中心和竞技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希腊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城邦之间也发生过不同性质的战争,包括斯巴达征服美塞尼亚那样的希腊人奴役希腊人的战争。
公元前 7世纪中叶以后,重装步兵逐渐成为各城邦公民兵的主要兵种。兵制的变革对城邦政治和社会发展都有影响。贫富分化加剧引起的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奴役以及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的斗争,以奴役外族人为主的奴隶占有制的发展,使许多城邦的阶级结构和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其突出表现为斯巴达的“平等者公社”的形成,以及僭主政治在许多城邦的兴衰。同时出现了一些用成文法规定城邦基本制度的“立法者”的活动,如斯巴达的利库尔戈斯(一译“莱库古”)改革、雅典的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除由波斯人扶植的一些僭主外,在公元前7和前6世纪的希腊,“僭主”一词系指非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的人,他们大多得到公民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取一些有利于下层群众、削弱氏族贵族势力和影响、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措施。最著名的僭主是科林斯的佩里安德和雅典的庇西特拉图。
公元前 6世纪中叶起,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斯巴达逐步联合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以米利都为首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推翻波斯统治的起义(公元前 500~前494),揭开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的序幕。公元前 492、前490和前480年波斯军队对希腊的侵略,都以失败告终。在马拉松、萨拉米斯、普拉蒂亚等战役中,反抗侵略的数十个希腊城邦的人民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希腊人的胜利在希腊世界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见希波战争)。西西里岛的希腊人也在公元前480年取得了打败迦太基的重大胜利。
公元前478或前477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该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质的演变,使希腊世界的整个政治格局变得日益复杂。以奴隶占有制为基础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整个希腊世界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雅典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扩张,斯巴达日益感到不安,并且企图加以限制。忒拜、科林斯、阿尔戈斯等比较大的城邦则都权衡利害得失而在分别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两大城邦集团之间周旋。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各邦之间矛盾更加突出。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臻于鼎盛。城邦之间的矛盾终于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不仅牵涉到希腊半岛的许多城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触及散布在西西里、爱琴海诸岛、色雷斯沿岸和小亚细亚等地的众多希腊城邦。战争以雅典的失败告终。战后,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叙拉古等主要城邦内部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一些地区,公民兵制逐渐瓦解,雇用兵制不断发展。
在希波战争中失败而暂时退出欧洲的波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起重新成为操纵希腊政局的重要力量,并用大量金钱支持斯巴达,帮助其打败雅典。不久,斯巴达因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政治地位问题与波斯发生武装冲突,波斯人转而支持不满斯巴达统治的希腊诸邦。公元前 395年爆发了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87年结束)。同年,在波斯任职的雅典人农指挥的舰队,大败斯巴达海军,迅速清除了斯巴达在爱琴海诸岛派驻的军队。他胜利返回雅典,重建了公元前 404年根据斯巴达的要求拆除的雅典城墙。为了求得波斯人的支持,希腊交战双方竞相派代表与波斯王廷谈判。公元前 387年,斯巴达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统治为条件,在波斯人直接干预下,强迫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邦接受了有利于斯巴达的《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此后,斯巴达重新肆无忌惮地干涉其他城邦的内政,蹂躏他邦主权,扶植寡头。
公元前 378年,忒拜的民主派在雅典人支持下推翻了斯巴达于公元前 382年扶植起来的寡头统治,驱逐了强占卫城达军队。以忒拜为首的维奥蒂亚联盟在埃帕米农达等人领导下,一时成为左右希腊大陆政局的首屈一指的强国。公元前 371年留克特拉之役后,斯巴达军队被逐出中部希腊。随后,埃帕米农达率军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促成了阿卡迪亚的独立,使麦西尼亚摆脱了斯巴达人数百年的统治,重新获得了政治独立。此后,斯巴达不再是希腊的头等军事强国,其政治影响也江河日下。忒拜的称雄于公元前 362年蒙提涅亚战役后结束。在色萨利,费列的僭主雅松(公元前380~前370当政)也一度雄踞一方,并企图称霸希腊。
留克特拉战役纪念碑
利用对斯巴达暴虐统治的普遍不满,雅典于公元前378 年组织了新的城邦联盟。起初,它庄严保证入盟诸邦平等,不干涉他邦内政,不在他邦境内驻兵和安置雅典军事移民,一时博得广泛的支持。但是以雅典为首组织的第二个城邦联盟(史称“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好景不长。忒拜不满雅典接近斯巴达,带领一部分支持者分裂出去。接着,因雅典违反同盟条约而爆发了盟邦反对雅典的“同盟战争”(公元前357~前355)。雅典的失败使同盟趋于瓦解,于公元前338年正式解散。
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和希腊化时代 希腊的北方邻国马其顿的居民在种族和语言方面与希腊人很接近,并且深受先进的希腊文化的影响。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在位)统治下的古代马其顿的迅速崛起,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其顿历史的发展,而且使马其顿人的历史从此长期与希腊人的历史融为一体。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的向外扩张,严重损害希腊许多城邦的利益,威胁它们的生存。以狄摩西尼(公元前384~前322)为代表的雅典反马其顿派,从公元前 4世纪50年代起,即为抵抗马其顿的侵略在雅典内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以失败告终。公元前 338年希腊诸邦联军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败北,从此希腊的大部分城邦逐渐丧失了政治独立,沦于马其顿王国统治之下。
公元前 334年开始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实质是以马其顿人为主的马其顿、希腊军队对亚洲和北非广大地区的侵略。公元前 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历史进入“希腊化时代”。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域内出现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马其顿王国为主的一批“希腊化国家”。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城邦多数程度不同地成了国王或僭主统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权利的地方自治单位。在希腊大陆,只有埃托利亚同盟和阿哈伊亚同盟以及斯巴达比较长期地保持了政治独立。公元前 299年罗马势力开始侵入巴尔干半岛。随着希腊化诸王国陆续灭亡,罗马人逐渐成为希腊人命运的主宰。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腊的历史随之告终。
古代希腊文化 在广泛吸收西亚和埃及等地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古代希腊人根据生产,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在包括数学、天文、医学、建筑、雕刻、戏剧、诗歌、哲学、历史、演说术等众多领域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领域希腊诸邦都为丰富希腊的文化宝库作出了努力。在希腊化时期,由于希腊文化与亚洲和非洲各地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某种程度地融合和相互影响,使传统的希腊文化有了新的内容。古代希腊文化是属于奴隶占有制社会经济形态的文化,其发、发展与奴隶占有制密不可分,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古希腊神话起源于何时,与真正的地中海文明有何关系
地中海是指介于亚、非、欧三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宽约1800公里,面积约250多万平方公里。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处5092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最早犹太人和古希腊人简称之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们仅知此海位于三大洲之间,故称之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语拼写来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为“在……之间”,“terra”意为“陆地”,全名意为“陆地中间之海”。该名称始见于公元3世纪的古籍。公元7世纪时,西班牙作家伊西尔首次将地中海作为地理名称。 海域中的南欧三大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等岛屿,将地中海分成若干个小海区:利古利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伊奥尼亚海、爱琴海等。 地中海在交通和战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可通大西洋,东北经土耳其海峡接黑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达印度洋,是欧亚非三洲之间的重要航道,也是沟通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罗陀(英)、马赛(法)、热那亚、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塞得港(埃及)等。 尽管有诸多的河流注入地中海,如尼罗河、罗纳河、埃布罗河等,但由于它处在副热带,蒸发量太大,远远超过了河水和雨水的补给,使地中海的水收入不如支出多,海水的盐度比大西洋高得多,大西洋的水,由直布罗陀海峡上层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高盐水,从海峡的下层流如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水量充足,净流入地中海的水是很多的,每秒钟多达7000立方米。要是没有大西洋源源不断地供水,大约在1000年后,地中海就会干枯,变成一个巨大的咸凹坑。 地中海被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围着。东西长约4000千米,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千米,面积251.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接,东部通过土耳其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纪时开通了的苏伊士运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红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地中海处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和交界处,是世界是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比较平静,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个大陆的交通要道。 这样的条件,使地中海从古代开始海上贸易就很繁盛,成为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的摇篮。现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点之一。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的沿岸夏天炎热乾燥,冬天温暖湿润,被称作地中海性气候。因为这个气候,橄榄树等种类的树木多生长在沿岸。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这里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地中海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内海)、世界上最脏的海。